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亦森谈谈信息的编写.docx
- 文档编号:26811306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80KB
谢亦森谈谈信息的编写.docx
《谢亦森谈谈信息的编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亦森谈谈信息的编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谢亦森谈谈信息的编写
谢亦森:
谈谈信息的编写
我们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效益经济,同时也是信息经济,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工作的自主权大大增加,在此情况下,领导者要准确决策、生产经营者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不能不重视信息。
信息按作用分,有决策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理论信息、学术信息等;按职能分,有党委信息、政府信息、部门信息等;按性质分,有政策信息、经济信息、问题信息等;按传播方式分,有文字信息、媒体信息、网络信息等。
这里只讨论党政机关和部门的文字信息。
信息,是以其见事快、篇幅短、时效性强的特点而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的。
信息的诸多作用中,当首推对于决策的辅助作用。
领导决策离不开信息,信息量越大,反映的情况越全面、越准确,对决策的辅助作用就越大。
所以各级党政办公室和政研、体改等部门都把决策信息作为重点来抓,也的确有不少信息帮了领导的大忙。
信息工作如此重要,信息工作者如何写好党政机关和部门的信息呢?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信息的编写。
一、掌握制作信息题目的技巧
制作信息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大题目、难题目,可以说,没有哪种文章的题目像它这么难做,这么让人费心劳神。
为什么呢?
第一,它的概括性要强,让人一看就明白下面要说什么内容,甚至题目本身就说明了一切;第二,它的吸引力要强,让人一看就会被“抓”住,不得不接着往下看;第三,它的技巧性要强,角度要选准,文字要节约,语言要朴实,意思要明确。
由此可见,题目做得好,这条信息也就成功了一大半;题目做得不好,下边写得再好也是枉然。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题目的重要性就像女人的脸蛋,脸蛋漂亮才会招人喜欢。
这就难怪信息工作人员常常要为找一张“漂亮脸蛋”而冥思苦想、斟酌再三了。
这里重点说说技巧问题。
技巧就等于给“脸蛋”化妆,又是眉笔又是口红又是什么这个露那个霜,不管你怎么七弄八弄,反正要把“脸蛋”弄得尽可能漂亮些。
有些同志老是抱怨上级机关不采用他的信息稿,其实他不明白:
题目里头大有文章。
许多信息反映的内容其实大同小异,就看你的题目做得“抓”不“抓”人。
“抓”就是吸引力,让人眼睛刷地一亮,非看下去不可。
举个例子:
两条同样反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信息,他做的题目是《?
?
市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你做的题目是《?
?
县着力做大做强个体私营经济》,“做大做强”就明显比“进一步发展”更“抓”人,两相比较,你的稿子被采用的可能性就更大。
可见技巧是多么重要。
具体要掌握新、精、巧、实等几个要领:
新,指的是角度要新。
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去做题目,效果肯定不一样,这同新闻记者找视角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同一内容的信息去年也报,今年也报,甚至一年还报好几次,题目怎么做呢?
比如反映企业改革情况,你总不能老是在《?
?
市把企业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
市举全市之力推进企业改革》等这样几个题目上打转转吧?
实践本身就是日新月异的,我们做题目还愁找不到新的角度?
关键还是要向实践找角度,新的思路、新的侧重点也就是新的角度。
比如《?
?
市“组大组强”走活企业改革一盘棋》、《?
?
县通过外资嫁接使一批企业起死回生》,这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了“新”。
还有一种情况是,下面报送的工作情况平铺直叙,没有反映出独特的东西来,这就要*我们帮他找角度。
比如材料中包含了改革、管理、技改等多项内容,我们就要分析一下:
哪方面的内容更具体、更有特色、更有利用价值?
如果是管理,那就抓住这方面来做题目。
精,即精炼。
精炼不仅仅指句子简短,还包括概括性要强,能把下面的内容“拎”起来,否则句子再简短也没用。
比如这样的题目《?
?
县狠抓林产加工业、钨锢制品加工业、绿色食品工业和电力工业促进工业经济大发展》,句子太拖沓,而且不必这样具体,显然没有达到简妞⒁要求。
如果把它改成《?
?
县力促工业经济大发展》,句子是短了,但又显得太笼统,把它改成《?
?
县主攻四大支柱力促工业经济大发展》,这样才符合精炼的要求。
这里就涉及到怎么概括的问题,概括就是把内容中的重点、精华浓缩到题目上,但内容不展开,只是一种提示,如前面例子中的“四大支柱”。
有时候内容比较散、层次比较多,那又怎么概括?
