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公开课字幕.docx
- 文档编号:26793916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8.56KB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公开课字幕.docx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公开课字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公开课字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公开课字幕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第一讲中国古典园林概说
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19岁的时候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叫《桃源行》。
取材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
现在呢我想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心目中的理想桃花源是什么样子?
你想好了,请你告诉我。
好,这位同学。
学: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是那种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景象。
夏:
说的很好。
还有谈自己的想象中的桃花源的同学请举手。
学: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是一个环境优美,没有纷争,娴静安逸的精神乐园。
夏:
好。
上面两位同学,把他们想象中的桃花源告诉了我们。
陶渊明大约是在东晋永初二年,写下的《桃花源记》。
1500多年过去了,桃花源在中国人心里,就产生了这种情结。
我们开一下古代很多文人、画家,都去歌颂他们理想中的桃花源,描绘他们想象中的这种美好的地方。
到了现代,毛主席这样的伟人,他对桃花源依然有他的那种想象,有那种追求。
他在1995年,在庐山的时候,写了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里面就有这样的“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样的名句。
表达了一代伟人,对美好的桃花源的一种想象和追求。
桃花源诗陶渊明笔下理想的地方,是中国人向往的美好家园的一种模式。
凡有理想,人们就有所追求。
一般来说,人对现实,对现实社会和环境不满意、不满足,就常常生发出一些想象和向往,想象和向往一个理想的世界。
那我们看一下,桃花源就是陶渊明对他的现实的生活不满意,才生发出这样的一种想象,才想象了这么美好的地方。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他们的现实不满意、不满足,就生发出想象,想象、追求一种理想的地方。
那么,这个想象的世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堂,而天堂跟我们现实人间,还有很大的距离,那么人们就想在现实人家里面,建造这种理想的人间天堂,这个就是园林。
大家都知道有一句俗话,“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那大家想一下,为什么说下有苏杭呢?
这里边就包含着苏杭环境相对比较优美,而且苏杭地区有园林,有代表着中国园林主要特色的江南私家园林。
所以就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地方、对美好的场所的一种追求。
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园林,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众多艺术门类里面,中国古典园林是最能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中国人的审美观,反应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内涵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多姿多彩,我们的课程时间有限,所以只能撷取其吉光片羽,我们一起去欣赏。
我们专门课叫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首先欢迎同学们选修这门课,下面我就对同学们提出一点期望:
期望您喜欢我的课,用于回答我的问题,并且敢于向我提出问题,通过我的课程开阔眼界,提高打击的素质,增强我们的能力,还别忘了多给我提一点建议,谢谢大家。
接下来,我想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们这门课要讲的主要内容。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这门课一共分为六讲,主要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概说、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模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强点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因为我们讲的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主要体现一个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体现。
那么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个重要概念,所以我们的这门课是以意境为主线的。
这里先跟大家说一下。
我们第一讲是中国古典园林概说。
主要把中国古典园林的界定跟大家讲一下。
在界定里面就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我想在概说里面重点来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第二讲是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岛的格局,主要讲它的起源和它的文化含义,以及它的审美价值。
第三讲是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
我刚才说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中国园林是源于自然的,但是自然的美景丰富多彩,我们不可能把它搬到有限的园林里面,那我们就要采用一些艺术的方法。
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就采用了一些独特的方法,使我们的园林仿佛大自然里面生成的一样,虽然它是人工建造的,但是追求的就是那种自然天成的,这样一种境界。
其中用到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诗化自然风光。
第四讲就是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中国原理它有一个特点很吸引人,为什么呢,它里面有很多文化典故,有很多深化和民间传说——有故事,所以它吸引人,这是它的魅力之一。
第五讲我们讲,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他有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它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诗情画意。
我们在这一讲里面来介绍它。
最后一讲,第六讲我们的主题是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什么是比德思想呢?
比德就是君子比德,比德思想,也就是君子比德思想,形成于先秦时期。
什么意思呢?
