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6811983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62.99KB
八年级物理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学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一、诊断导学:
1、焦点、焦距的定义。
2、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器材:
激光源、透镜
二、独立先学
[自主求知]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中间比边缘薄的叫。
它们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2、透镜的中心叫做,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线都方向。
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简称。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凸透镜,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主光轴并相交于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凹透镜,光线经过凹透镜会逐渐主光轴,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三、焦点和焦距
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某一点,当光斑最、最时,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
三、小组议学
(一)要点探究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让一束跟透镜主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它的折射光线。
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让一束跟透镜主轴平行的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它的折射光线。
四、展示提升
(二)典例解析
例1:
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
A是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相比,传播方向更加远离主光轴,即发散了,而凸透镜对光线公聚,故A错误;C、D中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相比,传播方向更加靠近主光轴,即会聚了,因凹透镜对光线发散,故C、D错误。
例2:
两个口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不同,则平行光线经两个透镜折射后()
A、焦距长的偏折程度大B、焦距短的偏折程度大
C、偏折程度相同D、无法判断
解析:
凸透镜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上,焦距越短的凸透镜会聚点离透镜越近,光线的偏折程度也越大。
五、精炼反馈
(三)收获体验
凸透镜上,的距离叫做焦距,用表示。
1、如下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在这些透镜中:
⑴属于凸透镜的是,从外部特征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是。
⑵属于凹透镜的是,从外部特征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2、在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的一组是()
A、凸面镜、凸透镜B、凹面镜、凹透镜
C、凹面镜、凸透镜D、平面镜、凸透镜
3、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D、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一些
4、在下图所示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
5、根据下图中已知的光线,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6、如图,A、B是两个口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
按照实际尺寸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径迹。
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多些?
六、评价小结(学习感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
[拓展延伸]
1、探究三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折射的情况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或对着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
如下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附:
板书
凸透镜:
对光有作用
凹透镜:
对光有作用
光心:
特殊点,光通过谈点传播方向不变(O)
焦点:
凸镜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F)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f)
七、动手动脑
课本93页1、2、3、4题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一、诊断导学: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二、独立先学
1.照相机:
想想做做
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方法:
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问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2.投影仪:
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了解其构造
问题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3.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问题3:
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三、小组议学
课后思考与实践: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
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四、展示提升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 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 ,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 ,使屏幕上成 像。
3、放大镜成 像。
五、精炼反馈
1、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照相机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
3、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 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7、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
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
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我反思我颖悟:
六、评价小结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七、动手动脑
课本96页1、2、3、4题
第3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一、诊断导学:
课前复习: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_________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_________呈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_________的。
虚像_______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______看到,__________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学习目标: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合作探究:
二、独立先学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
平行光聚焦法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
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
(答案:
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
三、小组议学
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等于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等于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看能不能成像。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
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是虚像还是实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_____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1
2
3
4
四、精炼反馈
小结:
1、从左向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__________;,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___________。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堂训练: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4.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_的范围.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7.照相机、投影仪成像时,在像的位置,有光_________在那里,如果将底片或屏幕放在此处,可显示出像,这样的像叫__________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二、选择题
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10.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11.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0cm C.30cm D.15cm
1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
A.焦距大于30cm的
B.焦距小于30cm的
C.焦距等于30cm的
D.焦距等于15cm的
六、评价小结
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七、动手动脑
课本99页1、2、3、4、5、题
第4节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自主学习: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 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 像(填像的性质)。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 ,焦距比较 )。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 (偏折能力比较 ,焦距比较 )。
2、近视眼的表现:
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
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
近视眼的矫治:
佩戴 。
3、远视眼的表现:
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
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
远视眼的矫治:
佩戴 。
当堂训练: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E”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6.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7.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9.图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1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
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11、矫正近视眼的模拟实验
取一个凸透镜(家庭用放大镜),蜡烛(或电灯)、白纸板(做成光屏状)和近视眼镜。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
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用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问题:
请按上述过程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的数据,描述实验现象。
我反思我颖悟: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学习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学习难点: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有关。
一、诊断导学:
【自学检测】
1、显微镜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组凸透镜组成。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_的像。
目镜使“物体”成_______、_______的像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靠近眼睛的是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___,物体经过_______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过 _______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
3、望远镜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组透镜组成。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_______、_______的像。
目镜使“物体”成_______、_______的像.
4、望远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附近成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_______。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_______
5、我们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_______,看物体越清楚。
二、独立先学
知识点1显微镜的原理
观察时,将小物体放在物镜焦距以外附近处,经物镜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恰好在目镜焦距
以内附近处,再经过目镜放大正立的虚像。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稍大。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该物体应放在物镜的何处?
随堂练习
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们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2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观察时,物体远大于物镜二倍焦距,经物镜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恰在目镜焦距以内附近处,再经目镜放大成正立的虚像。
三、小组议学
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1989年11月13日,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研制安装的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河北省北部兴隆县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这台天文望远镜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主镜直径为2.16米,筒重26吨,镜身重92吨,两根可转动的轴重44吨。
由于镜面大,聚光能力强,可以观测到很暗的星体,相当于在200km以外一根火柴燃烧的亮度的星,也逃不掉它的“眼睛”。
知识点3视角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大,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
视角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物体越大,离眼越近,视角越大
例2小明观察远近不同和高矮不同的两根竹竿,眼睛感到最高的是( )
A.15m远1.7m高的B.15m远1.5m高的
C.10m远1.7m高的D.10m远1.5m高的
四、展示提升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 ,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 ,因为平面镜成 的像。
随堂练习
1.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可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________外,以避免_______的干扰。
2.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3.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等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4.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增大观察的视角
5. 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精练反馈
课堂小结
1、显微镜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__________,能成一个 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能成一个 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最终看到的是一个 放大倒立虚像 的像。
2、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 像,目镜
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因此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缩小倒立虚像的像。
3、视角:
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它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越 。
限时检测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目镜,__________叫做物镜。
物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它离目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
2、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__________,成的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