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26824506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6.68KB
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docx
《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
“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尽心啦!
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
考察邻国的统治者,没有哪个君王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加减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加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
惠王说:
“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
孟子说:
“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
“不违背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
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
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住宅的场地(五亩:
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
小猪。
彘:
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
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数:
几)。
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
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着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
“‘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大王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
秋水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海神说:
“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与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浅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广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从尾闾泄流排放出去,虽然永无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不见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变换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
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量器来计算。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凭什么能自满呢?
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蚁穴存在于旷野之中吗?
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
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
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
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
背景简介
文中所议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长子,是五代的风云人物.李克用临终之前,以三矢付庄宗,要他报仇,叮嘱切切.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嗣位,他谨记父亲遗言,讨刘仁恭,伐契丹,灭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权,但称帝后,却沉迷于奢侈享乐的生活中,宠信伶人,不问国事.四方藩镇见伶人被宠爱,纷纷贿以财物,谋取私利,而那些正直的臣僚因不肯行贿,为伶人谗言所诬陷,竟无辜被杀.后唐国政于是日趋衰败,动乱接连而生,李存勖本人最终也死在他极为宠信的伶人郭从谦的手中.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五代史伶官传序
本文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
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唉!
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
“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
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
“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于是作《伶官传》。
论毅力
天下古往今来种种成败的人和事,它们所经历的道路是如此的纷繁不同。
概括地推究:
它们为什么成功,又为什么失败呢?
回答是:
有毅力的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
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种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事本来就是很简单容易的,等到马上尝试,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信心。
那些意志能力比较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又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
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缩也就越难。
不是极其坚强的人,就没有能够善于达到它的终点的。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会有大的顺境。
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尔后随之才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这种人哪里知道所谓的“不顺”啊、“幸运”啊,对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这些“不顺”,同时又利用这些“幸运”,正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
再用驾船来做个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时间,来走一千里的路程,这期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常交互错杂。
他凭着艰苦忍耐的力量,迎着那逆风逆流冲了过去,然后能从容地前进,去度过顺风顺水的一段。
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所以彼岸就始终不可能到达。
孔子说:
“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
”孟子说:
“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
”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主旨
全文的中心论点: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本文写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人士有的被杀,有的流亡,有的退隐。
梁启超逃亡日本,还想努力进取,于是写《论毅力》,勉励处于逆境中的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被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坚持不懈,继续前进。
写作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全文自始至终运用正反对照的说理方法
第二个特点是思路开阔,纵横开合,论证周密,结构严谨
第三个特点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要阐明的道理具体形象
①全文自始至终运用正反对照的说理方法
如成与败,逆与顺,强与弱,彼与我,“攻亏一篑”和“虽覆一溃”的对瘵,处处阐述了有毅力,与无毅力会造成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结果,从而突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②思路开阔,纵横开合,论证周密,结构严谨
文章一起笔就说天下古今成败之林,横贯天下,纵观古今,大开大合,接着论顺、逆、幸、蹇,又以逆水行舟、挖土掘井等圣人之言证明,或理论或现实依据,思路开阔,论证非常周密,而结构集中严谨。
③层递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要阐明的道理具体形象
比喻如操舟之喻;造山以填土之喻;掘井之喻分别强调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层递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意思递进而形式相近的语句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本文有两处用层递手法。
一是第二段对身处逆境时五种不同态度的描写,突出要想成功,应有“至强之人”的毅力,二是第三自然段操舟的对比,这几种情况的对比用层递式以此反衬出坚持到底者毅力的重要性。
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人物介绍 冯谖(xuān) 战国时齐人,是薛国(今滕州市东南)
国君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
孟尝君以“好客养士”、“好善乐施”而名闻天下,他对待门客,不惜“舍业厚遇之”,因而“倾天下之士”(《史记·孟尝君列传》),门下食客达三千余人,冯谖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以怪人面目出现,起初为了试探孟尝君的胸怀和眼光,曾三番五次地向孟尝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孟尝君无一例外的都满足他而从来不嫌弃。
当他发现孟尝君是一个不势利、非常大度、值得为他出谋划策的领袖时,毅然决定竭尽全力以事孟尝君。
通过“薛国市义”、营造“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先前冯谖因穷困潦倒,无以维持生计,便托人请求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
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
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
又问他有什么才能?
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才能。
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史记·孟尝君列传》,下同)。
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供给他粗劣的饭菜。
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
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要求改善待遇。
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
“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
孟尝君说: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
“孟尝君客我。
”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此时,左右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
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想到冯谖有个老母亲。
于是“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这使冯谖深受感动,决心不再向孟尝君索取,一心一意地等待为孟尝君效力的机会。
过了一年的时间,冯谖什么话也没再说。
而此时,孟尝君正在做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
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
封邑的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
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的奉养将无着落。
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取息钱的人。
有人推荐冯谖:
“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想请您帮助去收取息钱。
冯谖爽快地答应了。
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
冯谖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战国策·齐策》)冯谖辞别了孟尝君,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偿付息钱。
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出。
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债券。
债户到齐后,冯谖一面劝大家饮酒,从旁观察债户贫富情况,一面让大家拿出债券如前次一样验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对无力偿还息钱的,冯谖即收回债券。
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因烧其券”(《战国策·齐策》),冯谖说:
“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
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
诸君强饮食。
有君如此,岂可负哉!
