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26701957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200.67KB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docx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
中考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各单元复习提纲
提纲1:
第1、2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
知识点总结:
1、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等),如木炭变成灰,葡萄酿成酒,金属生锈,食物变馊等。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两个现象:
(1)产生新物质,
(2)伴随能量(热能、电能、光能的放出或吸收)的变化。
2、镁条燃烧现象:
镁条逐渐减少,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氧化镁粉末。
3、鉴别碱的指示剂是无色酚酞,现象:
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变红
4、CuSO4与NaOH混合现象:
产生蓝色絮状Cu(OH)2沉淀
5、烫伤:
立即用水清洗烫伤部位,并涂上烫伤膏;
6、酸、碱烧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灼伤处,若溅入眼部,千万不要揉眼睛,应用大量水冲洗,带上防护眼镜
7、实验台起火如何处理:
移开可燃物,用湿纱布或沙子覆盖,或是用灭火器
8、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有何变化:
会画图解释
9、分子特征:
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运动
10、知道植物对水有净化作用
11、过滤操作3点要求: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贴紧,不留气泡;②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③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12、纯净物: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干冰);混合物:
有多种物质组成(空气、钢、溶液)
13、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常用过滤(不溶性杂质)、蒸发、蒸馏方法分离混合物
14、水直流电解:
正极:
O2;负极:
H2;氧气体积:
氢气体积=1:
2(为什么?
)
2H2O=2H2↑+O2↑
证明氧气:
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氢气:
能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放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雾。
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
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
2H2+O2=2H2O
氢气燃烧现象: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水雾生成,手触烧杯发热
通过两个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电解水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5、原子:
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特征:
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分子:
由原子构成,如H20,H2,O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6、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有带正电的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带电荷,所以: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7、原子结构示意图(教材45页)
18、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1)电子决定原子的体积
(2)电子决定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9、1-20号元素顺序及符号(必背)
20、金属元素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较稳定。
试分析得失电子及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2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2、(举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碳、硫、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23、NaCl是由构成的,为什么显电中性?
24、分析分子、原子、离子的异同,既相互关系?
25、原子序数: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
26、相对原子质量:
以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
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一”,符号为“1”
25、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NaCl溶液);像这种其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多为水),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NaCl)
溶质的状态可以是:
固体、液体、气体。
举例:
溶质可以是两种以上,举例:
糖盐水,空气溶解在水中,天然水
溶剂大多为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如:
酒精(碘酒)、汽油
26、电离:
许多物质想氯化钠一样溶于水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成称为电离
电离的条件:
(1)溶解在水中(即在水分子作用下)
(2)受热融化
电离是物理变化。
27、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NaOH、NH4NO3、NaCl溶解在水中温度的变化,会描述。
28、乳化作用:
洗洁灵、洗衣粉等等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植物油以细小的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9、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定义公式:
公式变形: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稀释问题:
溶液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什么?
即:
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浓稀溶液混合问题: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0、溶液的配制,要点
(1)步骤:
(2)操作:
提纲3:
——第3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空气成分:
1、空气的组成:
最多N2体积分数78%;其次O2体积分数21%,其余气体:
稀有气体、CO2、水真气和杂质
2、
加热
测定空气中O2方法:
在加热条件下,铜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Cu+O2=2CuO(空气中有体积分数21%即1/5体积的氧气被消耗)
现象:
(1)红色的铜变成黑色的氧化铜
(2)密闭系统中的气体大约减少了1/5体积
实验结果较大的原因:
实验结果较小的原因:
工业制氧(分离空气)的原理:
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沸点小的先分离出来。
(物理变化)
3、氧气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用途:
医疗上供给呼吸重要物质,工业上钢铁冶炼、金属焊接
4、氮气性质:
生产化肥;食品包装冲入氮气防腐;液态氮可用于制冷
5、稀有气体:
几乎不予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填充在灯泡内
6、空气质量:
级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例如:
III级空气质量要比II级空气质量差
第二节:
物质组成
1、元素:
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一类原子总成
2、单质: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纯净物
3、地壳含量最多元素:
O,其次:
SiAlFeCa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5、
6、注意:
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0
常见元素化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氯是-1,其余的是+1);二价氧钙钡镁锌(氧是-2);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 ;二四碳;二(-2)四六硫最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元素为0价.(必背)
7、元素符号的意义:
(1)一种元素
(2)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5O表示:
7Al表示:
8、化学式的意义:
(1)一种物质 (2)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 (3)构成这种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个分子
SO2的四个意义:
(1) (2)
(3) (4)
NaCl的三个意义:
(1) (2) (3)
C的5个意义:
(1) (2) (3)
(4) (5)
5CO2 8C 9Au 12He
9、化合价与化学式
化学式书写:
金左非右(NaCl) 氧在右 (H2O)
化学式读法:
某化某 几氧化几某 高价化,低价亚
举例:
CO CO2 SO2 P2O5 Fe3O4
FeO 氧化亚铁 FeCl2氯化亚铁 Al2O3氧化铝(三氧化二铝)
Fe2O3氧化铁(三氧化二铁) FeCl3氯化铁 AlCl3氯化铝
如何由化合价书写化学式(1)书P73 (2)“十”字交叉法
注意;右下角的数字一般要求约至最简比。
7、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相对分子质量:
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例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三种形式的计算题: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H2O中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
(1×2):
(1×16)=1:
8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2+16)≈11%
第三节氧气的性质
1、催化剂: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对催化剂的认识:
(1)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一般写在化学方程式等号的上方
(2)不同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有的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减缓反应速率
(3)同一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可以改变
2、
MnO2
氧气实验室制法:
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
2H2O2=2H2O+O2↑
发生装置的知识:
(1)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发生装置(固液混合常温型 固体加热型)
(2)如何组装发生装置
(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装置的知识:
(1)生成气体的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收集装置
密度大于空气用 密度小于空气用
极易溶、易溶、能溶的气体不可以用 不易溶、难溶的气体可以用
(2)如何给集气瓶装满水?
