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6729714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29KB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的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教学生学会倾听。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教学过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
一、研究主题的提出
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但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
“老师,我来!
我来!
”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
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
“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容之一。
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
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
“倾听”,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
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
倾听是人们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所获取的知识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
积极的倾听习态度,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
同时,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目标
其一: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素养,甚至是一门艺术。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
“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能说会道的嘴巴。
”对于学习个体的学生来说,能在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才能将信息进行整理、化。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教学过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
其二:
从教师方面来说:
教师首行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教育从不同的层面打开,从被动走向开放的状态,加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革。
因此,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只有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讨论与思考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与合作者。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当然,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来说,更是一种调控,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行为。
四、国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9期中《学会倾听和表达》中提出倾听、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必须将其纳入学习习惯、学习常规予以培养,必须从学生的倾听态度、倾听意识抓起。
我在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里就强调上课要专心听讲,其实这里就蕴藏着做好、做足、做透“听”的契机。
结合各学科特点,打好基础,从模仿抓起,榜样示,从严抓起,循循善诱,从激励抓起,注重效果。
五、研究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
研究过程面向全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强学生倾听意识,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会倾听,之后自我选择,自由表达,促进自我发展。
2.和谐原则: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力求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沟通,保证学生有愉悦的情绪,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激发思维,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3.循序渐进原则: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多听、多想,感觉成功的愉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瞄准“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地启发诱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剂良药,只有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激励,才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尝试,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时表达对学生的期望,运用激励语言、动作或措施,让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释放,产生驱力,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5.实践性原则:
布鲁姆强调:
“学会如何学习”要比“学会什么”更重要。
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要当好“导师”,履行“导”的职责,引导学生去听别人的话,从中得到某些信息,再进行处理。
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六、研究过程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接受各种培训,如学科课程培训、新理念的培训、校本培训、倾听专家讲座等,逐步领会课改精神以及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我必须改掉传统的教学定势,及时调整自己的传统理念以适应新课标。
(二)调查研究
在实施前通过观察的方式,对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行调查,从而采取更适合训练的策略。
经过调查发现:
一方面,学生对老师话的倾听。
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有少部分学生总是不能听得很认真,特别是在老师讲练习时。
另一方面,学生对其他同学话的倾听。
据观察,大部分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他的想法好像只为了说给老师一个人听的,他的做法好像只是为了表现给老师一个人看的,其他同学也很“配合”,在他人说或他人演示的时候,还是在举着手说:
“我来我来”。
而对于他不感兴趣的,索性性开起小差来。
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告诉孩子:
课堂的可贵之处在于尊重个人观点的同时,博取众人之长,使自己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提升一步。
(三)着手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及习惯
1.激发倾听兴趣
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
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新授容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
老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我的课,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课堂的叙述、讲解等都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语言绘声绘色,语调抑扬顿挫。
这样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不同形式的激励评价,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孩子肯定与赞赏,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无疑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2.教师先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
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首先自己会倾听。
教师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课堂“霸主”角色,改变自己只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的习惯,要告诫自己:
再等一等,给学生多留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的发言好像在“唱反调”时,要提醒自己:
再等一等,学生的“反调”往往是一个新的发现和创造;当学生吃力地表达心声的时候,要告诉自己:
再等一等,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教师这样放下架子,侧耳倾听,俯身细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教学出现激动人心的“百鸟争鸣”的局面,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善于做出积极的回应。
不少教师由于不善于倾听,对学生的发言感到茫然,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指导和矫正,致使教学不仅不能出彩,反而出现错误信息。
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应通过明示或暗示,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指导和矫正,如“我听清楚你的意思了”,“你的发言有独到之处”,“换一个说法可以吗”,“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再考虑一下”……这样给以不同的回应,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很在意自己的发言,激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且能使交流始终沿着话题的中心延展,使教学任务得以高质量地完成。
教师应做一个高明而又机敏的倾听者,不仅要听出学生发言的表面意思,还要“听”出学生不曾言表的“心音”。
高明的教师会在学生吞吞吐吐时,听出他断续的言语中有着很大的“含金量”;会在学生明亮而期待的眼神里,感到他将会有不同寻常的见解;会在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一皱眉中,发现他可能有“惊人之论”……这样“倾听”,都会促成愉快的交流,并使这种交流变成美好的享受。
3.在课堂中进行训练
①细化学生听课的要求。
如:
听时眼睛注视老师或发言人;听清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在别人讲话的同时插嘴。
②课堂引导循序渐进。
首先引导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
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可以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些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容进行简单的重复。
以此引导学生去努力听懂别人讲话的容并有意记忆。
其次,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听出一些要点,加进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对方的话作出自己的判断。
如,请学生听出优点,问学生刚才讲话的同学哪儿说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等等,提高他们听优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听出缺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常思考:
别人说的话,还有哪些不妥。
如果让我来说,我会怎么安排。
以期听者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规的听说习惯,说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
引导学生听出异同,让他们听差别不大的话语。
能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养成规的听说习惯。
4.结合课外实践进行引导。
课堂训练是主渠道,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
日常生活是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最大课堂。
因此,我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
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①听生活乐事。
布置学生回家听对于那些容有趣、情节生动的少儿广播节目。
在检查时,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层检查:
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学生可让他们简单复述广播的容,能力弱的学生可让他们说说记住了几个词语听听说说,延长了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
除广播外,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闻、有趣的事件都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交流。
②听学习容。
让学生听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强化学生“听”的意识,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也可以选用短小生动、浅显易懂的故事让老师或学生说,其余学生重复,要求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以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积累信息。
③听自然声响。
走出教室,广阔的生活环境就是最好的课堂:
莺啼蝉鸣、草长花、潮汐的涨落、小鸟的啁啾……引导学生用耳朵、更用心去“聆听”大自然中的声音。
总之,发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结合说、读、写、思种种活动,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
七、研究成果
训练刚开始时,显得有些困难,开始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跟着教师走,比较认真地听,并积极地回答问题。
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能力稍欠,在听的过程中,不是每次都听清,就是听清楚了,口头表达也有一定的问题。
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则是根本就达不到专注,更不要提耐心、细心了。
但是越往后,情况就好多了。
许多学生慢慢地可以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容,而后能静下心来参与到倾听的训练当中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跟随老师,跟随同学进行互动学习,其他的学生也能作到参与。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感到:
1、学会了尊重他人,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
因为能够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说话和被听,就是尊重别人的好习惯。
2、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的过程,这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新课标还要求每位学生能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进而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关注周围的环境。
学生们觉得自己的眼中不再是“只有自己”了。
就连班里最调皮,平时听讲程度很不好的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上也能够关注他人、积极地回答问题。
学生的倾听意识明显增高。
通过我的努力以及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倾听的重要性。
将来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比如交往能力、探究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了,同学之间的东西多起来了。
逐渐地,在发言中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往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看法,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再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了,与同学,甚至与教师探讨的多了,好几次还敢于对教材提出挑战,向传统观点提出挑战,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出击。
八、体会与思考
1.通过实践与思考,我深深感到教科研工作要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持,随着我对新课程理念学习的不断深入,我课题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了,道路更加宽阔了,信心更加坚定了。
理论的指引给我明确了方向,给了我实践的动力。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倾听意识和能力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让学生得以自由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既是对学生尊重的最重要表现,也是教师对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体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和被尊重的愉悦,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 低年级 学生 倾听 习惯 培养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