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加部分问答.docx
- 文档编号:26816066
- 上传时间:2023-06-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9.34KB
微生物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加部分问答.docx
《微生物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加部分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加部分问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加部分问答
复习题
1绪论:
概念:
微生物:
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种:
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及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种的总称。
、新种:
是指最新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菌株: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1、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哪些种类?
微生物:
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的细菌,真核类真菌,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微生物五大共性及其对人类的利弊?
体积小,面积大:
由此产生的其他四大共性。
吸收多,转换快:
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
生长旺,繁殖快:
科研周期缩短,空间减小,经费降低。
也会带来极大损失。
适应强,易变异:
有益变异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反之亦然。
分布广,种类多:
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前景。
3、巴斯德、科赫、列文虎克和李斯特分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列文虎克:
制作了显微镜,开启微生物大门。
巴斯德:
证实肉汤腐败原因产生大量细菌的原因只是接种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配种。
科赫:
配置培养基,分离纯化了菌种。
李斯特:
2.1细菌:
概念:
原核生物:
广义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肽聚糖:
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中的特有成分
、原生质体:
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者维持生长。
、球状体:
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圆球形原生质体
、L型细胞:
那些实验室或者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拟核:
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糖被: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
、鞭毛:
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伴孢晶体:
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成为X内毒素
、菌毛:
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的,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性毛:
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个小仅有一至少数几根
、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菌落:
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他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条件下,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
、菌苔:
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经相互连成一片。
1、细菌有那三种基本形态?
测量其大小常用单位是什么?
形态:
杆状,球状,螺旋状,测量单位:
微米。
2、简述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
G+G-
肽聚糖:
含量高含量很低
磷壁酸含量较高0
脂质一般无含量较高
蛋白质少量或无含量较高
3、阐述糖被的功能以及糖被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功能:
1、保护作用,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等
2、贮藏养料,以备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
3、表面附着作用。
4、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毒害。
5、细菌间的识别作用。
6、堆积代谢废物。
关系:
1、菌种鉴定。
2、用作药物和生化试剂。
3、用作工业原料。
4、用于污水生物处理。
4、阐述鞭毛的构造、化学组成及功能
构造:
基础小体、钩状体和丝状体三个部分组成
化学组成:
蛋白质
功能:
鞭毛菌在液体环境下可自由移动,速度迅速。
1.化学趋向性运动,有助于细菌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2.与细菌致病性相关3.可用以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5、阐述芽孢的构造和特点。
构造:
芽孢衣,皮层,芽孢壁,芽孢质膜,芽孢质,芽孢核区,孢外壁。
特点:
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
6、细菌通过何种方式繁殖后代?
其菌落有何特点?
裂殖,芽殖,特点:
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7、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各有哪些?
特殊构造的特点?
一般构造:
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核区
特殊构造:
鞭毛。
性菌毛。
菌毛。
糖被,芽孢等。
8、试用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机制。
并阐述研究细菌的芽孢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渗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的极强的耐热性。
理论和实践意义:
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芽孢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菌种的筛选效率,有利用菌种的长期保存,有利于对各种消毒,杀菌措施优劣的判断。
但是也会增加医疗器材使用上以及食品生产、传染病防治和发酵生产中的种种困难。
9、试用简图表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单体构造的差别。
10、简述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
10、溶菌酶和青霉素抑菌机理各是什么?
溶菌酶:
水解B-1,4-糖苷键,导致细菌因细胞壁肽聚糖的散架而死亡。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抑菌。
11、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
它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哪一步是关键?
哪一步可省略?
结晶紫初染,碘液煤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
脱色是关键:
复染可以省略。
复染用于观察。
12、简述革兰氏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原理:
G+菌:
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
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13、简述细菌的菌落特征
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2.2放线菌及其它:
概念:
放线菌:
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
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衣原体: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支原体:
是一类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古生菌:
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假肽聚糖:
结构与肽聚糖相似,但其多糖骨架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B-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3个L型氨基酸组成。
肽桥则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
1、放线菌菌丝有哪几种类型?
