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docx
- 文档编号:26691437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41KB
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docx
《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的系列研究与临床应用
(二)提名意见
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的诊治研究与临床应用,填补了多项研究的国内空白,为前列腺疾病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前列腺癌研究中建立并规范了前列腺穿刺活检法,创新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方法,解决了手术并发症多的难题并进行推广,并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等展开研究,得到了原创性发现。
项目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及安徽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成果在国内24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在国际性、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手术演示180余次,介绍和推广手术技巧和研究成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泌尿外科领域。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和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是男性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项目组历时近30年,对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和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基础研究等进行了系列研究,为CP和PCa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取得了以下五项成果:
1.首次得出中国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发生率为8.4%,阐释了相关病因、发病机制:
完成了全国流行病学调查,首次报道我国前列腺炎样症状的发生率为8.4%,填补了国内空白。
解析了我国CP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发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提出了病原微生物不是主要致病因素的新观点;首次完成了前列腺导管系统的三维结构铸型及模拟重建;证实了前列腺上皮及平滑肌离子通道的功能变化与其发病有关等,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2.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技术创新应用与推广:
建立并规范了B超引导下经直肠“12+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阳性率达40.9%;创新了“精准定位”、“筋膜内切除”、“顺逆结合”和“6针连续缝合+悬吊法”等手术技巧,并将其运用到传统腹腔镜、3D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有效解决了PCa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及并发症多等难题。
3.创建了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与疗效评判标准:
首先牵头开展我国CP诊断与疗效评判标准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以症状为核心的诊断标准。
已在国内20多家三甲医院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首次将经直肠射频热疗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NIH-CPSI评分,改善了患者的排尿与疼痛症状,且不影响患者的精液质量,为CP临床物理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4.探索性提出了前列腺癌诊断治疗研究的新方法:
首次提出镍-钴合金纳米晶体可铁磁靶向到PCa细胞上用于PCa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首次证明PC3细胞具备PCa小细胞系、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首次发现联合使用Rad001和Propachlor具有协同抗PCa作用,为PCa内分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5.前列腺癌生物学机制研究:
首次发现超氧离子在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通过调节表皮生长因子调控肿瘤细胞增殖:
超氧离子通过调控P53表达调节前列腺癌PC3细胞系的增殖;免疫亲和蛋白(FKBP51)和雄激素受体(AR)激活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发生相关。
在《JournalofUrology》、《Urology》、《Prosate》、《AsianJournalofAndrology》、《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18篇,其中SCI论文80篇。
被国际泌尿外科权威杂志《CAMPBELL-WALSHUROLOGY,11th》等7本著作引用15次,改写英国前列腺炎诊疗指南。
应邀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发表专题述评6次,相关论文被国外权威专家3次评论。
应邀参加规划教材及《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前列腺炎部分)》的编写。
主编《男科学临床关键技术》等著作3部,参编相关著作3部;该项目共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11名,硕士45名,进修医生98名。
举办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20次,省级以上继教班15次,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
