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宅急送与陈东升.docx
- 文档编号:26823383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92KB
读书宅急送与陈东升.docx
《读书宅急送与陈东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宅急送与陈东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宅急送与陈东升
改革失败——泰康人寿陈东升
2010年03月12日17:
21来源:
金融界
2008年1月4日,宅急送总裁陈平突然宣布,自己将离开宅急送并重新创业。
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轰动。
陈平是宅急送的创始人,经过15年的努力,宅急送才由创业之初的“7个人、3台车”发展成为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知名企业。
陈平为何要离开苦心经营15年的公司,并在50岁时重新开始?
宅急送是物流界最知名的企业之一,创始人为陈平和陈东升。
陈东升是陈平的二哥,也是嘉德拍卖和泰康人寿的创始人,陈平的大哥陈显宝在后期加入宅急送并担任高管。
宅急送在陈氏三兄弟的带领下实现了高速发展,成为所在领域的翘楚,但这个令外界羡慕的家族企业却因为一场转型之战陷入矛盾的漩涡,最终,陈平“出走”宅急送并再度创业。
缘起:
“疯狂”的扩张
宅急送的前身是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由陈平和陈东升创办于1994年。
在1994年,中国人对快递还没有什么概念。
创业之初,宅急送是什么都送,包括送鲜花、送烤鸭、帮别人搬家等,甚至还代人送过小孩。
随着时间的发展,快递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宅急送的主营业务逐渐变为以企业为客户的项目物流,服务于电讯、医药、服装、汽车等企业。
2007年,宅急送的营业额达到13亿元,成为所在领域的业界老大。
陈平一直想做以个人为客户的小件物流,这是他创业的初衷。
此外,在快递领域,小件物流的利润是最丰厚的。
以顺丰为代表的民营快递正是在小件物流上做得风生水起,其营业额早已远远超过宅急送。
在这种背景下,陈平认为,小件物流才是快递业的未来,宅急送在项目物流上已经“摸到了顶”,应该尽快调整方向,抢占这一诱人的市场,否则就会贻失战机,后果不堪设想。
做小件物流需要铺设密集的网络和充足的人力,宅急送需要巨额的资金来实现转型。
正逢此时,美国华平投资集团(下文简称华平)找到了陈平,经过谈判,华平和宅急送达成合作意向:
在次年(2008年)向宅急送注入3亿元人民币,以换取部分股权。
陈平的作风是快速、果断。
虽然华平的资金还未到位,但宅急送很快就开始了扩张。
2007年10月,在陈平的主导下,宅急送实施了新一轮的战略转型,其力度之大出乎想象。
据宅急送内部员工介绍,从2007年10月起,在半年多的时间,宅急送在全国新建网点近3000个,新增300辆物流班车,新包租航空线路200多条,新招小件操作人员6000多名。
宅急送的快速扩张引起了轰动,部分媒体和业内人士都用“疯狂”一词来形容这一举动。
就在宅急送迅速“招兵买马”,陈平认为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时,一场危机突然降临了。
在2008年5月,宅急送正式与华平达成投资协议,但华平分期注资的方案却在商务部审批受阻,加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华平在全球范围内收缩投资,3亿元最终落空。
这让陈平措手不及,之前的规划都是按照3亿元的预算来的。
突然少了3亿元的支持,这对宅急送意味着什么?
