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煜大片时代的编剧智慧.docx
- 文档编号:26739048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04KB
盛和煜大片时代的编剧智慧.docx
《盛和煜大片时代的编剧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盛和煜大片时代的编剧智慧.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盛和煜大片时代的编剧智慧
盛和煜:
大片时代的编剧智慧
目前在国内,艺术和市场很多时候是一对矛盾体。
为了求生存,跟风是无奈之举,大家发现一条路能走通,就一拥而上。
现在有一部分艺术家,已经衣食无忧,应该做一些艺术上的尝试。
《赤壁》上映一周,即票房过亿。
这部取材三国的大片,像以往一样,采用了著名导演、著名演员、著名编剧的“标配”。
目前,中国的大片刚刚起步,出于对国内政策、制作水平和海外市场的考虑,大片的题材还相对比较局限。
古代题材占了绝大多数。
于是,编剧如何在复杂的商业操作中,重新消化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理解,并让它们深入浅出,大俗大雅地与观众的趣味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大片成败的关键。
盛和煜这个名字对百姓来说有点陌生,但提起他的作品:
《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夜宴》等,人们无不耳熟能详。
最近,作为《赤壁》的编剧,盛和煜更是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纵观盛和煜的作品表,一方面,人们看到了他在重大题材创作质量上的统一:
盛和煜几乎获得了国内所有重量级编剧奖的最高奖项。
另外一方面,人们又能从盛的作品中看到在严肃性和娱乐性之间的某种游移。
众所周知,在大片的运作过程中,编剧最初创造的和最终掌控的相去甚远。
几年前《夜宴》台词引发的争议,盛和煜已经不愿多提。
对于《赤壁》的访问,他显得小心翼翼。
盛和煜反复对记者强调了三点:
第一,他与吴宇森合作得非常愉快,并且从中学会很多东西。
第二,一部商业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是它最终的成功,票房是硬道理。
第三,他只是《赤壁》的定稿编剧,《赤壁》前几任编剧,包括邹静之、王蕙玲、芦苇等,在他的心目中,他们都是华语世界中最杰出的编剧。
《赤壁》的定稿编剧
大众电影:
《赤壁》经过很多著名编剧的修改,在最后的字幕上,也有您、郭筝、陈汉的名字,编剧之间怎么分工的?
盛和煜:
实际上没有分工,剧本给我的时候,已经是第七稿了。
吴宇森并没有把以前那么多稿给我看,只拿了他和郭筝写的一版,签约的时候,我的职位是定稿编剧。
后来具体工作也是定稿编剧。
我也过了很久,才知道之前有那么多有名的编剧写过。
大众电影:
您对三国的阅读史是怎样的?
盛和煜:
我从七八岁就开始看三国的小人书,后来是关于三国的各种著述。
我对三国的历史烂熟于心,以至于在写《赤壁》以前,我故意没有再看它们。
大众电影:
吴宇森对那些设计比较满意吧?
盛和煜:
我猜吴宇森导演大概是开头的部分比较满意,因为这部分在影片中变化最小。
大众电影:
吴宇森希望这个剧本体现他的哪些风格?
盛和煜:
我们商谈了很久,才签订合同。
吴宇森提出的一些想法,比如:
要着重体现刘备、张飞、关羽之间的兄弟情谊和团结精神之类的。
大众电影:
您与吴宇森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盛和煜:
首先,我们都认为,票房是硬道理。
其次,我与所有电影导演合作的前提是,他们是对的,我会做出妥协。
在私下里,我与吴宇森的关系非常好,跟冯小刚也是。
我称吴宇森的夫人为嫂夫人。
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很有东方意蕴的。
吴宇森是一心想把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放在这部前所未有的大片中呈现出来,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在文学上,我与吴宇森可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在这一点上,电影与电视剧完全不同,毕竟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像《走向共和》《血色湘西》《恰同学少年》这样的电视剧,它们的收视率和艺术性,更能表现我创作上的真实状态。
大众电影:
中国迎来大片的时代,您觉得编剧在大片的运作中挣扎要艺术还是要市场有意义吗?
