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前辅导.docx
- 文档编号:26798191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58KB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前辅导.doc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前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前辅导.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前辅导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述
一、健康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内部环境保持稳定,并及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
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标志:
第一是平衡;第二是有序;第三是和谐。
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当前,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及否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依据: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学标准。
3、医学标准。
4、年龄阶段标准。
二、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2)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教师在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认识到学生的问题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应避免把学生截然分成"健康"及"不健康"两部分。
另外,处于发展中的中小学生容易出现一些这个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阶段性,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现象,而且,是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的、暂时的、具有一定年龄特点的心理行为特征。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们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具备现实适应的良好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两个维度。
第一、智力正常
第二、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三、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标准。
第四、意志标准。
第五、行为反应协调。
(行为反应适度,行为反应符合年龄特征。
)
第三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二、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障碍
1、学习困难
2、人际关系障碍
3、自我意识偏颇
4、行为障碍
三、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因素
(4)社会因素
(5)个人心理因素
(6)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实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及心理学相关的多种学科的理论及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教育和心理咨询及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一类教育活动。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来进行的。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目标。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正常的学生作为主要对象的,也就是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全体学生得到教育及发展,这是主要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
第三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我们可以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亦即消除心理疾患、预防心理疾病和提高心理素质。
也有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分为积极性和消极性两种。
其中,消极性功能就是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问题;积极性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在自身和现有环境条件下达到心理发展的最佳状态。
具体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3)形成学生良好人格。
(4)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必须纠正目前人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1)德育化。
(2)医学化。
(3)学科化。
第四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及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简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从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调查呼吁阶段。
(2)尝试起步阶段。
(3)发展推进阶段。
三、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发展迅速,但地区差别大。
2、理论研究不尽人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定型。
3、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4、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
5、专业人员匮乏。
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及原则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任务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从教育效应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基础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2、基本目标
心理健康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终极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是最高目标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从心理素质结构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及辅导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
第二节生活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
生活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及人格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个性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生活辅导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社交辅导、休闲辅导和性心理辅导。
二、情绪辅导
(一)情绪辅导的含义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情绪辅导的目标
三、社交辅导
(一)社交辅导的含义
社交辅导,又称人际关系或人际交往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和人际交往活动,藉此增进学生的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质量,进而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和成熟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社交辅导的目标
五、性心理辅导
(一)性心理辅导的含义
性心理辅导,又称性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根据个体性心理发展过程和规律及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进行的有关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以增进其性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整个学校教育过程。
(二)性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三节生涯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
生涯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简称生涯辅导。
生涯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个体的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安置、生涯进展等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活动,进而实现个体的生涯成熟和生涯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就是要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种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这种途径虽不是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它却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根本的、主要的途径。
第二节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渗透”的所有途径中,“学科渗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这不仅是因为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本身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而且因为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学科课程及其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我们认为,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还是体育艺术类课程,虽然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认知内容,但也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同时,在这些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然要涉及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无非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一要科学,二要合理。
具体说来,这种科学性及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次级目标”或称为“副目标”、“辅目标”。
其二,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
其三,目标设定应符合学生心理状况,具有针对性。
其四,目标设定应尽量避免过于“线性化”。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管理
第一,选择适当的课堂管理模式。
第二,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
第三,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四、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第一、要讲究有机渗透。
第二,要讲究适度渗透。
第三,要讲究灵活渗透。
第三节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校园文化情境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何谓校园文化?
