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分析方法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6766108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8.88KB
安全事故分析方法总结.docx
《安全事故分析方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事故分析方法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事故分析方法总结
事故定义、基本特性
I事故:
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简单来说即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
生产中断或国家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
I事故特性:
I因果性
I偶然性与必然性
I潜伏性
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
I检验应考人员对生产领域中危害因素类别和辨识方法的掌握程度;
I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预案的制定、预案的演练以及国家和部门的有关规定的掌握程度;
I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危险、危害、事故隐患
I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I危险: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I危险、危害因素: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
损坏的因素。
I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I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I事故隐患:
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I能量、为害物质的存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是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也是不能完全消
除的(能量、为害物质)。
I失控(故障一一生产、控制、安全装置、辅助设施等;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客观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I《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一一GB/T13816-1992(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
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
险、危害因素)
I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6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
崩块砸伤等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包括挤、压、撞、倾覆等);(3)机械伤害(包
括绞、辗、碰、割、戳等)等:
⑷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有缺陷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5)触电(包括电
击);(6)淹溺;(7)灼烫(包括化学灼伤);(8)火灾;(9)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以及平地坠入坑内等);(10)
坍塌(包括建筑物倒塌、土石、堆置物倒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
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冒顶片帮、透水、扭伤、跌伤、冻伤、
野兽咬伤等)]
危害因素的辨识主要内容
I厂址
I厂区平面布局(总图、运输线路及码头)
I建(构)筑物
I生产工艺过程
I生产设备、装置
I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I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I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I直观经验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
I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事故树)
I规范反馈法-法律、法规、标准对照分析
I案例分析法-根据发生事故案例
I系统分类法-按物理、化学特性;危害程序、形式进行系统分析
危险因素辨识主要资料
I化学物质资料—MSDS、毒性资料、允许暴露浓度、物化性质
I工艺设计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图、化学反应、最大储存量、参数安全操作规程
I机械设备资料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I基本要求(预防一一包括生产过程中及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排除、处理和
降低、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人员自救条件)
I预防对策原则(1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矛盾,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2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
序一一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I针对性、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I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I设置安全装置
I机械强度试验
l电气安全对策
l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l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
l个人防护用品
应急预案的级别
11(企业)
lU(县、市/社区级)
I山(地区/市级)
IW(省级)
IV(区域级)
IW(国家级)
应急预案的类型
(1)
l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l应急响应预案
l互助应急预案
l应急管理预案(4逻辑步骤一一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应急预案的类型
(2)
l特定应急预案
l行动应急预案
l综合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l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l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l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l应急设备与设施
l能力与资源
l保护措施程序
l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l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l培训与演练
l应急预案的维护
应急预案运作5中心
l指挥协调中心
l现场处理中心(事故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的现场探察、事故控制区域的建立、实施应急行动、事故
现场的净化和恢复)
l支持保障中心
l媒体中心
I信息管理中心
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l一级文件一一总预案
l二级文件——程序5W1H
l三级文件一一说明书
l四级文件一一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应急培训与演习
l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
加强重点、突岀重点、逐步提高
l应急培训与演习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和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l应急预案培训的范围:
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社区居民培训;企业全员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
训
l营救培训内容:
报警、疏散、火灾应急培训、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初级意识水平、初级操作水平、
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危险物质专家水平、事故指挥者水平)
l训练和演习类型:
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自选课目训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名词解释
(1)
l危险化学品:
1、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装机、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与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
2、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腐蚀品的化学品。
l危险化学品事故:
有一种或数种化学品或其能量以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
故。
l应急救援:
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l重大危险源:
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l危险目标:
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l预案:
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l分类:
只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l分级:
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应急救援编制内容
l基本情况
l危险目标极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l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l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l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l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l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l危险区的隔离
l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l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l现场保护与现场清洗消毒
l应急救援保障
l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l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l应急培训计划
l演练计划
l附件
应急预案编制步骤