盛和煜:
正是因为大片,观众来到了电影院,没有大片电影院基本上不会经营下去。
在我写《夜宴》之前,当我看到那些经典好莱坞作品,《魂断蓝桥》《罗马假日》之类的影片,多么好啊,如果我们的观众能够沉下心看看这些作品,那么思想情操将有怎样的提高啊。
只强调视觉效果的大片,把大家的心搞得浮浮躁躁,我对大片这一点还是有一定担忧的,但是一己之力终究是有限。
我也在想,在有机会的前提下,要在今后的创作中,体现我的追求,让作品既有大片的号召力,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优雅。
大众电影:
在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时候,您一直强调从吴宇森导演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能否举个例子?
盛和煜:
我先说感性的。
我一进到吴宇森的工作室,就看到很多草图。
就是电影里演的战船、军营,还有曹操的帅帐。
吴宇森把每一个细节想得非常细致、清楚,看着电脑屏幕,我不知道这是三维还是四维的图形,让人感觉好像真的坐在曹操的帅帐里一样,这对我写剧本很有帮助。
在一些创作观念上,他想得也更全面,更能抓住市场和观众心理。
其实,我还算是一个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我从他们的考虑和选择上,还是学到一些东西。
比如曹操这个形象的设计。
大众电影:
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在各种作品里表现的非常多了,当时您是怎么考虑的?
盛和煜:
这个人物我跟吴宇森导演讨论了很久。
我对曹操的看法,受史学的影响比较多。
什么魏晋文章、建安风骨啦,曹操的文章写得那么漂亮,吴宇森却让我把他写成白脸奸雄,我心里还有点过不去。
但是吴宇森就没有这么多负担,他强调“忠奸”这个概念,他坚持把曹操刻画成大反派,从而引发观众对他的憎恨。
桥段的读解
大众电影:
金光盾牌那一段当时是怎么设计的,感觉华丽又惊艳。
盛和煜:
这段是吴宇森想出来的。
三江口的陆战,长坂坡和夏侯敦一段,基本上我是照着他的意思写的。
我没参与什么设计,只是弄得相对精简一些,把战争中带出一点人的性格和情感。
后来我在长沙看过电影,感觉那一段里面文学的东西相对少一点,基本上都是镜头的表现力。
大众电影:
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的过程,被表现为二人通过抚琴交流,一句话都没说。
为什么选择这么抽象的方法?
盛和煜:
抚琴是吴宇森一直坚持的部分,我估计前面几稿编剧都写到了,但表现得各不相同。
我写的用了一部分,但没有全用。
大众电影:
在完成片中,弹琴与射虎的情节是紧挨着的,一般编剧都会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为什么连续用两个抽象的比喻来表现孙权的转变?
您在一开始是这么写的吗?
盛和煜:
射虎这一段也是吴宇森导演一直坚持的部分,我尽量想把它构思得更有意味,注意意味不是意思,意味比意思包含了更多的东西。
在《赤壁》的剧本中,有很多东西是吴宇森心中早就打定了主意要这么做的。
包括后面许多大场面的设计,比如那场从空中俯视然后冲下去的陆战,他叫我看《滑铁卢》,照着那种气魄来写。
大众电影:
孙权来刘备的军营,刘备在做草鞋,张飞在练书法,关羽在教孩子们念《诗经》,三个细节完全平行并列,这个手法在国产大片里还比较少见。
盛和煜:
这段剧情是吴宇森和郭筝剧本里的东西。
在文学上,可能有一点点小儿科。
但票房证明了吴宇森的选择是对的。
但是,有时候我反过来想,有些地方他用了我的东西,也不见得会影响票房。
大众电影:
许多观众都质疑曹操在三江口为什么选择陆战而不是水战?
盛和煜:
一开始看剧本的时候,这段确实有水战的内容。
但是我提出来,中国的电影从来没有表现过水战。
吴宇森拍《赤壁》将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表现水战,观众们对此应该是很期待的。
如果在上部的三江口打一次不大不小水战,观众的胃口就会掉下来了,因为他们在下部将会看到的,无非将是另外一场更大的水战。
当时我提这个意见的时候,制片部门和吴宇森导演都很高兴:
这样既可以保持观众的新鲜度,又能节约成本。
但是最后,我听说还是吴宇森导演自己改成陆战了。
这中间既有制作上的问题,也有技术上的问题。
但在后来的影片里,三江口陆战被表现为有意为之,我觉得还是稍微有一点点勉强。
大众电影:
《赤壁》分成了上下两部,这样的发行策略对剧本写作提出了什么要求?
