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docx
- 文档编号:26784136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22.22KB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docx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埃德尔黛威新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刘锁祥郑小明刘志琪崔君乐徐锦华赵顺萍刘阔吴珊徐强孙福强曹楠王晖乔庆白桦马则忠樊仁毅孙琦娄占华李俊林李虹沈建鑫刘遂庆姜源韩德宏关凯陈宇敏杨胜武宋序彤徐明强毋焱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洪觉民林国峰赵洪宾郄燕秋刘书明张可欣袁永钦周克梅张增光闫小玲王洪臣
1总则
1.0.1为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节约水资源,提高管网管理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分析、控制及评定。
1.0.3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分析、控制及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供水管网waterdistributionsystem
连接水厂和用户水表(含)之间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总称。
2.0.2压力管理pressuremanagement
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管理需要对供水管网运行压力进行调控。
2.0.3供水总量systeminputquantity
进入供水管网中的全部水量之和,包括自产供水量和外购供水量。
2.0.4注册用户用水量authorizedconsumption
在供水单位登记注册的用户的计费用水量和免费用水量。
2.0.5计费用水量billedauthorizedconsumption
在供水单位注册的计费用户的用水量。
2.0.6免费用水量unbilledauthorizedconsumption
按规定减免收费的注册用户的用水量和用于管网维护和冲洗等的水量。
2.0.7漏损水量waterlosses
供水总量和注册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值。
由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组成。
2.0.8漏失水量reallosses
各种类型的管线漏点、管网中水箱及水池等渗漏和溢流造成实际漏掉的水量。
2.0.9明漏水量reportedleakage
水溢出地面或可见的管网漏点的漏失水量。
2.0.10暗漏水量unreportedleakage
在地面以下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失水量。
2.0.11背景漏失水量backgroundleakage
现有技术手段和措施未能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失水量。
2.0.12计量损失水量meteringlosses
计量表具性能限制或计量方式改变导致计量误差的损失水量。
2.0.13其他损失水量otherlosses
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失水量。
2.0.14区域管理zonemanagement
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供水区域,对每个供水区域的水量、水压进行监测控制,实现漏损量化管理的方式。
2.0.15独立计量区districtmeteredarea
将供水管网分割成单独计量的供水区域,规模一般小于区域管理的范围。
2.0.16夜间最小流量minimumnightflow
独立计量区每日夜间用户用水量最小时的进水流量。
2.0.17零压测试zero-pressuretest
为判断独立计量区是否封闭,关闭边界阀门后放水,监测区域内压力是否下降至零。
2.0.18漏损率waterlossrate
管网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0.19漏失率reallossrate
管网漏失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0.20基本漏损率benchmarkwaterlossrate
漏损率评定标准修正前的基准控制值。
2.0.21单位供水量管长pipelengthperunitwatersupply
管径大于等于75mm的管道总长与供水总量之比。
2.0.22水表量程比turndownrate
水表常用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
3基本规定
3.0.1供水单位应建立用户注册登记制度,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管理,并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
3.0.2供水单位应制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抄表质量和数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3.0.3消防用水、水池(箱)清洗、应急供水、管网维护和冲洗用水宜进行计量。
3.0.4城镇供水范围内下列水量应进行计量:
1自产供水量;
2外购供水量;
3注册用户用水量中的居民家庭用水、公共服务用水、生产运营用水以及向相邻区域管网输出的水量等。
3.0.5水量计量方式的选择和计量器具的选配、维护、检定及更换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和《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454的规定。
3.0.6计量仪表的性能及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778.3、《电磁流量计》JB/T9248和《超声波水表》CJ/T434的有关规定。
3.0.7供水单位应具备管网压力监测的技术手段。
压力监测点设置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的相关规定外,尚应在实施压力管理的区域设置压力监测点。
3.0.8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应根据管网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校核与更新。
3.0.9供水单位应以管网压力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水力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压力管理。
