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811311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59KB
新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docx
《新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
新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B
【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
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
A. 张孝祥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柳永
【答案】D
【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 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 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D.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左传》是他根据鲁史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答案】A
【解析】【分析】A.春节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要以书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 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
【答案】B
【解析】【分析】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A
【解析】【分析】A.“山阴”应是山的北面,“江阴”应是水的南面。
BCD说法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九年级学生小英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文学问题。
若有以下四个文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 )
A. 不惑岁月
B. 豆蔻年华
C. 而立之年
D. 弱冠一族
【答案】B
【解析】【分析】A.不惑之年是四十岁。
B.豆蔻年华指十四五的女孩子。
C.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弱冠指男子成年二十岁。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左迁”表示升官,“右迁”表示降职。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C.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A
【解析】【分析】A.这句话理解正好相反,如“左迁”表示降职,“右迁”表示升官。
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 《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 劝说是一门艺术。
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错误,《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以确定最终选项。
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始龀”指六七岁,“豆蔻”指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不惑、知命、耳顺”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故这句话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垂髻之年:
三四岁至七岁。
弱冠:
男子二十岁。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束发:
束扎发髻,男子十五岁。
B.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
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C.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
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平时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本题D项中“卿”是古代君主对大臣的爱称,故D的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文学文化常识只要稍加留心,注意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11.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
“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诗歌里的“智慧”】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下面两句诗,都反映了一定的物候现象,请探究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经典里的“智慧”】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3)【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
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下面是部分产品的广告,这类广告在设计上有何共同点?
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什么问题?
请谈谈你对这类广告创意的看法。
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 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油备无患——某风油精广告 万室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答案】
(1)纬度差异。
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
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
都是用“谐音”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
。
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
【解析】【分析】
(1)注意找到题中提示的关键答点“物候现象”,首先根据所学知识了解什么是“物候现象”,再根据语句的内容分析,第一句的现象是由于“物候现象”有“高下差异”,第二句的现象是由于“纬度差异”。
(2)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情节内容,从小说批判性主题来分析此情节的讽刺效果。
(3)仔细观察几则广告的内容,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改用成语,从这些做法,对汉字的正确使用的影响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故答案为:
(1)纬度差异。
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
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共同点:
都是用“谐音”给成语改头换面,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不规范问题。
。
这类广告,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固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上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会给汉字的规范、文明的传承带来不良影响,必须加以禁止。
【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探究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一句写北方下雪早的特点,体现物候现象和维度的高低有关的科学道理。
(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情节安排的用意。
答题时应注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用极其荒唐可笑的故事情节,影射讽刺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和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
(3)本题考查分析规范使用广告宣传语。
答题时应注意,广告宣传属于公共用语,要符合现代汉语运用的规范要求,从这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和造成的不好影响来阐述见解。
12.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小联结识了许多朋友,时常保持联系,互通资讯相互帮助,成了“后天亲人”,这可以用下列哪句话来表达( )
A. 德不孤,必有邻
B.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B项,“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意思是:
天下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
C项,“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意思是:
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D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思是: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是对心目中的追求表达出非常的向往。
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先天亲人”。
“后天亲人”是相对“先天亲人”而言的,指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人。
据此,符合题意的是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辨析。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学。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则是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B.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创作童话有160多篇,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C.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明清逐步走向僵化,终结于清光绪卅一年,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明代后,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典。
D. 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汉阳”,指汉水北面。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衡阳”,指衡山的南面。
【答案】D
【解析】【分析】“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应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和评判,注意其语言的表达,仔细的进行判断。
14.下列陈述或做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B. 毕业了,张小明在王丽丽的毕业留言本上写下一则赠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C. 小芳过生日,小燕送个她一个布娃娃,说:
“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
D. 李华将写好的作品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了一句话:
“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错在“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说话要得体,注意平时掌握基本的谦词和敬辞,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B. 庠序:
古代圈养牲畜的地方。
商叫序,周代叫庠。
C. 河,古代多指黄河。
江,古代多指长江。
D. 萧墙:
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
B错误,古代的地方学校。
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
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可将这些知识积累成册,经常复习,增加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准确答题。
16.读下面的民谣,完成问题。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1)端午节是纪念谁的?
是在每年的什么时间?
(2)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屈原;农历五月初五。
(2)他热爱祖国,痛恨黑暗,向往光明,敢于伸张正义。
【解析】【分析】
(1)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2)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故答案为:
(1)屈原;农历五月初五。
(2)他热爱祖国,痛恨黑暗,向往光明,敢于伸张正义。
【点评】
(1)本题考查对传统节日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 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17.中秋将至,我校九年级举办以“月到中秋分外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两项月亮的别称。
( )
A.太白
B.启明
C.婵娟
D.玉盘
E.金乌
(2)自古以来,与中秋有关的神话传说很多,请分别说出以下诗句与哪个神话传说有关。
①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②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
——汤显祖《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
(3)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你会设计一项什么活动来度过佳节呢?
请写出活动名称并说明理由。
【答案】
(1)C,D
(2)①嫦娥奔月;②吴刚伐桂
(3)活动:
家人围坐一起赏月谈心。
理由: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即便是家人之间也很少有心灵的交流,在中秋之夜,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倾吐心声,既情趣高雅,又增进了情感,岂非妙哉?
【解析】【分析】
(1)月亮的别称太多了。
如:
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琼轮、白轮、冰轮、孤轮,飞镜、天镜、金鉴、玉鉴、圆轮、轮辉,晶盘等。
婵娟:
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玉盘:
用玉做成的盘子,又指月亮。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所以选CD。
(2)要求分别说出诗句与哪个神话传说有关。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写的是“嫦娥奔月”的神话。
从“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两句中“伐桂”分析,描写是应该是“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3)活动方案的情境“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情境设计活动形式即可。
从内容上看,要与“中秋之夜”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活动。
内容要有可操作性。
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
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
“每逢佳节倍思亲”赋予了中秋节浓郁的“家和”概念。
在这个尽享天伦、祈福圆满的月圆之夜,每一颗心灵都是圣洁的,最容易被激发出人性的真善美,是绝好的增进情感的时机。
如“赏月谈心”。
赏月、品茶、吃月饼、倾吐心声等。
只要活动健康向上、有意义均可。
故答案为:
⑴C、D。
⑵①嫦娥奔月;②吴刚伐桂。
⑶活动:
家人围坐一起赏月谈心。
理由: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即便是家人之间也很少有心灵的交流,在中秋之夜,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倾吐心声,既情趣高雅,又增进了情感,岂非妙哉?
【点评】⑴本题考查与月亮有关的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把诗句有关信息与神话传说建立联系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⑶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内容以及解读设计意图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18.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
(1)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襁褓——未满周岁的孩子
B.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
C.及笄——女子18岁成年
D.花甲——六十周岁
(2)选出对传统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B.“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原指牛。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两篇课文都是来自于这部史书。
D.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C对于年龄有相应的称呼错误。
“及笄”是古代女子满15岁。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2)C对传统文化知识表述错误。
《曹刿论战》选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 中考 语文 文化 常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