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程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26714202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89KB
摄影课程心得体会.docx
《摄影课程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课程心得体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课程心得体会
摄影课程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摄影艺术?
早在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将他的“银版摄影法”公诸于世,标志着摄影技术的正式诞生。
当时的摄影主要是用来拍摄静物和人像,还谈不上艺术性;我们所说的摄影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即照相机、胶卷、暗房工艺等),拍摄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照片,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摄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方说我们假期出去旅游拍照留念,新闻媒体等采访报道,文工团演出特写或花絮等等这些都会涉及到摄影技术,拍出好看的照片和录像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二、摄影艺术的种类和特征
1、摄影的种类
标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分类方法。
(1).从感光材料上可分为:
黑白摄影、彩色摄影两大类。
(2).从表现方法上看又可分为:
画意摄影(如香港著名画意摄影家郎静山先生)、写实摄影(如美国著名的摄影大师亚当斯先生)、抽象摄影和特技摄影等等。
(因为表现方法的不同摄影才分为各种流派。
)
(3).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
人物摄影、风景摄影、静物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新闻摄影等等(这是日常最普遍的分类法)。
2、摄影艺术的特征
我们所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现实场景的逼真再现,这就是摄影的第一个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摄影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它可以将现实世界的每一个场景即时“留影”,镜头在一定程度上有“镜子”的功能,可将现实世界摄入其中,逼真再现。
因此照片可作为流金岁月的“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可作为“呈布公堂”的证据,这都源于它本身固有的真实的特性。
虽然在一些摄影艺术中,会有叠放、变形、甚至其它种种“超现实”的特技手法,但照片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应是真实存在(而非虚构)的。
摄影中特别崇尚抓拍,就是为了突出其真实性的特征。
我们又注意到,照片所截取的不是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而只是一个瞬间,这就是摄影的第二个特点。
(2).瞬间性
我们如果想用摄影表现一个“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瞬间来完成。
这就是摄影与影视、摄像的区别。
所以摄影被称为“瞬间的艺术”。
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也是表现瞬间的,但它们的瞬间可以是画家根据他对生活的理解而虚构的。
摄影的瞬间带有极强的“纪实性”。
(3).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一开始,摄影的发明就起源于“针孔成像”的科学发现。
摄影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器材”,如照相机、胶卷、放大机、冲洗药液等等。
摄影的发展与照相器材的发展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用于拍照的照相机,从最初形式的“暗箱”,到简单的全手动照相机,再到现代全自动电子照相机、数码相机。
一百多年的摄影历史是踏着科技进步的节拍器走过来的。
摄影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那么,当我们用越来越先进的照相机拍摄风景、拍摄人像、拍摄生活时,却越来越应该讲究“艺术性”了。
三、摄影艺术欣赏要素
艺术是要塑造形象的,摄影也不例外。
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音乐是用旋律与节奏塑造形象。
摄影塑造形象用什么呢?
是通过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因素而完成。
这些就是摄影艺术的造型因素。
1、造型因素
(1).构图
摄影构图是摄影画面的总体布局安排。
构图是要把多个摄影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构成一定的造型形式。
构图的成与败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
要做到着一点,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取与舍的关系:
美术是“加法”的艺术、摄影则是“减法的艺术”,摄影者随时都要考虑将现实场景中的哪些人与物排除在曲景框之外。
根据主题的需要取舍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由此可见,摄影的构图应该是:
突出主要的东西,保留次要的东西,剔除无用的东西。
主体与陪体的关系:
所谓主体,是表达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对象,它是构图的中心。
而陪体是画面中衬托主体,与主体构成一定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内涵和特征的对象。
对主体的处理要使之“突出”。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点”上:
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的画框九等分,这里四个交叉点大约就是黄金分割点。
这四条线就是黄金分割线,处于这四个点或四条线上的对象,不仅显得均衡和美观,而且特别吸引观者的视线。
对于陪体的处理,只有一句话:
要有效地衬托主体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前景和背景的关系:
处于主体前面的景物叫前景。
由此可见前景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是增加画面的纵深感、空间感。
二是突出主体。
三是表达与主体有关的内容。
处于主体后面的景物叫背景。
背景的作用则是:
烘托、深化主题。
表达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2).用光
我们知道,没有光照明就无法使胶片感光,也谈不上摄影。