3.0.10供水管网的漏水探测和修复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城镇供水管网抢修技术规程》CJJ/T226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的有关规定。
3.0.11供水单位应建立完整、准确的供水管网档案,对管网资料应及时进行更新,实施动态管理,并应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3.0.12供水管网的年度更新率不宜小于2%。
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漏失评估、水质及供水安全保障等情况,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3.0.13管网改造应因地制宜,可采取开挖换管和非开挖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管道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和《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244的有关规定。
3.0.14新铺设管道的材质应按照接口安全可靠性高、破损概率小、内壁阻力系数低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的原则进行选择,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的有关规定。
4漏损控制
4.1一般规定
4.1.1供水单位应进行漏损控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漏损水量。
4.1.2漏损控制应以漏损水量分析、漏点出现频次及原因分析为基础,明确漏损控制重点,制定漏损控制方案。
4.1.3供水单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网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隐患并提前处理,减少管道破损事故的发生。
4.2漏损水量分析
4.2.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量平衡表4.2.1确定各类水量,并每年进行一次漏损水量分析。
表4.2.1水量平衡表
4.2.2供水单位应对出厂入网水量、区域水量、独立计量区和用户水量等进行水平衡分析,量化不同区间的水量损失。
4.2.3进行漏损水量分析时,应明确管网边界,确保收集的水量数据时间一致、完整和准确。
4.3漏水管理
4.3.1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漏点检测管理制度,确定检漏方式、检测周期和考核机制,检测周期不应超过12个月。
4.3.2供水单位应自建检漏队伍或委托专业检漏单位,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的有关规定进行漏水检测。
4.3.3供水单位在应用听音法、相关分析检漏法、区域检漏法等技术进行漏水检测的基础上,可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漏点检出率。
4.3.4供水管网宜设置管网漏点监测设备,建立管网漏点主动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
4.3.5供水单位应详细记录明漏、暗漏的原始信息,包括漏水原因、破损面积、事故点运行压力等,并进行漏失水量的分析和统计。
4.3.6供水单位应建立应急抢修机制,组建专业抢修队伍,合理设置抢修站点,按规定对漏水管线及时进行止水和修复。
4.4分区管理
4.4.1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网系统,应采用分区管理的方法量化漏损水量的区域分布,有针对性地开展漏损控制。
4.4.2根据管网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可采用独立计量区或区域管理两种分区方式。
4.4.3分区管理范围应由大到小逐级划分,形成完整的水量计量传递体系和压力调控体系。
4.4.4区域管理的范围应根据水量计量、压力调控和考核的需要合理划分。
4.4.5供水单位应根据计量区域水平衡分析结果,制定对应的漏损控制目标和方案,实施差异化管理。
4.4.6独立计量区应根据管网拓扑结构、管线长度和用户数量等进行划分。
4.4.7独立计量区建设和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水口应安装适宜的流量计量设备,同时宜安装压力监测设备,流量和压力监测数据宜采用远传方式;
2进水口流量计量设备应具备较好的小流量测量性能;
3区内夜间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应单独监测;
4封闭运行前应进行零压测试;
5应通过流量、压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区域漏失水平,确定合适的漏失预警值,快速发现管网新产生的漏点。
4.4.8分区管理的管网在建设和封闭运行过程中,应采取监测分析等措施,保障管网水质安全。
4.4.9供水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网区域建立独立计量区,通过监测夜间最小流量测算管网背景漏失水量。
4.5压力调控
4.5.1在满足供水服务压力标准的前提下,供水单位应根据水厂分布、管网特点和管理要求,通过压力调控控制管网漏失。
4.5.2压力分布差异较大的供水管网,宜采用分区调度、区域控压、独立计量区控压和局部调控等手段,使区域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水平。
4.5.3供水距离较远的管网,宜通过设置管网中途增压泵站,采取逐级增压输送的方法降低出厂水入网压力。
4.5.4压力控制宜采取逐步调减的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恒压控制、按时段控制、按流量控制和按最不利点压力控制等方式。
4.5.5分区调度和区域控压时,宜采取设置远程控制电动阀门等应急保障措施。
4.5.6在实施压力调控时,应对管网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保障管网水质安全。
4.6计量损失控制
4.6.1供水单位应建立计量管理考核体系,并逐步建立大用户水量远程监测和分析系统。
4.6.2计量表具的类型和口径应根据计量需求和用户用水特性选配与调整。
4.6.3计量表具应安装在易于维护和抄表的位置,户用水表宜安装在户外。
4.6.4表具口径在DN40以上且用水量较大或流量变化幅度较大的用户水表,其量程比不宜小于200。
表具口径在DN40(含)以下的用户水表,其量程比不应小于80,其中非居民用户的水表量程比不宜小于100。
4.6.5供水单位应每年对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和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进行测试评定。