l编制准备(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制定编制计划、收集资料、初始评估、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与资源评估)
l编写预案
l审定、实施
l适时修订预案
编写格式
l封面(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
l目录
l引言、概况
l术语、符号和代号
l预案内容
l附录
l附加说明
应急预案编写基本要求
l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l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
l打印文本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执法程序
l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事故报告等有关规定的熟悉程度;检验应考人
员对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技术手段的掌握程度。
l第一节事故统计与分类的基本知识
l一、了解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等有关规定;
l二、掌握伤亡事故的分类。
l第二节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
l一、熟悉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
I二、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工作程序、任务、责任和权利。
l第三节事故调查的组织
l一、熟悉国家对事故调查组的组成的有关规定;
二、掌握事故调查常用技术和方法。
伤亡事故统计
l《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2003]
I伤亡事故统计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邻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l统计内容:
企业的基本情况;各类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伤亡程度、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
接经济损失。
报表种类、填报单位
l基层表A1《伤亡事故报表》、A2《伤亡事故伤亡人员报表》——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A3《从业
人员、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一一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A4《煤矿从业人员、产量及国内生产总
值》一一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IB1-B6《伤亡事故情况》一一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IC1-C3《煤矿伤亡事故情况》一一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ID1《消防火灾事故》一一公安部消防局
ID2《道路交通事故》一一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局
ID3《水上交通事故》——交通部海事局
ID4《铁路运输事故》一一铁道部安监司
ID5《民航飞行事故》一一民航总局安全办公室
ID6《农业机械事故》——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
ID7《渔业事故》——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
I地区E1《综合报表》、行业E2《综合报表》一一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报表的报送程序及时间
I伤亡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
I遵守《统计法》
I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B1-B6表)
I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未设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每月10
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
I相关行业伤亡事故统计部门每月15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D1-D7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I《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7)经济损失5个方面:
用于伤亡者的费用;
物资损失;生产成果的减少;因劳动时间的丧失而引起劳动价值的损失;因事故引起的其他损失。
I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岀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I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经济损失统计范围
I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岀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
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
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I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少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3资源损失价值,4处理环境
污染的费用,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其他损失费用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I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E=Ed+Ei
I2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
Vw=DLM/(SD)
I3固定资产损失:
1损失价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残值;
2损坏的固定资产=修复费用
14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1=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帐面值-残值
2=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实际成本-残值
15千人经济损失率RS(%o)=E/SX1000
16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RV(%)=E/VX100
l7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一般损失事故VI万元;1万元总较大损失事故V10万元;10
事故V100万元;特大损失事故>100万元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I8千人死亡率
I9千人重伤率
I10伤害频率:
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百万工时)
I11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百万工时)
I12伤害平均严重率=伤害严重率/百万工时伤害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I产量死亡率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95.10.1
表2骨折损失工作换算表
计算损失工作日考虑方面
I1肢体损伤
I2眼部损伤
I3鼻部损伤
14耳部损伤
15口腔颌面部损伤
I6头皮、颅脑损伤
I7颈部损伤
I8胸部损伤
I9腹部损伤
I10骨盆部损伤
I11脊柱损伤
I12其他损伤
伤亡事故分类P37-41
l《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大死亡事故)
I《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P37
l《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
I《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人身伤害(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事故
I火灾事故(严重程度):
一般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特大火灾事故《火灾统计管理规定》89、9
7
I航空飞行事故分类:
特别重大飞行事故;重大飞行事故;一般飞行事故
I触电事故分类《触电事故调查统计规程》: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
I道路交通事故:
轻微、一般、重大、特大、特别重大
I水上交通事故:
重大、大、一般、小事故
I铁路交通事故:
一般、险性、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
事故调查程序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I事故的现场处理
I物证搜集
I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I证人材料搜集
I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I现场摄影
I事故图绘制
事故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
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岀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岀处理意见。
具体原则如下:
I
(1)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这是调查事故最基本的原则;
I
(2)调查事故应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I(3)坚持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
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1(4)事故调查成员一方面要有调查的经验或某一方面的专长,另一方面因与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的权利
I
(1)调阅一切与事故有关的档案资料;
I
(2)向事故当事人及有关人员了解与事故有关的一切情况;
l(3)事故现场处理必须经调查组许可;
|(4)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涉调查组工作
伤亡事故调查步骤
l事故的通报
l事故调查小组的成立
l事故现场处理
l事故有关物证收集
l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l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l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
l事故图(表)的绘制
l事故原因的分析
l事故调查报告编写
l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l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l确定事故责任者
l提岀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l写岀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遵循如下原则
l对本单位和外单位人员不分亲疏,一视同仁
l对信息、事实或物证不得采取歪曲、隐藏或销毁的态度
l力求将所有可用于确定事故原因的、经证实的、记录下来的信息,提供给调查组的任何成员