(3)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什么时候收集?
(4)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收集满?
(5)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将集气瓶取出?
(6)收集气体后集气瓶如何放置?
(谁决定)
(7)哪种方法收集气体较纯净?
(8)排空气法收集O2如何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到O2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3、双氧水制氧气的优点:
简便易行,经济无污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打磨至光亮
(2)做成螺旋状(3)铁丝顶端必须系一支火柴,待火柴烧至大部分时再伸入集气瓶中(4)集气瓶底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试分析以上四点:
物质在空气何在氧气中反应的剧烈程度和氧气的浓度有关,即氧气越浓,反应越剧烈。
5、氧化物:
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为氧,这样化合物为氧化物,如H2O,CO2等。
再写出5个化学式:
6、氧化反应:
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相同:
都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都放热。
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不同:
现象不同,剧烈氧化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
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联系:
缓慢氧化如果积聚热量,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发生燃烧,即转化为剧烈氧化。
讲义4:
——第4单元:
燃烧与燃料
1、燃烧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原理:
用水灭火(降低温度);沙子灭火(隔绝氧气);森林着火时消防员制造隔离带(移走可燃物)
3、促进燃烧方法:
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C+O2(充足)=CO2
5、2C+O2(不充足)=2CO
6、乙炔的燃烧
乙炔的充分燃烧:
现象化学方程式:
乙炔的不充分燃烧:
现象
7、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供O2不足,所以使人引起CO中毒
在高温下,炽热的碳可使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
8、氢气的燃烧和爆炸;P88探究实验
9、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注意)体积比
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试,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的气体的体积急剧增大,从而引起爆炸。
10、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注意:
该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化学式前的数字叫化学计量数也叫系数
(2)系数为1时,不写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3)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11、人们把石油成为“工业的血液”
1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方法: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13、CaCO3+2HCl=CaCl2+CO2↑+H2O
CO2性质:
无色无味,不能助燃,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能溶于水,产生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百事、可口可乐)CO2+H2O=H2CO3
CO2通入石灰水,反应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验证CO2的方法。
CO2进入水中大部分以CO2分子存在,少数和水发生化合反应。
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加压可使更多的CO2溶解在水中,增加饮料的口感。
减压(打开瓶盖)或摇晃瓶子CO2会从水中跑出,同时H2CO3不稳定分解H2CO3=CO2↑+H2O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CO2的用途:
(1)“干冰”用于保藏容易腐烂的食品(升华)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温室中施用CO2作气肥,提高作物产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一、最小公倍数法
配平方法是:
观察化学反应前后,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入手配平,求出方程式两边相同原子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该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系数。
例1.
的配平
(1)找出式子两边原子个数最多的氧原子
(2)求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为10
(3)10除以5等于2,2就是P2O5的系数,写在P2O5前面,同理可得O2的系数为5。
(4)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P的系数为4。
(5)配平后要注反应条件和划上等号(有时还要注“↑”和“↓”)。
即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它配平方法的基础。
初中大多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用这种方法,要求初三学生能够熟悉地运用它。
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
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
练习:
Al+O2
Al2O3KClO3
KCl+O2
Mg+O2
MgOH2+O2
H2O
Fe+O2
Fe3O4
二、用奇数配偶数法
用这一方法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
从在式子里出现的次数较(最)多,且各端的原子总数是一奇一偶的元素入手。
配平方法:
选定该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先把奇数变为最小的偶数(即乘以2),再确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例2.
