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26776677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8.44KB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docx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
读《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读《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珠街镇中心学校唐修妲
本学期工作室向我们推荐了《一生用来做教师》这本书。
《一生用来做教师》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
通过对他们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也给我们做教师的指引前进道路。
一、让教育成为一生信仰
作为学校高级教师,看到“一生”这样的词汇是有点诚惶诚恐的。
从事教育事业以来,我有过挣扎,有过迷茫。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教师这个职业社会认可度有所降低是不争的事实,挣不到,社会地位也不高了,我动摇过,彷徨过。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我到底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呢?
在我的迷茫时期,这本书可以说是坚定了我的信念,为我打开了指路明灯。
仔细读了读书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书中的每一个教育名家都是从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走上来的,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为典型的一线小学教师,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吴非、孙维刚、李镇西则都是中学教师,就连著名的校长李希贵也是中学老师出身的。
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但他们正是用“一生”的奉献来恪守自己的本分,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付出,最终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偶像。
这些前辈们依靠自己的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怎敢说条件苦,怎敢说机会少,怎敢说坚持不下去了呢!
二、如何用一生来践行
用生命去思考教育。
许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专家,绝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刻,境界高远,才会逐步锤炼出高超的教学艺术。
如:
正因为立下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志向,于漪才能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才能潜心教研,教出自己的个性,才会成为中国教师的集体偶像;正因为认识到“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民主”,李镇西才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他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还专设班主任一项,他的“法治治班”“民主治班”,让我深受启发?
?
既然把教育作为一生的规划,教师与所有人一样,必须回答这样重要的问题:
我们将做什么?
我们应如何活?
这不是科学与理性所能够回答的。
教师的人生定位与规划解决不彻底,专业发展就很难有质的飞跃,其教育生命就很难富有精神和活力。
作为教师,经济窘迫已属不幸,若是再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那真是双重的不幸!
我们需要自觉自愿的教育理想或信仰――为学生和自己的幸福而教。
只有这种信念、这种决心、这种生命的思考才能产生动力,才能激荡激情,才能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我们高职的孩子其实是单纯的,教学气氛很大程度上来自己与教师自己的激情。
用生命奉献教育,学生怎么能不跟着你的节奏?
用生命去思考教育也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个体,要关爱学生,而不是简单的教学关系。
师德的核心是爱,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则是爱的前提。
教育不能想当然,了解学生比什么工作都重要!
了解学生,还要理解学生,面对一个个个性十足的XX后,需要老
师付出极大的耐心,而师德,就体现在这耐心之中!
就体现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用视野开阔教育。
教育需要开阔的视野,单纯的爱心和冲动的激情很难转化为有效率的行动,提高教育确实需要开阔视野。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在XX年上海为她举办的从教50周年大会上动情情地说:
“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还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老师这样让人景仰的大师尚且如此谦逊好学。
更何况我们这等凡人?
正如于漪老师所讲:
“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
”我愿意与学生一同成长,也愿意帮助学(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生成长,更愿意收获成长的快乐。
要成长,就要不断地学习,我愿意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愿意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愿意每天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接受新事物,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成长的冲动与渴望。
开阔视野需要我们多参加实践。
我经常地发现自己照搬某位名师就某一课的思路进行教学,实施的效果与名师执教的效果往往都相差甚远。
这充分地说明,经验本身带有个人性,倾向于自我复制,它不太能够移植。
那学习别人的经验怎么才能学得好呢?
那就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在自己的实践中来提升。
我自己担任的数学课程正是如此,年轻老师很有激情也很用功,拼命地看视频、听别的老师的课程,可是光靠热情,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没劲了,自己也没劲了。
要把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知行合一”,教出自己的特色才能
有效地开展课程。
用行动改变教育。
有了信仰、激情、热情和广阔的视野就需要我们落实于行动。
当前,分数不仅成为学生的命根,还成为了教师的命根。
只有老师解放了,才能解放我们的学生。
虽然我们不是领导,但是我们可以靠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其他教师。
杨瑞清,一位陶行知式的当代乡村教育家。
凭着“让农民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的信念,在农村坚守了二十多年。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而这种不均衡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
如果多一些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会指日可待。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我们常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用一生的践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
他们对学生的真心与爱心,工作中的慧心与耐心,永远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源泉,激励着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越做越好!