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及安徽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项目负责人担任亚洲男科协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分会副会长等学术兼职,获“全国优秀项目组科技工作者”及“CUA金膀胱镜奖”;成果在国内24家三甲医院推广并获得同行认可,项目负责人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手术演示180余次,介绍和推广手术技巧和研究成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主要科技创新
1.主要科技创新
前列腺疾病是我国男性常见疾病,患病率高,治愈率低,危害较大。
CP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诊断及疗效评判尚无统一标准。
我国PCa患者发现时多已是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部分患者虽有前列腺癌根治术指征,但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及并发症多而影响手术效果。
项目组历时近30年,开展了“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的研究,探讨CP及PCa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与效果。
CP主要科技创新:
(1)首次得出中国慢性前列腺炎样症状的发生率为8.4%,阐释了相关病因、发病机制。
①首次得出我国前列腺炎样症状的发生率为8.4%:
项目组采用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设计,在全国随机抽样后在安徽、北京、广东、甘肃、陕西等五个省市开展全国的CP流行病学调查,发放调查表15000份,收到有效问卷12743份(84.95%),结果得出我国前列腺炎样症状的发生率为8.4%,并发现我国男性人群前列腺炎样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病与年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文化程度、民族、情绪等等多种因素有关;并发现我国CP患者中有大部分接受了正规治疗,治疗中抗生素使用率较高,治疗费用高,总体效果不满意。
同时得出我国男性人群勃起功能障碍及早泄的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年龄有关,在具有前列腺炎症状者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发病率升高。
这是我国首次系统性的、大规模、多中心的CP流行病学调查。
②证实了病原微生物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CP组(101例)及正常对照组(68例)的中段尿、前列腺液(EPS)/按摩后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包括普通培养、STD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资料,中段尿、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捡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细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不是CP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移生或伴生现象。
本结果与国外同期研究者采用前列腺穿刺组织培养结果相似。
③国内外首次构建了前列腺导管系统的立体结构:
利用铸型法及扫描电镜技术(SEM),进行前列腺导管系统的三维结构的铸型研究,清晰显示了犬正常前列腺导管系统的立体形态、走行。
采用3DDOCTOR三维重构软件分割、编辑,将断层重构可以清晰地显示了前列腺导管的空间立体形态走行,导管与尿道、射精管的解剖关系,外周腺导管与尿道夹角大于其它区,导管与尿流方向垂直或逆向。
从形态学角度说明IPUR易发生于外周腺,提示前列腺炎好发于外周腺,进一步证实后尿道高压可导致前列腺尿液返流。
④首次发现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有关,国内外首次报道:
通过膜片钳、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探讨了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状态变化、离子通道的表达与CP发病的关系。
发现了Kv1.3钾离子通道在CP前列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减低,提示CP前列腺上皮细胞存在钾离子通道的改变。
进一步研究发现老年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膜钾通道电流显著增强,对TEA更敏感,推测老年大鼠的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可能是降低的。
发现CP大鼠前列腺细胞膜BKCa通道介导的超极化效应明显减弱,并发现前列腺炎SD大鼠前列腺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引起前列腺及周围肌肉异常收缩,导致高钾尿液因后尿道压力增加返流,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综合症及下尿路症状。
该研究为CP发病的尿液返流学说提供理论基础,为CP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⑤首次阐明过量活性氧所致氧化胁迫损伤是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活力低下的关键原因:
CP可以影响精液质量而合并不育症,王志平教授团队发现CP合并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不饱合脂肪酸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精子运动能力降低,表明精子处于严重的氧化胁迫状态。
通过对比正常生育能力志愿者精子和不育症患者活力低下的精子,发现正常人和精子活力低下不育症患者的精子存活率和运动能力均与MDA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不育症患者精子中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病理状态下过量ROS引起的精子膜脂类过氧化损伤是造成精子存活率降低和运动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MDA可作为临床检验诊断指标之一,为男性不育症提示了可能的临床辅助诊疗途径。
