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第六册教学设计一.docx
- 文档编号:26724192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0.27KB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第六册教学设计一.docx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第六册教学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第六册教学设计一.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科学学科第六册教学设计一
课题:
第一课混合身边的物质
(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3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4感受实验前的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判断才是科学的方法。
第一教时
教学时间: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作出判断。
2认识到混合后的沙豆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教学准备:
一次性塑料杯3只(或透明杯)、纱网一块、小棒1根、黄豆与沙子各半杯、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混合身边的物质
(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观察的本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带来的黄豆和沙子,看谁发现的多?
二新授
一)沙和豆子的混合
1谈话:
请同学们猜一猜把这些豆和沙子混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
(学生自由想象,个别试说)
2你打算怎样把它们混合在一起?
(学生试说并进行讨论混合)
3仔细观察,混合后的物质是怎样的,并结合物质取名字,引出“混合物”的概念。
二)分离沙和豆子
1)你们有办法再把这些豆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
(小组讨论,制定分离的方案,学生动手进行分离,教师巡视辅导
2)与纸上的沙和豆比一比,分离出来的豆和沙子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仔细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分离出来的沙和豆还叫沙和豆吗?
(学生讨论,个别是说)
教学建议
三小结。
设问:
这节课我们主要做了哪些事?
(学生说)
我们身边有这类混合物吗?
(个别试说,评议)
这些混合物能分离吗?
(学生试说)
教学建议
第二教时
教学时间: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
2认识到混合后的油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教学准备:
试管、植物油、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沙和豆的混合,并且知道了沙和豆混合后还可以分离出来,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内容。
二新授
1出示一杯水,一杯油,问将它们倒在一起会怎样?
(学生猜测、判断)
2先将水倒入试管再将油倒入试管,会见到什么现象?
(学生仔细观察后试说)
3有什么办法将它们充分混合在一起呢?
(说说自己的方法,讨论交流)
4将水和油充分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混合物是怎样的?
你有办法将它们分离开吗?
(相互讨论,试说)
5分离出来的油与水有没有变化?
(仔细观察,试说)
6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混合现象?
(现象、试说)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混合现象,在这些混合物中有部分是可以分离的,但也有部分是不可以分离的。
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
教学建议
课题:
第二课混合身边的物质
(二)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2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3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了解混合的世界有两种情况。
4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到“发生变化”和“不发生变化”具有同样的价值。
重点难点:
1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计划展开研究活动。
2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每组透明杯五个、火柴、小苏打、醋、石灰水、自来水一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些物体的混合是可以分离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物体的混合,看它们的混合物是不是也可以分离。
二新授
小苏打和醋的混合
1出示小苏打、醋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仔细观察,也可相互讨论,个别试说,评议)
2猜测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猜测,并交流)
3谈话:
你打算怎样去研究它们,研究时注意什么?
(小组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时的过程和注意点。
学生研究,并展开交流)
4你看到了什么?
和你猜测的一样吗?
(个别说,同学补充,评议)
5你认为气泡是从哪里来的?
到哪里去了?
是什么气呢?
(小组讨论并交流看法。
)
实验:
教师将点燃的火柴伸进空杯和装有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物的杯子。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情况?
有什么想法?
(学生仔细观察,并相互交流对此现象的想法。
)
6小结。
今天所学的小苏打和醋的混合后的结果与沙和豆子的混
合一样吗?
不一样在哪里?
(学生试说,同学补充)
三扩展练习
混合1/4杯自来水与石灰水,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并说明属于哪种混合?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现象,并作出判断)
四生活中的混合
1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混合物?
它们是由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
(小组讨论,个别说,同学补充)
2观察课本提供的混合物,说说它们的成份?
五作业
在家中寻找几种混合物,并记录它们的成份。
教学建议
课题:
第三课分离混合物
教学时间: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学习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
2学生通过对面粉和粳米、铁钉和木屑分离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本身的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
4指导学生按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几种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根据分离物质的本质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粳米和面粉、铁钉和木屑的混合物每小组一份。
2、纸盒、筛子、彩色墨水、滤纸、烧杯、滴管等每组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需要,人们常常用很多种方法分离混合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简单的分离方法。
二、新课
1、分离粳米和面粉
师:
倾斜装有粳米和面粉混合物的盒子,反复敲打盒底,能否将粳米和面粉分开?