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基质菌丝:
具有吸收营养,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
气生菌丝:
用于产生孢子丝。
孢子丝。
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2.简述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其菌落有何特点?
繁殖方式:
1、借孢子又分为分生孢子,包囊孢子(分为无鞭毛和有鞭毛。
)
2、借菌丝:
分为基内菌丝断裂和任何菌丝片段。
3.试比较细菌、放线菌的异同点。
3真核微生物:
概念:
真核微生物:
属于真核生物的微生物,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真菌:
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包括单细胞真菌,丝状真菌,大型子实体真菌。
特点:
1、无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2、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3、细胞壁多数含有几丁质4、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5、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5、陆生性较强。
、酵母菌:
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假菌丝:
当酵母菌进行一连串的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竹节状的细胞就是假菌丝
菌丝: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呈管状结构,直径约3-10µm,比细菌或放线菌的细胞约粗10倍。
-
、菌丝体:
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
、子实体:
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子囊果:
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生活史:
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1、试比较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之间的差异。
2、酵母菌通过何种方式产生后代?
菌落有何特征?
分为有性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包括:
芽殖,裂殖,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就是产生子囊孢子。
3、举例说明3种酵母菌生活史的不同。
4、试述酵母菌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
结构:
外层为甘露聚糖。
内层为葡聚糖,中间夹着一层蛋白质。
化学组成:
酵母纤维素。
5、霉菌的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几类?
各举一例?
两类,分为无隔菌丝,有隔菌丝,举例:
6、霉菌的繁殖方式可分为哪几类?
分别可产生哪些孢子?
两类:
包括菌丝片段和孢子,孢子又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其中无性孢子可以产生:
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和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可以产生: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7、霉菌的菌落特征是什么?
主要代表属有哪些?
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明,多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菌体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由于不同的真菌孢子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菌落可呈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
主要代表属有,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
8、试比较毛霉、根霉、曲霉和青霉的异同。
9、试述霉菌菌丝延伸过程及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菌丝顶端细胞延伸实现菌丝生长。
顶端:
细胞壁内层是几丁质,外层为蛋白质;
亚顶端:
内到外依次为几丁质层、蛋白质层和葡聚糖蛋白网层;
成熟区:
内到外依次为几丁质层、蛋白质层和葡聚糖蛋白网层,最外层是无定形葡聚糖层;
隔膜区:
是菌丝内壁向内延伸而成的环片状结构,有的隔膜环呈封闭状或单、多孔状。
10、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并讨论它们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11、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12、写出酿酒酵母、高大毛霉、黑根霉、产黄青霉和黑曲霉的拉丁学名。
Asp.niger(黑曲霉)
Mucormucedo(高大毛霉)
Rhizopusnigricans(黑根霉)
Penicilliumchrysogenum(产黄青霉)
4病毒:
概念:
病毒:
是一类有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很有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病毒粒子:
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噬菌体:
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
、前噬菌体:
、溶原性:
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
、溶原菌:
温和噬菌体的宿主成为溶源菌
、烈性噬菌体:
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侵入到宿主细胞之后,由于前者的基因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这种噬菌体称为。
。
。
、亚病毒: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或是由缺陷病毒构成的功能不完整的病原体
、类病毒:
是一类指含有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拟病毒:
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朊病毒:
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包涵体:
某些病毒感染寄主后,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反应积聚物小体
、噬菌斑:
噬菌体粒子由于先侵染和裂解一个细胞,然后以此为中心,在反复侵染和裂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台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就叫噬菌斑
、空斑:
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就叫空斑
、枯斑:
由植物细胞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就叫枯斑
、裂解量:
平均每一代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
、噬菌体效价:
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是噬菌体粒子数。
1、何为病毒、病毒粒子?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2、病毒粒子包括哪些基本结构?
4、试述病毒的化学组成,核酸可分哪几种类型?