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天然抗氧化剂阿魏酸和ROS清除剂人参皂苷Re可改善过量的ROS受损伤的精子的功能,进一步证实过量活性氧所致精子氧化胁迫损伤是导致多种不孕症的元凶,上述研究结果阐明了病理状态下,过量HO•和H2O2所致膜脂过氧化损伤是慢性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的关键因素,天然抗氧化剂可通过直接清除过量的HO•和H2O2,从而改善不育症患者精子活性,为以阿魏酸和人参皂苷Re为主的中药用于精子活力低下所致不育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探索方向和科学依据。
⑥首次将射频热疗技术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并证明其安全性:
将105例CP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坦苏洛辛加克拉霉素治疗,单纯经直肠射频热疗(TRFH)或TRFH联合坦苏洛辛加克拉霉素治疗,研究发现,与治疗前相比,CP患者中MDA及NO下降,Zn含量及SOD升高,提示三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CP。
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坦索洛辛加克拉霉素治疗组相比,TRFH及TRFH联合坦苏洛辛加克拉霉素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提示TRFH可与临床现有的CP治疗手段联合,更好地治疗CP,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后续研究发现,TRFH治疗CP患者6个月后,其精子总数、体积、密度、活力、畸形率、pH等常规参数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了TRFH临床治疗CP的安全性。
(2)创建了以症状为核心的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与疗效评判标准。
项目组对门诊CP患者1426例中非炎症组357例(25.0%),炎症组1069例(75.0%)进行比较分析,得出CP患者前列腺液白细胞多少与临床症状无平行关系CP的各种症状表现是多种致病因素、多种发病机制作用的结果,提示传统的以EPS白细胞数量为标准的诊断方法不能作为CP疗效评价指标。
项目组在我国牵头开展了CP诊断与疗效评判标准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了以症状为核心的诊断标准。
以问卷随访结合临床治疗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共收到来自安徽、北京、陕西、广州、四川、上海的有效问卷1313份进行分析,得出以临床症状为核心的评判标准新方法诊断CP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90.3%,该方法已在国内20余家医院应用,具有简便、实用、有效的特点。
PCa主要科技创新
(1)探索性发现了前列腺癌诊断治疗研究的新方法。
首次利用纳米材料的“铁磁靶向”特性,显著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对比度: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镍-钴(Ni-Co)合金磁性纳米晶体,将Ni-Co纳米合金置于磁场下,纳米合金会被迅速吸引至磁铁处,表明其具有“铁磁性”,可在磁场作用下“靶向聚集”。
将Ni-Co纳米合金与PCa细胞系PC3、DU145共培养后,使用3.0T磁共振成像仪获取横向弛豫时间T2及加权像,结果显示磁铁吸附条件下的Ni-Co纳米合金可借助“铁磁靶向”聚集在PCa细胞表面并促进材料的内摄,进而有效缩短横向弛豫时间T2,同时增强MRI诊断PCa的造影对比度。
国内外首次发现了联合使用Rad001和Propachlor具有较好的协同抗前列腺癌作用:
项目组在国内外首先使用高通量筛查的方法对5000多种化合物进行了筛查。
PCaC4-2细胞分别接受化合物Rad001、筛选化合物、联合使用Rad001和筛选化合物处理,测定细胞相对的存活力。
发现其中一种为Propachlor的化合物能够同Rad001协同抗PCa的作用。
随后,使用梯度浓度化合物Rad001和Propachlor,验证联合使用化合物协同抗PCa效应,表明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进一步在小鼠PCa动物模型中验证当小鼠接受了Rad001及Propachlor的联合治疗后,小鼠的PCa肿瘤生长被明显抑制,同时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首次证明前列腺癌PC3细胞,具备前列腺癌小细胞癌、前列腺神经内分泌细胞癌的生物学特征:
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相关组织形态学方法比较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物在PCa组织和LNCaP移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物NSE以及CD44在前列腺小细胞癌组织和PC3移植组织中表达,但在PCa组织和LNCaP移植组织中不表达。
通过分子生物学、组织细胞形态学实验方法首次证明PC3细胞具备PCa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细胞癌的生物学特征。
纠正了以往认为PC3细胞是进展性或激素非依赖性PCa的观点。
(2)探索性发现了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调控新机制
①在国内外首次研究发现超氧离子在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通过调节表皮生长因子调控肿瘤细胞增殖:
项目组在国内外研究基础对前列腺癌细胞进行超氧离子、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处理,通过细胞增殖、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超氧离子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能够调节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
②在国内外首次研究发现超氧离子通过调控P53表达调节前列腺癌PC3细胞系的增殖:
本项目组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进行了超氧离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处理,通过细胞增殖、免疫荧光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中超氧离子通过调节P53的表达调控前列腺癌PC3细胞系增值。
(3)进一步规范了B超引导下经直肠“12+X”前列腺穿刺的诊断方法;创新了“精准定位”、“筋膜内切除”、“顺逆结合”和“6针连续缝合+悬吊法”等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技巧。
