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专业知识.docx
- 文档编号:26764187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172
- 大小:226.51KB
幼儿教育专业知识.docx
《幼儿教育专业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专业知识.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育专业知识
名词解释(1-15页)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
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
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
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
(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
(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
也叫分心。
感觉:
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
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
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
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
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
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
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
(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
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
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意志:
(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
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
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
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
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
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动力性特征:
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性格:
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角色冲突:
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防碍的斗争。
心理调适:
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映状态的心理过程。
学习:
广义上:
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
狭义上,是人类的学习。
成熟:
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个体的各种生理组织结构和机能以及本能行为,也即个体的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变式:
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事例时,经常变换呈现形式。
知识的巩固:
就是采取某些强化措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识记,并持久保持的过程。
即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头脑里。
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反映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以完善、合理的程序进行的并近于自动化了的智力活动方式。
学习迁移:
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一种知识、技能产生某种影响
正迁移:
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
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消极影响,即干扰作用。
思维定势:
指过去思维活动的经验使当前思维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
逆向迁移:
是指后学习的知识、技能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产生影响。
学习策略:
学习者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方法的采用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过程。
元认知:
指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体验:
是个体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
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的。
记忆策略:
指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具体调节记忆方法的策略。
规则的发现学习:
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品德:
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成倾向。
道行认识:
是对关于是非、好坏和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
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肯定的或否定的内心体验。
道德行为:
指一个人表现的有关道德方面的言论、举止和行动。
道德概念:
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道德信念:
指人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确信,并愿以它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倾向。
幼儿期:
指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年龄阶段。
(幼儿园--幼儿期,入学以前--学前期)
依恋:
指幼儿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学生学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发育性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显露的许多心理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偏离,包括原始性缺陷和衍生性缺陷。
自我概念:
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社会性认知:
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价值观:
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心理教育:
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辅导:
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设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个别辅导:
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聆听法:
即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方法。
松弛法:
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的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
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逐渐适应某种过敏反应的刺激源。
分题计论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计论成争辨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角色扮演法:
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方式获得渗透性心理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快乐学习:
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
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
心理学的任务:
基本任务是:
1、描述:
心理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3、指导实践活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1)、掌握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心理保健。
3)、掌握心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意志行动及特征分析?
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
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表现意志的行动),即意志的外部表现特点:
1)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与史服困难相互联系。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是什么?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提高复习自觉性。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
3)得习方法多样化,要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4)采用记忆术,提高记忆效果。
感觉的心理规律?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联觉
个性的特征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一般性、独特性、社会性、生物性等特征。
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物质基础)2)环境因素(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4)自我教育.
气质的特征?
1)气质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先天性的个性心理特征3)气质的独特性4)气质的稳定性、可变性。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性格的结构特征?
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3)早晚差异4)性别差异
教师的智力品质?
1)灵活的思维能力2)敏锐的观察能力3)准确迅速的记忆力4)丰富生动的想象力5)富有成效的创造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1)组织教学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独立创造能力5)实际操作能力6)适应新情境
教师的意志特征?
1)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与坚韧性2)进行教育决策的果断性3)处理师生矛盾的自制性。
树立教师角色威信的意义?
1)是学生接受教育引导的心理基础2)是点燃学生积极传感的火炬3)教师威信是增强榜样力量的条件。
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有那些?
1)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的矛盾,2)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3)主观高期望与工作实际效果的矛盾4)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协作性的矛盾。
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冲突?
1)充实提高、自勉自慰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3)情绪乐观、充满师爱4)宽的待人、乐交善处
知识巩固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科学使用各种标记方法(正确利用机械识记、必须重视无意识记、合理安排识记材料)4)合理组织复习。
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
1)审题并形成课题的映像2)响应知识的重视3)课题的类化4)做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
1)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与巩固程度2)智力水平3)课题的性质4)当时的心理状态。
动作技能怎样培养?
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2)掌握有关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3)根据技能形成各阶段的特点,适当分配联系的次数和时间4)提供信息反馈,提高练习效率。
学习的特点?
1)目的的特殊性2)安排的计划性3)知识的间接性4)过程简短性5)数量的丰富性。
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
1)适当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2)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3)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
提高学生的注意策略水平,从以下几点考虑?
