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参考答案doc.docx
- 文档编号:26832236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74.14KB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参考答案doc.docx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参考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参考答案doc.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机械工程材料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2.有一钢试样,其直径为10mm,标距长度为50mm,当拉伸力达到18840N时试样产生屈服现象;
拉伸力加至36110N时,试样产生颈缩现象,然后被拉断;拉断后标距长度为73mm,断裂处直径
为6.7mm,求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解:
由题中条件及计算公式得
σs=Fs/So=18840/(*102/4)=240(N/mm2)
σb=Fb/So=36110/(*102/4)=460(N/mm2)
δ=(L1-L0)/L0×100%=(73-50)/50=46%
ψ=(S0-S1)/S0×100%={*102/4)-*4)}/(*102/4)=/100=%
答:
试样的Re=240(N/mm2)、Rm=460(N/mm2)、δ=46%、ψ=%。
4.有一碳钢制支架刚性不足,有人要用热处理强化方法;有人要另选合金钢;有人要改变零件
的截面形状来解决。
哪种方法合理为什么(参见教材第
6页)
第二章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纯金属的结晶
1.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γ-Fe、Al、Cu、Ni、Pb、Cr、V、Mg、Zn各
属何种晶体结构,分别指出其配位数、致密度、晶胞原子数、晶胞原子半径。
(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2.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
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3.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
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uvw
;晶面是指晶格中不
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hkl
。
4.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
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5.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答:
①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也越大。
②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则晶体内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
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进行,但当冷速达到一定值以后则结晶过程将减慢,因为这时原子的扩散
能力减弱。
③过冷度增大,F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大,且N的增加比G增
加得快,提高了N与G的比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
6.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①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大。
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
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7.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变质处理
答:
①采用的方法:
提高冷却速度,金属型铸造以及在砂型中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的方法来控制晶粒大小。
②变质处理:
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
③机械振动、搅拌。
第二部分合金的相结构与合金的结晶
1.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答:
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代替溶剂晶格结点上的一部分原子而组成的固溶体称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填充在溶剂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即间隙固溶体。
2)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
相组成物:
合金的基本组成相。
组织组成物:
合金显微组织中的独立组成部分。
2.试述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答:
固溶强化:
溶质原子溶入后,要引起溶剂金属的晶格产生畸变,进而位错运动时受到阻力增大。
弥散强化:
金属化合物本身有很高的硬度,因此合金中以固溶体为基体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均匀细小弥散分布时,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
这种用金属间化合物来强化合金的方式为弥散强化。
加工硬化:
通过产生塑性变形来增大位错密度,从而增大位错运动阻力,引起塑性变形抗力
的增加,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区别:
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都是利用合金的组成相来强化合金,固溶强化是通过产生晶格畸变,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来强化合金;弥散强化是利用金属化合物本身的高强度和硬度来强化合金;而加工硬化是通过力的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增大位错密度以增大位错运动阻力来强化合金;三者相比,通过固溶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低,但塑性、韧性最好,加工硬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高,但塑韧性最差,弥散强化介于两者之间。
3.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什么主要差别
答:
在结构上: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结构相同,而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它的任一组元,它是以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在性能上:
形成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都能强化合金,但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比金属间化合
物低,塑性、韧性比金属间化合物好,也就是固溶体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4.何谓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试比较这三种反应的异同点.