虽然目前学界对此概念的理解有多种多样,但大致可归纳为狭义的校园文化和广义的校园文化。
所谓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以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为基准,由学生参及创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实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广义的校园文化则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特质形态和物质情境,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校园物质环境、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生活及文化活动、教育教学设施、学生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学校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
事实上,广义的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就是两种表现形态:
一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即由学校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所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宣传物、色彩及布局等所构成的人文环境融合而成的物质情境。
二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其较为典型的形态要素是校园的心理环境、校园的制度文化和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等。
首先,校园的物质情境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其次,校园的精神文化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其教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二)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方向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第三,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第四,符合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
第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提供了“空间”。
第二,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类课程,学生对此有很高的认同度。
第三,心育课的师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第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教育部在新近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应“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第二节综合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建构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从广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按其结构形式可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这两部分课程综合而成。
1、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称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显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是学校列入课程计划并通过显性课程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施加影响的一类课程。
这一类课程通常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1)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2、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应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及教学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模式
1、确立活动目标
2、确定活动的内容
3、进行活动单元设计
(1)确定活动名称
(2)确定单元的活动目标
(3)确定活动的对象
(4)确定活动的时间
(5)活动程序的安排和活动方式的选择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取向
1、行为取向
2、认知取向
3、人格取向
第四节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认识上的误区及偏差
2、理论研究滞后
3、实践中教学规范的缺失
4、师资问题仍然突出
5、缺乏系统化运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一,要提高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以专门的学科形式出现。
第二,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渐建立起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
第三,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的培训及管理工作。
第四,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运作。
第七章学校心理咨询及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三)
一、学校心理咨询及辅导的概念
1、心理咨询
2、心理辅导
3、心理治疗
4、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及心理治疗的区别及联系
心理辅导的对象往往是处在转变或转折时期的普通学生,即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的学生,关注对象的未来,心理干预的重点是发展,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提供知识性服务。
心理咨询是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及矛盾的正常学生为对象,关注对象的现在,心理干预的重点是预防,根本目标是改善学生个体的心理机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是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关注对象的过去,心理干预的重点是矫治,根本目标是纠正及治疗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失常问题,恢复其心理健康。
二、学校心理咨询及辅导的种类
1、障碍性心理咨询--矫治功能
2、适应性心理咨询--预防功能
3、发展性心理咨询--增长功能
三、学校心理咨询及辅导的形式
1、直接咨询及辅导
2、书面咨询及辅导
3、集体咨询及辅导
4、报栏咨询及辅导
四、学校心理咨询及辅导的意义
第三节学校心理咨询及辅导的过程及其技术
一、学校心理咨询及辅导的过程及其要求
1、信息收集阶段
2、分析诊断阶段
3、目标确立阶段
4、方案探讨阶段
5、行动实施阶段
6、结束阶段
二、学校心理咨询及辅导关系的建立
(一)共情
(二)尊重
(三)真诚
(四)积极关注
(五)具体化
(六)即时性
(七)对峙
三、心理咨询及辅导中的会谈技术
(一)倾听的技术
(二)影响的技术
(三)非言语技术
第四节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建设
一、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
1、名称的确定
2、地点的选择
3、环境的布置
4、心理咨询室的设备
二、心理咨询人员的选择
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具备的素质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道德素质
2、专业修养
3、专业经验
三、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1、对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2、功能的拓展。
第八章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第二节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其主要问题表现
一、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内涵
(二)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1、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
2、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3、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行为问题
(二)适应不良问题
(三)人际关系问题
(四)生理—心理症状
第三节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及促进
一、形成教师个体自助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压力观
(二)改善自我观念
(三)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
(四)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充实内心环境
二、优化教师个体的周围环境
(一)社会层面
1、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2、重塑教师职业形象,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二)学校层面
1、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
(1)教育环境优化
(2)心理环境优化
2、强化学校的管理改革
(1)树立良好的领导作风,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
(2)正确合理地实行改革,保障教师的职业安全感。
(3)端正办学思想,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4)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
3、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
(1)制订和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2)学校领导要建立家、校沟通的交流机制。
第九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
第一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第二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三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策略和途径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作为学校,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学生的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对学生的家庭成员开展心理辅导及咨询工作
3、对问题家庭进行(或建议进行)心理治疗
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其二、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
其三、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其四、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其五、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
其六、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学校在这方面应坚持的策略有:
1、中立性策略
2、客观性策略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对于学校而言,主要途径有三个,即:
教育、引导、辅导。
1、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及咨询活动
第四节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模式
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
1、常规性家校联系模式
第一,家长会。
第二,家访。
第三,家长来访。
2、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
3、教师及家长探索性的联系模式
第十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和使用
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意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自然情况
2、学生的家庭情况
3、学生各学期的学习成绩
4、学生心理测验的基本情况
(二)中小学生常用的心理测验项目:
1、智力测验
2、非智力发展状况
(1)个性测定
(2)性格测定(3)气质测定(4)兴趣测定
3、学习方面的测试
4、其他测验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小学生心理素质自评量表
(三)辅导计划和心理咨询纪录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种类
(一)按照评估的性质划分
(二)按照评估的对象划分
(三)按照评估内容划分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一般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软件”评估内容和“硬件”评估内容。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
(一)观察法
(二)问卷法
(三)测验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 考前 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