①B超定位下经直肠12+X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为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项目组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在传统“六针法”穿刺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个性化的“12+X”B超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截至2016年12月底,共穿刺877例患者,诊断出PCa359例,阳性率为40.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国外结果相近。
②腹腔镜下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
项目组在仔细研究盆腔和前列腺及周边组织精细解剖的基础上,利用腹腔镜技术微创优势,开展了腹腔镜下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创新了“精准定位”、“筋膜内切除”、“顺逆结合”和“6针连续缝合+悬吊法”等手术技巧。
“精准定位”:
通过牵拉气囊导尿管、抽放导尿管水囊、动态观察等方法,辨别膀胱与前列腺表面组织的差异,确保膀胱颈的精准定位。
“筋膜内切除”:
对于分期较早,符合保留性神经指征的患者,在根治术中不预先切开双侧盆底筋膜反折和缝扎阴茎背深复合体,切开膀胱颈游离精囊后,也不切开Denonvilliers筋膜,在分离前列腺两侧时,于前列腺3、9点处切开前列腺筋膜,于筋膜内分离前列腺至尖部,最大程度保留性神经血管束,减少性功能障碍发生。
“顺逆结合”:
对于前列腺体积较大、分期较晚或精囊部分侵犯的前列腺癌患者,首先离断前列腺尖部尿道,将前列腺尖部掀起,再沿前列腺包膜向底部游离,切除精囊,顺逆结合,至完整切除前列腺,避免损伤直肠或肿瘤残留。
“6针连续缝合+悬吊法”:
使用3-0的V-loc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尿道与膀胱颈,首先吻合4、6、8点,逐针收紧膀胱后壁与尿道,将尿管置入膀胱后,再缝合10、2点,逐针收紧后,返回缝合12点,收紧前壁后,最后加固缝合12点并与阴茎背深复合体进行悬吊缝合。
这样吻合的优势在于缝合的针数均匀分布在尿道膀胱颈周围,既不会引起漏尿,也不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并且通过悬吊后,可以增加尿道前壁的角度,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2.科技局限性
项目组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中牵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余家医学中心开展CP诊断及疗效评判标准的多中心研究,建立了CP以临床症状为核心的诊断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并获得同行认同。
而现阶段全国许多泌尿外科医师对于CP的诊断仍停留在经验性诊断以及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下一步有待于在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层次医院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进一步规范CP的诊疗。
在CP的基础研究中,项目组从病原体感染、尿液返流、下尿路上皮离子通道功能障碍等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一些原创性成果,发现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导致高钾尿液返流,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综合征及下尿路症状。
后续研究中,我们将结合项目组最新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着力研究钙离子内流与免疫功能失调在前列腺炎发生中的调控网络,进一步阐释CP发病机制。
在PCa的早期诊断中,前列腺穿刺活检仍是PCa诊断的金标准,项目组的“12+X”穿刺法虽然提高了阳性率,但仍存在一定的创伤,距离无创、精准的诊断方法仍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工作中项目组将联合磁共振进行融合穿刺,保证阳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穿刺损伤。
在前列腺癌手术治疗方面,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但是该术式仍较复杂,在基层医院推广仍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手术步骤进一步标准化并加大推广力度。
PCa诊疗基础研究中,项目组首次将Ni-Co磁性纳米合金用于前列腺癌MRI的诊断研究中,有效利用“铁磁靶向”缩短了前列腺癌细胞MRI的横向弛豫时间,增强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造影对比度,有利于早期PCa的发现。
该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结合纳米合金自身的磁热效应,以期实现前列腺癌的一体化诊疗。
团队发现了联合使用Rad001和Propachlor具有较好的协同抗前列腺癌作用,这将有助于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新药的研发,改变晚期前列腺癌因耐药而“无药可用”的局面。
(五)客观评价
1.查新报告结论:
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截至目前,在检索到的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样本量超过本委托项目的多中心、大样本前列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道。
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的离子通道研究:
本委托项目发现病原微生物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发现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等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理有关,截至目前,除了本委托项目公开发表的文献外,在检索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尚未见有其他文献报道。
关于前列腺导管系统的研究:
截至目前,除了本委托项目公开发表的文献外,前列腺导管系统的三维结构的铸型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有其他报道。