答:
概念略
共同点:
反应都是在恒温下发生,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具有特定成分的相,都处于三相平衡状态。
不同点:
共晶反应是一种液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共析反应是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而包晶反应是一种液相与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种固相的反应。
5.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哪些关系
答:
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状态与温度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6.已知A(熔点600℃)与B(500℃)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
300℃时
A溶于
B的最大溶解
度为30%
,室温时为
10%,但
B不溶于
A;在
300℃时,含
40%B
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
现要求:
1)作出
A-B
合金相图;
2)分析
20%A,45%A,80%A等合金的结晶过程,并确定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相
对量。
答:
(1)
(2)20%A合金如图①:
合金在1点以上全部为液相,当冷至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α固溶体,至2点结束,2~3点之间合金全部由α固溶体所组成,但当合金冷到3点以下,由于固溶体α的浓度
超过了它的溶解度限度,于是从固溶体α中析出二次相A,因此最终显微组织:
α+AⅡ
相组成物
:
α+A
A=(90-80/90)*100%=11%α=1-A%=89%
45%A合金如图②:
合金在1点以上全部为液相,冷至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α固溶体,此时液相线成分
沿线BE变化,固相线成分沿BD线变化,当冷至2点时,液相线成分到达E点,发生共
晶反应,形成(A+α)共晶体,合金自2点冷至室温过程中,自α中析出二次相AⅡ,
因而合金②室温组织:
AⅡ+α+(A+α)相组成物:
A+α
组织:
(A+α)=(70-55)/(70-40)*100%=50%
AⅡ+α=1-50%=50%,
AⅡ=(90-70)/90*100%*50%=11%,α=39%
相:
A=(90-55)/90*100%=50%
α=1-A%=50%
80%A合金如图③:
合金在1点以上全部为液相,冷至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
线变化,冷至2点时,液相线成分到达点,发生共晶反应,形成
③的室温组织:
A+(A+α)
相组成物:
A+α
组织:
A=(40-20)/40*100%=50%A+α=1-A%=50%
相:
A=(90-20)/90*100%=78%α=1-A%=22%
A,此时液相线成分沿AE(A+α)共晶体,因而合金
7.某合金相图如图所示。
1)试标注①—④空白区域中存在相的名称;
2)指出此相图包括哪几种转变类型;
3)说明合金Ⅰ的平衡结晶过程及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答:
(1)①:
L+γ②:
γ+β③:
β+(α+β)④:
β+αⅡ
(2)匀晶转变;共析转变
(3)略
8.有形状、尺寸相同的两个
Cu-Ni
合金铸件,一个含
90%Ni
,另一个含
50%Ni,铸后自然冷
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较严重
答:
含50%Ni的Cu-Ni合金铸件偏析较严重。
在实际冷却过程中,由于冷速较快,使得先结晶
部分含高熔点组元多,后结晶部分含低熔点组元多,因为含50%Ni的Cu-Ni合金铸件固相
线与液相线范围比含90%Ni铸件宽,因此它所造成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要比含90%Ni
的Cu-Ni合金铸件严重。
第三部分铁碳合金
1.试画出纯铁的结晶冷却曲线和晶体结构变化图。
2.为什么γ
-Fe
和α-Fe
的比容不同一块质量一定的铁发生(γ
-Fe
→α-Fe
)转变时,其体积如
何变化
答:
因为γ-Fe和α-Fe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γ-Fe的致密度为74%,α-Fe的致密度为
因此一块质量一定的铁发生(γ-Fe→α-Fe)转变时体积将发生膨胀。
68%,
3.何谓铁素体(
F),奥氏体(
A),渗碳体(
Fe3C),珠光体(
P),莱氏体(
Ld)它们的结构、组织
形态、性能等各有何特点(参见教材,40-42)
3C合金相图有何作用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又有何局限性(参见教材,
48-49)
5.画出Fe-Fe3C相图,指出图中S、C、E、P、N、G及GS、SE
、PQ
、PSK各点、线的
意义,并标出各相区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
(参见教材,
40,42)
6.简述Fe-Fe3C相图中三个基本反应:
包晶反应
量及温度。
(参见教材,40,42)
共晶反应及共析反应,写出反应式,标出含碳
7.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组织有何特点和异同点。
答:
亚共析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
其中铁素体呈块状。
珠光体中铁素体与渗碳体呈片状分布。
共析钢的组织由珠光体所组成。
过共析钢的组织由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所组成,其中二次渗碳体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状。
共同点:
钢的组织中都含有珠光体。
不同点:
亚共析钢的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过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8.分析含碳量分别为%、%、%、%的铁碳合金从液态缓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参见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9.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
答:
一次渗碳体:
由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
二次渗碳体:
从A中析出的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
三次渗碳体:
从F中析出的Fe3C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Ⅲ。
共晶渗碳体:
经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
共析渗碳体:
经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
10.根据Fe-Fe3C相图,计算:
1)室温下,含碳%的钢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占多少;
2)室温下,含碳%的钢中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各占多少;
3)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
答:
1)珠光体含量:
Wp=)珠光体含量:
Wp=)WFe3CⅡ=
WFe3CⅢ=*100%
