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货代企业的发展状况.docx
- 文档编号:26761252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15KB
浅析中国货代企业的发展状况.docx
《浅析中国货代企业的发展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货代企业的发展状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中国货代企业的发展状况
q
货运代理行业起步较晚,历史较短,但是由于国家重视,政策鼓励,规范发展,发展十分迅速。
到2002年12月底为止,中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3775家(包括分公司),从业人员近30万人。
其中,国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70%,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30%。
沿海地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70%,内陆地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30%。
从事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的企业361家,占大约9.6%。
这些企业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在30多个部门和领域,国有、集体、外商投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事业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和国际运输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前,中国80%的进出口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其中,散杂货占70%,集装箱货占90%),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完成的…
国外的大公司,该进来的都已经进来了,比如,DHL、FedEx、Shenkers、Eagle、Bax、Nippon等。
他们都是以中外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有的企业合作得非常默契,即使政策允许外资独资了,他们也不会放弃中国的合作伙伴;有的合资企业可能要随着政 外资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将逐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策开放对合作方式进行战略性调整,转变成独资公司。
届时,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控股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将成为中国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国有货代企业将是中国市场的主力军。
中外运、中远、中海、中铁、中邮等大型国有企业正积极地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机遇,由传统的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努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队。
民营企业是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鼓励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不久就会涌现出一大批民营货代和物流企业,他们产权清晰、轻装上阵、体制灵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外资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将很快发展成为三支劲旅,在中国的货代和物流市场激烈角逐,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货代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将继续成为投资热点
中国独特的经济形态给了货代和物流市场独特的投资机会。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的第六位,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要翻两番,预计要达到4万亿美元。
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将翻两番,预计能够达到2万亿美元。
中国的货代和物流也将随之同步增长。
中国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中国特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中国会发展成为世界加工厂,这样中国就会变成世界物流集散中心。
因此,中国货代和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中国货运物流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亟待改善和提高。
政府层面也在积极做物流区域规划。
比如,珠江三角洲物流规划和长江三角洲物流规划。
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物流规划,兴办物流园区。
这些情况说明一个现象:
货代和物流市场仍将成为中外投资者追捧的“靓女”,继续成为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
但从整体上讲,中国目前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可概括为(经营规模小、资产规模小)、(服务功能少、专业人才少)、(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及入世后中国货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必将分化重组。
未雨绸缪,在这种大背景下,关注思考中国国际货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必要。
中国货代企业发展方向定位干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物流化。
一)世界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繁荣运输经济,满足货物运输关系人服务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00多个,从业人员达800-1000万人之众。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欧主要国家,平均每个国家都有300-500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其中,联邦德国有4500多家,法国也有2000多家。
在美洲,仅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就有货运代理公司6000多家。
在亚洲,日本拥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多家,新加坡拥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300多家,韩国、印度分别拥有200多家。
我国香港地区拥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1000多家,台湾地区拥有近260家。
目前,世界上80%左右的空运货物,7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货物,75%的杂货运输业务,都控制在国际货运代理人手中。
但是,世界各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发展并不平衡。
总的来讲,发达国家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水平较高,制度比较完备,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多数规模较大,网络比较健全,人员素质较高,业务比较发达,控制了世界国际货运代理服务市场。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比较缓慢,制度不够完备,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多数规模较小,服务网点较少,人员缺乏培训,以本国业务为主,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二)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起步较晚,历史较短,但是由于国家重视,政策鼓励,规范发展,发展十分迅速。
到2002年12月底为止,我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3775家(包括分公司),从业人员近30万人。
其中,国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70%,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30%。
