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后半学期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690527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2.79KB
一年级数学后半学期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后半学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后半学期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后半学期教案
第四单元 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水彩笔、各种学具
教学方法:
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整理房间
1、出示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2、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房间?
3、根据你的想法自己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
4、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二、巩固练习
1、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1)学生自己观察,明确题意;
(2)独立完成;
(3)评析。
2、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1)明确题意:
看看第2题图上有什么,可不可以给它分类。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2)完成练习
3、分一分
(1)看题目:
说图上有些什么,按照什么要求给它分类。
(2)分一分,归归类。
(3)校对,评议:
玩具:
⑵⑸⑿
文具:
⑶⑷⑹⑺⑼
服装鞋帽:
⑴⑻⑽⑾
三、实践活动
自己整理自己住的房间,回来交流整理的方法。
看谁最爱劳动!
四、作业:
完成黑板抄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起来分类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2、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3、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4、整理书包比赛。
(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
(1)小朋友们平时都整理过书包,先请大家和同小组的小朋友们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
(2)小朋友们开始互相讨论。
(3)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
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5、组织学生看书。
6、小结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有什么好处。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
(1)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陈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2)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动手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
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戴眼镜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按是否系红领巾分……
2、分动物。
(可以按生活环境、大小来分。
)
(1)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可爱的动物,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动物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3、分几何图形。
(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
)
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
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
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
怎样分?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语文 数学
颜色 形状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松鼠跑第几?
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
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
(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
下一站是__。
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五、作业:
练一练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
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
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
教室的前面是什么?
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
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练一练5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
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
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
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作业:
练一练各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
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
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
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
练一练2题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
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
你们是怎么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 游戏:
“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 数图形。
五、小结。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
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
(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
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
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
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
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
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
摆正方体呢?
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第七单元 加减法
(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人计数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学方法:
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
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
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
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完成:
( )个一 ( )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
(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
2、1个十, 1个一 是11 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
(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6+10 5+10 4+10 3+10
三、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
(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开火车顺数
游戏:
数数(顺数和倒数)
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P69 1-6 自己完成。
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五、作业:
练一练4、5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
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过程: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
(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
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
(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四、作业:
制作计算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
”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
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
2、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 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
9+1+2 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有几棵树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
”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
(积木型板图)
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
(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 8+8 5+8 ……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8+6=14怎么来?
(1)8+6=14
(2)8+6=14
(3)9+6=15 (4)8+6=14
8+6=14 看见8就减2
(5)8+6=14
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学期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