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读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6803667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19KB
易中天中华史读书笔记.docx
《易中天中华史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中天中华史读书笔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中天中华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易中天中华史读书笔记
篇一:
易中天中华史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青春志读后感
偶尔有幸能够品读易中天先生中华史第四卷——青春志,感慨良多。
一部青春志叙述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青春时期的个性及表现,中华民族的青春时代充满着自由开放,但极具“义”。
对于本书我只想着重说说——士这一阶层。
士是什么?
以我们后人观之,封建士大夫而已,或者说魏晋时期的士族,其实这样说在我看来也未尝不可,但是真正的士或者说早期的士绝不是为了做官而读书知识分子阶层,或者说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狂傲士人。
士人的真正起源还在于分封制,由于分封制只有三级领主,作为大夫小宗的贵族子弟自然沦为士。
士是精神贵族,因为士并不具备领地,正因为士的这一特点,所以士具有贵族精神。
那么贵族精神是什么?
礼或者说大义,曾记得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有一人名为豫让,豫让是智伯瑶的家臣,在晋阳之战后,智伯其族被灭,豫让改名更姓。
晋阳之战中赵家险被灭族,赵家家主对智伯尤为痛恨,将智伯瑶的头盖骨做成酒器,这是对智伯瑶的极大侮辱。
因此豫让改名更姓要刺杀赵襄子,首先他将自己伪装成罪人在赵襄子宫中打扫厕所,不料被赵襄子发现,但赵襄子对豫让的义所感动,放过了豫让。
豫让又将自己容貌改变,吞炭火将嗓子弄哑,连结发妻子也认不出他。
朋友对他说:
你何苦弄成这样,以你的才干假意投靠赵襄子何愁不能取得他的信任而此杀他?
但豫让的回答让人震动,豫让说:
不可!
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好一个忠臣不事二主,好一个豫让,这句话让多少背叛者自羞。
后来赵襄子出行,豫让提前埋伏在桥下,当赵襄子走到桥上的时候,马突然受惊了,襄子知道豫让就在附近,命令手下将豫让搜出来。
赵襄子问豫让:
为什么昔日你在范氏中行氏做家臣,范氏中行氏被智伯所灭,你不但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靠智伯,为什么你不可以投靠我呢,一定要为智伯报仇呢?
豫让答道:
昔日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的时候,他们只把我当做一般人,所以我也用一般的人礼节报答他们,但我在智伯手下的时候,他很看重我,把我当做最优秀的人才,是我的知己,所以我非报答他不可。
概括一句话就是:
士为知己者死。
这就是士,这才是真正的士。
再说一个例子,宋襄公图霸泓水之战时,不趁人之危,坚持等到对方度过河流,整齐队形才
开始进攻,虽然受伤被俘,但是却体现了其真真切切的大义。
宋襄公虽不属于“士”,但“士”具有的贵族精神在其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不知道是不是后代的“士”是否只是定义为知识分子,但我知道的是,侠士绝对也是士的一种,我们的武侠小说不知道描绘了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事迹,且不说真实性如何,但我能说的是,侠士精神在春秋时期一定是存在的。
正如金庸所描绘的郭靖一样,我,们春秋时期的武士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宁愿贡献自己的生命。
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鉏麑刺赵盾被其仁义感动撞槐而死。
回想到现在,“士”是否还存在,或者说具有贵族精神的“士”是否还存在,我想即使存在也觉得为数不多,以至于淹没在人潮之中。
但真正的”士“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不言而喻,拥有贵族精神的中华民族才能算是完整的中华民族,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之青春志虽然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在青春时期的诸多“性格”,但在我印象最深刻的绝对是“士”的贵族精神,故在本文仅以我的浅薄之见赋读后感一篇,聊表己情。
篇二:
《易中天中华史:
三国纪》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
三国纪》读后感
《易中天中华史:
三国纪》>读后感
拿什么留住你,人才
久闻易中天对《三国演义》见解独到,并偶尔也会在电视中观看《易中天:
品三国》节目,这次借管委会第二期读书学习活动的机会,将《易中天中华史:
三国纪》阅之。
易中天用现代的眼光解读讲述三国严肃正史,前半段,是曹操与袁绍的路线斗争;后半段,则是曹魏、和孙吴的权利斗争;最后三分归一统,回到了历史的本来走向。
通过这次阅读让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也有了新的了解,最为深刻的应当属曹操。
在阅读之前曹操给我的历史形象应该是冷酷奸诈的,当然也是受了儿时看的电视《三国演义》的倾向尊刘贬曹造成的,阅读之后使我对曹操产生了敬佩之情,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等用人之道。
曹操之所以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我觉得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
那个硝烟四起的时代与如今企业竞争的时代不无两样,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亦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是人才。
那么一个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不只是单靠工资的,而是必须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来,首先就是要让员工信服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信服>企业文化,通过好的管理制度,来做到人为我所用,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企业都那么重视人力资源的原因。
我曾在电视上看过一次阿里巴巴马云的演讲,期间有个记者问马云:
你认为这世上缺乏人才吗?
