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心理学.docx
- 文档编号:26825716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101.16KB
历史中的心理学.docx
《历史中的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的心理学.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中的心理学
历史中的心理学
前言:
为古人做心理素描
前言
为古人做心理素描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性格铸造历史?
本书试图为22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做心理素描,勾画出他们突出的人格特征与情结表现,并对其历史功过做心理学的剖析。
心理学是一门大众学科,可谓无所不见、深入人心。
而写作此书,正是为了表明这一点。
本书论及的心理学概念涉及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精神分析理论等领域。
笔者希望以此将心理学的种种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鲜明化,以使读者学会用心理学的眼光来剖析历史名人人生起伏的心理根源。
本书涉及的人物有人格障碍者(如拿破仑、希特勒),也有人格完善者(如李世民、苏东坡),有自我认知者(如赵构、诺贝尔),也有人格缺陷者(如康有为、恺撒)。
笔者之所以选取他们,是为了揭示这些广为人知的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为了充实内容,选取了一批相关人物的图画,笔者尽量对引用的资料标明出处。
如有疏漏,敬请原谅,并致谢意。
同时,笔者也尽可能地对书中的参考文献注明出处,如有疏漏,也请原谅。
我以本书献给广大的心理学工作者,希望本书能够提高您对心理学的领悟,并把这种领悟巧妙地运用于您的教学、研究与咨询实践中。
同时,我也以此书献给广大的心理学爱好者,希望本书会提高你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并增长你们对心理学的见识。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助手梁潇,他为本书的整理、编辑和资料收集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没有他的这些投入,本书不会如此顺利地完成。
同时,我也十分感谢华章公司的李欣玮编辑和宁姗编辑,她们对本书严格把关,使它避免了许多文字上乃至观点上的失误。
最后,我想强调,本书中的观点当是一家之言或是一得之见。
我不敢奢望它们会成为权威之见。
充其量,它们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借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评论。
所以,我衷心欢迎大家对本书提出批评建议,以在日后的写作中加以调整、修改。
谢谢各位读者的赏识!
也谢谢各位读者的批评!
是为序。
目录
前言
第1章人格障碍篇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2
朱元璋:
焦虑型人格障碍■12
尼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22
拿破仑:
自恋型人格障碍■28
希特勒:
攻击型人格障碍■36
第2章认知障碍篇
诸葛亮:
云长-文长移情■44
李鸿章:
定式思维导致误国心结■55
袁世凯:
欺己盗国源自错误暗示■61
海明威:
挥之不去的自杀意念■69
第3章人格缺陷篇
诸葛亮:
鞠躬尽瘁源自完美主义■80
康有为:
激进人格导致欲速不达■92
恺撒:
自负人格导致忘乎所以■101
麦克阿瑟:
表演型人格造就个人的誉毁■108
第4章自我认知篇
勾践:
超强的防御机制导致卧薪尝胆■120
曹操:
豁达猜疑的双重人格■127
赵构:
生理阳痿导致人格阳痿■135
诺贝尔:
情场失意源于自卑情结■143
斯大林:
自我成效感带来的钢铁意志■149
第5章人格完善篇
李世民:
自谦养就了虚心纳谏■158
苏东坡:
乐观者笑傲江湖■166
林肯:
幽默使自己活得开心■174
曹雪芹:
在写作中升华自己的反叛■181
周恩来:
南北互补达至人格完善■189
参考文献■196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
(1)
第1章:
人格障碍篇
人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
而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则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
根据现代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障碍一般可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型、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无力型、反社会型和不合群型等。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
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于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历,使王安石深切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代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
熙宁年初(1608年),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很快遭到保守派的抵制,并在其两次被罢相后失败。
王安石的变法,除了体制等固有因素限制外,是什么个人因素导致了变法失败呢?