我这里先简单的跟大家勾画一下,就是自然界的很多事物,具有非常特殊的品质或者叫性质。
比方说梅花“凌寒而开”——大冬天的下雪了,别的花差不多凋谢了,它开了;还有竹子“中空有节”,还有玉石“宁碎勿折”,具有一种特殊的品质,这是追求高尚品德的人,所向往的、所追慕的,把它作为一种榜样,这个就叫君子比德的思想。
我们在这一讲里面跟大家讲,这种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体现。
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讲,就是中国古典园林概说。
我们主要介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么一个重要的概念。
还要介绍一下中国古典园林比较突出的艺术特点。
说到中国古典园林,我想先用陈从周先生,就是同济大学的一位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也是著名的园林学家,已经去世了。
他在他的一部著作,也就是《说园》里面,是这样来界定中国古典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八个字,他打了引号,这个不是陈从周先生的创造,他引的是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的话。
计成在他的著名造园学著作《园冶》里面就指出了中国园林,主要是指的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这样一种境界。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园林是人工建造的,所以虽然是人工建造的园林,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传统园林,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就仿佛是大自然生成的一样的,这样的一种境界。
不同的园林是产生于不同的文化,我们想把中国园林同西方园林,做一个比较简要的比较,通过这个比较,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中国园林的一些特点。
我想用四个字,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点,我用赏心和悦目,分别来表示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点。
我们看一下中国的古典园林,虽然也很重视形式,也很追求形式的美,就是我们看到的视觉的这种美感,但是我们的园林,更讲究它的文化内涵,更讲究诗情画意,更追求一种意境,这是中国园林的特点。
西方园林有很多也不乏诗情画意,但是它更加重视的是园林的形式美,所以从视觉上看起来,西方的园林一看就很美、很有气势,这是它的特点。
那么中国园林看起来呢赏心。
我们现在通过几幅图片来比较一下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差异,这是中国园林,中国的皇家园林,也就是属于皇帝所有的园林,那么就体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也体现了他的权力和富有。
但是即使在皇家园林里面,我们看到的也是一片祥和,一看它是源自于大自然的,这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来比较看一下,这个就是西方园林突出的代表形式,这个园林一看是规规整整几何形的布局,那些植物都修剪成整整齐齐的,不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像自然界一样——杨柳飘拂,这个显然不一样,一看很美,视觉感受,感受到的这种形式美是非常清楚的。
再看一下,这是中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现在你到北京去,还可以看到这个园林——皇家园林。
我们看到山、水,包括建筑、桥,都是非常和谐的。
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是法国的就相当于我们的皇家园林一样,它是王家园林——凡尔赛宫。
你看它中轴线非常突出,建筑、其他的一些花、喷泉,都是围绕这条中轴线来布置的,非常明显,整整齐齐、规规整整。
而且从名字里面也看到中西园林的差异,中国的园林,即使皇家园林叫园,颐和园,不叫颐和宫;凡尔赛宫,它不叫凡尔赛园林,突出了它的建筑特点,建筑体现了人的意志。
中国园林的建筑也是园林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叫颐和园,颐和园里面也有皇帝办公的地方、居住的地方,有宫殿,但是我们不叫颐和宫,从这点就能看到,中国的园林体现的是什么。
再看几幅图片,可以感受一下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
从这两幅图片,我想同学们可以把它区别出来,哪个是中国园林,哪个是西方园林。
我们看一下这个是北京的北海,也属于皇家园林,看着就是非常的和谐,仿佛是大自然的景观一样。
这个就是西方的园林,典型的规规整整,包括植物都是修剪的整整齐齐。
看到这也是的,植物、花坛,都是修剪成了几何形状的,建筑呢,处在突出的位置。
这个是中国园林,一看这个园林非常和谐,树是自然状态的,水我们看到的也是自然界的这种状态,这个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
再看植物布置,这个图片上面看到的植物,都修剪成整整齐齐的几何形式;我们再看一张图片,这个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植物呢、花草呢,都是自然状态生长的,这就是不同的园林,对待植物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意境这么一个概念,因为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它的突出特点之一。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里面,具有民族特色的范畴之一,指的是抒情表意在艺术,比方说诗、书、画、舞蹈、戏剧,以及园林里面一种审美的境界,是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一种交融结合。
我们在后面还要涉及它。
那么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文化里面,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在中国园林里面,对意境的追求,也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那么意境,追究它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魏晋时期的玄学、隋唐时期的佛学本体论的讨论,还可以追溯到魏晋到宋元时期的诗就是诗歌、画就是绘画等艺术里面。
关于像与像外这两个对应的概念,还有虚与实也是两个对应的概念,情与景——主观的情、客观的景,这个关系的一个讨论。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关于意境就跟大家简单的说一下。
接下来还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
因为我们后面去认识、欣赏中国古典园林,都涉及这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就是“天人合一”。
我们今天可能经常听到有些人说“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时间关系这个大的问题,我们这里是没有办法把它展开来介绍的,但是它的基本的东西,我想给大家简单地说一下。
所谓“天人合一”,天,在先秦以后,指的主要是自然,人就是人类、人本身,那么这种思想,就是追求什么呢,就是人同自然的这种和谐统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基本精神之一。
虽然这个命题,“天人合一”的命题,虽然是宋代的儒家提出来的,但是它的这种学说,这种哲学思想的形成是很早的,它的哲学思想的主旨,是萌芽于西周时候的,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这个期间,可以说起源是比较早的。
这里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天人合一”同我们的古典园林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这种思想,具体就是我们在界定的时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虽然由人建造的,但是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这样一种境界,这就是“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体现。
接下来,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很多,我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的,又是本于自然的,是以自然为本的——源跟本还是有区别的,那么又不是简单地去抄袭自然,是经过艺术创造的,所以又是高于自然的,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建筑体现的美和自然美是和谐一致的,是相融合的。
刚才我们从一些图片里面已经看到中国的建筑在园林里面,同其他元素是非常和谐的,就不像西方那样的比较冲突,这就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具有诗情画意,或者是富有诗情画意。
这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之一。
第四个特点就是意境的追求。
说道意境,我想用这样的话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为这一点有这样的一点意味,这是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东西,这是另外一个特点。
但是他又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处处体现出来,所以这里要强调一点。
第五个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说到这一点,我想强调一下,中国传统是文人造园。
什么意思?