盛和煜:
后来的部分我就没有参与。
一开始,他们拿来的剧本好厚,我一看,这个厚度至少要拍三四个钟头。
吴宇森导演要求我改成两个小时一刻钟,我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写了一稿。
后来,制片方的要求又变化了。
我也就没有继续进行了。
在下部里面,我写得重得多,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段落,比如:
草船借箭、借东风、小乔过江、孙尚香过江等内容。
我参加了整部戏,也就是上下两部的编剧工作。
后来,制片方把《赤壁》扩充了。
上半部是两个半钟头,下半部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时间,一共五个小时的长度。
但总体来说,《赤壁》下部主要是影像上的扩充,文字并不会有太多增加。
我希望在下部看到一些更为满意的戏,其中包括一些对白,我花了很大心思。
编剧的职业荣誉
大众电影:
您现在除了做编剧,也担任一些社会职位。
您现在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盛和煜:
目前,我在湖南卫视和响巢国际做艺术总监。
许多重大题材的剧本,都爱找我弄,言情剧一般就不找我了(笑)。
遇到电视剧剧本,我一般是领衔创作。
有些大纲会自己动手写,现在的大纲不比从前,动辄要十好几万字,快和分集剧本一样长了。
剧本写完,我还做统稿,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平时,我不光写剧本、抓剧本,还要给许多朋友、领导、老师、同事看剧本。
每个剧本平均也要几十万字,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七八百万字,而且看完还要给出详细意见,马虎不得。
前一阵,响巢国际运作了两个电视剧《明日已太远》和《丑女无敌》,前面一个改编自英国名著艾米丽?
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我参与的比较多一点,后面一个改编自流行美剧《丑女贝蒂》,我参与得少一点。
大众电影:
改编世界名著和流行美剧,这看起来是一个崭新的尝试,但似乎还是改编。
改编的风险有的时候不比原创小。
盛和煜:
这两部电视剧的创意都是公司老总刘文武提的,我们不知道观众会不会接受。
目前为止,我对它们的内容还是很有信心的。
的确,现在市场原创的内容匮乏,许多国内的经典名著都被接连改编,跟风现象比较严重。
话说回来,目前在国内,艺术和市场,很多时候是一对矛盾体。
为了求生存,跟风是无奈之举,大家发现一条路能走通,就一拥而上。
另一方面,我们国内的从业人员,太缺乏想象力和勇气。
一个编剧拿出来一个新东西总是有风险的,一旦失败,他可能连饭碗都没有了。
但是,现在有一部分艺术家,已经衣食无忧,应该做一些艺术上的尝试。
我准备写《溯江而上》,讲的是商务印书馆1932年被日本人轰炸过,后来随内地工业全部转移到了重庆,讲一种文化上的抵抗。
这个题材,也许一些人不看好,但我觉得它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东西。
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我一定会把它写出来。
大众电影:
看得出您对编剧这个职业很虔诚,您是怎么开始这个工作的?
盛和煜:
我是湖南的老三届毕业生,在湘西农村插队七年。
每天都在田里插秧,我们那里叫“作田”,那完全是农耕社会,跟沈从文笔下描写的一模一样。
后来,我被招进“纺织机械厂”。
那个厂子是上海内迁的工厂,受中央部委直接领导,在我们那儿算是很好的单位。
我在里面做浇铸工。
浇铸工非常辛苦,每天用手抬铁水,烫伤是经常的事。
那时候,我们每天上班都全副武装,脑袋上戴着像日本兵一样的帽子,身上是全套工作服,脚上是翻毛皮鞋,眼睛上还要带眼罩,生怕被铁水溅到。
在纺织机械厂工作了两年以后,我参加了高考,也考上了。
拿到大学准考证的时候,我被领导调到常德地区创作中心,就是后来的戏剧工作室。
这以后,我就做编剧了,一直做到今天。
本文图片由盛和煜和《赤壁》剧组提供
责任编辑/冯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片 时代 编剧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