11.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碳钢(退火状态),由于钢材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现找出其
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80%,问此钢材的含碳
量大约是多少
答:
由于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说明此钢为亚共析钢。
Wα=80%=/
12.对某退火碳素钢进行金相分析,其组织的相组成物为铁素体+渗碳体(粒状),其中渗碳体占
18%,问此碳钢的含碳量大约是多少
答:
WFe3CⅡ=18%=(WC/
13.对某退火碳素钢进行金相分析,其组织为珠光体+渗碳体(网状),其中珠光体占
93%,问
此碳钢的含碳量大约为多少
答:
Wp=93%=WC)/
14.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含碳量为%的钢比含碳量为%的钢硬度高;
答:
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渗碳体的含量增加,渗碳体是硬脆相,因此含碳量为%的钢比含
碳量为%的钢硬度高。
2)在室温下,含碳%的钢其强度比含碳%的钢高;
答:
因为在钢中当含碳量超过%时,所析出的二次渗碳体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状,使钢的脆性
增加,导致强度下降。
因此含碳%的钢其强度比含碳%的钢高。
3)在1100℃,含碳%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的生铁不能锻造;
答:
在1100℃时,含碳%的钢的组织为奥氏体,奥氏体的塑性很好,因此适合于锻造;含碳%
的生铁的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渗碳体的硬度很高,不适合于锻造。
4)绑轧物件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却用钢丝绳
(用
60、
65
、
70
、
75等钢制成);
答:
绑轧物件的性能要求有很好的韧性,因此选用低碳钢有很好的塑韧性,镀锌低碳钢丝;而起
重机吊重物用钢丝绳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还要有很高的弹性极限,而60、65、70、
75钢有高的强度和高的弹性极限。
这样在吊重物时不会断裂。
5)钳工锯T8,T10,T12等钢料时比锯10,20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T8T10,T12%%%
高;而10,20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属于低碳钢,含碳量为%,%,钢的硬度较低,因此钳
工锯T8,T10,T12等钢料时比锯10,20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6)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答:
因为钢的含碳量范围在%~%之间,渗碳体含量较少,铁素体含量较多,而铁素体有较好的塑
韧性,因而钢适宜于压力加工;而铸铁组织中含有大量以渗碳体为基体的莱氏体,渗碳体是硬脆相,因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
答:
①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直至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变
形愈大,晶粒破碎的程度愈大,这样使位错密度显着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晶粒的拉长而被拉长。
因此,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于晶粒破碎和位错密度的增加,金属的塑
性变形抗力将迅速增大,即强度和硬度显着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所谓“加工硬化”现象。
②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会给金属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钢板在冷轧过程中会越
轧越硬,以致最后轧不动。
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加工硬化现象,来提高金属强度和硬度,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来提高钢丝的强度的。
加工硬化也
是某些压力加工工艺能够实现的重要因素。
如冷拉钢丝拉过模孔的部分,由于发生了加工硬化,不再继续变形而使变形转移到尚未拉过模孔的部分,这样钢丝才可以继续通过模孔而成形。
2.划分冷加工和热加工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
主要是再结晶温度。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为冷加工,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反之为热加工,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被再结晶所消除。
3.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
答:
晶界是阻碍位错运动的,而各晶粒位向不同,互相约束,也阻碍晶粒的变形。
因此,金属的
晶粒愈细,其晶界总面积愈大,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便愈多,对塑性变形的抗力
也愈大。
因此,金属的晶粒愈细强度愈高。
同时晶粒愈细,金属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便越多,
变形时同样的变形量便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产生较均匀的变形,而不致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纹的过早产生和发展。
因此,塑性,韧性也越好。
4.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答:
①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如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等;②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显着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③织构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变形的发生,不仅金属中的晶粒会被破碎拉长,而且
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也会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转动结果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
趋于大体一致,产生织构现象;④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或晶粒内
各部分和各晶粒间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形成残余的内应力,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利
的,会引起零件尺寸不稳定。
6.已知金属钨、铁、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380℃、1538℃、327℃、232℃,试计算这些金属的