就是历史上,有很多文人亲自参与园林的建造,这同建筑不一样。
在古代,士大夫阶层,他们的眼里面,建筑属于器的范畴,形而上之为之道,形而下之为之器,那属于劳动人民从事的东西。
古代的士大夫阶层,那些读书人一般是不去从事建筑,包括设计、建造这方面的事,他认为这是劳动人民从事的工作,是属于器的范畴,他们是不屑于去染指的。
但是园林不一样,园林在他们看来属于道的范畴,属于精神这个层面的东西。
所以历史上很多文人参与造园,甚至主持自己的私家园林的建造。
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在这里先给大家简单地说两个人,因为我们以后还要说到他们。
据文字记载。
东晋时期的那个著名的谢安。
文字记载的谢安,他就建造自己的园林,后来谢灵运也建造自己的私家园林。
所以中国的园林确切的说是文人园林,这个我们在后面还要讲到它,只是在这里跟大家提一下。
这就是中国园林最突出的特点。
我们再把这一讲小结一下。
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和造园匠师们,饱含着对自然美的一种渴望和追求,而创造出来的、建造出来的,是在小范围里面建造出来的、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我们这一讲里面讲到,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还介绍了意境——“天人合一”,这几个概念。
最后我们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几个突出的特点,把它拿出来,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利于我们后几讲,去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去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我们这一讲的课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讲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
一、一池三岛的起源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单位、一些地方有这样的一种景观格局——挖一个池,池里面呢,建一个桥啊,堆几块石头啊,很多人看到,就不晓得是什么意思。
是怎么回事呢,比方说很多学校里面就有这样的布置,那么受到这样的布置呢,就要说到神话,涉及我们的神话。
我先说一下我们民族的神话。
中国的神话有两大系统,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范围里面的东西。
哪两大系统呢?
一个就是昆仑山系统,这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神话系统,所以我们说中国有一座神山,这座神山就是昆仑山,这是一套神话系统。
它形成于先秦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后来又形成了一种神话系统,这就是东海仙山系统。
东海仙山系统在战国时候就有它的一个初步的形式。
传说东海有三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好得不得了,也美得不得了,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的地方。
比方说在先秦时期对这个就有流传。
据记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经派人到东海,去寻找这三座神山。
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了,秦始皇比较迷信,有那样的权力,有那样的荣华富贵,他就想永远统治下去,所以对那个东海神山非常的向往。
这个时候就有很多方士,就来忽悠秦始皇,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徐福。
徐福忽悠秦始皇说那个东海上面有神山,神山上面长的那个仙药,如果烦人除了可以长生不老。
秦始皇就要追求长生不老,这正好应了他的愿望,他有所求才被徐福这样的人忽悠。
秦始皇求仙不成,退而求其次,但是他对东海神山的那种向往、那种追求,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一个不了的情结,他就在他的宫苑里面挖一个池,这个池也就是湖,湖和池是相对的。
我们一般的说就是池小湖大,其实也不尽然,也有很大的池,比方说这个昆明池——汉武帝上林苑里面挖的那个池就非常大,所以池和湖是相对的。
那么秦始皇求仙不成,就在他的宫苑里面挖池,池里面堆山——象征着东海和东海上面三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以寄托他的一种愿望。
这样的事听起来是很荒诞的,是非常荒唐的,但是他的这种布置,就在园林里面的这种布局很有特点。
乃至于起源于求仙这种荒唐的思想,但是这种园林的格局很有特点,于是就传承下来了。
乃至于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单位、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格局。
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这种格局,很多人看到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我跟大家讲了它源于秦始皇的求仙。
那么这种格局是秦始皇在他的兰池宫里面创造出来的,一直传承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经常的看到。
我们现在的景观布置里面,还经常用到这样的一种手法。
大家想一下,这样的布局好啊。
园林里面挖池,池里面有水,水波荡漾。
我们面对这个池水,可以引发我们的想象。
池里面如果光有水的话,如果水面大了,我们观赏的时候就非常单调,在水里面堆积假山,可以让这个水面的空间层次丰富起来,使整个园林的空间层次丰富起来,这个就是一池三山这种布局的特点。
所以起源于秦始皇求仙这种思想的一池三山的布局是很荒唐的,这件事,但是作为园林的布局确有它的特点,所以它被传承下来。
如果没有特点,它可能传承两千多年吗?