马云就十分肯定地说:
不!
当时我就认为马云的意思可能是:
这世上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眼睛,以及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后来马云的讲话也验证了我的想法,他说:
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之一是员工,始终把员工、客户看作公司最不能忘的两件事,与其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把钱投在员工身上,我们坚信员工不成长,公司不会成长.
诚然,曹操的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推诚取信,用人不疑;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等用人之道可以给现代管理带来很多启示和借鉴。
(作者:
徐刚阅读书目:
《易中天中华史:
三国纪》)
篇三:
我为什么要写《易中天中华史》
人类为什么要对野蛮进行否定和改造呢?
很简单,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这就是文明的意志
什么是文明?
先讲个故事。
民国初年,四川广汉地区不太平。
当地有一条交通枢纽叫川陕大道,从四川到陕西,商旅繁忙。
但是在广汉路段出现了土匪,开始是小股的土匪,然后越来越多,土匪拦路打劫,使得商人和行人的生命财产没有安全。
商旅们绕道而行,川陕大道就冷落下来。
结果呢?
土匪没有了经济收入。
于是各股土匪召开了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做了一个决定:
组成联盟,分段承包川陕大道广汉段,统一收费,比如一条盐收五毛,背包袱的收一块,如果赶车的可以计价。
无论行人和商旅从哪个路段进入川陕大道广汉段,收了过路费的土匪就开一张收据,凭这张收据,商旅可以在广汉段任何土匪的路段畅行无阻。
其他土匪不得重复收费,也不得改变收费价格,然后必须提供保护。
如果做不到这三条,商旅可以向土匪经济工作联席会议投诉。
然后由其他的土匪来整治这个不守规矩的土匪。
这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方案,川陕公路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文明来自野蛮。
文明是对野蛮的改造。
当年土匪拦路抢劫,这叫野蛮。
现在分段承包,合理定价,童叟无欺,统一收费,这叫文明。
文明就是客客气气地收你的钱。
这其实是我们人类历史的一个缩影,无论世界上哪个民族,在原始时代都是土匪。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中讲了这样一段话:
“他们是野蛮人,对于他们来说,从事掠夺是比从事创造性劳动更体面,而且收入更高的事情。
”所以原始时代我们都是土匪,但是土匪们最后发现这种野蛮的行径其实对自己是不利的。
相反通过利人来利己,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于是他们放下屠刀,拿起算盘,变成了企业家和银行家。
文明就是对野蛮的否定和改造。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对野蛮进行否定和改造呢?
很简单,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就是文明的意志。
什么是文明的意志?
文明的意志就是为全人类找到谋求幸福的途径和方式。
于是有了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世界性的,一种是区域性或者民族性的,也因此不同的文明圈它的历史地位、作用影响、责任担当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信不信什么?
有!
但是信而不仰,仰而不信
人类的历史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史前史,第二个阶段叫文明史,史前史和文明史的分界点在国家的诞生,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城市的出现。
这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
也就是说我们界定一种文明什么时候诞生,必须有一个考古学的证据,考古队发掘这个文明最早的城市,然后就确定了这种文明诞生的时间。
根据目前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人类共有七千年文明。
其中中华文明诞生在三千七百年以前,考古学的证据就是二里头遗址。
回顾这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会发现商周时期是用眼睛看世界的,因此商周文化的特点是绚烂多彩,春秋战国我们是用脑袋看世界的,因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汉唐两代,我们民族是用心胸看世界的,因此有汉的强悍,唐的广阔。
那个时候全世界留学生都到长安来留学,而不是去哈佛,也不用考托福和gRe。
但是到了宋元两代,就叫做有心无胸,心还是有的,但是胸没了。
实际上怛罗斯战役和安史之乱后,中华文明投向外部的眼光就开始往里收,其突出表现就是禅宗的兴盛,因为禅宗就是看内心世界。
到了清代,时代精神到膝盖了,最会做的事情就是下跪。
当年英国的特使马扎尔到北京来,就为了这么一个礼仪,弄得不可开交,因为乾隆皇帝坚持让他行三跪九叩之礼。
三千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特点是什么呢?