对此,又该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去解释呢?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70年王安石升任同平章事(宰相),施行变法,由于新法中的土地改革影响到地主与相关官僚的利益,变法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在民间由于改革推行难度大,反而对一般民众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又遭到知识分子的敌视,使得他在民间形象一直不佳。
在1074年、1076年两次被罢免职务。
宋神宗死后,原反对派司马光(曾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被排挤)任宰相,几乎废除了所有法案。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
(2)
“熙宁变法”,王安石的两大失误
王安石及其追随者在宋神宗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倡导变法,革除积习,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
可惜这次变法前后跌宕起伏极大,并使朝臣长期相互倾轧,致使改革成效大打折扣。
这与王安石决策的失误及用人不当有着极大的关系。
其实,王安石在没有受到重用之前,就已有才名。
《宋史》说他“属文动笔如飞”,又“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
后来,文彦博和欧阳修极力推荐王安石,司马光、韩绛、吕公著等人又大力呼应,王安石得以出任朝廷命官。
可惜王安石自1070年任同平章事(宰相)后,朝中大官能与他合作的只有韩绛一人,其他人除了逝者,皆与王安石决裂。
不仅如此,王安石改革中用的人后来都被称为“熙丰小人”(熙宁是神宗的年号)。
到1074年,神宗皇帝迫于众议,不得不将王安石罢免。
虽然不到一年又被调回京城任相如故,但王安石再相一年九个月,终被罢免,不复启用。
王安石竭尽全力变法,不惜与众多亲朋好友决裂,到头来却好心不得好报,备受后人指责,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是变法过激令人无法适应;二是用人不当致使奸臣当道。
变法步伐过快,导致民怨沸腾
王安石搞“熙宁变法”,坚持“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十多年间,以“急进”变法的形式,接连推出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并一口气裁并了全国一百几十个州县。
这些举措虽一时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但给各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最终使“熙宁变法”始而只进无退,终而大退少进。
换言之,王安石实施变法,将固有体制进行彻底整改,加之过于急躁,安有不败之理?
!
与此相反,司马光等人则主张“渐进”的改革方法,逐步改变朝政。
据《宋史?
食货志》记载,变法之初,司马光也曾上疏神宗皇帝:
“国用不足,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
但就如何变法,司马光认为:
“必须陛下与两府大臣及三司官吏深思救弊之术,磨以岁月,庶几有效,非愚臣一朝一夕所能裁减。
”两朝元老富弼也曾劝神宗皇帝:
“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苏轼则一开始就提醒神宗皇帝:
“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
可惜王安石对“渐进”的做法不屑一顾,此后,更将这批“反改革派”或贬为地方官,或致仕退休。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3)
王安石的变法不切实际,导致民怨沸腾,以至于东明县农民上千人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宅前闹事。
熙宁七年(1074年),一个曾被王安石提拔的看门小吏郑侠,画了一张《流民图》进呈天子御览。
郑侠还附了一道奏疏,说微臣在城门上,天天看见为变法所苦的平民百姓扶携塞道,质妻鬻子,斩桑拆屋,横死街头,实在是忍无可忍。
因此恳请皇上罢废害民之法,“延万姓垂死之命”。
这件事令神宗观后大为震惊,心如刀绞,两宫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观后更是泣言:
“安石乱天下。
”其实早在熙宁二年,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吕诲就上疏宋神宗:
“臣究安石之迹,固无远略,唯务改作,立异于人……人情未和,唯在澄清,不宜挠浊。
如安石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
”不知宋神宗当时对此作何感想?
管理学上有一条重要原则,“做对事,并把对事做对”(Dotherightthing,anddoitright)。
王安石搞“熙宁变法”,无疑是在做一件对事,可惜由于他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最终没将对事做对。
由此,王安石上负神宗皇帝之圣恩,平愧同僚故旧之信任,下辜四海黎民之殷望。
后人王夫之(明代)说:
“熙丰新法,害之已烈者,青苗、方田、均输、手实、市易,皆未久而渐罢。
”
变法用人不当,终成小人乱政
毛主席曾有一句名言:
“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王安石变法不仅政策有误,用人更是有误,到头来是因人废事,前功尽弃。
换言之,王安石变法失利,也在于他滥用亲信,排斥异己,启用了一大批虽顺从己见但阴险狡诈之徒,结果导致“小人乱政”,“奸人坏法”。
何谓小人,以司马光之见,就是不论其才华高低,德行不立之人。
小人通常有两个突出特征:
为求功名可以不择手段;为泄私欲可以不计后果。
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尽是后世声名狼藉之辈,绝大部分都被列入官修正史《宋史》的奸臣册中(见表1-1)。
这些人初入官场时,大多做事尽心尽意,尽显才干,但时间久了,他们便以王安石为榜样,用人唯亲,排除异己,且做事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做出种种为人所不齿的事情。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4)