从2007年10月开始扩张,宅急送就陷入了亏损。
亏损的原因来自两方面:
一是扩张带来了巨大的运营成本。
单从员工数量来看,2007年12月,宅急送人数为9000多人,到2008年9月,员工总数已达21000多人,相当于又建了一个宅急送。
二是宅急送的利润没有达到预期。
宅急送新业务(小件快递)的利润一直在增长,但传统业务(项目物流)的利润却在萎缩。
根据宅急送2008年9月数据显示,宅急送快件票数环比平均每月增长16%,年比增长达到了180%,小件票数已占货物总票数的80%以上,相比之下则是普件业务的下滑。
陈平也不得不承认:
“老业务的萎缩和亏损又给新业务的改革造成了困惑,新业务的建立和发展没能从老业务的持续盈利得到支持。
一年来,小件收入的快速增长被老业务的萎缩抵平,造成宅急送总收入增长停滞。
”
此外,由于快速扩张,宅急送的管理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为实施转型,宅急送分别成立了普运事业部、快件事业部和运营事业部,以保障物流项目和小件快递齐头并进。
2008年7至9月,宅急送每个地方分公司也被拆分为快件公司、普件公司、运营公司三家分公司,每家公司设1个负责人,导致原来一个人负责的公司变为3个人负责;而原来每个分公司的行政、财务、人事又由总公司垂直管理,来协调3家新分的公司。
最终的结果是大家各行其是,谁也管不了谁。
分公司在7月分,在11月,不得已又重新整合。
公司是分是合似乎都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让宅急送陷入了混乱,而管理之乱又使服务质量迅速下降。
宅急送一分公司总经理曾表示:
“机构改革中,公司分了又合,合了又分,造成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下降。
9月份本来是我们的旺季,我们的质量却急剧下滑,绝对准点率降到历史最低点。
”
陈平的大哥陈显宝也在一次节目访谈中表示:
“2008年宅急送发生的危机,表面上看是由于快速扩张,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机,实质上是管理的危机。
”
到2008年8月份,宅急送的资金已经十分紧张,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争吵的董事会:
前进还是后退?
为进行转型,宅急送已经陆续投入近2亿元。
如果继续改革,资金链一旦断裂,宅急送可能会走向倒闭的深渊。
如果放弃改革,则要抛弃过去一年来所做的努力。
宅急送该走向何方?
陈平仍然坚持改革:
“改革的决心下定以后,周围人的不理解,思想的不统一,各方面的阻力和不配合,这些我不想多说,我一个人也能扛得住。
关键是改革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改革的步伐应该怎样走,这些问题对于我来说没有参考和借鉴的范本与模式,只能靠我自己摸索和寻求,改革中出现差错和问题在所难免。
”但董事长陈东升认为公司必须调整战略。
在2008年8月份的一次经营会议上,陈东升指出,金融危机将会影响实体经济,公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稳健过冬。
除了陈东升,以副总裁陈显宝为代表的部分高管也认为公司需要更稳健和现实的发展,这与陈平的扩张思维产生了分歧。
宅急送的董事会分为两派,为是否坚持改革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对于整个快递行业,2008年都是一个“难熬”的年份。
金融危机、雪灾、地震、高油价再加上奥运安保,更加重了宅急送的经营压力。
在扩张之初,以陈东升为代表的“稳健派”本来就有不同意见,只是在陈平的强力坚持下,改革才得以推行。
因为改革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公司内部积累多年的家族矛盾、战略方向的分歧以及对陈平的质疑,终于在2008年第三季度再次爆发。
2008年9月,宅急送董事会做出决策,大面积收缩战线并裁员3000余人,以期开源节流度过难关。
2008年10月,宅急送宣布陈平因身体原因暂时休假,由其大哥、原公司常务副总裁陈显宝担任执行总裁,主持工作。
很快,宅急送迅速“拨乱反正”,将工作重心重新放到普件业务,小件业务则全面收缩。
陈显宝提出了“盈利、稳定、质量、规范”的“八字方针”和“注资金、换班子、调战略”的“三步走计划”。
宅急送开始大规模裁员降薪并削减网点,裁员幅度高达25%。
等陈平11月底再返回宅急送时,宅急送已经退回到了2007年未改革前的模样。
<<>>
离开:
“再见不是我的心里话”
陈平离开宅急送后,宅急送的业务模式基本回到过去,他推行9个月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休息的过程中,陈平也意识到,宅急送已经调整了方向,自己想让宅急送转向小件物流的愿望已经很难实现,二次创业的想法便开始萌生。
事实上,陈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创业时,陈平和陈东升各出资25万元,分别占50%的股份。
此后,随着日本长野县一城株式会、北京物美商业集团在内的战略投资者以及家族成员的进入,宅急送的股权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