篇二:
一生用来做教师读后感
《一生用来做教师》读后感
侬敏《一生用来做教师》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封面所述的“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
与这些名家的对话真真的如沐春风啊。
书中的教育名家们,一线的教师主要都是语文老师出身呢,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为典型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吴非、李镇西则都是中学语文教师,就连著名的校长李希贵也是中学语文老师出身呢。
(呵呵,看来,语文老师的阅读视野该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吧?
反过来说,有想法,并能写出来,还得多读啊!
)不过,也有个例哈——北京的孙维刚老师,就是一位数学老师,而且,也是书中唯一的一位数学老师呢,还是一位一线的班主任老师,看到他的事迹和做法时,我感到了自己的差距。
其他的名家——中小学校长除了李希贵校长外,还有吕型伟、杨瑞清校长;高校教授——叶澜、杨东平和钱理群教授;高校校长——刘道玉、杨福家校长,民办校长——俞敏洪校长,研究学者则是耳熟能详的顾明远、朱永新老师。
1
这些教育名家们,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思想家,都是教育家,在教育界说是“伟人”也应该不为过。
自己看他们,真真的是“仰望星空”啊。
我多么渴望多一些象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
杨瑞清,一位陶行知式的当代乡村教育家。
凭着“让农民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的信念,在农村坚守了二十多年。
1981年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城市教书的机会,决心到最艰苦、最偏僻的农村去办教育,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傻”。
1983年,组织要把他从农村小学调动县上任团委副书记,他去了几个月后,反复向组织提出,希望回到农村任教,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傻”。
他为什么不么“傻”?
因为他心中有一个高大的榜样——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毕业、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陶行知,他要象陶行知那样一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一大事就是教育。
他的心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要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而这种不均衡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
如果多一些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会指日可待。
市场经济,人们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生活的舒适无可厚非。
但是,任何时代都需要奉献精神,都需要社会尊重有奉献精神的人。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精致地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都拼命地往收入高的地区和2
行业挤,甚至不择手段地拼爹,教育如何能均衡?
教育公平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我愿意象于漪那样一生用来学做教师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在XX年上海为她举办的从教50周年大会上动情情地说:
“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还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
于漪老师这样让人景仰的大师尚且如此谦逊好学。
更何况我们这等凡人?
从21岁时的风华正茂到现在年近半百,无声无息地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27年,如今两鬓斑白一步一步地接近退休。
但是我愿意用退休前的时光以于漪为榜样,象她那样敬业,象她那样精业,象她那样对教育充满热情。
正如于漪老师所讲:
“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
”我愿意与学生一同成长,也愿意帮助学生成长,更愿意收获成长的快乐。
要成长,就要不断地学习,我愿意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愿意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愿意每天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接受新事物,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成长的冲动与渴望。
3
篇三:
《一生用来做教师》读后感
学习《一生用来做教师》读后感《一生用来做教师》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
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
看了这些名家的对话真真的如沐春风。
我多么渴望多自己能成为像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
杨瑞清,一位陶行知式的当代乡村教育家。
凭着“让农民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的信念,在农村坚守了二十多年。
1981年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城市教书的机会,决心到最艰苦、最偏僻的农村去办教育,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傻”。
1983年,组织要把他从农村小学调动县上任团委副书记,他去了几个月后,反复向组织提出,希望回到农村任教,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傻”。
他为什么那么“傻”?
因为他心中有一个高大的榜样——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毕业、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陶行知,他要象陶行知那样一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一大事就是教育。
他的心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要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而这种不均衡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
如果多一些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会指日可待。
市场经济,人们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生活的舒适无可厚非。
但是,任何时代都需要奉献精神,都需要社会尊重有奉献精神的人。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精致地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都拼命地往收入高的地区和
行业挤,甚至不择手段地拼,教育如何能均衡?
我愿意象于漪那样一生用来学做教师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在XX年上海为她举办的从教50周年大会上动情情地说:
“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还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
于漪老师这样让人景仰的大师尚且如此谦逊好学。
更何况我们这等凡人?
从20岁时的风华正茂到现在年近半百,无声无息地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25年,我愿意用现在到退休这段时光以于漪为榜样,象她那样敬业、精业、对教育充满热情。
正如于漪老师所讲:
“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
”
我愿意与学生一同成长,也愿意帮助学生成长,更愿意收获成长的快乐。
要成长,就要不断地学习,我愿意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愿意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愿意每天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接受新事物,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成长的冲动与渴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生 用来 教师 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