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748679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9.82KB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
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A.初级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D。
再社会化
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
皮克马利翁效应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D。
光环效应
3.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看作是暂时的内因。
A.任务难度B.机遇
C.能力D.努力
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
5.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A.功能理论B.三阶段理论
C.社会判断理论D.学习理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8.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与
9.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和。
10.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
对的服从和对的服从。
11.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和三个特点。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
和。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3.归因
14.刻板印象
15.自我实现的预言
16.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17.从众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19.在说服他人改变态度时,发起者(说服者)的哪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
20.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1.阿尔贝·施佩尔是希特勒的首席顾问,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官员唯唯诺诺,即使希特勒提出了最野蛮的、毫无人性的决策,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提出异议。
请用学过的内容分析、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2.A3.D4.B5.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一般观察法参与观察法
7.规定性开放性
8.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
9.本能论挫折一攻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0.权威他人规范
11.直接性情感性
12.社会促进社会抑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3.归因:
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4.刻板印象:
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15.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实现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16.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这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就是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17.从众:
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1)熟悉:
熟悉一般可增加喜欢。
(2分)
(2)接近:
空间距离或功能距离(如互联网)接近的人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
(2分)
(3)相似:
在价值观、态度、兴趣等方面相似的人易相互吸引。
(2分)
(4)互补:
在性格、需要等方面互补的人易相互吸引。
(2分)
(5)个人特征:
如有能力、品质良好、热情的人易被他人喜欢。
(2分)
19.在说服他人改变态度时,发起者(说服者)的哪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
(1)发起者的权威性:
发起者在某一领域是专家,会更令人信服。
(2分)
(2)发起者的可信赖性:
如果发起者被认为是怀有个人目的,出于一己私利,并非公正无私
的,那么发起者就不会被他人所相信,其说服力就会大大降低。
(3分)
(3)发起者的吸引力:
发起者的人格特征、仪表体态以及言谈举止越具有吸引力,越有说服力。
(3分)
(4)相似性:
发起者与被说服者在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方面越相似,越有说服力。
(2分)
20.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1分)
出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可能有:
(1)责任扩散:
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3分)
(2)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
(3分)
(3)评价焦虑:
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者很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
生。
(3分)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1.答题要点:
(1)希特勒是独裁式的领导,要求下属对其服从。
(2分)
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2分)
产生服从的原因有:
①命令者的权威性。
希特勒的地位高,手中掌握的权力大,容易导致下属的服从。
(2分)
②军官的角色规范要求他们服从上级命令。
(2分)
③用责任转移来解释,希特勒周围的军官在行为归因上将责任转移给了希特勒,认为他们只是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关心自己行为的后果。
(2分)(解释合理,就可给分)
(2)周围官员之间出现了从众现象。
(2分)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2分)
从众的原因:
①信息性社会影响
信息性社会影响是人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
(3分)
②规范性社会影响
规范性社会影响是由社会规范而引发的从众行为。
人们为了获得社会接纳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其符合群体的规范和标准,以免陷入困境或遭到排斥。
(3分)
《社会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进行的社会化属于()。
A.初级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
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宽大效应B.首因效应
C.皮克马利翁效应D.近因效应
3.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接受一些专业人士的说服,这体现了说服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可信赖性B.权威性
C.专业性D.吸引力
4.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所体现的是一种()。
A.自我暗示B.间接暗示
C.直接暗示D.反暗示
5.米尔格拉姆(1963)的电击实验证明了()的存在。
A.群体影响B.责任扩散
C.从众D.服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
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_______心理和行为,_______三个层面。
7.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____角色和____角色。
8.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_______与_______。
9.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0.斯腾伯格认为:
爱情体验具有____、激情与_______三种成分。
11.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____和_______。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
_______和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3.归因
14.社会认知
15.自我实现的预言
16.从众
17.去个性化
四、筒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8.如何形成较准确的自我评价?
19.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20.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1.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和他的智囊团及内阁成员——被媒体誉为“最棒、最耀眼的一群人”——做出了这样一项决定:
派出1400名经中情局训练的古巴流亡分子登陆古巴猪湾,煽动一次反对卡斯特罗的大规模暴乱。
实际结果是,卡斯特罗的军队俘虏或歼灭了所有入侵者,入侵计划彻底失败;同时,美国的这一行径使拉美国家异常愤怒,而古巴与苏联的联盟关系更加紧密了。
事后肯尼迪总统自问:
“为何我们如此愚蠢?
”
为什么这样一群才华横溢的人经过长时间讨论分析,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决策7
请说明为何会产生这种群体决策错误?
如何减少群体决策错误的发生?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半开卷)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D2.C3.B4.A5.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人际交往群体心理
7.先赋自致
8.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
9。
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认知
10.亲密承诺
11.挫折一攻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2.社会促进社会抑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3.归因:
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4.社会认知:
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15.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实现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16.从众:
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17.去个性化:
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8.如何形成较准确的自我评价?