”于是,“坐者皆起,再拜”(《史记·孟尝君列传》),“民称万岁”(《战国策·齐策》)。
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换得民心,功德无量。
冯谖办完事后,立即赶了回去。
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
冯谖刚一到,孟尝君就责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冯谖说,您有了个小小的薛邑,不把那里的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加以抚爱,却用商贾手段向他们敛取利息,我认为不妥,就假托您的旨义,把债赏赐给那些无力偿还的百姓,“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史记·孟尝君列传》,“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义市的典故)。
孟尝君听后虽然心里不快,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挥挥手说:
“诺,先生休矣!
”(《战国策·齐策》)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作自己的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
孟尝君罢相后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
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战国策·齐策》) 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还不巩固的考虑,冯谖对孟尝君进言说: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并且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
冯谖西入大梁,对魏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去了,孟尝君必然对齐王不满。
孟尝君的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的,先生若能接他来梁国,在他的辅佐下,定能国富而兵强。
惠王也久闻孟尝君的贤名,一听这话喜出望外,立即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
冯谖先于魏国使臣赶回薛地,告诫孟尝君说: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
冯谖诱使魏惠王珍重、竞争孟尝君,从而引起了齐王的高度重视,抬升了孟尝君的价值。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黄金千金、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请孟尝君要“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劝孟尝君趁机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
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后,冯谖向孟尝君报告说: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战国策·齐策》) 自从齐泯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后,门下食客多离他而去。
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冯谖策马前去迎接,其他门客都未到。
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自己一生好客,对待客人从来不敢有所闪失,而他们见我被罢官,却都离我而去了。
今仰赖冯谖先生得以恢复相位,门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
我如果再见到他们,“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谖听了忙下马向孟尝君叩头,孟尝君急下马制止,问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门客谢罪。
冯谖说,不是。
而是为“君之言失”。
他说,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象有生命的东西一定会死亡一样,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也是一种规律。
赶集上市的人,清晨时都急急地赶往集市;但到日落时,人们就是经过集市,也只是甩着膀子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
他们不是爱好清晨,厌恶傍晚,而是因为傍晚时分,希望得到的东西,在那儿已经没有了。
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离去了,您不应该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尝君能够“遇客如故”。
孟尝君非常感激冯谖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谢并接受了冯谖的建议,“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
他抱着对孟尝君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出谋划策。
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战国策·齐策》),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编辑本段]相关故事 冯谖弹剑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弟弟。
田婴为齐相十一年,共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的母亲只是田婴的一个妾,地位不高。
孟尝君本名田文(孟尝君是他的谥号),幼时即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机智。
长大后逐渐掌家事,广纳能人,声名渐显,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孟尝君养士三千,当然其中也有吃闲饭的。
有一位叫冯谖的穷人,实在穷得没办法了,就托人找孟尝君,希望能到孟尝君门下混可饭吃。
孟尝君例行公事地问这冯谖的情况:
“有什么爱好吗?
”“没有什么爱好。
”“那有没有什么能耐呢”“也没有”。
可就这样一个既无爱好又无能耐的人,孟尝君居然也收留了他。
可那些佣人可就不干了,看不起冯谖,成天给他粗茶淡饭。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就倚门弹剑哼歌了:
“长剑长剑回去吧!
吃饭没有鱼。
”佣人就把这事向孟尝君打起了小报告,孟尝君大手一挥“给他吃鱼,待遇跟别人一样。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故伎重演,这回唱的是:
“长剑长剑回去吧!
出门没有车。
”别人就把这事当笑话一样的讲给了孟尝君听,孟尝君豪爽地说“给他车子吧,与别的乘车人一样。
”这下,冯谖可就得意了,骑着车子去看他的朋友并且说“孟尝君非常尊重我。
”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弹剑唱道“长剑长剑回去吧!
没有钱养我家。
”这下,别人都觉得他太过分了,简直是贪得无厌,就去孟尝君那儿报告,孟尝君倒不在意,在得知他家中尚有一老母后,就叫人按时供给其母吃穿用度。
于是,冯谖就不再唱歌了。
冯谖虽然向孟尝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却着实为孟尝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尝群收租,树立了孟尝君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
冯谖的远见 冯谖是三千门客中并不为孟尝君所器重的一个谋士,一次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您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
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
当地百姓大感孟尝君的恩德。
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
我为您买来了‘义’。
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认为无此必要,倒也没有责怪他。
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
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
消息传回京城,齐王深悔自己不察,迎回孟尝君当面致歉。
由于冯谖的远见,使孟尝君避免一场政治波折,并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叫做‘未雨而绸缪’,留了条后路。
但大权在握的人,往往喜欢把事情做绝,不大会去想到身后事。
或者认为已经把子女的事安排周全,并无身后之虑。
垓下之围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
“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
“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
“往左拐。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
“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
“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
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
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
“怎么样?
”骑兵们都佩服地说:
“真像您说的那样!
”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
“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
“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
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
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接着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
”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吕马童对面细看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
“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
“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征求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
”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
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
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
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
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太史公说:
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寡人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