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十七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docx
- 文档编号:26760149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84
- 大小:116.70KB
金十七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docx
《金十七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十七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十七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
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
审计是一个对数字进行再鉴定的行业,因此,也成了管理学科中相对枯燥的一个分支。
如何从数字中找出乐趣,把握数字,捕捉数字背后的故事,从而用生活化的语言将专业化的知识展现给读者是本书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本书称得上是一次出品有趣的尝试,或者颠覆无趣的盛宴,有趣不是为了讨好,也算不上讨巧,有趣就如洗菜切肉之于大厨——不是一项了不得的技艺,却是变着法子让读者大快朵颐的后继材料。
——张连起
【作者简介】
金十七,中国注册会计师。
曾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从事审计工作多年,位至高级经理,并在美国做了两年审计。
现为某企业的财务总监。
本书特色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叙述出来
●业务知识点与故事相映成趣
●实用性、针对性、可读性强
适用读者对象
●特别适合新入行的审计工作人员
●已经参加会计工作的人员
●会计、审计行业的科研、教学人员
【目录】
1前言
2审计的一些概念
2.1关于审计的头版头条
2.2什么是审计
2.3审计工作的成果
2.4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
2.5业务约定书
2.6声明书
2.7管理建议书
3审计的理论
3.1审计的逻辑
3.2审计的思考方法
3.3对企业内控的关注
3.4工作底稿
3.5审计项目的风险控制
4按会计科目来谈一谈实质性测试
4.1货币资金
4.2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
4.3其他应收款
4.4与关联方的往来账
4.5预付账款
4.6存货
4.7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
4.8固定资产
4.9租贷
4.10在建工程
4.11无形资产
4.12应付账款
4.13预收账款
4.14其他应付款
4.15预提费用
4.16其他负债类科目
4.17收入
4.18成本和费用
4.19其他
后记
1前言
这本书,写的是我自己对于审计的一些理解和想法,以及听到的和经历过的一些故事,写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跟大家聊一聊天。
我的理想,也就是古有《聊斋志异》,今有《让数字说话》而已。
所以,这东西写得不那么正规和严谨,请不要把它当成任何形式的正式培训材料或官方意见。
要是有人这么做了,就好像有书生读了聊斋后打算遇着个美貌狐仙一样,柳泉居士或者我是不打算对此负责的。
我主要是通过讲故事来谈一些思想、想法和一些心得之类的东西。
我也会谈不少审计工作中的具体细节,但谈这些细节更多的是为了引出背后的一些想法。
所以,我并不能保证审计工作中的所有细节都会谈到。
西谚有云“魔鬼存在于细节中”,这话的意思是说,细节的成败很可能是能否做成某件事情的关键点。
停下来问一句:
上一段话里,前两句话和最后一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你弄懂了么?
懂了?
懂你个头啊!
我写的时候就是乱写的,你可千万别把没有逻辑的文字读出逻辑来啊!
我这是在提醒你,读书的时候,要自己动脑筋想,不要轻易被人“带到沟里去”了。
这里写的有些想法,是一般人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就能明白的;有的想法,则是会计审计经验丰富一些的人比较会有共鸣。
我也没有认真分类哪些是简单的,哪些是复杂的。
但我会尽量写得浅显易懂。
其实,审计没有什么复杂的,无非是一些常识的反复使用,其中用到的逻辑知识和数学知识,是初中毕业就够的。
审计这个行业,难度大概介乎搞导弹的和卖茶叶蛋的之间,主要混的是个经验,当然还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很可惜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以及在审计行业中,这个“一定的思考能力”有时比美洲旅鼠1还稀缺。
这本书里涉及到的会计知识不算太多,所以,不懂会计的人也可以看得懂大部分内容,尤其是那些故事。
说不定,通过读这本书,你还会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会计知识呢。
还要说明的是,我在谈每个会计科目时,主要是立足于制造业企业谈的,当然这里面的理论和思想对于一般的行业也都能适用。
2审计的一些概念
2.1关于审计的头版头条
“2004年12月28日晚,被誉为中国经济界奥斯卡奖的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各个奖项在北京饭店揭晓。
众望所归、冲破重重障碍刮起审计风暴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最终获得了分量最重的年度大奖。
”
“2004年6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提交了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中央一些部委赫然在榜。