4.7其他损失控制
4.7.1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未注册用水行为的管理,减少未注册用户的用水量。
4.7.2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管理因素导致的水量损失。
5评定
5.1评定指标与水量统计
5.1.1漏损评定指标应包括漏损率和漏失率。
5.1.2供水单位应根据本标准表4.2.1进行水量统计和水平衡分析,并应按年度确定供水总量、漏损水量和漏失水量。
5.2评定指标的计算
5.2.1漏损率应按下式计算:
RWL=(Qs—Qa)/Qs×100% (5.2.1)
式中:
RWL——漏损率(%);
Qs——供水总量(万m3);
Qa——注册用户用水量(万m3)。
5.2.2漏失率应按下式计算:
RRL=(Qr1+Qr2+Qr3+Qr4)/Qs×100% (5.2.2)
式中:
RRL——漏失率(%);
Qr1——明漏水量(万m3);
Qr2——暗漏水量(万m3);
Qr3——背景漏失水量(万m3);
Qr4——水箱、水池的渗漏和溢流水量(万m3)。
5.3评定标准
5.3.1城镇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分为两级,一级为10%,二级为12%,并应根据居民抄表到户水量、单位供水量管长、年平均出厂压力和最大冻土深度进行修正。
5.3.2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不应大于修正后漏损率评定标准的70%。
5.3.3漏损率评定标准的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应按下式计算:
R1=0.08r×100% (5.3.3-1)
式中:
R1——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
r——居民抄表到户水量占总供水量比例。
2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R2=0.99(A—0.0693)×100% (5.3.3-2)
(5.3.3-3)
式中:
R2——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
A——单位供水量管长(km/万m3);
L——DN75(含)以上管道长度(km)。
当R2值大于3%时,应取3%;当R2值小于-3%时,应取-3%。
3年平均出厂压力大于0.35MPa且小于或等于0.55MPa时,修正值应为0.5%;年平均出厂压力大于0.55MPa且小于或等于0.75MPa时,修正值应为1%;年平均出厂压力大于0.75MPa时,修正值应为2%。
4最大冻土深度大于1.4m时,修正值应为1%。
5.3.4修正后的漏损率评定标准应按下式计算:
Rn=R0+R1+R2+R3+R4 (5.3.4)
式中:
Rn——修正后的漏损率评定标准(%);
R0——基本漏损率(%);
R3——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
R4——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引用标准名录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2《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778.3
3《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
4《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
5《城镇供水管网抢修技术规程》CJJ/T226
6《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244
7《超声波水表》CJ/T434
8《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454
9《电磁流量计》JB/T924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CJJ92-2016
条文说明
修订说明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5日以第1303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是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参编单位是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自来水总公司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是:
刘志琪、宋仁元、沈大年、宋序彤、王欢、郑小明、郭智、陆坤明、钟泽彬。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名称改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2.章节设置作了调整,修订了管网漏损的基本概念、评定指标、水量统计、指标计算和评定标准;3.增加了漏损水量分析、漏水控制、分区管理、压力调控、计量损失和其他损失控制等方面内容;4.删除了原标准中的“漏水检测方法”。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对我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等分别作出了规定。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总则
1.0.1《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以下简称《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在增强全国城市供水行业对管网漏损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和指导供水单位开展漏损控制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各地城市供水管网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供水管网规模不断扩大,加之气候变化和水体污染导致的水资源严重短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管网管理的手段和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新的相关技术标准不断颁布实施。
2002年制定的《标准》,其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与供水单位的管理现状、需求及技术水平的发展不相适应,也与国际供水行业通用的标准不尽一致,同时对供水管网漏损的概念和定义较为模糊,《标准》的内容也过于偏重管网漏水检测方法。