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国内外评估前列腺炎症状的主要标准有CPSI等,本委托项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CP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的研究,建立了已临床症状为核心的评判标准,截止目前,在所检国内文献中未见有报道。
关于纳米材料可以铁磁靶向到前列腺癌细胞上用于磁共振成像:
本委托项目报道了镍钴合金磁性纳米晶体纳米材料可以铁磁靶向到前列腺癌细胞上用于磁共振成像,截至目前,在检索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关于在体内、体外实验中联合使用化合物Rad001和Propachlor具有较好的协同抗前列腺癌作用:
截至目前,在所检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有报道。
关于证明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前列腺癌小细胞系、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
未见有证明前列腺癌PC3细胞,明确具备前列腺癌小细胞系、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生物学特征的文献报道。
关于3D腹腔镜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方面:
本委托项目自2012年3月开始,属于国内较早将3D腹腔镜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
关于机器人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方面:
未见有在安徽省内开展机器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报道。
关于前列腺癌手术技巧:
未见有与本项目相同的采用“精准定位”“筋膜内切除”“顺逆结合”和“6针连续缝合+悬吊法”的报道。
2.学术性评价:
(1)关于钾离子通道在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被《TheJournalofUrology》杂志编辑,美国达拉斯医疗中心著名泌尿外科学家BergerR.E教授重点评述,发表于《JournalofUrology》,2006,176(3):
1017-1018;评论认为:
该项研究提出了前列腺炎症患者疼痛产生的一项假设。
在该模型中炎症的产生与减少Kv1.3K通道建设,导致在间质组织中K离子增加有关。
增加的K离子刺激疼痛相关神经引起疼痛症状。
这项有趣发现对于有些前列腺炎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或许将是治疗骨盆疼痛的新方法。
(2)关于中国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研究被JohnsHopkins医学院GetzenbergR.H.教授评述,并发表在男科学权威杂志《AsianJournalofAndrology》,2009, 11
(2):
149;评论认为:
这项超过12000人的大样本研究验证了CP是成年男性人群的一大问题,同时还这项研究还证实了抗生素虽然很常用,但似乎治疗效果不佳。
同时重申了我们需要更加深刻的研究前列腺炎以及其潜在机制,如何避免众多男性出现CP显得很有必要。
(3)PC3细胞具备前列腺癌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细胞癌的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被美国维克森林大学AnthonyAtala教授重点评述,发表于《JournalofUrology》,2012, 188
(1):
325;评论认为:
该项研究为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纠正了前列腺癌PC3细胞系是前列腺腺癌这一长达30多年的错误观点。
(4)研究成果被国际泌尿外科经典著作《CAMPBELL-WALSHUROLOGY,11th》、英国慢性前列腺炎诊疗指南《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bacterialprostatitisandchronicprostatitis/chronicpelvicpainsyndrome:
aconsensusguideline》、《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前列腺炎部分)》等7本著作15次引用了本课题的多篇论文。
3.论文及专著:
相关学术成果在《JournalofUrology》、《BJUinternational》、《Prostate》、《JournalofAndrology》、《AsianJournalofAndr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18篇。
项目组成员应邀参加我国本科生、研究生教材相关章节及《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前列腺炎部分)》的编写,应邀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杂志发表专家述评等,主编有关著作3部,参编3部。
4.所获得奖项:
(1)“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的系列研究与临床应用”获2018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获2013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微创手术技术的创新、应用及推广”获2016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与推广”获2009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获2015年安徽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六)应用情况和效益
1.应用情况
在CP的研究中牵头开展全国多中心研究研究,建立以症状为核心的前列腺炎诊断标准并推广应用,新方法诊断CP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90.3%,具有简便、实用、有效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PCa研究中建立并规范了前列腺穿刺活检法,创新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方法,解决了手术并发症多的难题并进行推广,并在PCa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等展开研究,得到了原创性发现。
成果在国内24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在国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科学技术 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