沿海地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70%,内陆地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30%。
从事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业务的企业361家,占大约9.6%。
这些企业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在30多个部门和领域,国有、集体、外商投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运输事业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运输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前,我国80%的进出口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其中,散杂货占70%,集装箱货占90%),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完成的。
综观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不难看出其至少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部门多头管理,政策法规不够统一,开放程度有待扩大。
虽然国际货运代理专门法规已经明确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主管部门为全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主管部门,但是国务院公路、水路、铁路、航空、邮政运输主管部门和联合运输主管部门也在根据与本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设立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管理。
开办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不仅要遵守国际货运代理法规和规章,还要遵守有关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联合运输代理的法规、规章和邮政法规、规章。
此外,目前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仍然要求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一方股东必须是进出口贸易企业、国际运输企业或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并且这样的股东要持有多数股权,尚不允许全部由其他企业或公民个人直接投资设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不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2、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分布的地域、领域较为广泛,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不够均衡。
虽然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存在,但沿海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数量较多,业务发展较为迅速。
内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数量较少,业务发展较为缓慢。
虽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分布于30多个部门和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受国家政策、法规限制,绝大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隶属于进出口贸易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国有、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数量、规模上占绝对优势,其他企业为主要投资者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其他经济成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数量很少,而且规模多数较小。
3、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经营秩序有待规范。
几乎没有一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拥有完善的全球业务网络,绝大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缺乏国际业务网络,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没有国内业务网络。
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业务人员培训不足,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之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差别很大。
加之资金、市场、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总体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有关部门虽然多次清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整顿国际货运代理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经营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整个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经营秩序仍然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规范。
4、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历史较为短暂,服务项目单调,资产规模、经营规模较小,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历史较短,长期以来独家经营,绝大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成立不足十年,服务功能较少,不能提供有关法规和规章允许的所有服务。
从资产规模、经营规模角度来看,大型、集团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数量较少,中小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70%以上。
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缺乏精通有关业务的专业人才。
现有业务人员有待进行普遍的规范化培训。
一.中国国际货代市场之现状
1.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日益增多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货代和物流的发展。
显着的标志就是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日益增多。
1983年,中国只有中外运一家国际货代企业,到2003年11月,经过商务部批准设立的一级国际货代已经有4100家,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货代诞生,平均每月增加100家。
在中国货代市场上,还有一大批没有取得一级代理资格但实际从事货代业务的公司和组织,包括个体户,据业内人事估计,全国大约有3万间。
中国的物流公司更是多如牛毛。
由于物流的概念比较新,大家争先恐后感时髦。
原先的快递公司、搬家公司、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和货代公司,纷纷更名,冠以“物流”二字;海陆空的承运人也延伸服务,搞物流;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也成立物流公司;还有哪些不知“物流”为何物的人,也加入物流大军。
这样,中国的物流很快就形成了庞大的队伍,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的“物流”企业有二十多万家。
2.政府对行业管理“秩序缺位”。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处处留下了计划经济的痕迹。
货代和物流行业也不例外。
目前,政府对货代和物流的行政管理可以描述为“行政主管条块化,市场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这种状况叫做“市场秩序缺位”。
中国对货代和物流行政管理是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而又盘根错节。
涉及到的部门有今年刚组建的商务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邮政总局等。
各部门都有各自主管的市场和业务,为了确保本部门的利益,他们就通过行政立法来保护。
