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6773838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32.22KB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重点)
商业银行的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这一点主要侧重于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1、银行的产生
基本思路:
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的商业银行→现代的商业银行,同时要启发学生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功能。
2、商业银行的形成
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
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部分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做更多的了解。
两种传统:
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和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金融服务
4、信用创造
5、调节经济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
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商业银行成了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吸收存款和借款,这种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商业银行业成了一种高风险行业。
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一)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商业银行是社会商品货币经济活动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要取决于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状况,所以,在创立商业银行之前,首先应该就该地区的经济及金融条件进行考察。
1、经济条件:
包括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经营状况、地理位置
2、金融条件:
包括人们的信用意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业务竞争状况、管理当局的有关政策
(二)创立商业银行的程序
在商业银行的创立过程中,主要依照《银行法》和《公司法》办理,其程序为:
申请登记——招募股份——验资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按《公司法》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因此,它们的组织结构大致相仿。
一般可分为4个系统:
(一)决策系统
商业银行的决策系统主要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董事会以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构成。
1、股东大会:
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
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这里可以简单介绍有关董事会的职责。
(二)执行系统
商业银行的执行系统由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组成。
(三)监督系统
商业银行的监督系统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会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组成。
(四)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由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5个方面组成。
(五)从动态意义上认识银行管理体系
第四节商业银行制度
一、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银行业竞争
(二)有利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三)使银行保持适当的规模
二、商业银行体系及主要类型
商业银行体系(定义)是指一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然后由这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成该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结构。
商业银行的类型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标准。
(一)按资本所有权划分:
可将商业银行划分为私人的、合股的以及国家所有的三种。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形式大致有4种:
国有商业银行、企业集团所有的银行、股份公司制的银行和民营银行。
(二)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
可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
(三)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
可将商业银行分为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能银行和美国式职能银行。
(四)按组织形式划分:
可分为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和持股公司制银行。
(本问题重点讲授)
三、国际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趋势(这个问题主要结合当前国际上银行发展的状况介绍)
(一)建立超大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二)简要评价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安全性
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2、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
3、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二、流动性
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三、盈利性
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
1、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
2、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
3、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
4、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职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
5、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
第六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
二、金融市场迅猛发展,银行面临激烈竞争
三、银行监管加强,内控机制改善
(一)银行监管的意义
(二)银行外部监管
(三)银行内控机制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
第一节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一、股本:
普通股、优先股
商业银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是银行股东持有的主权证书。
银行通过发放普通股和优先股所形成的资本是最基本、最稳定的银行资本。
它属于银行的外源资本。
1、普通股:
是一种主权证书。
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普通股持股人的权利义务和发放普通股对银行产生的影响、注意事项。
2、优先股:
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优先股的种类及特性。
二、盈余:
资本盈余、留存盈余
盈余也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本并非为单一的外源资本,还包括了内源资本。
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资本盈余,而由内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留存盈余。
它们是权益资本。
1、资本盈余:
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资本盈余的来源,可结合会计的内容进行介绍。
2、留存盈余:
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影响留存盈余大小的各种因素。
三、债务资本:
资本票据、债券
债务资本是70年代起被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广泛使用的一种外源资本。
这类资本被银行列作补充资本。
债务资本也称为后期偿付债券。
通常有资本票据和债券两类。
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其给银行经营带来的好处。
四、其他来源:
储备金
储备金是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
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其对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
所谓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须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1、资本数量的充足性