l处理任何可能不利于某些人、单位或机构的信息要特别谨慎,必须有事实证明。
时刻记住调查过程
中的批评始终是对事不对人(包括单位或机构)
l调查过程中要查明和分析与事故有关的所有事实、情况和状态。
必须注意,并善于否定那些不真实
的情况
l完全依据个人的经验作岀判断和评估要特别谨慎,因为个人的经验往往并不是最正确的
l不要匆忙作出结论,特别是在调查的初期。
l与其他单位参加调查的人员讨论问题要委婉和客观,当不同意他们观点要拿岀证据,平静进行商讨
l凡是提岀来商讨问题,自己首先要弄清楚
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l背景信息(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涉及人员及其他情况、职工伤亡事故登
记表、操作人员及证人)
I事故描述(事故发生顺序、破坏程度、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事故的类型、事故性质、承载物或能量)
I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I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采取措施、长期行动规划)
I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I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
I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事故调查常用技术方法
(1)——事故树
I事故树分析(FaultTreeAnlaysis,缩写FTA)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按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原因。
这些原因,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或中间事件),继续往下分析,直到找岀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基本原因事件(或基本事件)。
图中各因果关系用不同的逻辑门连接起来,由此得到的图形象一棵倒置的树。
事故树分析的目的
I识别导致事故的基本事件与人为失误的组合,提供设法避免或减少导致事故基本原因的线索,从而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
I对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能够作岀全面、简捷和形象的描述
I便于查明系统内固有或潜在危险因素,为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I可使有关人员、作业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防范灾害的要点
事故树分析步骤
11、熟悉分析系统一一首先要详细了解所要分析的对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构造、操作条件、环境状况及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等。
同时还可广泛搜集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
在调查事故时尽量做到全面,不仅要掌握本单位的事故情况,还要了解同行业类似系统或设备以及国外相关事故资料,以便确定所要分
析的事故类型都含有哪些内容,供编事故树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12、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一一通过试验分析、事故树分析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确定顶上事件(何时、何地、何类);明确对象系统的边界、分析深度、初始条件、前提条件
和不考虑条件。
熟悉系统并收集相关资料(工艺、设备、操作、环境、事故等方面的情况和资料)。
13、确定分析的边界一一在分析之前要明确分析的范围和边界,系统内包含哪些内容。
特别是化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都是连续化、大型化,各工序、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如不划定界限,得到的事故树会很
庞大。
14、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
15、调查原因事件一一顶上事件确定之后,就要分析与之有关的各种原因事件,也就是找岀系统的所有潜在危险因素的薄弱环节,包括设备元件等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差错以及环境因素。
凡与事故有关的原因都找岀来,作为事件树的原因事件。
原因事件定义也要确切,简单扼要说明故障类型及发生条件,
不能含糊不清。
16、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一一与事故有关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有些原因根本不可能发生或发生机会很少,如导线故障、雷电、飓风、龙卷风等,编事故树时一般不予考虑,但要事先说明。
17、确定分析的深度一一在分析原因事件时,要分析到哪一层为止,需事先确定。
分析得太浅,可能发生遗漏;分析得太深,则事故树就会过于庞大繁琐。
具体深度应视分析对象而定。
18、编制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事件为止,按其
逻辑关系画岀事故树。
每个顶上事件对应一株事故树。
19、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岀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110、定量分析一一找岀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岀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岀概率重要度和临
界重要度。
111、结论一一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岀消除事故的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重要系数)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
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岀分析、评价的结论。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
l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又名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ModesandEffectsAnalysis,FMEA)分
析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发生的方式,简称为失效模式,以及这些失效模式对工艺过程导致的结果。
为失效模式的分析人员提供了一种依据,根据失效模式及影响(后果)决定需对哪些地方进行修改以提高系统的设计。
在FMEA过程中,分析人员只分析设备故障及其后果;他们很少分析系统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破坏或伤害情况。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步骤
丨1确定分析问题,包括:
①确定合适的分析水平;②确定分析的边界条件。
详细确定分析问题是完
整和有效的FMEA所必须的。
l2完成分析;
l3编制分析结果文件
变更分析方法
l为了完成事故调查,查找原因,调查人员必须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
l分析步骤:
1、确定问题,即发生什么
2、相关标准、规范的确立
3、辨明发生什么变更、变更地点、变更时间、变更程度
4、影响变更的因素
5、辨明变更的特点、特征和具体情况
6、对发生变更可能原因作一详细的列表
7、选择最可能的变更原因
8、找岀相关变更带来的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I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调查取证有关规定的熟悉程度;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原因分析有关
规定的掌握程度;
I考试内容:
第一节事故调查取证
一、熟悉事故调查取证一般原则;
二、掌握事故勘察、调查取证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二节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掌握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
二、掌握事故的致因理论。
事故调查的取证
I事故现场处理
I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
I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I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I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
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明确的内容
I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不正常
I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
I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
I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
I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I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I分析可选择的事件发生顺序
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I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I分析伤害方式(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I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考虑能量源和危险物质
I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主要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机械、物质、环境)
l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
I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强度不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
运行;维修、调整不良)
I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有缺陷
I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人的不安全行为
I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I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I使用不安全设备
I手代替工具操作
I物体存放不当
I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I攀、坐不安全位置
I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I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I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I不安全装束
I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事故 分析 方法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