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docx
- 文档编号:26709449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7.20KB
专题09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docx
《专题09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9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9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
2019年4月【高考考纲】
按照新课标《考试说明》的规定,“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新课标卷中是“必考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文本主要指论文、杂文、评论等。
论文主要指比较浅显的学术类论文,杂文则可以指针对时事、热点话题的杂感文章,评论主要可能涉及影评、书评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涉及的考点包括: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真题感悟】
例1.(2018·高考全国卷Ⅲ)T1D项:
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原文信息]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比对分析]
答案:
“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错误,全文只在末尾说“是意义重大的”,并没有关于“根本原因”的议论,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2.(2018·高考全国卷Ⅱ)T1C项: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原文信息] 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
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比对分析]
答案: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准确。
原文说“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指的是“被遗忘权”是对“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而不是对抗大数据,此处以偏概全。
3.(2018·高考全国卷Ⅱ)T1B项: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原文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比对分析]
答案:
强加因果。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和“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结果,根本原因是“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而且成本低。
4.(2018·高考全国卷Ⅰ)T1D项: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原文信息]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比对分析]
答案:
混淆是非。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不是“脱离”。
【名师点睛】筛选信息,注重细节比对
读文时:
快速通读文本,标注出自然段的序号,圈画出文章论点、分论点,将常见的表层次的词语、表句间关系的词语、举例解说的词语、时间性词语、可能性、或然性等词语圈画标注出来,这些句子和词语往往是命题的“着眼点”,也是我们读文时要注意的“敏感点”。
做题时:
可分“三步”走。
“圈画敏感点→找准对应点→落实设误点”。
圈画文本和选项中的敏感信息、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间(即找准对应点)一般不难,
关键在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即落实设误点)上,这一步其实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的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的问题。
选项对原文进行了:
删减、添加、调换、改变、缺漏、拼凑
造成了选项存在:
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等问题。
【误区警示一】——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
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句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
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原文信息] 两汉时期沙尘暴发生的密度较小,有多种因素,当时生态条件与今不同,植被状况比较完好,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
人口的数量和农耕的规模,都可能影响自然环境。
而当时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的某些积极内容,也可以对生态保护产生重要的作用。
[选项] 两汉时期沙尘暴发生密度小,是因为当时的生态条件好,农耕规模小。
[比对分析] 此项以偏概全,原文说是“多种因素”,选项只列举了两个,将“人口的数量”“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的某些积极内容”排除在外。
【误区警示二】——偷换概念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调换,造成选项中表述概念的属性、本质特征、作用、发展趋势等概念内涵的改变,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原文信息] 从理论上说,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各种形态构成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完整的文化共同体。
这是一种动态互补结构,宗教与中国文化整体之间在长期的历史行程中彼此认同,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选项] 宗教与各种形态的中国文化构成了文化共同体,此共同体是完整的,具有内在统一性。
[比对分析] 此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各种形态”而不是“宗教与各种形态的中国文化”。
词语顺序的不同,含意完全不同。
【误区警示三】—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未然”(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
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将“必然”说成“或然”。
在阅读文章和选项句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原文信息]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
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
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
为了更好地获得年轻人的认同,我们应当通过参与创作或评论引导的方式影响二次元文化,指引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有鉴于此,国产二次元作品,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提倡的要素。
二次元这种创作传播方式,须在中华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为青少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打下基础,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开辟更多维度。
二是从注意力经济转向情感力经济。
动漫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情感丰富。
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二次元作品却更多地流于肤浅的无厘头搞笑,或一味追求视觉刺激,堆砌俊男美女、宏大场景。
试问,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张力,又怎能与观众深度互动、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呢?
三是取材于现实,靠生活质感打动观众。
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二次元文化唯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更加震撼人心,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主流文化不应缺位》)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二维图像构成的、画面是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就称为“二次元世界”。
B.亚文化族群通过集体消费“二次元世界”,从而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
C.事实已经证明,二次元文化的野蛮生长和良莠不齐对文化领域来说忧大于喜。
D.二次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其主要原因是受众年龄的增长。
解+析 A项,“二次元世界”概念理解有误,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C项,“事实已经证明”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是“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
D项,以偏概全,除了年龄增长原因,还有“心智的成熟”。
通过比对依据,可以发现。
答案 B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就二次元问题从解释概念到分析原因,再到解决问题,可谓层层递进。
B.文章基于对二次元文化的隐忧,最后提出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办法。
C.文章的论证侧重点在于剖析了二次元文化受到追捧的两大原因。
D.虽无例证和数据,但文章能从理论高度进行逻辑分析,同样使读者信服。
解+析 C项,“侧重点就在于”分析错误。
本文侧重于如何更好地规范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答案 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青少年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二次元文化或许就没有这么火爆兴盛。
B.互联网只有对海量内容加以筛选、监管和把控,才能使二次元文化健康发展。
C.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二次元文化,是提升二次元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
D.二次元文化只有回归现实,脚踏大地,才能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解+析 A项,表述绝对。
按照文本表述,网络游戏只是二次元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
因此二次元文化火爆兴盛不是由网络游戏决定的。
答案 A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
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
“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
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的情怀。
解+析 A项,“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无据。
C项,“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
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
D项,“消极”原文无此意。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文章第二到四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五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解+析 B项,并不是“各自完备”。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解+析 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
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
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
答案 D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民俗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在过去某些学者看来比较狭窄,仅限于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信仰及某些比较古怪的风俗;现在比较广阔,如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组织(家族、村落及各种固有的民间结社)、岁时风俗、人生礼仪以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文化等。
民俗学的主要任务是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把长时期被蔑视、被抹杀的民族基层文化资料收集起来给以科学整理,进行精密分析、论证,揭示产生的社会原因,生长、消亡及传承、传播的规律,揭示它的社会作用。
今天研究民俗学作用何在?