2、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
测定指标、测定方法
(一)测定指标
1、 资本与存款比率
2、 资本与总资产比率
3、 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
(二)测定方法
1、 分类比率法
2、 综合分析法
三、银行资本的定义
主要从两个方面定义银行资本,即会计学的资本定义和《巴塞尔协议》中的银行资本定义。
侧重于《巴塞尔协议》中的定义介绍。
四、表内风险权数及测定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1988年7月的《巴塞尔协议》中的内容。
包括风险资产的划分、风险权数的规定。
结合《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介绍,补充介绍《巴塞尔协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巴塞尔协议》要解决的内容。
五、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
这是《巴塞尔协议》的又一项内容,也是《巴塞尔协议》区别于纽约公式的地方,即表外业务的风险转换。
这部分主要讲明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的不同处理。
六、《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
这里介绍的是《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目标。
在这里要补充介绍《巴塞尔协议》的补充协议和第三《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及对我国的影响。
•
•补充:
•《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核心原则》是巴塞尔委员会制订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文件。
尽管它们的内容都是关于银行监管的,但它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件。
•《巴塞尔协议》是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制订的一个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的协议,全称为《关于资本度量标准的国际趋同》。
协议主要规定了:
资本的定义,风险资产的权重,国际活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的标准等内容。
尽管该协议的内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十国集团各国的监管部门都一致同意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该协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后,该协议显示出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许多非十国集团国家也开始自愿遵守该协议。
•《巴塞尔核心原则》也是由巴塞尔委员会起草,它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银行监管的25条原则。
目的是用于指导各国监管当局在从事银行监管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这25条原则到底是银行监管的最低标准还是最佳作法,曾经引起过各个国家的激烈争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银行风险计量和风险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决定全面修改该协议。
经过长达数年的讨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将于2004年6月定稿,并于2007年初开始实施。
•《巴塞尔新协议》由三大支柱构成:
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市场约束。
第三节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
根据《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规定,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应与银行资产结构决定的资产风险相联系,资产风险越大,资本限额则越高;同时,银行持股人的股本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第一类资本或核心资本。
因此银行资本的要求量与银行资本结构及资产结构直接有关。
一、分子对策:
扩大资本
1、 内源资本策略(来源;三方面的局限)
2、 外源资本策略(来源;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券比较)
二、分母对策:
减少风险资产总额,主要是优化资产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加强表外业务管理,尽可能选择转换系数较小及相应风险权数小的表外资产。
重点在减少资产规模,以及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额,从而提高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
•1、 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
•2、 调整资产结构
第四节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
一、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
1.银行并购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追求利润和迫于竞争。
第一,追求企业发展。
2个途径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大资产总额和金融产品规模,二是通过购并向外扩张,可以迅速提高银行资本及资产规模,这是效率较高的方法。
起码有两大优点:
一是尽快满足资本充足性的要求,二是减少破坏性。
第二,追求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
第三、管理层利益驱动。
二、银行并购的决策
1、并购效应分析
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银行增值
①并购带来更多金融产品、提高银行的收益水平和现金净流入。
②改善了产品的推销与销售。
③将银行带入更有吸引力的市场。
④改善了经营管理水平。
⑤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2、购并的估价:
购并的估价方法主要有现金流贴现法和股票交换法。
3、并购的支付方式:
现金和股票
4、购并的收益分析:
购并的根本动因是追求收益和增强竞争能力。
并购的效益分析方法有许多种。
包括:
成本收益分析、投资回报率分析、每股收益变动分析等等
5.兼并两种方法:
(1)购买资产;
(2)购买流通股。
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负债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
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
第一节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
一、银行负债业务的概念
银行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基本特点:
1.现实的,现在存在的2.数量能够货币确定3.负债只能偿付以后才消失
二、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
1、负债对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2、银行负债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也是决定银行盈利水平的基础。
3、 银行负债扩大了社会资金总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 银行负债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
5、 负债是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
三、银行负债业务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和其他负债三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一、传统的存款业务
(一)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指可由存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客户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
商业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活期存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这不但因为活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还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
1、活期存款具有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2、活期存款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能有效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二)定期存款
是客户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它对银行经营管理有着特殊的意义:
1、定期存款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
2、定期存款的资金利率高于活期存款。
3、定期存款的营业成本低于活期存款。
(三)储蓄存款
主要介绍储蓄存款的不同种类的定义和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二、存款工具创新
(一)存款工具创新的原则
1、创新必须符合存款的基本特征和规范。
2、必须坚持效益性原则。
3、银行存款工具创新是一个不断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开发、连续创新的原则。