这是应该认识到的。
秦始皇的兰池宫的建成,在中国园林发展里面是很有地位的,主要表现在两点:
第一点就是筑山理水,挖池不就是理水吗,在池里面堆山这就是筑山。
筑山理水是造园的两大手法,并举——同时进行,首见于文字记载,这个实例就是秦始皇的兰池宫,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就是开启了皇家园林里面求仙的先河,这两点很有影响。
这是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起源和特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因为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这种布局是非常常见的。
我下面呢就给大家从三类主要园林里面来介绍一下。
第一类是皇家园林。
我们看一下皇家园林里面一池三岛的这种布局是非常普遍的。
追溯它的历史,你看秦始皇开始,以后汉代的汉武帝,在他的昆明池里面也采用这样的布局,以后就很多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圆明园,我们虽然已经看不见它当年辉煌的景象,但是从资料、从遗址里面,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它当年的辉煌。
说到这个,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我们应该要记取,所以我们要发奋。
只有我们强大了,才可以避免这样一种屈辱,这是应该记取的。
那么圆明园里面呢,这种布局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看一下,这个一池三岛的布局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看一下,再把它放进一下,这就是圆明园的蓬岛瑶台,也叫蓬岛仙台。
这个巨大的水池里面,就堆了三座山,相应的用一些桥啊什么的把它连接起来,这就象征着东海的三座神山。
这就更明显了,这是杭州的西湖同北京的颐和园。
有同学说为什么叫清漪园呢,当初乾隆时期建成的时候,给它起的名字叫清漪园,后来同圆明园一起被外国的强盗、被西方的强盗烧毁了以后,那个女人叫慈禧,她动用海军的军费来建造它。
这座园慈禧把它重建成以后,是为她晚年享受的——颐养百年,所以就换了个名字叫颐和园。
这就是清漪园,我们看这个平面图告诉我们,就是清漪园同杭州西湖的这种格局很相似,这个我们在后面几讲里面还要介绍它。
这里我只简单地提出来让大家有一个印象。
我们看一下这个水池,这个水池李米娜就堆了几座岛,这就是一池三山的布局比较明显的例子,这就是杭州西湖和颐和园的布局。
再看一下这个鸟瞰图,这是颐和园的鸟瞰图我们一看就非常清楚了,这个大的水面上,由于颐和园的水面很大,是整个园林的占地面积的接近于3/4。
你看大家想象一下,在这个巨大的湖边上,要是中间没有这些岛的话,那看起来是多么单调啊,是不是啊。
我们看了以后,中间有这几座岛,就丰富了水面的层次,那么关上起来整个空间层次就丰富了,效果就好了,这是它的突出特点,所以它延续到现在,还应用的非常普遍的道理。
我们想一下,这个就是颐和园堤岛的布局,这个是非常有名的一座桥——十七孔桥——汉白玉做的,就是从原来的西岛,现在成了东堤,是跟湖心的一个岛,这上面有龙王庙的一种连接。
因为它是十七孔的,很有特色的一座桥,所以说到十七孔桥,大家就晓得是颐和园里面的这座有名的桥。
池中布岛这样的特色,非常的明显。
这是西湖。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皇家园林,再看一下城市园林,也是公共园林。
西湖水面面积很大,是一个城市的公共园林,你想一下西湖上面要是没有这些倒的话,那看起来是多么单调啊。
这个图片放的是西湖上的另外一个根据一池三岛这种格局发展出来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湖里面还有一些建筑小品,这是西湖非常有名的一个景观叫三潭映月,三个潭这样的建筑。
这个也是湖里面的岛上面的一座建筑,就叫我心相印亭。
说了皇家园林,说了城市公共园林一池三岛的布局比较普遍。
我们再看一下私家园林。
我想用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苏州的拙政园.这是江南的著名的私家园林拙政园,我们看一下它的一池三岛的布局,也是非常明显的。
从这个图里面可以看到,这个图里面展示的是中部和西部两个部分。
我们先看一下中部这部分,这个白的地方就是水,睡得中间明显有三个小岛,中间有桥把它们连接起来了。
所以一池三岛的格局是非常清楚的,这是私家园林。
我们看了三个代表性的,一个皇家园林、一个私家园林,还有一个城市公共园林,一池三岛的布局都非常明显。