因此,为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节约水资源,提高管网管理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也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依据,在总结行业管理和供水单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标准》进行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1.0.2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原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城市,根据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与需求,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并与相关标准保持协调一致,修订后的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城镇。
1.0.3近年来,一批关于供水管网的建设、施工、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标准相继出台,其中很多内容与本标准相关。
因此,在执行本标准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内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
3.0.1用户注册登记制度是计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用水类别和用水量等用户信息变化进行动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0.2提高抄表质量,保证计量数据完整、准确,是有效开展漏损水量分析和控制的基础,因此,本条文提出供水单位应对计量器具、抄表和计量数据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3.0.3本条文提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消防用水、水池(箱)清洗、应急供水和管网维护和冲洗用水进行计量。
这些用水量均属于注册用户用水量,其中消防用水、管网维护和冲洗用水一般属于免费用水量;根据各供水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水池(箱)清洗和应急供水属于计费用水量或免费用水量。
3.0.4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文具体规定了应安装计量设备进行水量计量的范围。
全面、准确的水量计量是供水企业开展水平衡分析、加强漏损控制的必要条件。
自产供水量指供水单位自有水厂的供水量;外购供水量指供水单位向其他单位购买并输入到管网的供水量;注册用户用水量中的居民家庭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和生产运营用水等水量分别指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中各类用水总量;向相邻区域管网输出的水量主要指由城市向相邻的小城镇输出的趸售水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规定,本条确定为强制性条文。
3.0.7本条文规定了供水单位应具备管网压力监测的技术手段,并说明了压力监测点设置应符合的一般规定,增加了实施压力管理的区域应设置压力监测点的要求。
此外,在管网压力较高的高风险区域应适当增加压力监测点数量。
3.0.8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对压力管理以及规划设计、管网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条文提出了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及时校核与更新。
3.0.9供水管网压力监测数据是合理制定压力管理方案的基础,已经建立管网水力模型的供水单位,可结合模型计算结果综合考虑。
3.0.11完整、准确的供水管网档案资料是供水管网管理的基础,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管网管理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同时为建立管网水力模型,制定分区管理、压力调控等漏损控制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也有利于提高管网管理水平。
3.0.12本条文根据相关规划的要求和管道的使用年限,提出了供水管网宜达到的更新率,并提出了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应考虑的因素。
3.0.14本条文从减少漏失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安全、经济运行和成本等因素,对新铺设管道的材质选择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4漏损控制
4.1一般规定
4.1.1管网漏损控制是节约水资源、提高供水单位效益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条文规定供水单位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漏损水量,使管网漏损逐步达到合理水平。
4.2漏损水量分析
4.2.1水量平衡表是本标准为供水单位进行漏损水量分析提供的重要工具。
该表以国际水协推荐的水量平衡表为基础,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正。
一是重新定义了漏失水量的构成要素;二是取消了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观漏损的表述。
修正后的水量平衡表更易于理解和进行水平衡计算。
4.2.2水平衡分析既可以针对从水厂出厂流量计至用户水表的整个供水管网,也可以针对水量计量传递过程中的不同区间或区域开展。
4.3漏水管理
4.3.2及时发现、修复暗漏是降低管网漏损的重要手段。
供水单位都应当主动进行漏点检测,可以自建检漏队伍或委托专业检漏单位进行检测。
可根据各自条件,以最低费用、最大限度检得漏水的原则选择相应方式。
并规定了漏水检测应符合的要求。
4.3.4建立基于管网漏点监测设备的漏点主动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是提高漏点探测及时性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并有助于对管网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漏失严重的区域并优先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供水 管网 控制 评定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