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
- 文档编号:26790974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12KB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B.《社戏》选自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D.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宋代文学家。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约7倍左右。
B.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花木间,彩蝶三五成群,用它们的翩翩舞姿展示生命之美。
二、基础知识综合
我年级将举办“中国风诗词MV展播”活动,我班准备提交的参展作品包括《古诗新唱》《饮中八仙歌》《如果没有李白》三个节目。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3.文案组正在制作MV的片头语和结束语。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片头语)中国风是什么?
有人说,中国风是琼楼玉宇的恢①大气,也是曲径通幽的含蓄隽永;有人说,中国风是热情奔放的那抹大红,也是恬淡雅致的那朵青花;更有人说,中国风是诗经国风的悠悠吟唱,也是唐诗宋词的缕缕墨香。
中国风像一条无形的②带,将中国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中国风是一组秘而不宣的符号,传承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
今天,让我们用诗词的文化盛宴,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结束语)儿时起,我们便徜徉在中华诗文的美妙世界里,在诗情画意中与文人墨客相遇(甲)我们看见李白的洒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懂得杜甫的深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感受李商隐的多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乙)这些诗词,融入我们的骨血,浸润我们的心灵。
希望我们的MV, ,让中华气韵代代相传!
⑴(片头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曲径(qŭ) 血脉(xuě) B.曲径(qŭ) 血脉(xuè)
C.曲径(qū) 血脉(xuě) D.曲径(qū) 血脉(xuè)
⑵(片头语)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弘 ②纽 B.①洪 ②纽
C.①弘 ②扭 D.①洪 ②扭
⑶(结束语)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甲)句号(乙)省略号 B.(甲)冒号(乙)省略号
C.(甲)句号(乙)冒号 D.(甲)冒号(乙)冒号
⑷(结束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B.唤起更多人的共鸣
C.吸引更多人的兴趣 D.获得更多人的赞许
4.《古诗新唱》作品组依据古诗词创作了下面的歌词,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露入了骨,明月入了梦,乡愁入了魔。
(源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B.鸡鸣叫醒残月,照着霜桥上的淡淡足迹。
(源自温庭筠《商山早行》)
C.没人问你的消息,暖风抚慰落花的回忆。
(源自李商隐《无题》)
D.少年流的泪,被时间烘焙出更苦的滋味。
(源自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饮中八仙歌》作品组搜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四幅书法作品,配以赏析文字,将其作为诵读MV的背景。
其中赏析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唐寅《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的《孝经》
张旭《古诗四帖》
李白《上阳台帖》
A.唐寅的《饮中八仙歌》通篇飘逸潇洒,方正又不失豪放。
B.贺知章的《孝经》笔意飞转流动,如潺潺流水直落而下。
C.张旭的《古诗四帖》行文跌宕起伏,满纸有如云烟缭绕。
D.李白的《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于苍劲之中见挺秀。
6.下面是《如果没有李白》作品组朗诵的片段。
请你在诗中(甲)(乙)(丙)三处填入恰当的古诗句。
如果没有李白
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
不得志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犯了难说不了“(甲)”
处逆境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果没有李白
历代文豪词帝也会少了很多名句
没有“举杯邀明月”
苏东坡的中秋夜未必会有“(乙)”的醉语
没有“呼作白玉盘”
范仲淹的洞庭湖也许没有“(丙)”的美景
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
李后主可能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
(甲)①(李白《行路难》)
(乙)②(苏轼《水调歌头》)
(丙)③(范仲淹《岳阳楼记》)
7.宣传组打算用古诗词的意象创作一副对联,印在书签上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
下面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
明月① ,长亭一曲,过客离愁②
下联:
清风③ ,细雨千弦,旷野归鸿④
A.①醉人 ②不禁秋 ③映江 ④都入酒
B.①映江 ②不禁秋 ③醉人 ④都入酒
C.①醉人 ②都入酒 ③映江 ④不禁秋
D.①映江 ②都入酒 ③醉人 ④不禁秋
三、现代文阅读
(19分)
寻找
马德
(1)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2)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3)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4)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5)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
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家走。
1,2,3,4,5,6,不对,少1只。
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6)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
我看看啊,不多。
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
(7)三姑夫,你家羊多不?
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8)我有些沮丧。
(9)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
我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10)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
不知道,你自己去看!
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11)看就看。
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
它“咩”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
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不认我家家门。
(12)它只认妈妈。
(13)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
父亲回来了。
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去找。
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
(14)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
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一边骂,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
(15)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地听。
我家的骡子爱打响鼻,如果它看到我来了,或许会友好地暗示一下子。
但是,没有。
巨大的寂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16)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我朝空空的山谷喊了一嗓子,我也不知道是想喊我家的骡子,还是想壮壮胆子,但回响传来,声调古怪而尖利,仿佛是另一个什么可怕的东西朝我喊了一嗓子,我有点害怕。
不找了,活该它!