长达22页的审计报告中有19页都是关于对各级财政审计后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不仅披露了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等中央单位虚报、挪用预算资金的违规事实,还披露了淮河灾区和云南大姚地震灾区有关地方政府虚报、挪用救灾款的事实,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调查结果。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10月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企业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由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具备相应业务能力的董事组成,其中主任委员应当由外部董事担任。
”
“2001年12月2日,美国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向纽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纪录。
由于该公司虚报盈利的行为被披露后股价急剧下跌,投资者及公司员工损失惨重,纷纷提出投诉。
美国国会、司法部、劳工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先后介入调查,除了暴露出安然公司与政坛要员关系密切的丑闻外,承担审计工作的安达信公司自然难辞其咎,并因涉嫌故意销毁数千份有关资料而受到国会的质询。
”
“2001年9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新闻指出,已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手段虚构巨额利润的事实,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2001年9月10日,停牌一个月的银广夏以跌停板价格复牌,一路狂跌。
经过史无前例的15个连续跌停后在10月8日止住跌停。
股价从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6.59元,近68亿元的流通市值无形蒸发,持有银广夏股票的投资者遭受重创。
”
“2002年某月某日,两位审计师在北京某餐厅用餐时,遇一当红女演员。
这两位审计师像一般的追星族一样,激动地走上前去与这位女演员打招呼。
女演员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呀?
’两位审计师回答,‘我们是做审计的。
’这下子女演员感到很亲切了,‘原来你们是沈记的员工啊。
我挺喜欢你们做的汤的。
’原来,女演员把‘审计’误会成了‘沈记靓汤’这家以汤而闻名的餐馆。
”
……
“审计”,这两个字,就是这样出现在我们每天的新闻和生活中。
可是,我们谁又能说清楚,什么是“审计”呢?
2.2什么是审计
2.2.1审计就是查问题吗
一般老百姓听到“审计”这个词,可能最先联想到的,是一群穿着制服的人,紧张地翻看着一大堆资料在查问题。
这其实不像是审计,更像是经济犯罪调查。
老百姓之所以有这种联想,大概来自于将审计师称做“经济警察”的这一未必恰当的比喻。
其实大部分审计师的工作没有任何国家强制力做后盾,与“经济警察”这个词所代表的国家权威相去甚远。
审计可以分为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政府审计,就是国家审计署他们做的事情,主要是检查各级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收支情况。
国家审计署的人员可能是最像“经济警察”的一群人,做好老百姓和国家财产的“看门狗”,是他们的职责。
目前这些“看门狗”的“狗王”,名叫李金华。
我这可不是调侃我们国家的审计长,是他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是“看门狗”的。
企业内部审计,则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检查内部各部门经营管理情况的一项职能。
很多不太大的企业,并没有设内部审计这样一个部门,但这种检查功能其实一样存在,往往就由总经理自己,或者是经理办公室、企业管理部之类的部门来完成了。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独立审计,才是本书打算主要谈的内容。
它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人类道德上的普遍不健全和大脑功能的普遍不完善而产生的。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而且肯定是所有关于审计的教科书上没这么说过的。
不过我有我的严密的逻辑,你等我在下面几节慢慢道来。
以上三种审计并不都是以“查问题”为主的。
政府审计可能查问题的时候多一些,但也并不是查不出问题就不罢休。
没查出问题,或者查不出大问题,也算是反过来证明这个政府机构工作比较合规。
而独立审计,很多时候并不是以查问题为主,而更像是在解一道几何证明题。
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记录就是一道几何题的已知条件,要求证明的就是管理层所提交的会计报表是真实可靠的。
这一个证明过程,要做到证据充分、逻辑清楚才行。
有时,由于证据不充分,或者不能弄清楚的疑点太多,这道题证明不了,也只能放弃。
而企业内部审计,则是做不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的目的,有时是“查问题”,有时则是在做证明题。
本书以后所讨论的审计,如果不是特别强调,都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就是独立审计。
2.2.2审计与人性恶
让我们来看看独立审计是如何产生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越做越大,企业管理越来越需要专门的技巧,企业的所有者开始打算请别人来管理这个企业。
这可能是由于企业所有者自己并没有好的管理能力,因为这么大的企业并不是他做起来的,他只是从祖上继承下来了这个企业;也可能是由于他不想总那么忙了,想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晒晒太阳什么的。
总之,企业所有者打算请别人来做企业了,于是,他聘请了几个管理者来替他管理运营这家企业。
这时,如果全人类的道德水平普遍很高,那么作为全人类一员的管理者肯定会尽心尽力来管理企业,而企业所有者也肯定信任这些管理者。
如果是这样,就没有审计师什么事了。
可惜,人类历史在一遍遍地提醒我们:
人类在道德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远不是那么健全。
那么,我们现在引入人类道德不够健全这一约束条件,则推论是管理者不会必然地全心全意管理这家企业,而所有者也必然不完全相信这些管理者。
