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778501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0.25KB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陕西省商洛市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人工智能写诗超过一般人的水平,最终能否超过杰出诗人的水准,还要假以时日。
在掌握词语和技巧方面,人工智能有其特殊优势。
人脑能背诵一万首诗就不得了了,而电脑可以储存海量诗歌。
海量诗词的词语、典故和表现方法,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和最优组合,完全可以写出比较好的诗。
就像人的学习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机器也需要不断学习完善。
比如,稻香老农作诗机1.0版,瞬间就可以写出一首诗词,诗的形式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诗句没有什么意义。
升级后的2.0版就不同了,诗句已经有了意义。
一首绝句,总有两三句是有诗意诗味的,其余诗句还有备选的可以替换。
最近,稻香老农作诗机的3.0版将上线,做出来的诗会更完善。
机器目前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今后人类身上的装置会成为一个记录仪,随时感知人的情感。
计算机可以感知到这种情感,并与数据库里的海量诗词所表现的情感进行分析配比,然后选择最适合的词汇和表现技巧,写出比较贴切并能表现人的真实复杂情感的诗词来。
一首优秀诗歌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创性。
这一点,人工智能似乎难以做到。
但是,任何创造都是在传承前人经验和技巧上完成的,而电脑可以全面借鉴汲取海量的前人创作经验。
电脑写诗的个性化和独创性,是可以期待的。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现在,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已能写出符合语法的诗句,有一些甚至相当惊艳。
然而这个过程也存在问题。
乔姆斯基指出,“无色的绿色想法在狂热地睡眠”这样的句子在语法上成立,却是荒谬无理的。
随着技术发展,人工神经网络将能精确模仿人类神经元的刺激-反应,然而好诗激发的情感层次十分丰富,能否约化为某种模式,还是一个问题。
另外,人类个体始终在推测与判定他人的意图,这样的“主体间性”贯穿于人类阅读诗歌的过程,而人工智能将人类作为整体认识,缺乏主体之间的交互;解决这一难题恐怕还要等待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出现。
诗强调独特性,一首好诗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前所未有”上。
这和围棋不同。
人工智能学习围棋,是对已有棋路的破解;而要创作优秀的诗歌,则要避免已有套路,这是摆在人工智能面前的艰巨任务。
(摘自程羽黑《当人工智能具备了主体意识》)
材料三:
机器诗人要经历模仿、置换、命题才能逐渐走上自主自由创作的境界。
不过,具有先进人工智能的机器在学习写诗方面,比人类进步快,因为其记忆力、耐受力和学习能力、纠错能力是人类不可望其项背的。
类似灵感、欲望、情感等属于人类诗意的原创造力,机器能跨越这样的鸿沟吗?
过去,我们觉得不可能!
可今天,神经网络技术、基因科技、量子科学和人工智能都在快速发展,这些研究令传统信念动摇,我们还是要多观察,多等待。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诗歌写作,作为人类诗歌的新品种,正丰富着人类的诗意世界。
诗词将不再是少数文化人的专利,而成为社会大众的通用品。
每个人都可以用诗句表达情意、交流沟通。
人们的审美水平有所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自然随之提升。
这些反过来又会促进诗歌创作水平的不断突破和提升。
机器写诗可能会对诗歌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譬如,由于其快速而不知疲倦的制作能力,会不会造成需求过剩?
为了满足读者趣味的倾向性设计,是否会造成类型化的机器诗歌写作泛滥,而原创性、创新性的作品难遇难求?
当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平台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廉价好用,人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偷懒,总是依靠机器来帮自己写诗,那很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超强的记忆、耐受、学习和纠错能力,人工智能在学写诗方面较人类有其特殊优势。
B.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已能写出符合语法的令人惊艳的诗句,但这些诗句都没有意义。
C.当前人工智能缺乏自主意识,在诗歌阅读过程中难以像人类一样进行主体间的交互。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有望写出贴切表现人的真实复杂情感的诗词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以稻香老农作诗机为例,论述了人工智能要写出较完善的诗歌需要不断学习。
B.材料二中把人工智能学写诗和学围棋作比较,论述了人工智能学写诗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体现诗歌的独特性价值。
C.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储存的词语、典故和手法进行智能分析和最优组合,只要假以时日,就能写出超越杰出诗人的诗作。
D.在全面借鉴汲取海量的前人创作经验和技巧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写诗有望表现诗歌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写诗的利与弊。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车马炮
德欣说:
“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
”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
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
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
杨喜良说:
“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
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
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
“稍停,我去撒尿。
”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
“德欣的棋厉害。
”
李来顺说:
“我不尿他”
杨喜良说:
“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
杨喜良说:
“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
李来顺又说:
“我不尿他。
”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
“我也去撒尿。
”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
“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
德欣说:
“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
”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
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
“输得好!