典型的例子就在中国国际快递、无船承运人等问题上出现的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给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采取积极的行动,理顺关系。
今年年初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将物流管理明确地纳入了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而承担这项重任的便是新组建的商务部。
这样,从国家层面实现了管理机构“到位”。
商务部正在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就行业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研和协调,并且要从国家层面通过立法形式,调整行政管理关系,使货代和物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3.中国物流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尽管物流企业数量不少,但其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集中体现为“小、少、弱、差”。
即:
第一,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无论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营业额规模以及市场份额等都比较小;第二,是物流服务功能少,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三,由于缺少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导致物流组织能力弱,许多物流企业对现代综合物流似懂非懂,不会制订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方案,造成物流成本过高。
第四、管理水平差。
中国大部分货代企业只有十来年的历史,从行业的生命循环周期曲线来看,中国的货代和物流行业处于“开始”阶段。
因此,在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竞争能力。
4、外资企业纷纷抢占中国市场。
我国政府正在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对外开放货代市场。
现在已经允许外资控股75%,不晚于2005年12月,将允许外商独资。
外资货代进入中国市场有四种策略选择:
找中国的公司做代理;设立办事处;设立合资公司;设立独资公司。
我们预测,即使中国全面彻底开放以后,外资在中国市场存在的四种方式都将存在,他们会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和规模,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而不是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外资都会搞独资。
现有的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非常活跃,随着国外投资方的设厂而设点。
他们凭借管理优势、海外代理网络优势、以及出口FOB条款优势,掌控相当大的货源,他们也在想法设法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二、中国货代与物流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中国货代行业将进一步实行对内开放。
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进入门槛很高,政府对自然人直接设立国际货代一直没有开放。
WTO之后,中国各行各业都加大了对内开放的力度和广度。
今年9月初,中国的进出口经营权全面放开,凡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人民币的流通企业,不分经济性质,都可以申请进出口资格,政府实行核准制。
我们预测,紧接着政府主管部门就要对国际货代采取一系列对内开放措施。
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调研,论证允许自然人直接持股国际货代企业的可行性和操作规程。
我们估计,一旦允许中国自然人持股国际货代企业,将出现迅速引爆民营货代市场。
2、行业将发生裂变和整合。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WTO承诺开放时间的临近,货代和物流行业将按市场规则进行整合和裂变。
我们判断,整合和裂变的方向有三个。
其一,包装上市。
目前,中外运和中远都有物流板块的上市公司。
还有一些国有大型物流公司,比如中铁系统、中邮系统等,正在整合物流资源,准备以物流为核心业务上市。
其次,网络化经营。
中国的货代和物流公司在网络化方面比较薄弱。
可以说,没有一家货代公司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代理网络,只有少数公司在全国范围建立网络。
随着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货代公司必须在国内、国内建立健全代理网络,通过联盟形式,快速实现网络化经营。
再次,专业化经营。
“大而全、小而全”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货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货代,应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强化自身在某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判断,整合和裂变之后,货代和物流行业将出现一些上市公司、一批网络化企业和众多的专业化公司。
3、外资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将逐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据我们观察,国外大的公司,该进来的都已经进来了,比如,DHL、FedEx、Shenkers、Eagle、Bax、Nippon、近铁等。
他们都是以中外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有的企业合作得非常默契,即使政策允许外资独资了,他们也不会放弃中国的合作伙伴;有的合资企业可能要随着政策开放对合作方式进行战略性调整,转变成独资公司。
届时,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控股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将成为中国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国有货代企业将是中国市场的主力军。
中外运、中远、中海、中铁、中邮等大型国有企业正积极得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机遇,由传统的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努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队。
民营企业是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鼓励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商务部即将推出国际货代对中国自然人开放的新举措。
不久就会涌现出一大批民营货代和物流企业,他们产权清晰、轻装上阵、体制灵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外资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三支劲旅,在中国的货代和物流市场强烈角逐,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4、货代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将继续成为投资热点。
中国独特的经济形态给了货代和物流市场独特的投资机会。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的第六位。
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要翻两番,预计要达到四万亿美元。
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将翻两番,预计能够达到两万亿美元。
中国的货代和物流也将随之同步增长。
中国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中国特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中国会发展成为世界加工厂,这样中国就会变成世界物流集散中心。
因此,中国货代和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中国的货运物流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亟待改善和提高。
政府层面也在积极做物流区域规划,比如,珠江三角洲物流规划和长江三角洲物流规划。
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物流规划,兴办物流园区。
这些情况说明一个现象:
货代和物流市场仍将成为中外投资者追捧的“靓女”,继续成为投资热点。
2011货代海外开拓发展分析
行将岁晚,我们还来不及回顾就开始展望。