(1)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与成败
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弱点,学会调整自我评价,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3分)
(2)多角度地评价自我
积极地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如把同学、老师、父母等对自己的评价综合起来分析,有助于对自己形成一个较准确、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2分)
另外,要多角度地进行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理想的自我进行比较,也可进行横向比较——和比自己优秀的、相似的及比胄己稍差的人比较。
(2分)
(3)确立适当的目标与期望
当个体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时,就有可能遭到失败与挫折的打击,若个体还没觉察到自己设的期望过高,那就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分)所以,个体可以把远大的理想分成多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加以实现。
(1分)
19.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1)劝说宣传法:
通过各融传播媒介传播一定的信息来改变人的态度。
(2分)
(2)角色扮演法:
通过角色对承担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的态度。
(3分)
(3)团体影响法:
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改变人们的态度。
(2分)
(4)活动参与法:
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3分)
20.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1分)
出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可能有:
(1)责任扩散:
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3分)
(2)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
(3分)
(3)评价焦虑:
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者很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生。
(3分)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1.答案要点提示:
群体决策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出现了群体思维。
(2分)
具体原因可能有;
第一,肯尼迪和他的智囊团刚刚在大选中获胜,群体成员盲目乐观,把自己的群体看作是无所不能的,不可战胜的,根本不会犯错误的。
(2分)
第二,肯尼迪作为领导者在决策之初就明确表示赞成入侵计划,忽视了与当前决策不一致的观点或意见。
(2分)
第三,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看法的人迫于压力保持沉默,以示顺从,从而避免受到孤立、嘲笑和排斥。
(2分)
减少群体思维的策略主要有。
首先,领导者应该鼓励群体成员公开质询和提出怀疑,领导者应该乐于接受对他的批评。
(3分)
其次,领导者在讨论的最初阶段应该保持公平,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因为这样会限制群体成员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
(3分)
第三,群体讨论中应该邀请群体外的专家参与,并邀请专家对群体成员的观点提出挑战性意见。
(3分)。
第四,征求匿名意见也有利于提高群体决策的准确性。
(3分)
(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即可给分)
《社会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
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B.双向性
C.整体性D.易出偏差性
3.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费斯廷格B.海德
C.谢里夫D.凯尔曼
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A.顺从B.服从
C.从众D.同化
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种()现象。
A.社会抑制B.社会促进
C.从众D.社会惰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另一种是____。
7.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____、____与____三种。
8.舒茨(W.C.Schuts)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
____的需要、____的需要和____的需要。
9.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____与他们的外在____相对应。
1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____、____和____。
11.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____攻击行为和____攻击行为。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2.社会角色
13.责任扩散
14.社会影响
15.群体思维
16.偏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7.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
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8.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19.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0.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群体内的各个成员间可能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
很多事实表
明,不良的竞争常常会两败俱伤,相互合作常会产生双赢的局面。
请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及您自
己的经验来阐述:
(1)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有哪些。
(2)怎样做更有利于群体成员间合作的形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2.C3.A4.B5.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问卷法访谈法
7.向上比较向下比较相似比较
8.包容控制情感
9.品质行为
10.接近相似互补
11.工具性敌对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2.社会角色:
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
相应的心理状态。
13.责任扩散:
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
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14.社会影响:
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
现象。
15.群体思维:
也叫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
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
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16.偏见:
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
指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7.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
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
象。
(4分)
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
(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所以多以内因来解释人的行为,而忽
略外因的影响。
(3分)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
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
(3分)
18.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由凯尔曼(1961)提出,(1分)
他认为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第一,服从: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
服从。
(3分)
第二,认同:
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
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
(3分)
第三,内化:
个体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3分)
19.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1)消除刻板印象
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
一般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常有一定的刻板印
象,如白人认为黑人智力低下、不求上进,男人认为女人有依赖性、被动性等。
根据研究,由偏
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
另外,通过对公众进行反偏见
教育也可以有效减少偏见。
(4分)
(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平等的接触和个人间的接触都是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接触双方的独特性。
不平等的接触
妨碍双方相互间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还易产生先人为主的、刻板化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是
对地位低下者不利的。
(3分)
(3)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为不同群体设定共同命运与合作性奖励的任务,而非互斥性的竞争任务,是消解群体间的
敌对情绪和偏见的重要途径。
(3分)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0.答题要点:
(1)简述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有哪些。
(共12分,每小点2分)
①成员之间的沟通程度:
一般而言,沟通的机会越多,合作的可能性越大。
②群体的奖励结构影响着群体成员做出竞争或合作的选择:
当一个人的获得意味着另一
个人的损失时,就形成了一个竞争性的奖励结构。
而当群体成员通力合作才会取得最大回报
时,就是一个合作性的奖励结构。
③个体关于竞争的价值观:
如个人主义者倾向于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不考虑他人的收益
或损失。
④群体规模:
研究发现,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合作行为会减少。
⑤相互性:
在社会互动中,如果以竞争为开端,将引起更多的竞争行为。
⑥共同外部威胁的出现也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2)说出几点合理的方法就可以。
如多沟通交流、多为对方考虑、主动谦让等。
(8分)
《社会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A.初级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
2.归因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是()。
A.海德B.维纳
C.凯利D.贝姆
3.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权威性B.可信赖性
C.吸引力D.相似性
4.“望梅止渴”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暗示是()。
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D.反暗示
5.米尔格拉姆(1963)的电击实验证明了()的存在。
A.中心特征B.边缘特征
C.从众D.服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____和英国心理学家____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7.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____角色和____角色。
8.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____自我、____自我和____自我。
9.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____和____。
10.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11.斯腾伯格认为:
爱情体验具有亲密、____与____三种成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2.再社会化
13.社会认知
14.社会比较
15.攻击行为
16.去个性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7.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18.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19.简述从众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0.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2秒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经过
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后发现,在飞机发射之前工程师对发射提出过置疑,认为空气的温度过低
会对飞船的安全造成威胁。
但是两位高级管理人员并不同意这个意见,他们强迫操作者发射
了飞船。
他们对自己的观点非常自信,因为美国宇航局已经有55次成功发射的先例。
反对者
迫于压力,保持沉默,于是出现了一致通过的假象。
请说明为何会产生这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最新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期末 题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