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和铁在1100℃下的加工、铅和锡在室温(20℃)下的加工各为何种
加工
答:
T再=熔;钨T再=[*(3380+273)]-273=1188.2℃;铁T再=[*(1538+273)]-273=451.4℃;铅
T再=[*(327+273)]-273=-33℃;锡T再=[*(232+273)]-273=-71℃.由于钨T再为1188.2℃
>1100℃,因此属于冷加工;铁T再为451.4℃<1100℃,因此属于热加工;铅T再为-33℃
<20℃,属于热加工;锡T再为-71<20℃,属于热加工。
7.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法(即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齿面得以强化。
试分析强化原因。
答:
高速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工件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定厚度的加工硬化层,使齿面的强度、硬度升高。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
1.指出A1、A3、Acm;AC1、AC3、Accm;Ar1、Ar3、Arcm各临界点的意义。
答:
A1:
共析转变线,含碳量在~%的铁碳合金冷却到727℃时都有共析转变发生,形成P。
A3:
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
Acm:
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
AC1:
实际加热时的共析转变线。
AC3:
实际加热时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
Acm:
实际加热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
Ar1:
实际冷却时的共析转变线。
Ar3:
实际冷却时奥氏体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
Arcm:
实际冷却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
2.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答:
(1)三种。
分别是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
(2)珠光体是过冷奥氏体在650℃以上等温停留时发生转变,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
片层相间的组织。
索氏体是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是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珠光体片间距愈小,相界面积愈
大,强化作用愈大,因而强度和硬度升高,同时,由于此时渗碳体片较薄,易随铁素体一起变形而不脆断,因此细片珠光体又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塑性。
3.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系如何答:
(1)两种,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
(2)奥氏体转变后,所产生的M的形态取决于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含碳量<%的为板条马
氏体;含碳量在—%之间为板条和针状混合的马氏体;含碳量大于%的为针状马氏体。
低碳马氏体强而韧,而高碳马氏体硬而脆。
这是因为低碳马氏体中含碳量较低,过饱
和度较小,晶格畸变也较小,故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随含碳量增加,马氏体的过饱和度增加,使塑性变形阻力增加,因而引起硬化和强化。
当含碳量很高时,尽管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很高,但由于过饱和度太大,引起严重的晶格畸变和较大的内应力,致使高碳马氏体针叶内产生许多微裂纹,因而塑性和韧性显着降低。
(3)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增加。
4.何谓等温冷却及连续冷却试绘出奥氏体这两种冷却方式的示意图。
答:
等温冷却:
把奥氏体迅速冷却到Ar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待其分解转变完成后,再冷至室温的一种冷却转变方式。
连续冷却:
在一定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所发生的转变。
温
度保温
临界温度
热
加
连续冷却等温冷却
时间
5.试比较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与连续转变曲线的异同点。
答:
首先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与等温转变曲线临界冷却速度不同。
其次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位于等温
转变曲线的右下侧,且没有C曲线的下部分,即共析钢在连续冷却转变时,得不到贝氏体组
织。
这是因为共析钢贝氏体转变的孕育期很长,当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通过贝氏体转变区内
尚未发生转变时就已过冷到Ms点而发生马氏体转变,所以不出现贝氏体转变。
6.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
答:
(1)化学成分的影响:
亚共析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C曲线右移,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加,
则Vk减小,过共析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C曲线左移,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减小,则
Vk增大;合金元素中,除Co和Al(>%)以外的所有合金元素,都增大过冷奥氏体稳定性,
使C曲线右移,则Vk减小。
(2)一定尺寸的工件在某介质中淬火,其淬透层的深度与工件截面各点的冷却速度有关。
如
果工件截面中心的冷速高于Vk,工件就会淬透。
然而工件淬火时表面冷速最大,心部
冷速最小,由表面至心部冷速逐渐降低。
只有冷速大于Vk的工件外层部分才能得到马
氏体。
因此,
Vk越小,钢的淬透层越深,淬透性越好。
7.将¢5mm的T8钢加热至760℃并保温足够时间,问采用什么样的冷却工艺可得到如下组织:
++
C曲线上描出工艺曲线示意图。
答:
(1)珠光体:
冷却至A1线~650℃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珠光体组织。
索氏体:
冷却至650~60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索光体组织。
屈氏体:
冷却至600~55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屈氏体组织。
上贝氏体:
冷却至550~35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上贝氏体
组织。
下贝氏体:
冷却至350℃~Ms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屈氏体
马氏体
+马氏体:
以大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并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工程 材料 练习题 参考答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