陈平的股权被稀释到14%左右,而陈东升则坚持了自己所持股权绝不稀释的原则。
陈东升曾先后创办嘉德拍卖和泰康人寿,实际上很少参与宅急送的具体管理。
虽然宅急送主要是在陈平的带领下发展壮大,但因为股权,陈东升才真正掌握了话语权。
2008年12月31日,宅急送宣布,经过3个月的调整,宅急送在12月份实现了盈利,终结了长达15个月的亏损。
同样在2008年底,陈平辞去了宅急送总裁、董事、法人代表的职务,拿着用股份换来的2700万元“全身而退”。
分手的时候,陈平自认很“绅士”,主动提出所有的股份以原始价格1元钱出售,比公司内部员工购买股权的价格(1.6元)还要低。
2009年1月4日,陈平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给宅急送全体干部员工的一封公开信”,宣布自己将离开宅急送。
陈平写道:
再见了,这不是我的心里话,资本这张无形的手,狭裹着一些既得利益者,不知真理与谬误、良知与自私的昭然何时才能重归。
于是我不得不离开这个让我梦牵魂里的大家庭,在我即将进入50岁天命之年,去重新寻找在宅急送未实现理想的新途径。
陈平表示,自己的创业并不是赌气:
“都快50岁的人了,天命都知还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既然董事会注了资,新的领导班子也干得热火朝天,我回来就显得多余了。
另外,十多年来我始终处在家族、同学、战友等复杂多变的漩涡中,其中的难言之苦和心力交瘁,只有我自己独自在承受,与其闹得大家不合落下独尊的罪名,还不如两手空空独自而去,把我十几年为之付出的全部心血,甚至生命所换来的宅急送留给大家,这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所以我选择了离去。
”
陈平也表露了再次创业的坚决:
“重新创业,从零开始,肯定比在宅急送要穷要苦,官没有宅急送大,钱没有宅急送多,但我的理想和追求能实现。
如果我为了金钱和职位,我不会多次出让股份,我也不会连自己的住房都需要贷款,我可以去违心地迎合,我也可以去投靠比宅急送更强的其他势力。
”
2009年3月,陈平创办了另外一家快递公司星晨急便。
和宅急送等传统物流公司不同,星晨急便是为电子商务做物流和资金流的配送,将专注于小件包裹和快递。
吸取了在宅急送的经验,在星辰急便,陈平占据51%的股份,担任公司董事长。
不论从控股股东还是董事会成员的选定,他都极力避开家族企业的色彩。
“不是说家族企业不好,只是我不愿意再做了,想做一个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现代化企业。
”陈平说。
《管理学家》就宅急送在2007年起推行的改革、离开宅急送的原因、如何看待兄弟之间的竞争等问题对原宅急送总裁陈平进行了专访。
陈平表示,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大的商业环境下,要做好一个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掌门人最好也是家族的掌门人。
<<>>
管理学家:
回过头来看,您认为宅急送改革未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陈平:
原因有很多,最让我遗憾的是,宅急送没有坚持把改革这个过程做完。
我觉得我的二哥陈东升应该尊重我在物流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经验。
他是宅急送的董事长,但他只是挂个名,并不参与经营,宅急送的战略和具体的经营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我抓的。
陈东升在拍卖上和保险上做得很好,在金融界很成功,但他做物流未必就能成功。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马云也曾涉足过物流,但没能成功。
张朝阳也做过物流,但做了一年就倒闭了。
我想我还是比较适合物流这个行业的,当然,公司出了问题总要有人承担责任。
我最大遗憾就是,改革已经进行了90%,已经有效果了,我马上就要出一些配套的措施了,但就差那么一步,没有完成这个过程。
管理学家:
从2007年10月起,宅急送进行快速扩张,直接导致2008年公司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您扩张的速度是否太快了?
陈平:
对于扩张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承认有一点我失误了,就是心太急,华平的资金还没有到位,就开始了扩张。
但我认为改革没有成功,从本质上讲不是不是“快与不快”的问题,而是“是否进行改革”的问题。
如果我离开后,宅急送放慢了步子,成功了,那就是我错了。
或者说宅急送不改革,反而成功了,那就是我错了。
如果宅急送在将来仍然按照我的设想去发展,那就说明我是对的。
如果星晨急便能够成功也能说明我是对的,因为星晨急便的战略和我在宅急送时要改革的方向是一样的。
一切让时间来检验吧,也许过两三年后就会见分晓。
管理学家:
星晨急便和宅急送的部份业务是重叠的,您如何看待这种兄弟之间的竞争?
