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毕业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6736852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51KB
环境保护毕业论文.docx
《环境保护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毕业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毕业论文
环境保护毕业论文
摘要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
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
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
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关键词:
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污染
第1章绪论31.1环境的概念3
1.2环境保护的定义3
第2章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42.1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4
2.2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4
2.3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4
2.4保护环境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5
第3章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63.1环境保护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6
3.1.1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63.1.2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6
3.1.3正确把握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63.2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7
3.2.1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73.2.2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8
3.2.3严肃法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9
3.2.4动员社会力量保护环境93.2.5加强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撑能力10
第4章结论与展望11
4.1结论11
4.2展望未来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第1章绪论
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
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
们的共同心声。
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息息相关,保护人类的有限资源是保持经济
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我国,环境保护已列为改革和发展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
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提
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摆到议事日程上。
我国的立法机关也相关地制定了环境保护
的法律法规,使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环境保护是实实在
在的工作,要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全国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规划
与综合治理具体措施,使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
我国要消除贫困,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
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
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
济的发展。
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
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
设的战略方针。
1.1环境的概念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
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2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
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2章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2.1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紧密相连。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环境问题究其产生根源,是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造成的。
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
保护好环境,能优化经济增长,促进发展。
其主要表现:
一是通过认真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产业经济政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利于合理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二是通过削减排污总量,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既减轻了环境污染负荷,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容量。
实践证明,新建并运行好一座污水处理厂相当于给一片工业项目营造了水环境容量,拆除一批燃煤锅炉、“倒”掉一批分散的烟囱,相当于腾出了新建一座小型电厂的环境容量,还优化了产业结构。
通过“治老补新、以新带老”盘活环境资产,让出环境空间给新兴企业加快发展,就能够从环保角度对经济发展以最直接的支持和促进。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能推进技术进步和更新改造,提高资本运营质量,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
四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
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苏州、杭州、宁波等沿海发达城市近年来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实现了“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的转变。
2.2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可以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证生产安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保障人的健康生存。
而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土壤直接导致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和癌症的高发,受到污染的水产品和农产品威胁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大侵犯。
历史上出现的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洛杉矶化学烟雾等一系列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随着温饱水平的解决,人民期待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均寿命,成为环境保护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2.3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绩。
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虽只有世界的4,,耗用的钢铁、煤炭、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31,和40,。
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
中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
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的增长。
多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4保护环境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环境权益公平问题,环境不公会加剧社会不公。
环境不公主要表现在城乡不公、二是区域不公和阶层不公上。
加强环境保护,要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平等无例外提供的优良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产品,是政府应该强化的社会职能。
第3章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
3.1环境保护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3.1.1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过去的十年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多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核与辐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市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与1996年相比,2005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增加了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下降了39.3个百分点。
全国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污染整体上有所减轻。
酸雨范围和强度有所减轻,但近年有较大反复。
全国出现酸雨的城市和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1998,2002年呈现下降趋势,而2003,2004年又有所上升。
地表水污染呈减轻趋势,但各水系发展不平衡。
与1996年相比,2005年我国地表水?
?
类水质比例由27,提高到36,,劣?