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
棋散,仨人叙话。
李来顺说:
“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
德欣略有感慨:
“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
李来顺说:
“咳!
这怪啥呀?
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
杨喜良说:
“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
德欣似有感悟:
“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
“错了,错了!
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
德欣瞪大了眼睛:
“此话怎讲?
”
李来顺说:
“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子,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
“咳呀!
”杨喜良似悟道:
“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
”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
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
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
“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
“好吧。
”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
B.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C.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2)小说在刻画李来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这才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
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
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
观念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在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可能是正解。
(摘编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去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
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又表示“要花精力社交,建立归属感”。
为何经典阅读认同度高,但实际阅读量少?
天津大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确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
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
“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摘编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材料三:
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代久远,与现代汉语语言上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接受的难度越来越大。
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
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制诵记十分必要。
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
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
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
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摘编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材料四:
图一:
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图二:
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摘编自《大学生经典阅读调查》)
1)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显示,无论是理科生、文科生,还是中文生,“语言难懂”已经成为他们阅读古代文学的主要障碍,占比均超过40%。
B.图一显示,不同科类的学生把语言、内容视为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主要障碍的比例差别不大,表达手法方面有较大差别。
C.图二显示,在不同科类的学生中,认为“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中文的最高,为56.5%。
D.通过两幅图可以看出,因为在阅读古代文学时遇到种种障碍,所以当代大学生对经典阅读兴趣不大,不愿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和“时间碎片化”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在大学生中出现危机。
B.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这一问题呈现出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
C.想要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让大学生远离网络,拒绝碎片化阅读,改变松散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D.四则材料谈论内容均和大学生经典阅读有关,前两则重点论述危机产生的原因,后两则重点论述解决的办法。
3)如何解决大学生经典阅读面临严重危机这个问题?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
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
“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
”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
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
又历韶、惠、广雷诸郡。
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萊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
听鹧鸪作“行不得也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
之妙,遂归。
变姓名以游八毛公大人争廷致而听其琴有愿丛而学者虽善然终墓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
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
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
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
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
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
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
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忽一日,谓其妇曰:
“吾向闻红颜薄命。
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
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
”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
曰:
“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笫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居数日,金兰死。
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
“吾死后,《广陵散》绝矣。
”遂焚其琴,不复鼓也,因自号“焚琴子”,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
(注)①寇莱公:
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B.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C.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D.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主司,有科举的主试官之意。
“主司”在唐代李白《送杨少府赴选》“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和本文中都是主试官之意。
C.刺史,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D.康熙,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蒙语“平和宁静”之意。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他文才很好,在乡试时他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
B.焚琴子毎遇伤心事容易放声痛哭。
他北望京城,放声痛哭;想到寇莱公被贬也痛哭。
C.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
金兰死后,焚琴子焚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D.焚琴子有经世济民的才能,却不被官员礼遇。
他喝酒后常把琴摔在地上,大发议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
生遂弃诸生不为。
(2)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
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
数摄邑,人以“明镜”称。
历四县令。
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
光庭对曰:
“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
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
”又问治何经,对曰:
“少从孙复学《春秋》。
”又问:
“今中外有所闻乎?
”对曰:
“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
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
”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
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
又言章悼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
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注]云:
‘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
’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
”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
宣仁后曰:
“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
”遂止。
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郎。
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
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
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徙潞州。
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
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发策:
发出策问。
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B.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
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右,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
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视事,文中指办事。
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庭有才能。
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问他几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B.朱光庭守正敢言。
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悖等人。
宣仁太后赞扬他。
C.朱光庭忠于皇帝。
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朱光庭关心百姓。
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
(2)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
三、选择题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B.不能喻之于怀(比喻)徒留无所施(用)
C.感慨系之矣(附着)既替余以蕙纕兮(废弃)
D.多谢后世人(告诉)无物以相之(帮助)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女也不爽爽:
过错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
满足
③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
存在
B.①纵一苇之所如如:
往
②忧心孔疚疚:
愧疚
③少无适俗韵韵:
本性
C.①列坐其次次:
次序
②三岁徂尔徂:
往
③芳菲菲其弥章章:
华美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
十分之一
②士也罔极罔:
无
③长余佩之陆离陆离:
修长的样子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抗洪救灾形式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③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④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⑤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⑥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A.③④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⑥
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一个十三、四岁的样子。
B.像《论语(十则)》这样的古代经典诗文,一定要能够背诵。
C.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D.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关于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缺乏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量少以及阅读面窄。
B.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说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后因各种复杂原因,无奈之下才更名为“铜奔马”。
C.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让听讲者终生难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
D.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尔即将前往南部陷入动乱的省份视察之际,作为先导部队的总统府卫队车队于11月29日遭到炸弹袭击,导致9人受伤。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其一)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诗经•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日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B.《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C.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昂的基调。
D.这是一首赋体诗。
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商洛市 届高一上 学期 期末 检测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