中国古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其实充满了赌徒气息,它除了用作收买人心,从而在个别关键时刻发挥一下看起来违背普遍人性和自然规律的神奇作用之外,最大的副产品就是古龙说的“你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身边的朋友”这句名言。
在现代经营管理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顶多作为一种战术手段鼓舞一下士气,是没有多少战略指导意义的。
所以,我们可怜的企业所有者,尽管不太相信这些管理者,还是得用他们。
但是,不是说企业所有者就只好这样听天由命了。
他们会寻求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从逻辑上说,最好的手段就是能够完全读懂管理者脑子里想什么。
可惜的是,人类的大脑目前并无这种“联网”功能,除了极个别号称会心灵感应的人以外。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人类大脑功能的普遍不完善”的意思。
所有者是不会死心的。
他们想到的下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去定期检查管理者的工作。
可是,一来自己并不一定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二来自己去检查,总是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上看问题,管理者往往不服气。
那么,又能怎么办?
于是就出现了独立审计,就是说请另外一批独立的、公正的、有能力的人来检查一下管理者的工作并报告检查结果。
这看起来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审计竟然是建立在人类彼此不信任的基础上,是基于人性恶的产物。
但是,也正是由于审计的出现,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的分离,使得企业越发展越大,都成为了可能。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这样的: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批农民,在将土地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后,赚了一笔钱,他们就用这笔钱办了一些企业。
慢慢的,他们发现自己没有经营管理的能力,就想从外面请能人来把这些企业做好做大。
几年过去了,他们也请到过一些能人来帮助他们经营这些企业。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每一个来这里的经营管理能人,在做了一段时间,掌握了局面之后,都卷了一笔钱跑了。
最后,这些农民决定,不再办企业了,将剩下的钱存到银行里算了。
这个故事的暗淡的结尾并不是想指责管理者们的职业道德的缺乏,而是反过来证明了:
一种好的监督机制,例如独立审计,是多么的重要2。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人类解决了上面提到的“道德不健全”或者“大脑功能不完善”的课题,独立审计存在的条件就少了一个,独立审计可能就不存在了。
2.2.3独立审计是一种信任的背书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就是说由某一方,一般是前面说的企业所有者,委托审计师按照事先约定的步骤和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
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有偿审计,而另外两种审计都不是。
把这两个特点,即“受托审计”和“有偿审计”放到一起,就可以这么通俗地概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它的工作就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很多注册会计师看到我这么概括他们从事的审计工作,一定很不高兴:
“这也把我们说得太俗了吧”。
其实这世界上,原本也没有多少高雅的事,尤其是沾了钱的事。
如果你觉得“得人钱财,与人消灾”这种说法太逆耳的话,可以看一看下面的另一种说法。
在独立审计这一所有者通过审计师监督管理者的机制里,有一个假设前提:
审计师是值得信任的。
正是基于这一信任,所有者会接受审计师的检查结果,这一检查结果一般通过一份审计报告来表达。
只有在审计师检查过管理者的工作,认为会计报表是真实可靠时,审计师才会出具审计报告,就是对管理者所编制的会计报表做一个适当的保证,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背书转让给管理者。
只不过,这一背书不是免费的而已。
这算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的另一种理解吧。
就是说审计师得了所有者付出的审计费,就有责任证实或者证伪所有者对于管理者的怀疑。
本来审计师是所有者请来对管理者进行检查的,可是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往往是管理者和审计师在接触谈价格,管理者在解答审计师的各种问题。
容易出现的局面是管理者和审计师混得很熟,审计师不知不觉站到管理者这边来了。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审计师一旦有了这样的“腚位”,独立性和公正性就丢失了,各种各样的审计失误也因此出现了。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由于一系列公司丑闻的曝光,监管机构的监管更严了,所有者、管理者、审计师三方都对于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三方的博弈开始向较为正常的状态回归。
也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解决所有者、管理者和审计师三方博弈的方案,那就是引入保险公司。
大致安排是这样的:
由监管机构强制要求每家公司的管理者都要向保险公司购买会计报表错报保险。
而保险公司也是无利不起早、趋利避害的,为了做这个险种,保险公司就要评估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有多高。