表1-1王安石亲信一览表
新党人物主要官职主要谗佞/反复举动
吕惠卿(1032―1111年)参知政事(副宰相)为求自己的进一步升迁,竟离间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令王安石二次被罢免,难有作为
章(1035―1105年)参知政事把司马光、苏轼、范纯仁等时下
同平章事(宰相)名流一概打成“元佑奸党”,人数多达120人(以后又扩大到309人),并把他们的姓名镌刻在石碑上,遍布全国州县,其疯狂报复的程度空前绝后,令人发指
蔡京(1047―1126年)参知政事积极参与并执行对“元佑奸党”
四任同平章事的残酷迫害,晚年更是残害忠良、任人唯亲,导致奸臣当道,北宋灭亡
蔡卞(1048―1117年)中书舍人迫害异己,残害忠良,谋取私利
官尚书左丞
蔡确(1037―1093年)参知政事迫害异己、诬陷贤良,谋取私利
同平章事
曾布(1036―1107年)尚书右仆射排除异己,谋取私利
同平章事李定(生卒年不详)御史中丞迫害异己,诬陷贤良,制造“乌台诗案”文字狱,疯狂迫害苏轼,牵连欧阳修、文同等20多人
邓绾(1028―1086年)御史中丞多中伤善类,奸恶甚于章,且厚颜无耻
安(生卒年不详)吏部侍郎为了巴结章多次诬陷贤良,进谗言,弹劾邹浩、陈、江公望、
刑部尚书任伯雨、陈次升、常安民等人
舒(1041―1103年)知制诰迫害异己,诬陷贤良,参与制造
御史中丞“乌台诗案”文字狱,疯狂迫害苏轼,牵连欧阳修、文同等20多人
吕嘉问(生卒年不详)市易司提举依附章、蔡卞等人,滥杀无辜,
户部侍郎焚去案牍
注:
1.本表所选之人皆出自《宋史》(奸臣册)。
2.司马光曾将王安石的门生故旧概括为谗佞之徒与反复之徒,其中尤以吕惠卿为最。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5)
例如,吕惠卿曾是王安石最坚定的亲信,也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官员。
但他后来为求自身的升迁,竟设计陷害王安石,令神宗皇帝对王安石的信任大打折扣。
章也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可他后来在迫害“元佑党人”时,可谓穷凶极恶,空前绝后,毫无君子风度可言。
王安石的另一得力助手邓绾更是做事不择手段,厚颜无耻,他曾说:
“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这句话成为后世指斥官场厚颜无耻行为的专用语。
至于蔡京,那更是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奸臣,搞得北宋末年的政场乌烟瘴气。
宋朝自立国以来,就一直遵循执政大臣“异论相搅”的祖训,以防一家独大,权臣当朝。
可惜,王安石为求变法速成,将不同己见的大臣一概逐出朝廷,破坏了“异论相搅”的优良传统。
这不仅使王安石无法做到“兼听则明”,也为北宋末年蔡京等奸臣把持朝政埋下了祸根。
变法初年,御史中丞吕诲就曾弹劾王安石:
“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
御史刘琦等人则指斥负责实行新法的薛向等人皆是小人。
富弼罢相时也上疏宋神宗:
“(安石)所进用者多小人。
”可是王安石为执行自己的路线,未在德行上严格要求自己的盟友,致使他们大多都变成“子系中山狼,得意便猖狂”(《红楼梦》语)的佞人之辈,与“元佑党人”们的德行相差甚远。
其中王安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王安石的偏执型人格障碍分析
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独断专行,不容异见,导致变法严重受挫,其原因在哪里?
史学界一向认为这是由于王安石缺乏变法谋略及宋神宗支持不足,但就心理学而言,这也是由于王安石人格偏执,不善团结各方人士,最终因人废事。
偏执类型的人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并十分敏感,固执己见,自命不凡。
此外,一个人格偏执的人,还十分缺乏同理心,易将错误推诿他人或种种客观原因。
凡此种种,都会使当事人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出种种的偏向、偏见、偏信、偏好和偏激行为,并给其人际沟通及合作共事带来极大的阻碍。
王安石由于其偏执人格,既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也不善于团结各方力量,树敌过多,不但陷自己于不利境地,也累及神宗皇帝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来完成“熙宁变法”的大业(见表1-2)。
例如,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一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
这当中有人曾是他的靠山,如韩维、吕公著等人;有人曾是他的荐主,如文彦博、欧阳修等人;有人曾是他的上司,如富弼、韩琦等人;也有人曾是他的朋友,如范镇、司马光等人。
虽然他们都是一时俊杰,朝廷重臣,却因为不同意王安石的某些做法而被逐一赶出朝廷。
表1-2王安石偏执人格行为表现及后果
特征定义行为表现突出后果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6)
偏向不公正的认知自命不凡,一意孤行变法强制执行,缺乏宣传与尝
倾向试,导致变法以小乱大,不得人心
偏见不实际的认知不切实际,急功近利头脑发热,不思反省,改革步伐
判断过快,导致事与愿违,民怨沸腾
偏信带有个人成见偏听偏信,自以为是听不得不同意见,破坏了宋朝
的判断倾向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优良传统,为后来奸臣当道埋下了祸根
偏好带有个人成见任人唯亲,排斥异己重用吕惠卿、章、安、曾
的选择倾向布、蔡卞、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有才无德之徒,导致“小人乱政”,“奸人坏法
偏激过激的行为举动刚愎自用,主观武断与司马光、苏轼、文彦博等稳健改革派决裂,变改革争论为党派倾轧
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他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其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最终导致司马光与他分道扬镳,终生不再往来,直到公元1086年两人同年去世。
再如,熙宁四年(1071年),开封知府韩维报告,境内民众为了规避保甲法,竟有“截指断腕者”。
宋神宗就此事问及王安石,不想王安石竟回答:
“这事靠不住。
就算靠得住,也没什么了不起!