民俗学能满足人们希望认识自己祖先的历史和伟大文化创造的需要。
民间各种风俗是历代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之一,与其他重要的社会事象密切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存在和发展。
民俗是每个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文化史上不能缺少的篇章,越往上推,意义和所起的作用就越重要。
其次,经过科学整理和探究的民俗学知识,能正确地显示出文化创造上所体现的历史规律和科学法则。
再次,民俗学知识又能推动我们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许多无名氏在历史的长流中,凭智慧和毅力在生活上、生产上和社会斗争中所创造、继承和发展的无数业绩,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来和继承下来的。
其中不少部分还生存在我们的生活里,并且起着资助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创造的作用。
民俗学知识能让我们比较清晰地分析各个时期的文化现象,能够比较理性辨析民俗中哪些应该消亡,哪些应该批判、改造,哪些应该扶植,这正是今天迫切需要的。
作为科学的民俗学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五四”前后传入中国,是从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歌谣开始的。
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一些国立大学里得到培植,短短几年间出版《民俗》周刊一百多期和民俗丛书近四十种。
30年代以后,逐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科学连结起来,道路更加宽阔。
40年代的解放区,出于创作为人民服务的新文艺需要,重视民间文学艺术,使民俗学的观点和搜集、整理工作有了新的方向。
建国后,由于某些原因,除了民间艺术和文学有较大发展外,民俗学受到冷遇。
70年代,社会科学院将民俗学跟民族学、社会学一同列入全国社会科学研究学科的计划,相继成立了省市级的民俗学会,专门的民俗期刊诞生了,记载民俗的专著也出现了。
民俗学作为一门不可缺少的社会科学,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它,不仅具有科学和文化史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创造时代新文化。
(摘编自钟静文《民俗学及其作用》)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俗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B.从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歌谣开始的民俗学,一旦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连结起来,范围就宽广了。
C.民俗是人们日常生活形态的反映,属重要的文化财富;越是古老的民俗,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就越大。
D.民俗学传入我国后一直很受重视,发展蓬勃;各省市相继成立了民俗学会,出版了民俗期刊和专著。
解+析 B项,“一旦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连结起来,范围就宽广了”理解有误。
C项,“越是古老的民俗,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就越大”理解有误。
D项,“一直很受重视”理解有误。
答案 A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探讨了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指出了民俗学的任务和作用,阐述了我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
B.文章第二段论述今天研究民俗学的作用时分层议论,逐层深入,论证清晰而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C.对于民俗学,文章首先阐述相关知识,然后以我国民俗学的研究为例,揭示出民俗学的研究意义。
D.文章在论证中以相当篇幅阐述我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表达期待民俗学在新时期发挥作用的意愿。
解+析 C项,“然后以我国民俗学的研究为例,揭示出民俗学的研究意义”分析有误。
答案 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质生活、社会组织、岁时风俗、人生礼仪等,包含和传递了文化信息,是文化史上重要的篇章。
B.掌握一定的民俗学知识,既能分析文化现象,也能对不同的民俗进行辨析,认识到它们的发展趋势。
C.可以说,民俗学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很大关联,研究民俗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
D.如果能科学整理和认真探究民俗学知识,就能发现历史规律,创造时代新文化的能力就有了保证。
解+析 D项,“创造时代新文化的能力就有了保证”说法有误。
答案 D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
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
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
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像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
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
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
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
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
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
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
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
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
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
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
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
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
许慎说: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
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
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
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
许慎《说文解字序》:
“文者,物象之本。
”②小学:
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
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解+析 A项,“不需要”错,原文是“或许可以”;B项,“类似情形”指的不是前一句的内容;D项,“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错,原文末段说“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解+析 A项,“对比鲜明”错。
答案 A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9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 专题 09 论述 文本 阅读 高考 语文 黄金 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