1、小组讨论分离的方法
2、动手进行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混合物
3、汇报分离的结果
师:
同学们刚才动手操作了分离粳米和面粉的过程,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最好方法就是用筛子。
2、分离木屑和铁钉
师:
每小组桌上都有一堆木屑和铁钉的混合物。
你们能用多少种方法,把铁钉和木屑分开呢?
1、小组讨论
2、动手操作
3、汇报结果
生:
通过刚才我们的讨论和操作得出分离木屑和铁钉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点:
教学建议
(1)用筛子筛;
(2)2)用水
(3)用火烧
3、请同学们课后在我们准备的滤纸上做一个实验,分别将一滴黑色或绿色的墨水滴在滤纸的中心部位,在墨水滴的上方再滴几滴水。
观察滤纸发生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建议
课题:
第四课研究土壤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来探究认识土壤,了解土壤的成分。
2、引导学生认识土壤分离的具体操作方法,学习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3、指导学生认识土壤是混合物体,让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性样。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来分离土壤的基本成份。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找到合理的分离方法和一般性的操作程序。
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放大镜、布、搅拌棒、筛子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前面几节课,我们接触了不少混合物,有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木屑和铁钉的混合物等等。
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种东西——土壤(出示一盆泥土),你们说它是不是混合物?
二、土壤探究活动
1、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提问:
有同学认为土壤不是混合物,那么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
也有同学认为土壤是混合物,他里面有水、沙子、空气、生物残体……,你是不是也有办法一一证明呢?
2、请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简单的叙述并不能让人信服,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来证明,而且验证过程也需要先制定计划。
教学建议
3、分组,设计研究计划(可以先说说计划应该包括那些内容)。
4、以一两个小组的计划为例,讨论完善计划,引导学生吸取他人优点,改正自己计划中的不足。
5、分组进行研究土壤的实践活动并作记录。
6、班内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说说本组用什么方法,证明了土壤究竟是不是混合物,或者它里面有哪些东西,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想法?
7、师生共同得出:
我们能够证明土壤里面有泥土、沙、死去的生物体、水、空气等物质(根据实验结果归纳),虽然另外一些物质(如营养等)还不能证明,但土壤确实是混合物。
三、课堂评价
1、请学生说说自己以及自己组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获什么奖。
2、教师作适当评价
教学建议
课题:
第五课了解空气
教学要求:
1、通过经历感觉空气、实验观察空气、猜想、推测等活动,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从而对空气哦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
2、在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
第一教时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准备:
1、每生准备:
塑料袋一个,棉线一段,气球一个。
2、每组准备:
脸盆一个,可乐瓶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两个,废作业纸2---3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觉空气
1、同学们,老师今天和你们在一起我很高兴。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2、在把礼物送给大家之前,我想问问你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箱子里是什么?
3、老师问:
“根据刚才观察记录,大家能猜测出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吗?
”(在学生自由发表后,把箱子打开,教学建议
里面除了空气没有其它。
)
4、在学生的嘘声中,老师点拨:
“对,箱子里的礼物就是空气,这可是非常珍贵的礼物。
为什么说空气非常珍贵呢,谁愿意帮助老师向大家解释?
”
5、老师提示:
“要玩空气,我们总应该把空气抓来,怎样才能逮住空气呢,各位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可用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气球吹一些空气,玻璃杯扣一些空气等方法。
)
6、老师过渡:
“同学们实在太厉害了,想了这么多逮住空气的办法!
那么,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一次玩空气比赛,比一比哪个组想到的玩法最多,玩的最精彩!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等,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
)
7、组织交流:
“大家刚才玩的真起劲,不过我这里还有更加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在玩新游戏之前,我有个建议,大家愿意听吗?
刚才我看了一下,各个组玩空气都玩的非常投入,结果没有注意别人怎样玩,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自己有趣的玩法告诉别人,同时也听听别人是怎样玩的,这样我们就知道更多的玩法了,大家同意吗?
”(学生交流)
(二)、探究活动:
纸的奇遇
1、老师说:
“现在我们来玩什么呢——魔术表演,大家请看,这是什么?