陈平:
即使没有星晨急便,宅急送还是会面临竞争,这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把星晨急便做好了,实际上还帮了宅急送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是在“帮助”宅急送和其他公司竞争。
管理学家:
有媒体报道,在您离开时,陈东升表示“做好了以后说不定我们俩又合一块了”。
您认为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陈平:
我觉得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吧。
未来可能还会合在一起,但肯定是市场行为,不会掺杂兄弟感情。
有竞争和合作是正常的,但不会说是因为感情,你做的不好我就拉你一把。
管理学家:
在中国,很多人创业还是从家族的形态开始,比如“兄弟档”、“父子档”。
在您看来,为了日后可以“好聚好散”,创业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陈平:
在创业之初,家族企业有一个特别好的优点,就是大家能够不计较得失,拧成一股绳。
不能说家族企业就是不好,就是落后的。
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做得好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大家一定要扭转对家族企业传统的负面看法。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在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大的商业环境下,做好一个家族企业是很难的。
家族企业的掌门人最好也是家族的掌门人—我是企业的掌门人,但不是家族的掌门人。
宅急送中有很多陈氏家族的人,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处理和家族的摩擦,有很多人形容我是在“带着铁链跳舞”。
我已经跳了15年,已经身心疲惫了,不想再跳下去了,这也是我选择离开的重要原因。
我对创业者的建议就是,在公司成长起来后要妥善地处理和家族成员的问题,否则,会对公司造成很大的伤害。
<<>>
点评
茅理翔(作者系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学院院长)
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分手往往会导致一场严重的家族纠纷,甚至上法院、吃官司,公司也会因此而出现瘫痪甚至四分五裂。
宅急送创始人的分手,不但没有出现恶性的家族争斗,反而使改革碰壁、连续亏损15个月的企业转危为安、扭亏为盈,这给家族企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股权治理的作用
一般家族企业初创时,大多只知共同奋斗,很少会去明晰股权,这就导致如果出现家族矛盾,首先会出现权力争斗与股权纠纷。
宅急送一开始就是哥哥陈东升与弟弟陈平各占50%的股权,之后,陈平的部分股权逐步稀释给了其他投资者和家族成员,而陈东升的股权逐渐占到大股,这样从股权结构上就保证了董事长陈东升的绝对话语权。
所以,当陈平改革物流模式的战略扩张遇到严重危机之时,陈东升就能以绝对优势否定了陈平的继续改革方案。
接着公司“安排”陈平休息,并开始大幅度收缩网点、裁员,砍掉亏损业务,战略回归,结果仅花3个月时间就将亏损15个月的危机扳回来,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扭亏为盈。
陈东升作为董事长,平时不在宅急送上班,把经营公司的大权全部交给了弟弟陈平,但当公司出现严重危机、弟弟的经营思路又与自己背道而驰时,陈东升该出手时就出手,利用绝对话语权妥善处理企业危机,这就是股权治理的作用。
股权明晰的作用
对于实际掌管并经营宅急送的陈平,耗费自己15年的全部心血,把宅急送做到行业领先,最终被迫离开公司,心里会有无法抑制的怨气,更有割舍不断的情感。
按照常规,当他被迫离开时,这种怨气与依依不舍之情往往会让他开出一个大价钱,给董事长为难,这样会闹得兄弟之间、家族之间矛盾重重,甚至出现严重争斗。
但好就好在宅急送的股权是明晰的,陈平既然“主动”辞职,那就把股权折成2700万元现金带走,股权留下,这对任何一方都是无话可说的。
当然,陈平主动提出所有股份以原始价格1元钱出售,比公司内部员工购买股权的价格还低,也体现了陈平的风度。
“口袋理论”的启示意义
宅急送的股权明晰,陈平的出走,都印证了我10年前的一个理论,叫做“口袋理论”。
口袋理论有两层意思:
第一,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股权必须明晰,防止以后闹纠纷;第二,兄弟姐妹在一起经营,当大家变成二个口袋了(比如都结婚了),同时二人均非常能干,最好是分开经营,防止出现家族矛盾。
陈平出走,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陈平不仅可以自由地去实现自己新物流模式的梦想,还可以摆脱传统家族企业的各种矛盾和弊端,走一条自己的现代家族企业之路。
同时,他更会以“血”的教训,在自己二次创业的新公司里,牢牢把握股权的绝对控制权,加上他有15年传统物流经营的经验,完全可以带领新公司持续成长。
对宅急送来说,它是一个传统家族企业,家族成员很多,仍然可以走传统物流的模式,稳健经营,以后有条件,还可以改革与扩张。
至少在近几年,陈平的出走对宅急送走稳健经营这条路是有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书 宅急送 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