比女口内容是小城镇建设,其中包括了总体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和所取得的成效等,你就很难采用前面这种“数字概括法”,侧重某一个方面又“拎”不起来,那就只有采用“抽象概括法”,如《?
?
县从大战略的高度推进小城镇建设》,其中“大战略的高度”就是一种抽象,是一个定性概念,它不提及具体内容但又涵盖了具体内容。
巧,即巧妙,运用多种方法把题目做出特色。
这有点像搞产品包装,货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包装可以导致不同的销售效果。
巧,说得不好听就是搞点文字技巧,包括句式、用词、语气、风格等方面都有窍门可找。
这里列举几种方法:
(l)比喻法,如《?
?
市农业产业化巧打“特色牌”》,打牌是一种比喻,这就比《?
?
市农业产业化力创特色》更具形象感;
(2)修饰法,如《?
?
县出狠招治“三乱”》,“狠”是形容词,用以修饰“招”的程度,这就比《?
?
县认真治“三乱”》显得更有动感和力度;(3)悬念法,如《?
?
系统治理公款吃喝顽症有良方》,什么良方?
吸引读者往下看,这就比《?
?
系统狠刹公款吃喝风》更有吸引力;(4)渲染法,如《电子游戏室坑害青少年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一看题目读者就会紧张起来,这又比《电子游戏室坑害青少年应予整治》更有鼓动性和紧迫感。
除此四种,还有什么方法?
聪明的你,一定可以想到更多。
实,即朴实、实在。
我们强调题目要讲究技巧,绝不意味着可以堆砌辞藻、故弄玄虚。
对于信息来说,最通俗、最自然的题目往往也是最精彩的题目,虽然它包含了技巧,但要不著痕迹;同时,由于信息一般没有专门的导语(开头语),很多情况下题目本身就承担了导语的任务,所以必须朴实自然、明白易懂才行。
比如这样的题目《?
?
厂大张旗鼓破釜沉舟搞改革成绩斐然》,很漂亮,很有气魄,但太虚,光是堆砌形容词,还不如《?
?
厂大刀阔斧搞改革成效显著》更实在些;又如《?
?
县委一班人以“三讲”为动力夙兴夜寐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谋发展》,同样是华而不实,看样子县委一班人为了发展连命都不要了,还不如《?
?
县委一班人以“三讲”为动力专心致志谋发展》更可信。
也许你的水平很高,有满肚子的华章丽句用不完,但千万别在信息头上打主意,否则就是浪费表情。
二、安排好信息的结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信息的“个头”有多大。
很明显,它不像讲话稿那样大腹便便,也不像调研报告那样虎背熊腰,甚至比通知、批复还矮了一大截。
它是机关文稿中最不起眼的“小不点儿”,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有时甚至只是一句话,简直是“侏儒”一个,难怪有些“大手笔”老是瞧不起它。
但其实,它个头小,五脏全,篇幅短,结构难。
“大块头”们块头大,容量也大,一个个标题、一个个层次和段落尽可从容铺排,而信息呢?
它要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合理安排结构,这就像有些高人居然能在头发横断面上刻字一样,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信息的结构包括题目和主体,没有结尾。
题目已在前面说过了,需要探讨的是主体部分。
首先一个问题:
怎样开头?
当然不像其他文稿那样也搞个“帽子”部分,“帽子”一戴就没有“身体”的位置了。
必须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常见的方法有:
(l)承接式开头,即连接题目的意思,直接展开内容。
这种情况下,题目本身就已经为它开好了头。
如题目是《?
?
县加大主攻工业力度》,紧接着就是内容:
“一是制定了36条优惠政策;二是建立领导挂钩帮扶企业制度;三是新开辟了一个面积为5000亩的工业园区。
”这时如果在题目后面又搞个开头,就显多余了。
(2)铺垫式开头,即题目的导语作用不具体,需要铺垫一下,交代有关事项再展开。
如《北京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接着一句话作铺垫:
“今年在各区县推行‘一站式’办公审批。
”把时间、范围、方法交代清楚了,它对于题目是具体化,对于后面的具体内容是导语。
(3)归纳式开头,即在题目不具归纳性的情况下,用开头一句话“拎”起后面的内容。
如《?
?
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硬环境》,开头一句话是“该市计划年内抓好基础设施建设7件事”。
(4)过渡式开头,即用一句话把题目和内容连接起来,使语气和意思相连贯。
如《武汉实施培养年轻干部“五个一批”计划》,接着以“具体做法是”带起具体内容。
以上4种方法,除了第一种是以题目作开头外.后3种方法都是在题目和内容之间起一种“纽带”的作用。
8B$K-Z0["o$X
第二个问题:
怎样摆布具体内容?