那些士大夫尚且不能理解新法,何况老百姓!
”神宗皇帝听了颇为不悦地说:
“民言合而听之则胜,亦不可不畏也。
”王安石听了仍是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看来,就连士大夫之言都可以不予理睬,更何况什么民言!
王安石如此极端,如此自以为是,难怪人们都称他为“拗相公”。
王安石:
偏执型人格障碍(7)
王安石早年在《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中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人才观,认为若“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才”。
王安石还主张朝廷应对人才加以规划培养:
“明诏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可惜,王安石口头上称用人要从长计议,任人唯贤;行动上却急功近利,滥用亲信。
这虽为他的政策执行带来一时的便利,却为他的变法失败埋下了祸根。
后来,北宋的朝政已不再是变法与否的争论,而是疯狂迫害异己的斗争。
北宋政权也就在这样的争斗中迅速衰落,以致灭国。
想来这与王安石的偏执人格有着莫大关联!
王安石的变法失利告诉后人:
欲改变社会,必先改变自己;一个人格不完善的人,是不配也无法领导社会进步的。
试问,一个性格“拗扭”之人,何以包容天下,礼服众心呢?
!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心理学中,偏执型人格又称妄想型人格。
其特点是自我评价过高,好胜心强,固执己见,多疑敏感,过分警惕。
常采取过分的探查与防范措施,易嫉妒,好争辩,听不得批评意见,做了错事总是推诿于客观或归罪于别人。
临床心理学将偏执型人格的具体表现又进一步描述为六个方面:
?
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
?
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
?
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
?
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
?
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
?
在家不能与家人和睦相处,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
朱元璋:
焦虑型人格障碍
(1)
朱元璋:
焦虑型人格障碍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是少有的暴君。
对他中晚年的一系列暴行,史学界对此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是“蜕化变质”论;二是“政治需要”论。
作为前者,它强调朱元璋杀功臣是小农思想的局限,是帝王思想的堕落,也是农民义军领袖的蜕化变质;作为后者,它强调朱元璋杀功臣是帝王之术,是政客的一贯伎俩,也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虽然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它们无法解释一个重要事实:
同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可以像刘邦、刘秀、司马炎、李世民、赵匡胤等人那样雍容大度、善待功勋呢?
其中,这又体现出朱元璋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质呢?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年),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入寺为僧。
1352年率众投奔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
朱元璋称帝后半年,北伐军攻克大都,元亡。
统一全国后,朱元璋采取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措施。
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废除丞相制,设立六部,直接由皇帝负责。
调整军事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加强法制,巩固了皇权统治。
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大肆诛杀有功之臣,并大兴文字狱,对明初文化思想起到严重的束缚作用。
朱元璋是最狠心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
他出身赤贫,早年被迫到皇觉寺为僧,曾饱尝世间冷暖人情,后投效郭子兴,很快成为一名战将。
朱元璋很善于挖掘人才,很快就聚集了一批高级谋士,如李善长、宋濂、刘基(伯温)、朱升等人。
他们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使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的同时,也逐一扫除了其他农民起义军,并于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
可悲的是,朱元璋在开创天下时,尚能广招天下文人贤士,并放心任用手下部将。
一俟天下方定,他开始担心文臣们会鄙薄他的贫贱出身,武将们会篡夺他的皇位。
朱元璋:
焦虑型人格障碍
(2)
久而久之,朱元璋出现了典型的焦虑型神经症表现,如严重缺乏自信、疑神疑鬼、极度敏感、易生妄想等。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