在海外开拓的路上,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
上海好友开拓海外代理2年,铩羽而归的萧瑟;宁波的第一场雪后煮酒论FOB的余热;就这样在心头反复拉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005年的放开,2007年的部署,海外中小型货代就在我们的身边。
76%的FOB市场已上升到80%,而CIF市场的利基---—客户却由于《新劳动法》、来料加工保证金、汇率等因素而变得不稳定。
来自直接客户的倒闭消息公开或者隐晦的流传,而货代企业倒闭、卷款而逃的消息不绝于耳。
在这个时候写2011年货代海外开拓的主题,多少有点悲壮的意义。
如果可以,但愿海外代理不是挽救货代的最后一口气,或者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坚持以CIF货为主的读者,可以在此打住,把时间花到电话联系客户上。
否则,请往下读。
CIF的利基减弱必然导致利润空间压缩,而来自船运公司的压力、同行的竞争及货主市场资金占压的业务特性更让货运代理必须思考2011年的方向。
我们对货运代理企业的利基及盈利率作出调研,并制定出左图。
由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海外货代(代理)、海外进口商的利基下,盈利率依然可以保持在8%-15%,但国内货代、国内直客的盈利率仅维持在3%-5%的范围。
于此,我们可以预见,2011年的主题必然是:
海外开拓。
下面我们对不同类型的货代公司未来的发展进行简要讨论。
第一、小型货代
小型货代往往都是有一个或者几个老业务员合伙建立的多,在管理运营较为灵活但缺乏规范以及稳定性,对资金及风险管理难以控制。
如何合理发挥其特色服务成为着重思考的问题。
总体而言,海外市场的开拓将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我们的调查中,相当一部分的优势是他们跟代理之间共同建立起来的,甚至是一个代理可以完全支撑起整个公司。
我们认为,在货代已经进入“资金流竞争“的阶段,小型货代没有必要在这个战场厮杀。
其实,你买一张机票或者参加一次海外开拓培训,或许就能进入一片蓝海。
第二、中大型货代
相对于小型货代,中大型企业考虑的问题往往更多更深更长远,更具规划性。
在我们的调查以及接触中,面临选择转型的占多数,而这里,我们将调研的结果分成三类:
一是往现代物流方向发展。
该类企业综合物流的本地服务比较完善,具有相对强硬的背景,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国内的客户已经满足不了其业务的发展,本地虽具优势但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客户需求多元化,对国外客户无法将其服务延伸至海外。
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市场的开发不可停。
成为海外供应链的一部分,或者某个海外项目物流、工程物流的本地供应商,甚至对大型海外集团开发将会是其最佳选择。
二是走供应链方向发展。
此类企业的业务仍是以货代业务为基础而不可脱离。
而服务链应该是一条可以不断往外延伸并深入到买卖双方的利益角度考虑分析问题,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该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外开设公司,上海亚东早前就派人入驻美国拓展其服务业务;同样,美国的NorthStarInternational则在8年前就一直研究发展供应链,目前其系统已经达到了美国甚至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今年发展目标主要转向中国市场,但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第一方物流”即如何能更加贴切的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客户的利益。
在更多时候,海外代理开发与你就像隔着围墙,墙外的人想进来,墙内的人想出去。
这时候,如果你们能够在门口遇上,或许就是一段佳缘。
三是往外贸物流一体化方向发展。
该类企业一般成本控制强,掌握的环节越多,可调节的成本会更加灵活,利润空间当然也就更大。
富士康里有一句经典的话:
赤字接单,黑字出货。
就告诉我们,掌握的服务环节越多,可调节的空间也就越大。
当然这是需要相当的专业来支撑的。
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他们对海外的需求是相当旺盛的,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不仅是代理还有海外直客,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物流服务,更加切合考虑客户的成本核算,当然也急需海外代理的物流服务,使其业务更趋完美。
当然,除此之外,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也有基于网络、资产、设施等优势资源,同实力相当的跨国公司搞交叉持股、战略联盟,从全球化中共享利益,分散风险;或者通过并购等资本运作扩张业务。
而融资的扩大将为其建立海外网络、推进国际化经营、实现全球战略创造了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08年货代的发展不管大小,都将面临着一个国际化的问题。
FOB出口的市场份额不断在增长、海外货代的不断入驻、加上本土船公司的市场份额面临挑战等。
仅仅依靠“船公司运价靓,服务好”的老套套已经唱不响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当口,无论你是小型、中型或大型的货运企业,在08年都必须走出去。
你不需要做亚历山大大帝或者郑和,一张远行的机票,或许就是改变公司命运的火种。
向所有开拓海外的先行者致敬并祝愿这个2011更加灿烂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外运长航)由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于2009年3月重组成立,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外运长航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管理的重要国有骨干企业之一,是以综合物流、航运和船舶工业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国际化现代企业集团。
其中,综合物流业务包括:
海、陆、空货运代理、船务代理、供应链物流、快递、仓码、汽车运输等,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最大的航空货运和国际快件代理公司、第二大船务代理公司。
航运业务包括:
船舶管理、干散货运输、石油运输、集装箱运输、滚装船运输、燃油贸易等,拥有和控制各类船舶运力达1800余万载重吨,是我国第三大船公司、我国内河最大的骨干航运企业集团、我国唯一能实现远洋、沿海、长江、运河全程物流服务的航运企业。
船舶工业形成以船舶建造和修理、港口机械、电机产品为核心的工业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知名声誉。
其它主要业务还包括:
旅游、科研院校、房地产等。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5亿元,截至2009年底资产总额为1064亿元。
中国外运长航控股三家A股上市公司、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下属境内企业1000余家,境外企业100余家,网络范围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境外地区,与400多家知名的境外运输与物流服务商建立了业务代理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外运长航是中国物流标准委员会审定的,我国唯一的集团整体5A级(中国最高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中国外运长航将致力于成为国内外客户首选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
深圳市华海通运国际货贷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华海通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批准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诚信的原则,始终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打造企业品牌。
多年来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优秀的人才、严格的管理、广泛的网络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货运界享有良好的信誉。
华海通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和运输业务,提供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展品运输、租船、订舱、包机、中转、分拨、仓储、包装、报关、商检等多种服务,特别是在组织大型成套设备运输和精密设备运输方面经验更为丰富。
华海通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服务覆盖深圳、广州、东莞、汕头、中山、顺德等城市。
国际代理网络遍及印巴、欧蕖⒚乐蕖⒍涎羌爸卸厍峁┏晾室酝馐澜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国货 企业 发展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