类水质比例由36,下降到28,。
长江、珠江水质总体较好;松花江水系属轻度污染;黄河总体上属中度污染;淮河水系呈中度污染,总体呈减轻趋势;海河、辽河水系总体属重度污染,辽河水系“十五”期间污染有所减轻。
滇池、巢湖和太湖水质没有明显改善。
1996年以来,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有所好转。
3.1.2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
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3.1.3正确把握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我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特征是明显的,后果是严重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我国依靠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
在经济学分析中,巨额资本投入、旺盛的国际贸易拉动、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支撑及巨大的国
内消费市场都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但从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角度看,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同样是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5年我们用全球26,的粗钢、47,的水泥、40,左右的原煤、32,的稻米、37,的棉花,创造了全球4,,5,的GDP,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都出现明显反弹,环境污染居高不下,污染事故频发。
如果继续依靠这种重污染型工业带动增长的经济结构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环境保护将雪上加霜,经济发展也会难以为继。
新世纪初的头20年将是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20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压力最大的20年,同时也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实行跨越式发展,彻底转变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经济社会才得以持续发展,环境质量才能根本改善。
3.2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3.2.1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1、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
保护环境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要把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建立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将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
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逐步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
从今年开始,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情况,让社会和群众监督。
保护环境,守土有责,建立环保工作问责制。
对于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2、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是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要发挥环境综合管理职能,抓好环境规划、执法监督和信息发布工作。
经济综合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
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
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
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
国家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健全区域环境督察派出机构,协调跨省域环境保
护,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
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管机制。
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所辖范围及所管领域有关的环境问题。
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
进一步总结和探索设区城市环保派出机构监管模式,完善地方环境管理体制。
3.2.2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1、要制定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
这是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明确各类功能区的范围,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把这项措施落到实处。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4、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
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实行有利于发展的电价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实行全额收购政策。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
对通过境内非营利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环保事业的捐赠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对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实行扶持政策,并给予税收优惠。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进一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污染治理的钱迟早要花,早治理早主动,晚治理就被动。
要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各级财政都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要继续向环境保护倾斜。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公共设施建设。
实施一批国家环保
重点工程。
对有偿还能力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污染治理项目,银行应给予贷款扶持。
要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格局。
3.2.3严肃法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1、健全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
要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通过认真评估环境立法和各地执法情况,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
的问题。
完善现有环境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努力使环境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
2、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决不允许违法排污的行为长期进行下去,决不允许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者逍遥法外。
要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强制淘汰制度等。
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
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
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3、不断加强环保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监督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
各级政府和有关企业都要制定应急预案,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建设完备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做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
要研究解决环保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问题。
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加快环境与核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环保队伍。
从事环保工作的同志要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敢于碰硬,做保护环境的忠诚卫士。
3.2.4动员社会力量保护环境
1、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环境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方式。
要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以环境补偿促进社会公平,以生态平衡推进社会和谐,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
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
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活动,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各级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各类企业都要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每个公民、每个
家庭、每个单位、每个社区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自觉参加环保活动。
2、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省(区、市)有关环境保护指标,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噪声、饮用水水源水质、流域水质、近岸海域水质和生态状况评价等环境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创造条件。
公布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城市,并实行投资环境风险预警机制。
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
企业要公开环境信息。
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3.2.5加强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撑能力
1、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
国家已把环境保护列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当前要优先开展环保战略、标准、环境与健康等研究,鼓励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饮水安全、核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组织对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洁净煤、汽车尾气净化等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2、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境保护
要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强发展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
加快环保产业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
第4章结论
4.1结论
其实环境的永续和人类的生活是最息息相关的,人类破坏了那赖以维生的环境,曾经我们都不知道它的形成是多么的不容易,如今我们试着挽回它,但并不是如此容易,环境正恶化中,也让人类看到自是多么渺小。
那是态度,我们的态度不该再是被动且自顾自的,因为环境的恶化是全球性的~我们该以一种积极且具前瞻性的动作来挽救我们的环境。
地球是大家的,应该靠大家的力量去维护它,并使这动作永续化,已达到环境的最低污染~
总而言之就是要保护环境。
4.2展望未来
国际环境保护的潮流对国内环保工作的推动及国际贸易的拓展有重大的影响,在进行环境评估及推动环境改善之际,必须能兼顾到国际趋势,以前瞻性、整合性、公开性等为前提,积极建构及推动环境保护策略,才能有效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前瞻性:
面对高涨的国际环保趋势以及日渐严格的法令规范,推动环境保护活动时的前瞻性更显重要,若只有被动强制性的法规命令,而没有积极主动的预防减量观念,则环境保护成效必定缓不济急。
整合性:
面对不同的环境冲击以及污染物间的转移,除了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等传统环境污染物必须处理外,有关毒性物质的使用、资源回收再利用及节约用水等的考虑,也必须纳入环境改善规画中,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完整性。
公开性:
在因应国际环保议题时,须考虑环境现况及因应策略的公开性,以广征不同领域、层次的意见,由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其影响程度及策略推动时的可行性。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XXXXXX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中心的表示感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