根据内容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种摆布方法:
一是自然摆布法,即内容本身比较简单、脉络比较清楚,无须多费心思,直说就行了,如“?
?
中学厕所坍塌造成7人伤亡,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二是纵向摆布法,即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摆布,或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把它的全貌反映出来。
如反映某县发展食品工业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那么就是先讲思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后讲取得了什么效果,产值、利税增长了多少。
三是横向摆布法,即反映的不是事物发展的全貌,而是其中一个阶段、一个“横断面”的情况,反映工作中好的思路、措施和经验、特点就常用这种方法。
如反映某县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突出果业、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材等四个重’点,这就是思路和做法,可用并列的方法进行摆布。
无论采取何种摆布方法,只要把内容表述清楚、完整,目的就达到了。
第三个问题:
信息的结构要注意什么问题?
由于信息的结构空间很小,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遵循“紧凑”的原则。
整体不紧凑,就会把篇幅拉得太长;部分不紧凑,就会挤占其他部分的空间。
所谓紧凑,就是在层次分明的基础上,做到内容与题目“咬”得紧、层次与层次之间“粘”得紧、句子与句子之间“跟”得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题目是《?
?
县实施“小城镇、大发展”战略》,全文如下:
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总体目标是:
桂重点发展县城镇的同时,合理发展一批建制镇。
到2003年!
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2%。
该县强调,小城镇建设必须杞发展经济摆在首位,夯实小城镇建设的基础。
要解放思想,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年年变,一车一个祥”的状况必须改变。
一定妥充分运用市场规律,避免过去那种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
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全。
要用好用活小城镇建设资金,大力推进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要积极开展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问题。
要搞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鼓励农氏进城镇的有关政策。
务必深化小城镇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走“小政府、犬社会”的路子。
这条信息像信息吗?
老是“要”"一定要”,“务必”,听那口气倒像是哪位大领导在作重要讲话。
不过最要害的问题还是不紧凑,散,杂乱无章,而且废话不少。
具体有哪些问题,和前面的要求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我这里改出一份,供读者参考:
总体目标是:
在重点发展县城镇的同时,合理发展一批建制镇,到2003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2%。
具体做法是:
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做保证,落实好4项措施,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是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用好小城镇建设资全;三是深化小城镇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走“小政府、大社会”的路子;四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鼓励农民进城的有关政策。
由上可见,要使结构紧凑,概括和归纳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要做到两条:
前后不重复,条理性强。
三、注意信息的语言特点
信息不仅“个头”小,而且说出来的话也很短,短到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用一个字。
它总是担心说多了、说长了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它总是力图用最简约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
所以,诸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但是不过只有才能之类的关联词、转折词它一般不用或很少用到,那些七拐八弯罗里罗嗦的长句怪句欧化句它更是拒绝运用。
比如你说“?
?
县委、县政府全体领导成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到了它嘴里可能变成“?
?
县党政班子力促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你说“之所以派出这批干部到基层去挂职锻炼,是因为他们长期呆在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它说的可能是“派这批机关干部下去挂职,以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长话短说,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j'F*Q%d*d O
第二,它的语言非常朴实。
因为它的话要让人一看就明白、就能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能掌握某种动态或得到某种启示,而不能让人去猜、去捉摸,更不能说空话、套话、大话,让人一看就烦。
所以,它从不振振有词地高谈阔论,不巧言令色哗众取宠,不加入作者本人的评价和主张,而只是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把事物的原貌告诉读者。
有些信息当然也少不了讲道理、谈认识的成分,比如某部门工作成绩突出是得益于“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制度约束.领导率先垂范”等4个方面,那么它对“提高思想认识”这一项可能只是点到为止,或者干脆略过不提,而着重反映其他3个方面,因为思想认识问题大同小异,讲多了占篇幅,重要的是把有特点的措施或经验反映出来。
当然,也有一些信息是专门反映思想认识问题的,但它也不会去讲纯而又纯的理论,更不会不着边际地论述什么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之类,而只是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采撷有新意的思想火花,反映思想认识方面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第三,它说话习惯于抓重点,力求说一句像一句,句句说到点子上,无关紧要的话、可说可不说的话,它坚决不说。
道理很简单:
时间和篇幅不允许它面面俱到什么都说,它的作用也不允许它唠唠叨叨尽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比如反映某个系统重视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不会从摆正位置到加强领导、从工作内容到具体方式方法全过程反映,而只会抓住关键性的措施和重点解决的问题来说,比如关键性措施是因人施教、寓教于乐,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状态不振,它说到这些就可以了。
又如这样一段话:
“?