这样,保险公司就会委托审计师来对每个企业进行审计,以评估其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高低,进而决定保险费率的高低。
如果风险太高,那么,保险公司可能就决定不向这家企业提供这一保险了。
要是有一家企业遍访各家保险公司,仍找不到愿意给它做会计报表错报保险的保险公司,这就好像企业没有信誉时跑遍了银行仍然弄不到银行贷款一样。
这时,这家企业就会在自己不情愿的情况下,被所有的人注意到了。
我把这种情形起名叫“裸奔”。
这样一种安排,将审计师的委托方由所有者改成了保险公司。
但最关键的,是将付给审计师审计费的一方,由管理者改成了保险公司。
这样,就切断了审计师与管理者之间的金钱关系,使得审计师要尽心尽力地为保险公司工作。
这种安排目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讨。
说不定二十年后,这种模式真的会成为一种最普遍的安排。
到那个时候,我会带着我一贯的低俗趣味,看一看谁会成为第一个“裸奔”者。
2.2.4此“审计”与彼“审计”
所谓“此审计与彼审计”,是想将独立审计和政府审计做一个比较。
其实做一个这样的对比是很困难的,原因很简单,要做对比,得对两边的情况都很清楚才行,可我主要了解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对于政府审计,并不是很熟悉。
所以,只能试着谈两句。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一个局限性就是它不是由国家权威在背后做支持的,因此在取得审计证据时受限制较多,这样,审计师就要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来取得相对来说较为间接的证据。
有的时候,更是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无法取得让人放心的证据。
而政府审计,是由国家权威支持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取得审计证据,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只要能想到从某个渠道来取得证据,就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来获得,尤其是从不同单位和公司取得对同一事项的证据进行印证的时候。
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恶意阻挠,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例如,造假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情况是“大头小尾”发票3。
对于从事独立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来说,即使知道这种事情,也无法直接取得证据,只能通过发确认书4这种间接方式来了解情况。
而很多时候,向另一方发确认书就像往太平洋里扔漂流瓶一样,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而政府审计,以及政府的税务调查,就可以很方便地理直气壮地向另一方要求调阅另一联发票。
当然,不管是哪种审计,在取得审计证据时,都会受到同样因素的制约,那就是金钱和时间。
有的证据要想取得,需要花很长时间;有的证据要想取得,只有花钱付费才能办到。
是否舍得花这些钱和时间来取得证据,就要看取得的证据对所做的项目有多重要了。
反过来说,那些想阻挠审计顺利进行的人,比较高明的“反审计”技巧也就是在金钱和时间上拖垮审计师。
看起来,不仅仅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战”、“消耗战”,就连审计与反审计,也是在打“后勤战”与“消耗战”呢。
在这一点上,独立审计由于没有国家权威在背后做支持,更是打不起这种“消耗战”。
有时,注册会计师遇到这种情况,只好打不起还躲不起嘛,三十六计走为上,不做这个客户的审计了。
我们看到的一些政府审计的结果公布出来,往往是违规使用资金等等。
这种审计更像是在检查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而不是像独立审计那样,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情况做一个整体判断。
这种审计目的之不同,也就决定了两种审计的一些审计方法是不同的。
例如,由于政府审计要检查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审计署的审计员们,就要翻查大量的原始单据,以确定是否所有的支出都是合规的。
而独立审计,在查阅原始单据的深度和广度上,一般是远少于政府审计的。
独立审计和政府审计又有很多手段和思考方法是相通的。
例如,在查阅原始单据时,都要考虑金额大的要重点查,都要采用一些抽样的技巧。
再如,在审计时,都要很好地运用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力。
独立审计中经常需要做一些合理性测试,比如根据企业的设备数量和设计生产能力估计企业的年产量和年销售量。
而政府审计也会用到这些方法。
例如,在审计署已经查处的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偷工减料问题上,审计员们就是从港监部门的运输记录里,查出每天运送石料的船只名称和吨位及运送次数,由此推算出施工单位可能购买的石料的量。
将这个推算的结果与施工单位虚报的工程量一核对,就发现其中的问题了。
与此同时,审计员们还检查了施工单位将买来的石料抛入江中的情况。
在查抛石记录的过程中,审计员们查了气象日志,结果发现,有的时候气象日志显示是下着倾盆大雨,而抛石记录却说在长江抛石头,这显然是在造假。
这样的审计方法,如果没有足够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是想不出来的。
独立审计过程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我们会在这本书里陆续讲到。
2.3审计工作的成果
2.3.1审计意见说了什么
对你我这些还在现实物质世界混饭吃的凡人来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先搞清楚最终要拿出来的成果是什么(可能是自己想拿给别人的,也可能是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以及我们要为此承担怎样的责任。
然后,我们做事才能像激光制导导弹那样,直奔目标而去。
审计工作要拿出来的成果是什么呢?
