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6825870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64.49KB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之一
【包头市,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0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日:
“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日: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日: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则外莫敢为也。
”公日:
“善。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2)公使吏禁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2)逾月,而国莫之服。
10.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
(2分)
11.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长春市,一(二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
“儿何不捕之?
”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
“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
【注释】①中牢:
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
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
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
暗中。
⑤雉(zhì):
野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阴使人往视之()②欲察君之政也()
15.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2分)
16.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
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分)
【成都市,B卷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
“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第:
只管。
②鬻:
(yù)卖。
③茔:
(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
不久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
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造:
到,往D.使得至前陈曲直陈:
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3分)译文: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分)译文: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4分)
答:
【大连市,二
(二)】
卫灵公天寒凿池。
宛春谏曰:
“天寒起役①,恐伤民。
”公曰:
“天寒乎?
”宛春曰:
“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
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
”公曰:
“善,”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
“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
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
”公曰:
“不然。
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
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注释】①起役:
即兴办土木工程。
②陬(zou)隅:
屋角。
③匹春:
百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12.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2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
14.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德宏州,附加题,3—6】文言文阅读(本题含3~6小题,共18分)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②,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
“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zhì):
封存的标记。
②宦官家:
做官的人家。
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ì):
等待。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恐劝令留金也 恐:
(2)遂以还之 遂:
(3)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尝:
(4)去数年,绝无音信 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3分,共6分)
(1)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译文: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
5.请说出秀才何岳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3分)
答:
6.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说说本文写作的特点。
(5分)
答:
【东营市,二
(二)】(8分)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
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
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
“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
①鱼梁:
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突怒偃蹇:
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嵚(qīn)然:
山势高峻的样子。
罴(pí):
棕熊。
澧(fēng)、镐(hào)、鄠(hù)、杜:
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而②烈火而焚之烈火
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
1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
(2分)
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分)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
13.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分)
【佛山市,附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镜喻[清]钱大昕
五官莫明于目。
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仕其为明也?
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
镜之贵,不知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
染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
“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
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已面之黑子,泰然谓:
“美莫已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
悲夫!
(选自《潜研堂文集》)
1.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2.本文告诉我们做人的什么道理?
(3分)
【广东省】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
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 1 .武阳君:
苏轼的母亲。
2. 鷇kou:
初生的小鸟。
3. 忮zhi:
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信于异类也 ( )
(2)去人太远( )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3分)
【杭州市,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
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
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孔子日:
“欲速则不达。
”孟子日:
“其进锐者其退速。
”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
或问其术,则日:
“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
凡人于初植
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
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
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
②芒芒:
疲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B.他人莫及也(比得上)C.其子趋往视之(催促)D.自矜功效也(夸耀)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而力疲气竭思而不学则殆B.灌溉以时耳策
之不以其道
C.凡人于初植者胡不见我于王D.苗则槁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22.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4分)
【湖州市,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8分)
龙井题名记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
“以不时至,去矣。
”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秦观:
宋代著名词人。
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②会稽:
今浙江绍兴。
③龙井:
地名。
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
④普宁:
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⑤篮舆:
竹轿。
⑥霁:
雨后放晴。
⑦雷峰:
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⑧惠因涧:
山涧名。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以书邀余入山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4)谒辨才于朝音堂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2.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2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之二
【吉林省,二
(一)】(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长堤-水乡陆途沈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
久欲为长堤。
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
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陆途:
地上的道路。
病涉:
苦于涉水行走。
泽国:
低洼积水之地。
籧篨:
芦苇。
漉:
淘干。
实:
填塞。
汱:
排水。
14.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1分)
1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2分)
16.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
(2分)
【嘉兴市舟山市,三
(二)】义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
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呵逐使退。
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
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
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
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
候关出城,细审未途。
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
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
县名。
②郡关:
州府。
③扫橐③:
扫,清理。
橐③,钱袋。
④冲循:
交通要道。
2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既走,则又从之
(2)犬始奔去(3)返客疾驰(4)金亡其半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23。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江西省,二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
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
指唐太宗。
③擢:
提升。
④资荫:
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
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忿()狱()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
戴胄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
【菜芜市,二
(二)】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
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
公启帘问曰:
“值几何?
我偿汝。
”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翁不肯曰:
“偿则此地偿耳。
”公为之窘。
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
“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
”翁始惶恐,叩首乞哀。
公谓指挥曰:
“无庸,假贯钱足矣。
”指挥如数与之。
翁叩谢去。
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
①捽(zuó):
揪;②詈:
骂;③起居:
问安。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有卖菜翁弛担坐. ( ) ②公为之窘 ( )
③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 ④假贯钱足矣( )
12.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
(3分)
【乐山市,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张释之执法
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②廷尉。
释之治问。
曰:
“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
”释之奏当:
“此人犯跸,当罚金。
”上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
“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
指汉文帝;②属:
交付给;③县人:
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④跸(bì):
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于是使骑捕之上使外将兵B.且方其时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C.廷尉当是也当是时,妇手拍儿声D.今法如是,更重之是进亦忧,退亦忧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廷尉乃当之罚金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是法不信于民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民安所措其手足其人视端容寂D.上使使诛之则已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外县人在桥下躲了一会儿,以为汉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出来时突然见到汉文帝的车队,然后惊慌而逃,惊吓了文帝拉车的马,看来他是无心的。
B.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张释之认为外县人只违犯了行人回避的禁令,就严格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只对外县人判处了罚金。
D.张释之认为国家的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应该公平执法、严格执法,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国家的法律就很难取信于民。
9、将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张释之执法》)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丽水市,三(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
“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
”曰:
“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
燕曰:
“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
“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
燕曰:
“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
”鸥曰:
“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
”燕曰:
“皆无之。
”鸥曰:
“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
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
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
燕不喻而去。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注】①病:
困苦。
②忮(zhì):
嫉妒。
③见: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我至子所 ( )
(2)不乐依人焉( ) (3)燕不喻而去( )纪教育网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凉山州,七】古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
举茂才举:
以此遗之遗: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暮夜无知者。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
(4分)
【聊城市,二
(二)】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
谴责,责备。
②任:
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
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
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
遇到)D.或阻之(或:
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龙岩市,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10分)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
“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群下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
“得其实矣。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