(一水槽的水、玻璃杯、废纸)现在我把
教学建议
纸放在这个杯子里,然后整个杯子放到水里面,你认为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教师可以故意增强魔术效果,往空中抓几把放进杯子,并且随机采用两种方法:
(1)、把杯子正扣直立着压到水的底部,水进入杯子,纸团湿了;
(2)、把杯子倒扣直立着压到水的底部,纸团不会湿。
)
2、老师说:
“谁能帮老师给刚才的魔术取个题目?
”(纸的奇遇)
3、老师说:
“谁如果已经明白这个魔术的奥秘,也就是纸团为什么不会湿的原因,就可以上台来玩魔术!
”
4、引导小结:
水已经满过了杯子,可是杯子里有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
(板书:
占据空间)
(三)、自选活动:
赶走杯中的水和神奇的瓶子
1、老师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
现在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个魔术,它们分别是赶走杯中的水和神奇的瓶子,各个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表演哪个魔术,然后小组长到老师领魔术表演的说明。
”
2、学生表演魔术,教师参与其中。
3、组织交流:
(魔术一:
赶走杯中的水,老师注意提醒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
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
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
它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又怎么样了?
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
)(魔术二:
神奇的瓶子,重点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气球吹不大。
)
教学建议
(四)、总结
1、老师说:
“今天我们玩了一节课,大家能说说知道了什么?
”
2、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
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
"空"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教室里充满着空气,空气占据了房子里面的空间。
我们的周围空间被很多很多空气占据着。
3、作业:
找找哪儿还有空气。
观察人们是怎样利用空气的。
教学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
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分组材料:
1只注水器,2只透明玻璃杯,纸片若干,盐水瓶。
2、每个学生;无色透明塑料袋,皮筋、大头针、气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空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空气。
二新授。
(一)瓶里的空气
1同学们,现在老师手里的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如果我再往瓶里打进一些空气,那结果会是什么呢?
还是一瓶空气吗?
2学生练习实验,讨论,交流。
3如果我从瓶里抽出一些空气,那还是不是一瓶空气呢?
4学生练习实验,交流。
5引伸:
分组做实验,假如玻璃瓶里装的是水,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结果会怎样?
6讨论交流
小结
(二)称称空气
教学建议
1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只同样大小的气球,现在我们把它们吹到同样的大小,分别挂在木棍的两端,结果会如何呢?
2小组实验.
3分组汇报.
4假如我们把其中的一个气球刺破,气球会保持平衡吗?
5讨论交流,分组练习.
6你看到了什么情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讨论交流。
(三)课外延伸
1空气、水、石头相比,空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分组交流。
3师介绍:
石头、空气的区别及特点,水是液体、石头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三作业
在哪里还能找到空气?
教学建议
课题:
第六课被压缩的空气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被压缩的空气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
2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空气枪,水,篮球.小皮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被压缩的空气,让我们一起进入那神奇的空气王国中去吧!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
1{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样来玩这个球?
{学生练习做实验,并练习提问题}
2你们玩的时侯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你们组有哪些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4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汇报,交流}选择研究的课题
{!
}为什么小皮球能变瘪呢?
{2}为什么有的小皮球弹的弹高,有的弹不高?
{3}手松开后为什么球能弹回?
5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原因?
{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1}.空气可能被压缩
{2}压缩空气可能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3}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
(二)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1(出示注射器)谁有方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分组探究,记录,上台汇报,交流)
2谁有方法证明压缩空气多,弹性可能会越大?
(学生练习实验,汇报,交流)
3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再次实验,得出结论)
教学建议
(三)日常应用
1日常生活中哪里应用到压缩空气?
举例说明
2怎样得到有关压缩空气的知识?
(学生汇报,练习玩空气枪)
三小结
看来压缩空气在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应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四作业
做有关压缩空气的实验.
教学建议
课题:
第七课流动的空气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是热的也有冷的。
2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
3鼓励学生用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教学重点、难点:
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教学准备:
香水香烟火柴扇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空气,谁能说说,空气有哪些特点?
2学生交流。
二探究活动认识空气会流动
1实验:
关上门窗,学生不能动,闭上眼睛,老师在讲台的位置洒上香水,请先发现的同学睁眼。
老师把发现的次序画在黑板上。
2等大多数学生都闻到了香味。
让学生看老师的板书,并提出问题,讨论提出猜测。
3学生在同步探究上画出香气的流动图。
4交流猜测。
可能香气是被空气带动着飘到各个角落的。
5同学们画出了香气的流动图,空气是不是象你们猜测的这样流动的呢?