4、 存款工具创新还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二)具有代表性的存款创新工具简介
主要介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存款工具创新。
1活期存款工具创新
(1)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
(2)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
2、定期存款创新
(1)货币市场存款
(2)可转让定期存单
(3)自动转账服务账户
3、储蓄存款创新
(1)零续定期储蓄存款
(2)联立定期储蓄
(3)指数存款证
(4)特种储蓄存款
第三节银行存款的经营管理
一、积极经营、努力提高银行存款的稳定性
(一)银行存款的积极经营策略
(二)提高存款稳定性的策略措施
活期存款稳定率
活期存款平均占用天数
分类管理:
1易变性存款(活期存款)
2准变性存款(定活二便存款,通知存款)
3稳定性存款(定期,可转让存单,专项存款)
二、存款成本管理
(一)存款成本构成
1、 利息成本2、营业成本
3、 资金成本4、可用资金成本
5、相关成本
(1)风险成本
(2)连锁反应成本
6、 加权平均成本
7、 边际存款成本:
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二)存款成本控制
1、 存款结构和成本选择
2、 存款总量和成本控制
3、 可用资金的历史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析
三、银行存款的营销和定价
(一)存款工具的营销
1、 研究确定客户的金融需要
2、 根据研究成果规划新的服务或改善原有服务
3、 定价和促销
(1)存款定价要满足客户和银行双方的利益要求
(2)不同存款价格信息可以沟通
(3)不过分损害莫些存款细分市场利益
(二)存款工具的定价方法
1、 以成本为基础定价
2、 交易账户的定价公式
3、 金融市场存款账户的定价
4、 定期存单市场按银行层次定价
四、存款规模控制
存款对银行经营来说固然很重要,但不等于存款越多越好。
规模要受到一定的控制。
第四节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
一、短期借款的特征和意义
(一)短期借款的主要特征
1、 对时间和金额上的流动性需要十分明确。
2、 对流动性的需要相对集中。
3、 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
4、 主要用于短期头寸不足的需要。
(二)商业银行从事短期借款业务的意义
1、 短期借款为银行提供了绝大多数非存款资金来源。
2、 短期负债是满足银行周转金需要的重要手段
3、短期借款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效率。
4、短期借款既扩大了银行的经营规模,又加强了外部的联系和往来。
二、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
(一)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它是商业银行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而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
这里主要介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变迁。
(二) 向中央银行借款
1、 再贴现
2、再贷款
(三)其他短期借款渠道
1、转贴现
2、回购协议
3、大面额存单
4、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三、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和管理重点
(一)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
1、 时机选择
2、 规模控制
3、 结构的确定
(二)短期借款的管理重点
第五节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
一、商业银行长期借款的意义
这部分主要讲授金融债券和存款之间的区别、金融债券对银行负债业务的积极意义和金融债券的局限性。
和存款相比的特点:
1.筹资目的不同2.筹资机制不同3.筹资效率不同4.吸收资金稳定性不同5.流动性不同。
因为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所以流动性更强
二、金融债券的主要种类
(一)一般性金融债券
1、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
2、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3、普通金融债券(一次还本付息)、累进利率金融债券(不同的利率)和贴现金融债券(贴水)
4、附息金融债券和一次性还本附息金融债券
(二)国际金融债券
1、 外国金融债券
2、 欧洲金融债券
3、 平行金融债券
三、发行金融债券的经营管理
(一)发行申报
(二)发行机构和信用评定
(三) 发行数额和运用范围
(四) 发行价格和发行费用
(五) 金融债券的经营要点
1、做好债券发行和资金使用的衔接工作
2、注重利率变化和货币选择
3、掌握好发行时机
4、研究投资者心理
第四章贷款业务
第一节贷款种类和政策
本节主要采用讲授和实验(利用模拟银行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贷款种类
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的一种借贷行为。
1.按贷款期限分:
活期,定期,透支
2.按贷款保障条件分:
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票据贴现
3.按贷款的用途分:
对象部门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消费贷款
具体用途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
4.偿还方式分:
一次性和分期偿还
5.贷款质量分:
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拆东墙补西强),可疑贷款(一部分损失)和损失贷款(只能收回极少的一部分了)
6.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分类:
可将银行贷款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三种。
二、贷款政策(简要介绍)
(一)贷款内容:
1.贷款业务发展战略
2.贷款工作规程和权限划分,审贷分离制度,分级审批制度
3.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贷款/存款比率:
不超过75%,贷款越大,风险越大
贷款/资本比率:
银行资本盈利能力和贷款损失的承受能力,越低,盈利能力越强
单个企业的贷款比率:
银行贷款集中程度和风险状况,最大客户少于15%,10大客户少于50%
中长期贷款比率:
低于120%
4.贷款种类及地区
5.贷款的担保
6.贷款的定价
7.贷款档案管理政策
8.贷款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
9.不良贷款的管理
(二)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1.有关法律法归和国家的政策货币政策
2.银行资本金状况
3.银行负债结构
4.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
5.银行信贷员的素质
三、贷款程序
(一)贷款申请
(二)贷款调查
(三)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
(四)贷款审批
(五)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
(六)贷款发放
(七)贷款检查
(八)贷款收回
第二节贷款定价
本节重点讲授第二、第四两个问题,第一和第三个问题不做讲授,主要由学生自学。
一.贷款定价原则
(一) 利润最大化原则
(二) 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三) 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四) 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二.贷款价格的构成
(一) 贷款利率
(二) 贷款承诺费
(三) 补偿余额
(四) 隐含价格
三.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
(一) 资金成本:
资金平均成本+资金的边际成本
(二) 贷款风险程度
(三) 贷款费用
(四) 借款人的信用及银行的关系
(五) 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
(六) 贷款供求状况
四.贷款定价方法
(一) 目标收益率定价法
(二) 基础利率定价法
(三) 成本加成定价法
(四) 优惠加数定价法和优惠乘数定价法
(五) 保留补偿余额的定价法
第三节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
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结合实际讲授。
一、信用贷款
(一) 信用贷款的特点
(二) 信用贷款的操作程序及要点
二、担保贷款
(一) 担保方式与担保贷款种类
(二) 保证贷款的操作要点
(三) 抵押贷款的操作和管理重点
三、票据贴现
(一) 票据贴现的概念与特点
(二) 票据贴现的操作要点
四、消费者贷款
(一)消费者贷款的概念与种类
(二)消费者贷款的操作要点
(三)住房按揭贷款
第四节贷款信用风险
本节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
一、信用分析(五C原则)
(一) 借款人品格
(二) 借款人的能力
(三) 企业的资本
(四) 贷款的担保
(五) 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
二、信用分析技术
(一) 财务报表分析
(二) 财务比率分析
(三) 现金流量分析
三、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
这部分主要结合实际,补充一些相关资料讲授。
(一) 贷款分类
(二) 不良贷款发生的表象
(三) 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
第五节贷款管理制度
本节不做重点讲授,主要着重介绍“审贷分离”政策,也可将本节插入第一节一并介绍。
一、审贷岗位设置
1、贷款调查岗位
2、贷款审查岗位
3、贷款决策岗位
4、贷款检查岗位
5、贷款稽核监督岗位
二、贷款责任制
1、建立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内容的贷款管理责任制体系
2、将贷款管理的权限与相应的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经营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