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可分为:
ssDNA,dsDNA,ssRNA,dsRNA
5、试述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吸附,侵入,增殖,装配,裂解。
6、亚病毒有哪几类?
各有何特点?
类病毒
拟病毒
卫星病毒
卫星RNA
朊病毒
7、什么是烈性噬菌体?
它侵染寄主的过程?
图示并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8、什么是温和噬菌体?
它有哪几种存在方式?
游离态
整合态
营养态
5营养:
概念:
营养:
微生物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
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包括光能)。
、生长因子:
是一类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其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需要量很少的有机化合物。
、碳源:
凡是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氮源:
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
、能源:
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鉴别培养基: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培养基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产生明显的、肉眼可见的特征性变化,可使该种微生物与其它微生物区别开。
、选择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促进目的菌生长的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利用化学成分不完全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物质(如肉汤、蛋白胨、麦芽汁、酵母汁、牛奶和血清等等)制成的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
由部分化学试剂和部分天然有机物制成的培养基。
添加天然成分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的需要。
、固体培养基:
用天然固体营养基质制成的培养基或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而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7%的琼脂构成的培养基。
1、微生物有几大营养类型?
划分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试各举一例。
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
依据:
能源,氢供体,基本能源的不同
蓝细菌,紫色无硫细菌,硫细菌,绝大多数细菌
2、什么是碳源?
什么是氮源?
微生物常用的碳源和氮源物质有哪些?
碳源:
凡是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牛肉膏,葡萄糖CO2
氮源:
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
牛肉膏,蛋白质,尿素,无机盐
3、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是什么?
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
无机盐,能源
4、什么叫生长因子?
包括哪几类化合物?
是否任何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
如何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要求?
生长因子:
是一类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其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需要量很少的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氨基酸和嘌呤及嘧啶碱基三大类。
如果明确,直接加纯物质,反之,加入生长因子含量丰富的天然物质。
5、何谓培养基?
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用途来划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一)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来分
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和半组合培养基
(二)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来分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脱水培养基
(三)按培养基的用途来分
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性培养基等。
6、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是怎样的?
原则:
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
方法:
1、生态模拟
调查所培养菌的生态条件,查看“嗜好”,对“症”下料———初级天然培养基。
2、查阅文献
查阅、分析文献,调查前人的工作资料,借鉴人家的经验,以便从中得到启发设计有自己特色的培养基配方。
3、精心设计
借助优选法或正交试验设计法等方法。
4、实验比较
验证以上设计,由定性到定量、规模由小到大地逐步扩大
7、细胞膜运送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
单纯扩散:
依靠细胞膜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差扩散,不能逆浓度梯度。
扩散是非特异性的,不需要载体蛋白,不耗能。
营养物质本身不发生变化。
扩散速度较慢。
促进扩散:
相同:
依靠细胞膜内外营养物质浓度差扩散,不能逆浓度运送。
不消耗能量。
营养物质本身不发生变化。
不同:
不太能够需要载体蛋白(有特异性),运输速度加快。
营养物浓度过高时,与载体蛋白出现饱和效应。
主动运送:
需载体蛋白参与,对被运送物质有高度专一性、需要消耗代谢能(不同微生物能量来源各异)、被运送的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送、被运送物质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运送速度快
基团移位:
相同:
需要消耗能量、需要特异载体蛋白、可以逆物质浓度梯度运输不同:
需磷酸转移酶系统、被运送的物质结构发生化学变化
8、为什么必须调节培养基的pH值?
常用来调节培养基pH值的物质有哪些?
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培养基初始pH值会发生改变
物质:
碳酸盐,碳氮比,酸液,碱液
9、常见的培养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基是什么?