这样的布局有它的特点,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一直到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虽然它起源于很荒诞的求仙思想,但是从景观格局来看是非常有特点的,所以延续到现在。
这是我们强调一下一池三岛它的起源和它的特点。
二、筑山.理水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筑山理水。
我们刚才说到了一池三岛,实际上也是筑山理水,这里我想把筑山理水的一些主要特点,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筑山理水是中国造园的主要手段,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筑山
我们先说一下筑山。
这个山用来表现自然是有它的特点的,因为自然界里有山,所以筑山是中国园林里面表现自然的一种主要手段。
说到筑山,大家看到这些图片里面,就非常清楚了。
中国筑山,这种手法也是源于自然地。
自然界里有山,山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和形状,在园林里面要表现大自然的山的特性,那就要采用一些手法,因为园林小,不肯呢过把自然界的大山搬到园林里面来,所以就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达到,仿佛是大自然里面的山这样的一种状态,这就用到了很多的方法。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展开来介绍它的一些方法,我想就主要的把它的延续情况概括一下。
山,在园林里面造山,应该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期是以土山为主,在就到后期是以石山为主,这个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大致在唐朝以后,山——园林里面山的石头成分就增加了,在这以前是以土山为主。
土山有土山的特点,也有它的缺陷。
大家晓得土山因为是土,长植物就比较快。
所以园林里面筑土山形成自然界的植被情况比较理想,但是土山有它的缺陷,大家想一下,我要表现大自然里面的一些山势,一些陡峭的山势、悬崖绝壁,这些土山显然就有它的局限。
你把图山即使能够造成这种陡峭的山崖,如果一场大雨以后,我们有句成语叫土崩瓦解,那不就塌了吗,所以土山有它的缺陷。
在筑山的发展过程中,后来逐步的就用石头来表现自然界的悬崖峭壁这样一种形式,所以石头山就慢慢的多起来了。
我们看到的现在的江南园林是以石头山为主了,比如说狮子林,这是明显的看到用石头堆筑起来的山。
(二)理水
接下来我想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水的处理的基本手法。
中国园林里面对于水的处理是非常有特点的。
园林里面的水是重要的元素,我们通常说无水不活。
如果说这个环境里面没有水的话,它就缺少了生气。
中国园林里面,特别是江南和岭南园林里面,水景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水在中国园林里面是非常有特点的。
我想水的处理,它的重要性,我想借用刚才介绍过的陈从周先生,他的《说园》里面的一段话来概括水的重要性。
“水随山转”,谁是围绕着山在布置的、转的,那么“山因水活”,山因为有了水,才不是那么呆板,它才灵活起来了,这也点出了山和水的关系。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强调一下,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自然山水式园林。
水景非常重要,而水景又是以静水观赏为主,而不像西方的动水景观——喷泉啊、瀑布啊,中国一般采用静水的这种景观形式。
接下来我想跟同学们介绍一下,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水的处理的三种主要手法:
第一种是掩,掩就是掩映,用什么来掩映呢,就是用植物、用建筑物来进行掩映,以达到一种天然的,这样的一种情趣,这样的一种效果。
一般是临着水的四周来布置一些滕蔓的植物,种植一些植物是让它形成这种掩映的效果,我们看到的一般的是春天里,杨柳在水边枝条飘拂,就有一种掩映的效果,就造就了大自然的景象,这是掩。
掩,在中国园林里面是用的非常普遍的,我们看这张图,一个很小的水面,如果说不采用掩这种手法的话,这个水面就显得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典 园林 文化 公开 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