为了缓解其焦虑,朱元璋以整肃朝廷命官及屠杀官民为乐,比如,他发明了庭杖的惩处手段,使人上自宰相,下至平民,没有人能维持人的尊严,很多人竟“立毙杖下”,没有杖毙者也落得一身残疾,被发往凤阳或其他边远州郡充军。
他曾对皇太孙说: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
此外,他还亲自参与编写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等法外之法,规定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
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对于那些获罪的官吏,刑罚的手段千奇百怪,无所不用其极,包括凌迟、抽肠、刷洗(用开水浇人,然后用铁刷子刷)、秤杆(用铁钩把人吊起风干)、阉割、挖膝盖等,让人不寒而栗。
可朱元璋觉得不过瘾,还设置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政策―贪官剥皮制度。
他命令处死官员后,还要把官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衙门公座旁,供众人参观。
这个稻草人不是用来吓唬鸟的,而是用来威慑贪官的。
这些严厉的肃贪刑罚,让今日之人读来欷不已,不得不感叹朱元璋那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的办事风格。
洪武十三年,朝廷发生了胡惟庸案。
胡惟庸本是开国功臣李善长的女婿,曾任左丞相。
他在任期间结党营私,坑害异己,且贪污受贿,图谋不轨,所以被朱元璋诛杀,无可厚非。
但朱元璋却借此行上下左右株连法,造成胡党大狱,延续十年,共诛杀三万多人,其中包括20多个功臣宿将及其家人,也累及李善长全家被杀,宋濂全家被贬,宋濂本人也死于流放途中。
朱元璋对文人的猜忌也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浙江府学林元亮为人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重宪”之语,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在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语,朱元璋竟认为“光天之下”是喻自己是秃僧,“作则”是喻自己做贼,下令将两人处死。
由此大兴文字狱,令大臣文人都小心翼翼,缄口不言,朱元璋却从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凡此种种都表明,朱元璋的心态极为扭曲,缺乏一代明君应有的胸怀。
朱元璋因过分焦虑而人格分裂
朱元璋神经症的根源是成就焦虑和皇位焦虑。
心理学对焦虑的定义是因社会因素而引发的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和极度紧张的情绪。
它是对威胁**件或情况的一种高度忧虑不安的状态,可导致精神过敏,高度紧张,严重者会出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
一般程度的焦虑情绪者,大多会产生痛苦、担心、嫉妒、报复等情绪,而且还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严重焦虑情绪者则往往非常激动,非常痛苦,他们喊叫、做噩梦、报复心极强、食欲不振、消化和呼吸困难、过度肥胖,而且容易疲劳。
最严重时,生理也会受到影响,如心脏加速、血压升高、呕吐、冒冷汗、精神紧张、肌肉硬化。
朱元璋:
焦虑型人格障碍(3)
朱元璋的成就焦虑表现为他想遥比尧舜,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其中没有任何豪族和贪官污吏;朱元璋的皇位焦虑表现为担心朝廷要员会逐渐架空他的权力,甚至蒙骗愚弄他。
这两种焦虑的交互作用,使得朱元璋长期生活在高度忧虑与紧张的亚健康状态下,性格日益偏执,终而达至人格分裂。
按理说,朱元璋由一个贫僧一跃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开国皇帝,他本该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充满自信才是。
但朱元璋的人格悲剧在于:
他的急功近利的做法经常会在现实中遇挫,对此他非但没有自我反省,反而迁怒于属下,动辄杀人,株连九族,期望以严刑治乱世,到头来只能徒增挫败感。
此外,朱元璋越老越自卑,他既不相信唐太宗的布衣宰相班子会善始善终,也不相信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可以令人高枕无忧。
所以,臣下的成就越高,他的皇位焦虑就越高,这加强了皇权和相权的冲突,导致后来彻底废除相位。
朱元璋在洪武十年前后有一个明显的人格断带,俗称“性情大变”或“判若两人”。
在心理学上,这是典型的人格分裂表现,它泛指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出现结构性转变。
此时的朱元璋变得相当自恋,突出表现为缺乏同感、刚愎自用、偏执冷酷。
这与早年的朱元璋可谓大相径庭!
由此,朱元璋一生的焦虑走过一个U形轨迹―早年是生存焦虑,晚年是成就焦虑和皇权焦虑,它构建了朱元璋的一个个“心牢”,使他不断陷入庸人自扰的困境(见图1-1)。
与之呼应的是,朱元璋一生的处事方法也有一个U形变化―早年用行伍方法消灭敌手,晚年也用行伍方法铲除对手,而将其所学到的仁、义、忠、恕等儒家治国理念尽抛九霄云外!
(焦虑型神经症与分裂型人格障碍见表1-3,朱元璋一生的心理变化见表1-4。
)
图1-1朱元璋一生焦虑走势
说明:
朱元璋一生主要有三种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中的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