1)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加强对学习任务的理解3)尽可能使学习活动有意义。
为提高记忆策略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学生记忆的元认知水平2)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记忆方法。
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
1)元认知知识和体验2)学习的调节与控制3)学习方法。
学习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他人到自己4)从片面到全面。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1)直觉的道德情绪体验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3)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1)行为模仿2)行为重复3)有意练习4)与坏习惯作斗争。
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2)异常的情感3)意志薄弱4)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1)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3)针对不同的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幼儿期词汇发展的特点?
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类范围扩大3)词义理解的加深4)积极词汇增长。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性思维2)抽象逻辑性思维萌芽3)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2)情绪控制力增强3)社会情感开始发展且逐步丰富和加深。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1)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2)重视对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3)注意发挥成人言语的榜样作用。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分类?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了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
1)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2)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3)其他方面问题,如发育迟缓、品德问题等。
障碍儿童的预防和矫治?
1)避免可能造成损伤的因素2)注意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健康人格3)关心儿童的学习,及早提供对差生帮助,使他们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
1)提供特殊教育2)记性行为矫正
小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特点?
1)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步发展2)抽象逻辑思维还缺乏自觉性3)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1)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2)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起年级见无显着差异3)小五到小六有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二者关系十分密切"1)德育中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2)从二者的内容看,二者都侧重子人的社会化教育3)二者不同之处,心理教育侧重个体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而德育则侧重与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4)二者相辅成,但不能相互代替。
心理教育与智育关系?
1)智育中,心理学起十分重要作用,智育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心理规律,非智力因素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2)心理教育是智育的基础,侧重于人的自我认识的提高,侧重于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3)智育体现子教学,教学蕴含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渗透与各学科教学。
心理教育与体育关系?
1)体育中包含着某些心理教育内容,2)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与体质的增强也有重要影响。
教育:
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心理教育工作的意义?
1)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2)其目标是,让学校产生最佳心理环境,让班集体产生最佳心理氛围,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3)社会角度,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保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保证家庭幸福的需要4)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观察法:
观察法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3)提高教师素质
为什么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1)导论
(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3)幼儿的心理健康(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观察法有何作用?
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观察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2)做好观察记录3)消除观察误差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遗传和生理成熟,一是环境.
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方面体现出来。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
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从上到下法则和从中心到边缘法则来进行的。
心理发展:
是通过一系列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体现出来的.
年龄特征:
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这种儿童心理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指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手眼协调动作:
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
指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不断变化,因人而异。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联,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
知觉: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视敏度:
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颜色视觉:
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色盲一般是先天遗传的,男性多,女性少,是颜色视觉异常的表现。
大体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4种。
弱视:
是视觉发育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弱视者视力达不到正常水平,分不清物体离自己的远近高低,定位不准确,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触觉:
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在幼儿认识世界和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比现象: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
注意: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定向性注意:
婴儿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消失。
选择性注意:
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无意注意:
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不由自主的、被动的注意。
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
注意的选择:
指对环境中各种刺激作出选择性的反应,使儿童在一定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的对象,并做出清晰的反应,它的发展依赖于生理的成熟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注意的范围:
又叫注意的广度,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性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
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还取决于对象的特点以及注意者本人的知识经验。
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是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的状态都有关系。
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
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是非常熟练的,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客体永久性:
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
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寻找,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了。
这是儿童处于智慧萌芽阶段的标志。
类比推理:
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展开式:
儿童的推理是一步步讲行的.讲行缓慢.丰要通讨外部语言和动作表现。
想像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的两大基本特征。
想像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语词或符号;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无意想像:
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像。
它是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像某种事物的过程,梦和幻觉都是特例。
有意想像:
是依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
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又可分为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
再造想像:
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其新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
创造想像:
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其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符号:
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情绪丰富化:
包括两种含义。
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情绪的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幼儿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
其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情绪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情绪体验。
情绪的深刻化:
它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
例如,被成人抱起来,婴儿和较小的幼儿感到亲切之情,较大的幼儿则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幼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是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来源,年长儿童则已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道德感:
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美感:
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
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
理智感:
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给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个性:
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
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自我意识:
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需要:
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动机:
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兴趣:
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
兴趣有三个特点:
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气质: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
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性格:
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能力:
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智力分化论: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教育 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