我三步并作两步开始从沟岔里往出退,起先是大步流星,后来干脆变成了跑。
窸窸窣窣的声响里,仿佛是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
(17)我一口气跑回家里。
院子里,母亲在喂猪,父亲就着灯光,在磨镰刀。
我拖着哭腔,战战兢兢地向父亲禀告:
没有,芦草沟我都找遍了,就是没看见咱家的骡子。
我咬紧牙关,撒了个谎。
父亲头也没抬,只简单回了一句:
哦,你说骡子啊,它早自个儿回来了,饭在炕上,你去吃吧。
(18)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之后,母亲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为猪添食,把一面锅刮得咣当乱响。
父亲则依旧埋着头,嚯——嚯——节奏铿锵地磨着他的镰刀。
(19)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
(20)直到现在,我在梦境里,依旧在不停地寻找着。
不是我家少了只羊,就是骡子跑得没了踪影。
有时候,内容会稍稍变换到高考上,同学们倏忽间都进了考场,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考场;或者,答着答着,突然没了笔,怎么找也找不着。
然后,画面一转,又回到了村庄里,李神七的媳妇走出家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我没见你家的羊。
(21)那,我家的羊呢?
我家的羊在哪里?
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3期,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
B.找骡子时,“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
C.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
D.“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
9.(小题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分)
(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10.第(18)(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11.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
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
(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
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
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
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
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
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
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等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
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原始社会,先民们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也称骨哨),在狩猎时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以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
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60余件骨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迹址墓葬中出土了20多支骨笛,经过碳14测定,它们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
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两支“篪”,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质笛子实物。
它们有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和一个后出音孔,能演奏出六声音阶。
篪的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交约为90度的夹角。
东晋郭璞注《尔雅》:
“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
”关于竹笛的起源,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中亚细亚一带传入的。
据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成为中国竹笛区别于西洋乐器长笛及其他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
西洋长笛没有膜,所以音色团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
因为有了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
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很多唐诗中都有对竹笛的精彩描写: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王昌龄《江上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施肩吾《夜笛词》)……不管是在①,还是在②,或是在③,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
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
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的称谓。
宋元两代,竹笛得以广泛普及。
到了明清,竹笛成为民间音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乐器,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
(取材于徐凯《中国竹笛发展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民族。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巩固群体中既定秩序的和谐稳定。
而作为“礼乐”制度的产物——乐器,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
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
乐器首先作为礼器而存在,音乐的第一用途也是为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制造庄重宏大的气氛。
因此,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
钟、鼓、磬作为礼乐的代表,用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多为国君诸侯欣赏;卿大夫和士以弹奏欣赏丝竹之声为乐;普通百姓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埙、缶之类自娱。
为达到“和”的目的,各阶层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制,如果逾越了就是违背了礼,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最后“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这些都是与“和”的精神相违背的。
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平礼”“求和”的追求。
曾侯乙墓中室的乐器摆设就十分注重和谐,乐器多而不乱,各部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即使是小的乐器也都按秩序排列。
编钟分长短两架,每架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悬挂的是小编钟,中层比上层的略大,下层的钟最大,每一层都从左到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中室的东面放置建鼓,中室的北部与南架编钟相对的是编磬、琴、笙、排箫、篪、小鼓。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承载着先秦“乐”理念的乐器设计本身就离不开“和”文化,从凝固的器形设计到灵动乐音的功能设计,再到设计思想,“和”文化始终贯穿其中。
在先秦的乐器设计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器”的造型美,听到“音”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能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和谙美。
(取材于张文文《从先秦乐器设计看“和”文化》)
12.阅读(材料一):
说明你对“中国民族乐器”有了哪些了解。
13.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清冷的江水边 ②名楼揽胜处 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B.①名楼揽胜处 ②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③清冷的江水边
C.①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②清冷的江水边 ③名楼揽胜处
D.①名楼揽胜处 ②清冷的江水边 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14.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中国乐器与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哪些联系。
四、句子默写
1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岱宗夫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月》)
(2)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另有分,女有归。
货悉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闹。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选自《桃花源记》,有改动)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
__________
(2)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__________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__________
(4)停数日,辞去 辞:
__________
1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18.(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杜会有什么关联之处?
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六、诗歌鉴赏
阅读《黄鹤楼》,完成问题。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0.请从景与情关系角度,赏析颈联的作用。
七、综合性学习
21.语文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
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
特点二:
八、作文
22.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汪国真《远方》
有一种旅行是不需要地图的,也无需背囊和行头,兴致所至,随时都可以出发,了无情趣也可以立马回家,那就是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把别人寻常的日子当风景看,把司空见惯的东西换一种视角去玩味,你会收获到与远足一样的发现和探索的惊奇……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请先补充题目“行游在 ”,比如“远方、近处、自己的城市……”或一个具体的地名,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