?
县在工作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党的政策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特别是注重协调好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建立了部门服务经济建设业绩考评制度。
”它可能只突出“业绩考评制度”,因为这才是实质性的东西,其余的话可以去掉或一笔带过。
第四,它说话力求准确、鲜明,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这是因为,凡写进信息的东西,都是实践中存在的东西,或成绩,或问题,或经验,或教训,都要求明白清楚,准确无误,来不得半点含糊。
比如这样的说法:
“?
?
乡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较好”,究竟怎么个好法?
意义不确定。
也许原意是比”好”差一点,比“一般”又好一点,但信息中不宜这样表述,是好就好,是一般就一般,或者回避这个提法,只用数字及增长幅度来说明问题。
又如“看来,片面追求速度而不注重效益是不行的”,这个道理本来就是不言而喻的,前面有个“看来”,语气上带有不确定性,这也不符合信息的语言特点。
四、重视信息写作的选题问题
要让领导重视,我觉得首先不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选题问题。
也就是说,你所编写的内容,是不是领导所关心的、所需要知道的、所感兴趣的,这就像文学作品一样,要有较强的可读性人家才愿意看。
有些同志不懂得这一点,光是一厢情愿:
领导,你看吧,看吧,看完批几个字吧,这样我写的信息就派上用场了。
结果领导扫一眼就丢开了,让你白忙一场。
这就说明了选题的重要性。
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信息,要经过精心筛选才行。
怎样筛选?
按照通常的说法,就是要选取两个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领导决策所需要了解的问题。
进些都没有错,但我这里换一种通俗的说法,我们所要选取的是:
(1)大事,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情,尤其是对领导决策和全局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事情,比如重要决策依据、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重要反映、社会重大动向等;
(2)好事,即能让领导高兴或感兴趣的事,如某地某单位出现了某方面的重要典型、某种具有推广意义的工作经验,某个难题被破解、某个重要工作目标得以实现,某大财团有意向到本地投资,上级某项政策、某专家建议可能对本地发展大大有利等;
(3)坏事,即需要引起领导重视并迅速处理的事,如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群体材夜思、天灾人祸、重要设施被毁坏等突发性事件;
(4)难事,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如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财源枯竭问题等;
(5)新鲜事,即实践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如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一项带有试验和探索意义的改革举措、一项重大创造发明等;
(6)领导在汇报会上听不到的事,即被某些下级官员千方百计“捂”着的事,如浮夸虚报、干部、干群关系紧张、拖欠教师工资等;
(7)群众憋在心里没敢说出来的事,如负担太重、干部太凶、该办的事没给办、想提的意见没处提等;
(8)根据预测可能发生的事,如某个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某种政策走向、某种发展趋势等。
总之,公事私事天下事,好事坏事荒唐事,只要对领导决策有帮助、对推动工作有价值,都是我们筛选的对象。
这里就涉及到如何拓宽信息源的问题。
坦率地说,现在不少领导机关的信息源太窄,掌握的信息太少,仅凭下级机关报来的信息和其他材料编来编去,还能编出多少值得领导重视的信息来?
连信息工作者自己都耳目闭塞,还搞什么信息?
应当明确,信息工作为领导服务、为实践服务,决不仅仅是写信息和编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下级机关报送的材料固然是一条渠道,但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渠道可以运用,比如实地调查、与人交谈、网络信息等,甚至连广交朋友也是有益的。
实践证明,明察暗访是掌握重要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为基层很多真实情况都是办公室里听不到、材料上看不到的,只有下到第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甚至也来个“微服私访”,才能掌握得到。
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每天看的材料、听的汇报还少吗?
但他还嫌不够,每逢身边的工作人员回乡探亲,他都要交代一项任务:
搞点调查研究,如实反映基层的情况。
还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记者们为什么大都“偷偷摸摸”摘采访?
为的也是“真实”二字。
当然,我们提倡明察暗访,并不是不相信基层干部,有意找他们的“岔子”,而是为了掌握生动、丰富、实在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题材,从而使写出来的信息能引起领导重视,至少要让领导喜欢看。
五、提高上报信息的上稿率
不过需要指出:
重视信息上稿率是对的,但片面追求上稿率是不对的。
有的同志不注意全面掌握情况,不注意对信息功能与作用的整体把握,而一门心思在那里抠题目、摸“行情”、找“问题”,以此追求多上稿子,多评先进,这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来源:
应用写作杂志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谢亦森 谈谈 信息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