我们得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啊。
6可是空气是没有颜色有透明的。
我们看不到。
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到空气流动的过程呢?
7讨论,想想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看到空气流动的情景。
8学生讨论,交流。
提示:
既然香气能随着空气流动,说明很轻小的物体能跟着空气流动,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有颜色的,又非常轻小的它能自己跟着空气流动的呢?
9通过集体分析选定一种方案.用烟观察烟的流动,就能知道空气的流动情况了。
教学建议
10实验,提出观察范围:
香烟冒出的烟,我们应该观察哪个部分。
为什么?
(点燃的烟头使它周围的空气变热,热的空气会上升,我们观察的应该是在自然温度下的空气流动情况。
应该观察上面一部分。
)
11学生观察,并画下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三探究活动空气流动形成风
1刚才我们一动不动,空气却从没停过。
它始终在缓慢地流动。
我想让空气快速地流动,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猜想。
2用一个口袋装满空气后开个小洞,让空气快速流出,流到同学的脸上。
观察,感受,交流。
除了这方法。
我们还能怎样使空气快速流动?
3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4老师板书:
空气流动形成风。
四应用的联想
1到了冬天,你最希望吹到你脸上的是什么风?
夏天呢?
那该怎么办?
2人们已经发明出这种东西了,是什么呢?
五课外活动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流动的空气的地方?
2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建议
课题:
第八课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要求:
1、对呼吸的研究活动来认识空气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对保证呼吸卫生的重要意义。
3、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
第一教时
教学时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认识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心跳次数记录纸、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人、动物、植物与空气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把门窗关着上课吧。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研究一样身边的东西,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吗?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我们大家离不了。
2、空气,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它比较熟悉了吧,谁能来说说我们生活中和空气的关系呢?
先想想,后小组交流再进行汇报。
3、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明空气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空气。
(板书: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二、新授
1、体验呼吸。
1)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呼吸,好吗?
请同学们象老师这样把手放在鼻子前,你有什么感觉?
师:
对,我们都能感受到自己呼出了气体,其实我们每个人除了要呼气还要吸进空气,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呼吸”,一次呼吸进程包括一次呼气和一次吸气,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自己的呼吸吗?
每分钟呼吸几次呢?
2)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测一下自己平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在记录纸上记下来。
教学建议
3)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数据。
问:
从这些数据上你有什么发现吗?
这是我们在教室里平静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果我们活动一下,又会怎样呢?
学生推测
4)学生活动后测量记录交流。
让学生进行运动前和运动后的数据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吗?
(这是因为人是通过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运动越剧烈,消耗得氧气越多。
)
2、敝气比赛
1)如果我们不呼吸会怎样呢?
进行敝气比赛。
如果你受不住了,就马上呼吸。
2)小结:
空气对我们真得很重要,我们每时每刻离不开空气,今天我们把门窗关着上课,你感觉怎样?
你现在最想干啥?
3、认识动物、植物和空气得关系
1)师:
我们人离不开空气,那么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呢?
2)学生交流。
(利用课外搜集的资料)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室里洒花露水。
让学生感觉香气。
问:
如果老师洒的是有毒的会怎样呢?
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呢?
交流。
4、利用收集的资料办展览会
教学建议
第二教时
教学时间: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前面我们研究了空气的哪些特点?
2、师问:
我们还会发现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关系?
3、师述:
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我们发现空气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动物、植物也有密切关系。
4、师:
今天我们来讨论空气和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关系?
二、我们离不开空气
1.游戏:
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
2.游戏:
憋气比赛。
1)参与憋气比赛
2)超过一分钟都很困难。
3.讨论:
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
1)学生发表意见。
2)学生回答。
4.推测:
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
三、收集资料,讨论动物、植物、人类和空气的关系
1.出示:
漫画。
学生观察。
师问:
漫画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
(1)在自然界里,我们和动物、植物是什么关系?
(2)们和动物、植物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活得好?
(3)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2.出示:
关于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图片。
(1)讨论: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回答。
3.出示:
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图片。
讨论:
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4.出示:
气垫船、高压充气钻等图片人们在哪些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科学 学科 第六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