没有宗教,没有信仰。
我们首先得给信仰下一个定义,信仰是什么?
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个就叫做信仰。
就是我相信的对象一定是超自然和超世俗的,它既不属于自然界,也不属于人类社会。
它是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就是超越自然和超越人的社会。
对这样的对象的相信,才能够叫信仰。
这样的东西我们的文明里从来就没有。
中国人信不信什么?
有!
但是信而不仰,仰而不信。
什么叫信而不仰呢?
比方说我们也信玉皇大帝、土地公公,还有灶王爷,每年过年都给灶王爷糖吃。
但是你看看我们民间传说和我们神话小说,全是拿这些人开涮的。
我们信而不仰,还有仰而不信。
拜不拜菩萨,拜,但未必信。
孔夫子说得很清楚,祭如在,就是我祭祀的时候当他存在,祭完了,就不存在了。
上帝也好,鬼神也好,到底是存在呢还是不存在呢?
孔夫子说存而不论,不讨论。
反正祭祀的时候你就且当他存在,那个时候诚心诚意的,就那一会。
老百姓的观念叫信则灵。
什么叫信则灵呢?
表面上劝你相信吧,你相信就灵了,实际上是什么,不灵就不信,灵了我才信。
所以中国人如果有信仰的话,这个信仰的对象是没有定准的。
中华文明有可能为世界文明或者说为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对话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的文明没有信仰,不过那倒赋予了一个开阔的胸襟。
中华文明像水,而且是纯净水,什么都可以进来,油也可以进来,奶也可以进来,酒也可以进来(:
易中天中华史读书笔记),来者不拒。
你要信啥都可以。
你要我跟着你信,也可以,反正我其实什么也不信。
因此在这么一个情况下,中华文明有可能为世界文明或者说为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对话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开放的平台有可能消除文明的冲突。
多中心即无中心,多信仰即无信仰,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真正的信仰一定是一神教的,而提供这个开放平台的,一定是无信仰的。
这是中华文明无信仰的好处。
但是中华文明无信仰也有坏处,坏处在于核心价值观不能恒定。
古往今来,我们只有阶段性价值观。
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找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吗?
有,为什么?
因为有共同人性,人就是人,不管中国人、西方人,阿拉伯人,非洲人,他都是人。
是人就有人性,大家都是人,就有共同人性,比方说中国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爱,基督教讲博爱。
这说明什么?
说明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给予爱和接受爱,是共同人性。
既然有共同人性,那么就会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对于是非善恶,就会有共同的判断,共同判断的背后,就是共同价值。
共同价值就体现为文明的意志,也就是说文明是有意志的,文明的意志就是为人类谋求幸福,为人类实现共同价值,找到最合理和最可行,以及最不坏的途径和方式,这就是文明的意志。
而世界各民族,各种文明,他们为了这样共同的追求,在进行自己的探索。
因此我有个16字的说法,叫做共同追求,各自实现,文明求同,文化存异。
文明的意志是全人类的意志,因此对共同价值的追求,对幸福的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但是各自实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也因此文明应该求同,文化可以存异。
“文明求同,文化存异”,这八个字是马未都先生提的,我完全赞同。
大家都知道有一本书叫《文明的冲突》,作者认为冷战以后,世界的格局将由意识形态的冲突变成文明的冲突,我个人并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我认为所谓文明冲突的背后其实是利益的冲突,不是文明的冲突。
而且即便文明会发生冲突,我们也可以消灭这个冲突,源自人类文明具有共同价值,实事求是,推进共识,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中国人向全球发出的声音!
在这个时刻,我们有必要反问自己、发现自己,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也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决定以5到8年的时间,撰写出版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中华史》只回答一个问题,或者说只弄清楚一句话,这句话就是:
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这是我个人要做的事情。
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而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我想希望寄托在诸位身上,希望寄托在全体中国人身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天 中华 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