氧是这一方程式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就以氧作为配平的起点。
因为反应物里氧原子2个,是偶数个,生成物里氢原子3个,是奇数个,偶数个肯定不等于奇数个,所以我们可以先在化学式H2O前写一个最小的偶数2,再用最小公倍数进一步配平。
写上2后,左边只有2个H原子,右边有4个H原子,所以C2H2的系数应为2,要使两边碳原子总数相等,右边CO2的系数应为4,最后才确定O2的系数为5。
即:
练习:
C2H6+O2
H2O+CO2
C2H4+O2
H2O+CO2
三、观察法
配平方法是:
(1)通过观察,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系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例3.赤热的铁跟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H2O+Fe
Fe3O4+H2
显然,Fe3O4里的3个铁原子来自反应物里的铁,而Fe3O4里的4个氧原子又来自反应物水蒸气分子里的氧原子。
因此,在反应物水蒸气化学式前必须写一系数4,而铁原子前必须写一系数3。
不难看出,在生成物氢气的化学式前要写系数4,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然后注明反应条件并划上等号(注:
H2后面不要注上↑,因为高温下,反应物H2O呈气体状态)。
练习:
Fe2O3+CO
Fe+CO2
Fe3O4+CO
Fe+CO2
四、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最复杂)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
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
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
CH3OH+O2―2H2O+CO2。
然后配平氧原子:
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
2CH3OH+3O2=4H2O+2CO2。
练习:
NH3+O2
NO+H2O
此处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5.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8.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10.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
1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1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
:
13.酒精(C2H5OH)在空气中燃烧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5、检验所得气体是否为CO2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讲义5: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酸性:
变红,碱性:
变蓝)
无色酚酞(酸性:
无色;碱性:
变红)
2、例如:
CO2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酸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碱
4、pH值酸碱强弱pH<7是酸性;pH=7是中性;pH>7是碱性
5、原子团:
原子团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常见原子团:
如氢氧根OH-、硝酸根NO3-、碳酸根CO32-、硫酸根SO42-、铵根NH4+、
碳酸根CO32-
6、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用pH试纸可以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取整数)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注: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
(1)pH试纸
(2)酸碱指示剂
7、盐:
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叫盐(其中有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叫盐)
8、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如HCl+NaOH=NaCl+H2O注:
这个反应的实验很重要(P123和P124)
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ˉ=H2O
此处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3)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4)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5)稀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6)稀硝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7)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胃酸
9、浓盐酸性质:
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与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里形成白雾原因),具有强烈腐蚀性
10、浓硫酸性质:
吸水性(干燥剂)和强烈腐蚀性,如不小心占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碳酸氢钠溶液
11、盐酸能够与金属、碳酸钙、铁锈反应
Mg+2HCl=MgCl2+H2↑
Fe2O3+6HCl=2FeCl3+3H2O
12、酸的通性:
(1)、紫色石蕊遇酸变色,无色酚酞遇酸色。
(2)、酸和活泼金属反应通式:
酸+活泼金属→盐+H2
稀盐酸和镁反应
稀盐酸和铁反应
稀盐酸和铝反应
稀盐酸和锌反应
稀硫酸和镁反应
稀硫酸和铁反应
稀硫酸和铝反应
稀硫酸和锌反应
(3)、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通式:
酸+金属氧化物反应→盐+H2O
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
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
(4)、酸和碱中和反应通式:
酸+碱→盐+H2O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稀盐酸和熟石灰反应
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过量胃酸
熟石灰改良酸雨(硫酸)污染的土壤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硝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5)、酸和盐反应通式:
酸+盐→新酸+新盐
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
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
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
13、NaOH的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
14、NaOH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有强烈腐蚀性,如果不慎占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15、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其水溶液为石灰水
16、常用的碱还有KOH和氨水(NH3·H2O)一水合氨、Ba(OH)2
碱的通性:
1、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遇碱变色,无色酚酞遇碱变色。
2、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通式:
碱+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盐+H2O
实验室验证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3、碱和酸中和反应通式:
碱+酸→盐+H2O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稀盐酸和熟石灰反应
熟石灰改良酸雨(硫酸)污染的土壤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4、碱和盐反应通式:
碱+酸→新碱+新盐
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
熟石灰和氯化铜反应
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17、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例如2NaOH+CuCl2=Cu(OH)2↓+2NaCl
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1)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通式:
酸+金属氧化物反应→盐+H2O
(2)酸和碱中和反应
通式:
酸+碱→盐+H2O
(3)酸和盐反应
通式:
酸+盐→新酸+新盐
(4)碱和盐反应
通式:
碱+盐→新碱+新盐
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中的一种复分解反应才会发生。
18、
(1)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
通式:
金属氧化物+H2O→碱
氧化钙和水反应
(2)非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
通式:
非金属氧化物+H2O→酸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19、FeCl3Fe2(SO4)3的溶液都是黄色由于有Fe3+的缘故。
FeCl2FeSO4的溶液都是浅绿色由于有Fe2+的缘故。
CuCl2CuSO4的溶液都是蓝色由于有Cu2+的缘故。
20、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3)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讲义——第6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1节:
海洋化学资源
知识点总结: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3.5%
2、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
Cl-、Na+、SO42-、Mg2+、Ca2+、K+等
3、天然气主要成分:
甲烷(CH4),请问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
(第8单元)
4、什么叫可燃冰:
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病状物质,主要成分:
甲烷和水
“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温室气体、混合物
5、海底蕴藏一种含多种金属的矿物——多金属结核,也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考 九年级 化学 鲁教版各 单元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