但是,摄影中的“用光”不仅是指把光作为照明的方式,而更是指用“光”这种造型因素,更完美地表现主体,表达主题。
摄影中的“光”按照光的投射方向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脚光等。
这几种光都有明显的方向性;没有方向性的光叫散射光;阴天时的太阳光就是散射光。
这几种用光的方法各有特点。
其中最常用的是正面光、侧面光、逆光。
正面光:
也叫顺光,光的方向和照相机摄轴的方向基本一致。
适合表现明亮、纯净、细腻、平滑等情调。
侧光:
光的方向和照相机摄轴的方向成90度角。
可加强被摄对象本身的质感和立体感。
逆光:
能清晰地勾勒出物体轮廓,展现被摄物细节,空间感强烈。
(3).影调
摄影中常说的“影调”一般是指黑白摄影中的黑、白、灰、明暗层次的变化。
摄影大师亚当斯曾把自然界所有密度变化分成0—10个等级,摄影家通过拍照和冲洗两个过程可以比较准确地控制影调等级。
摄影很难把自然界中从0密度到10密度的十一个等级完全展示常常只是还原了其中一部分密度等级。
如果照片整体密度偏重于白和浅灰,深灰和黑的分量少,这样的照片称之为“高调”。
如果照片的整体密度偏重于黑和深灰,浅灰和白的成份很少,这样的照片称为“低调”。
也就是说,整体密度小叫“高调”照片,整体密度大叫“低调”照片,介于二者之间的成为“中间调”照片。
另外如果一张照片灰的成分多,黑白两极成分少,叫做“软调”或“柔调”照片。
灰的成分很少,黑白过渡剧烈,很少中间层次,我们称之为“硬调”照片。
(4).色彩
对于黑白摄影来讲,主要讲究影调,而对于彩色摄影来讲主要讲究色彩。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红色给人以暖和、热烈、紧张;蓝色带给人清凉、冷静、平和。
摄影家为表达主题的需要,往往为自己的作品确定一个整体统一的色调,即色彩的基调。
色彩的基调有冷、暖和中间色之分。
2、技术技巧
自然和社会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摄影只能从中截取某一时刻的画面呈现于读者,给人以美感。
要使画面变得精彩,还要讲究以下拍摄技巧:
(1).瞬间
《赶鸭回家》:
有一次,美国摄影家麦克马洪看到一个男孩赶着几只白鸭子走过一座木桥,乡间的田园情趣吸引了他,于是他顺手拍了几个镜头。
冲洗出来一看,发现所拍的照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比之下,只有第三幅比较理想,于是摄影家就选中了这个镜头。
这一段胶片给我们一个启示:
在某一个正在发展和进行着的事件里,最好的镜头(即最佳瞬间)只有一个。
把握瞬间就是把握按动快门的最佳时机。
《无名小站》:
在某个冬天,一个战士的背影,一辆远去的汽车,特别是从残破的车窗玻璃中露出一张孩子的脸……不用任何语言,照片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引发我们的联想。
也许每一个观者的想象不能完全一样,但不管怎样,小站惜别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瞬间的内涵是靠观众的想象来完成的。
这种传达了对象间相互关系的“情节瞬间”是值得我们把握的。
《飞车》:
这种以被拍摄对象姿态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动态瞬间”,是值得我们把握第三种瞬间。
《在结婚登记处》:
照片反映的是我国刚解放不久,妇女终于可以婚姻自主,这位少数民族的女青年来到结婚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的情景。
人物既甜蜜又羞涩的神态,非常典型,是这张照片取胜的关键。
这种典型的有意义的表情瞬间也是值得我们把握的。
要更好地抓住各种瞬间,要依照拍摄者高度的修养,敏捷的思维,细致的观察,以及熟练的技巧、正确的方法和先进的器材。
(2).角度
对于同一被摄体,由于相机拍摄角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的审美感受,所以角度也是我们丰富影像表现力的重要技巧。
角度可分为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其中,水平角度包括正视角度,反视角度,侧视角度。
而垂直角度包括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
很多时候,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相互结合,又可产生更为丰富的角度变化。
(3).气氛
所谓气氛是指摄影作品特定环境中所洋溢的情调和气息。
它是使摄影作品产生“意境”的重要手段。
这种气氛的营造,有时是靠事物本身的态势:
如万马奔腾、暴雨滂沱、斜阳晚照、静谧幽雅等。
有时又要靠形与色、光与影等视觉元素来表达:
如水面的反光形成五彩斑斓的意境;侧光、逆光的拖影造成的深邃、幽远的意境,等等。
分析摄影作品的气氛,一是要看它是否抓住了人物形象所表露的真情实感或事物所处的真实状态;二是分析画面所造成的环境与背景是否能够很好地陪衬和烘托主体;三是看光线的运用和拍摄的角度是否得当,是否使人物和环境得到和谐统一。
(4).摄影的其它技术技巧
动感:
是指表现运动物体的姿态、速度和力量。
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用高速快门拍摄的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佳瞬间,画面影响清晰;二是快门速度适当,画面出现虚实结合的动感效果。
前者重要表现动体的姿态,后者主要表现动体的速度。
朦胧:
有时“虚”比“实”更具有艺术魅力。
使影像产生如梦似幻的朦胧效果则更具有表现力。
朦胧绝不是焦点不实。
它是在正常对焦的情况下,在镜头上加用柔焦镜、魔幻镜,或虚实两次对焦以及在镜头上抹上凡士林等方法完成的。
质感:
摄影可以通过特写或近景表现物体细腻的质地:
木头表面的纹理、钢铁表面的反光、皮肤表面的汗毛孔,这些都可以在镜头下得以最逼真地表现,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出被摄体原始的质料。
这就是摄影中对质感的表现。
3、表现方法
由于摄影家的生活阅历和世界观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创作思想,在他们的整个作品中,往往会有不同的创作方法。
如在艺术领域中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分。
在摄影中则有许多摄影流派。
如:
写实摄影、抽象摄影、画意摄影等。
不同的流派可能遵从着不同的表现手法。
抽象摄影《马可宾的自画像》是用四重曝光的方法拍摄的。
《渔光曲》(陈复礼摄)则带有浓重的中国画风格。
4、主题思想
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摄影家通过审美创造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如果一幅画面没有表达出任何思想倾向或思想感情,那末大约就不能算是一幅艺术作品。
苏联评论家瓦尔坦诺夫说过:
“如果一幅照片只是反映了相机的作用,而没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那它也是没有什么好看的。
我们认为,摄影应当是一种应当是一种艺术创造的形式,这就意味着,照片上不仅可以看到记录的现实生活片断,而且还可以看到摄影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
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就是一幅摄影作品的主题。
通过摄影课程的学习,摄影技术在生活中将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影 课程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