6代谢:
概念:
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或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硝酸盐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所进行的利用硝酸盐作为氮源营养物,称为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另一个是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把它还原成亚硝酸,NO,N2O直至N2的过程。
称为异化行硝酸盐作用。
、乳酸发酵:
糖经无氧酵解而生成乳酸的发酵过程,乙醇发酵同为生物体内二种主要的发酵形式。
同型乳酸发酵:
葡萄糖通过EMP途经,并且只单纯产生两分子乳酸的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
葡萄糖经HMP途径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二氧化碳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混合酸发酵:
由多种肠杆菌通过EMP将葡萄糖转变成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醇、乙酸、H2和CO2等多种代谢产物,产品中含有多种酸
、Stickland反应:
少数厌氧型细菌能利用一些氨基酸兼作碳、氮源和能源,以一种氨基酸做底物脱氢(即氢供体),而以另一种氨基酸做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方式
、两用代谢途径:
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
、代谢回补顺序:
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物的那些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在某种化合物氧化过程中可生成一种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通过相应的酶作用把高能键磷酸根转移给ADP,使其生成ATP。
、氧化磷酸化:
利用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生成ATP的反应
、光合磷酸化:
利用光能合成ATP的反应
、巴斯德效应:
有氧条件下,发酵作用受抑制的现象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是TCA循环的一条回补途径。
、有氧呼吸:
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的氧化过程。
、无氧呼吸:
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这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
、发酵:
是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协同反馈抑制:
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单独过量时不会产生抑制作用。
、合作反馈抑制:
当任何一个终产物单独过剩时,都会部分地反馈抑制初始酶的活性,两个以上的终产物同时过剩时,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大于各自单独存在时的和。
、累积反馈抑制:
每一分支途径末端产物过量时都能按一定百分比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前面的酶,当几种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它们的抑制作用是积累的,而且各种末端产物的抑制作用互不干扰
、顺序反馈抑制:
分支代谢途径有两个末端产物,某一末端产物过量时不直接抑制整个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E1,而是抑制分支点后的第一个酶,造成中间产物D的积累,高浓度的D再抑制整个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E1,使合成终止。
、阻遏:
通过阻碍代谢过程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更彻底地控制代谢和减少末端产物的合成的现象。
、末端产物阻遏:
指由某代谢途径终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导致生物合成途径中酶合成的阻遏的现象。
、分解代谢物阻遏:
当微生物在含有两种能够分解底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利用快
的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的合成的现象。
、二次生长现象:
大肠杆菌生长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时,该菌优先利用葡萄糖,葡萄糖耗尽后开始利用乳糖,
1、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可分为几种类型?
糖酵解主要分为哪四种途径?
各途径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产生多少ATP?
2、呼吸作用依据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它们的最终电子受体各是什么?
3、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可分为哪两个类型?
4、何为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次级代谢产物有哪些?
5、试列表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异同点。
6、试述酵母菌乙醇发酵与细菌乙醇发酵间的不同点。
7、什么是乳酸发酵?
试述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之间的不同点。
8、混合酸在细菌分类学上的应用。
9、试述肽聚糖生物合成的特点及其大致过程。
10、简述操纵子的基本结构,并解释乳糖操纵子的诱导机制。
11、简述阻遏及阻遏作用的类型。
12、人工控制代谢的手段有哪些?
7生长:
概念:
纯培养:
指只在单一种类存在的状态下所进行的生物培养
、菌落形成单位:
让稀释的菌液涂布在琼脂培养基上,让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待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
、同步生长:
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代时:
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
、生长限制因子:
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以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质。
、分批培养:
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连续培养:
是指向培养容器中连续流加新鲜培养液,使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物长期维持稳定,高速生长的一种溢流培养技术。
、恒浊连续培养:
当微生物在恒浊器中培养进入对数期时,不断从外界加入新鲜培养基,而同时又流出培养物,用光电池信号控制浊度,以维持恒定的细胞密度
、恒化连续培养:
微生物在恒化器中培养,通过控制恒化器中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营养物的浓度,以保证微生物持续生长
、灭菌: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消毒:
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的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的病原菌。
、防腐:
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化疗:
是指利用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抗代谢药物:
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碧瑶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并可以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复习 提纲 名词解释 部分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