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6808162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61KB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资料.docx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资料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资料(2012年8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理念与实施策略
鼎城区教研室刘文俊
今天主要讲以下三个内容:
一、课标修订的背景
二、课标修订内容解读
三、课标修订呈现出的趋势
一、课标修订的背景:
1、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⑴、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⑵、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⑸、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⑹、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⑺、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语文课程改革背景
1997《北京文学》三篇文章,诱发全社会语文教育大批判。
2001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
200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
20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
3、语文课程改革:
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
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双基语文素养
传授、训练实践、养成
4、10年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⑴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⑵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⑶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⑷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
⑸随着新课程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5、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⑴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
⑵“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
⑶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
⑷学生读书,需要进一步重视。
⑸学生写字需要进一步重视,提高写字质量。
⑹教师的语文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2011版课标修订解读
(一)、修订中有哪些变化
(二)、修订中不变的是什么
(三)、从修订看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2011版课标修订中的变化
1、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写作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实践活动
A、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增:
附录:
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共300字)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500字+1000字)【P42-80】
识字与写字·降:
第一学段:
认识常用汉字1600(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800-1000)个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2000)个左右会写。
【P7/10】
识字与写字·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各学段: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P8/10/12/15】
第一学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第二学段: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P7/10】
第一学段:
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三学段: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四学段: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P7/10/12/14】
识字与写字·教学建议
在教学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P21】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习效果。
【P21】
识字与写字·评价建议
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附录5·常用字表一)。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P28】
B、阅读
“阅读”与“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P22】
盘点十年课改的教学误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
防止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建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P2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P22】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P23】
阅读·课外阅读
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P23】
阅读·评价建议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P28-29】
评价建议·精读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在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P29】
评价建议·文学作品阅读
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第三、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P29-30】评价建议·古诗文阅读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P30】
评价建议·课外阅读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
应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阅读方法与技能方面的要求
主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的展开与阅读方法技能的运用中,获得真正的阅读能力,有关阅读的知识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支撑。
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
加强朗读
第一学段: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初中与小学在朗读目标上有什么区别?
重视默读
第一学段:
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三学段: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少于300字
第四学段: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学习浏览和略读
第二学段: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三学段: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第四学段: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要多费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
——叶圣陶
强化诵读
第一学段: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
第二学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第四学段: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C、写作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P2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P23】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起步成篇
二、先放后收
三、多做少改
写作·教学建议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P23】
想象作文
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想象,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P24】
写作·评价建议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P30】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P31】
D、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P24】
口语交际·评价建议
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
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
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P31】
口语交际·评价建议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
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P31】
E、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P3】
综合性学习·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P24-25】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P25】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P25】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P31-32】
第一、二学段要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与态度。
第三、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P32】
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
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P32】
(二)修订中不变的是什么(2011版课标坚守的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P2】
第一,对“语文素养”的理解必须超越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双基”理念。
学科视角VS.学生视角。
着眼于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第二,对“语文素养”的理解要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为前提。
第三,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核心概念·积累·内容
语言材料、语文知识;
情感体验、思想观念;
个人主观感受、体验、言语活动经验;
内容之间彼此联系;
……
积累的内容:
语言、文章样式、情感
核心概念·积累·方式
积累包括知识、记忆,但不仅仅是这些;
通过获得、存储、整合来建构自身言语经验;
积累=存储+整合+运用
通过运用来丰富积累
核心概念·积累·表现
(三)从课标修订看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
1、整合·综合·融合
2、情境中的实践
3、教师角色:
组织者与引导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新课程 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