是审计报告。
严格说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报告只有一页纸,就是审计意见那一页。
后面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等,都应该是被审计企业的作品。
所以,国家领导人的那一句“不做假账”的题词,其实不是对审计师说的,是对在企业做账做报表的会计人员说的。
审计师们应该去找国家领导人再要一份题词才是。
既然我们的成果就是审计意见那一页,那么,我来问你,那一页说了什么?
“那一页说了什么不太记得了,光记得企业为了那一页审计意见就得付出几万几十万元的审计费!
真是一字千金。
”
审计意见说的东西,概括起来就一句话:
会计报表是真实公允的。
这句话略微翻译得通俗一点儿就是:
财务数字真实准确地讲出了企业的经营情况。
会计是一门语言,一门描述企业经营状况的语言。
审计师对这门语言掌握得越好,就越能把企业的故事讲准确。
尤其对于一个上市企业,投资者要了解这家企业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经审计的会计报表。
作为审计师,就是要保证企业用会计语言讲给投资者听的故事是真实准确的,而不是在编瞎话。
审计师不能像企业管理层那样,跳到前台来直接讲企业的故事,审计师只能用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来讲企业的故事。
如果审计师不能全面了解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就无法准确地讲这个故事;如果审计师对会计这门语言掌握得不好,也讲不好这个故事。
审计师要有这样一个信念:
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上的大问题都一定能够用会计语言讲出来。
2.3.2审计意见有几种
最常见的审计意见是这么写的:
“ABC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公司某年某月某日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某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些会计报表的编制是ABC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意见。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
审计工作包括在抽查的基础上检查支持会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证据,评价管理当局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以及评价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
我们相信,我们的审计工作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某年某月某日的财务状况、某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只要看到第三段就放心了:
这是一个无保留意见的报告,或者说是个“干净”的意见。
审计意见一般分为四种:
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无保留意见就是“干净”意见,我们刚才见过了。
那么,另外三种是什么意思呢?
“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里会有这么一段话:
“由于上述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我们无法对上述会计报表发表意见”。
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证据不足,审计师无法对审计报告后面附的会计报表做出一个整体判断。
不要以为这事听起来不严重,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的管理没问题而且肯配合审计师的审计工作的话,审计师是不会说证据不足的。
这个意见几乎相当于是在说“我不能说这家伙干了错事,只因为我没有拿到足够的证据。
”
“否定意见”就是说审计师和企业对某些大的会计问题的处理意见不一致,而且企业坚持自己的意见。
当然,审计报告后面附的会计报表是企业自己的会计报表了。
这往往也是挺严重的事。
社会公众一般总认为,审计师是专业人士,他们的业务能力应该比企业会计要高。
企业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做法,就得冒着社会公众不信任的风险。
“否定意见”的审计意见里会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认为,由于受到前段所述事项的重大影响,上述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某年某月某日的财务状况以及某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保留意见”其实就是“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程度较轻的版本。
这个程度轻重,是有审计师的主观判断在里面的。
它的措词是这样的:
“我们认为,除了某事项可能产生的影响外,上述会计报表符合⋯⋯,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
如果审计意见不是“无保留意见”,而是上面三种的话,不仅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七 数字 说话 审计 这么 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