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河口县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
- 文档编号:26690343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3.19KB
云南省河口县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河口县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河口县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河口县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河口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0分,共48分)
1.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之初
2.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
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关于这些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4.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B.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天文、地理学的进步
5.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B.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C.重化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D.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6.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的拓展
B.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7.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
“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
A.走合作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
8.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9.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10.马寅初曾指出:
“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这些“大官”指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大地主 D.大商人
11.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
A.西班牙—荷兰—英国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13.下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
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
14.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
“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
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
15.在欧洲建设的过程中,有人曾把欧洲建设比作一个"三级火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二级是关税同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B.第一级是政治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关税同盟
C.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D.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政治同盟,第三级是经济货币联盟
16.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 )
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
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17.中国是“礼仪之邦”。
到了清代,传统礼仪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军政,小到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无不做出详尽的规定,但晚清时期中国礼仪发生巨变(如图)决定这一巨变的主要因素是( )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渗入B.近代民主革命的推动
C.近代城市经济生活日渐开放D.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18.1990年8月,在通往莫斯科红场的一条主要大街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大标语,标语上写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民主化和公开性导致苏共的威信降低
B.国家权力应从党的系统转移到苏维埃
C.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
D.标语显示思想混乱、派系纷呈、社会动荡
19.下图是美国儿童和非洲儿童照片对比,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20.1906年,《赏奇画报》的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当时的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
这反映出( )
A.洋装流行促成中国服饰改良B.辛亥革命倡导移风易俗
C.工业文明推动社会生活变化D.社会风尚倾向全盘西化
21.下面1960年~1975年苏联运输干线增长情况数据反映了( )
A.运输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运输干线长度呈减少趋势
C.农、重、轻各产业发展不平衡D.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微弱
22.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下列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国际恐怖活动B.毒品走私
C.全球变暖D.人口爆炸
23.有人说: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
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D.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24.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
”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
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
(3)依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
(1)依据材料一,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
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27.(12分)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本组织)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决定在完善内部市场、加强团结和环境保护范围内,为了他们人民的目的,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行确保其他领域进步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政策;决心建立他们国家国民共同的公民身份;决心实行一项包括最终构建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通过本条约引入关于司法和国内事务的规定,在保障他们人民和国家安全的同时,重新肯定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的目标……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材料三(该组织)各种活动均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的,各成员拥有完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
它是通过成员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
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尊重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力求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的体制接轨。
同时,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1)材料一所示图片分别为两个区域化组织的标志,简要说明这两个组织在成员构成上的差异。
(2)材料二、三的内容依次对应材料一图A、图B所代表的组织,据此分别概括图A、图B所代表组织的合作特点。
(3)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你更赞同上述哪一种合作模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中华网》
材料三1999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
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除材料二所叙述的以外)还有哪些?
(3)材料三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4)面对全球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云南省河口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1.【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夏天”是指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春天”指的是一战期间;“秋天”指的是抗战时期;“冬天”指的是抗战胜利后;“新的春天”指的是建国后。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国初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及对表格理解分析的能力。
从表格看,民国初年,中国自给和购买的比例各地区明显不同,并且差异很大。
主要不是靠自给而是靠购买的地区如江苏两地,说明其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要大,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A、B两项不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只符合土地改革。
4.【答案】C
【解析】A、B、D三项是进行航海的客观条件,C项是内在的根本原因。
5.【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B项从属于C项。
6.【答案】C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革新技术,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走的是合作化道路,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和平“赎买”的方式,而不是没收,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信息可知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故C项正确;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有采用资本家自愿捐献的方式,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所谓“外国支付收入”理论,实际上体现了英国人对外国人的盘剥,英国之所以提出这一理论,其基本条件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没有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就不可能有“外国支付收入”理论,故选B项。
A、C项错误,仅仅靠社会稳定和国内市场的扩大,无法实现对外国的盘剥,D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
9.【答案】B
【解析】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精耕细作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在手工业领域,材料主要涉及农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强调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在江南地区推广是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官僚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垄断经济,从而攫取巨额利润。
从材料中“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可以判断应为官僚资产阶级。
11.【答案】B
【解析】由已学知识可知在近代,民族工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非常薄弱,一直处于国民经济的劣势地位,不可能出现占绝对优势的情况,排除②;由引文中的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叙述可以得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④。
因此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西班牙是l6世纪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荷兰是l7世纪上半叶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英国是l8世纪下半叶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
13.【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和图片“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等可判断出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故A项符合题意。
14.【答案】C
【解析】这是对电影的形象描述。
15.【答案】C
【解析】欧洲的联合首先是在经济上的关税同盟;然后是在经济上的货币联盟;最后上升到政治。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17.【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鞠躬礼代替了跪拜礼,不仅体现了民主、平等思想,而且反映了中国生活礼仪的近代化,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并非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政府要求废除跪拜礼。
据此可知,民主革命是推动社会礼仪变革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近代城市经济生活日渐开放并非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并非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18.【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强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体现了苏共的威信降低,同时也体现了权力的转移,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90年8月,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进行中,他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共威信动摇,故标语显示苏联人民思想混乱、派系纷呈,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9.【答案】A
【解析】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要克服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故选A。
20.【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06年,《赏奇画报》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当时的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可知洋装出现,但是不能体现全中国的服饰改良,故A项错误;1906年辛亥革命还没有发生,故B项错误;西装、领带、西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故C项正确;不能从局部洋装的出现得出中国社会风尚全盘西化,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21.【答案】A
【解析】从1971~1975年苏联运输干线增长情况数据可以看出,社会总产值每增长1%,运输干线长度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这反映了苏联运输业发展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表格反映了运输干线长度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不是运输干线长度呈减少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重、轻各产业发展不平衡,故C项错误;苏联运输干线增长情况无法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减弱,故D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
我们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报复”我们人类,即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
A、B、D都不属于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故C符合题意。
23.【答案】D
【解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消极影响,而且过于绝对化。
答案为D项。
24.【答案】B
【解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大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法案”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巴黎《每日新闻报》的社论是对美国贸易保护的警告,说明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A项美国当时执政的是胡佛,C项说法错误,D项没有体现法国争夺国际市场,故答案应为B。
25.【答案】
(1)主张:
重农抑商。
理由:
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现象:
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
根源: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3)阻碍因素:
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解析】第
(1)问关键是理解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和认识。
第
(2)问从消费结构及其政治对经济现象间的关系来理解。
第(3)问从社会主流体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官办商业和城市功能方面归纳。
26.【答案】
(1)经济:
指商品经济。
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
(2)突破性:
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理解:
明清时期,尽管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落。
【解析】第
(1)问新型经济结合宋代特点进行回答,表现从宋代和以前区别进行回答;第
(2)问变化主要从手工业角度思考,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7.【答案】
(1)A为欧盟,组成成员基本为发达国家,差异小。
B为亚太经合组织,组成成员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大。
(2)特点:
A的合作领域广,包括货币、市场、环境保护、司法、国家安全等,具有高度的统一性;B的合作领域只涉及经济,合作松散,相对开放,统一性弱。
(3)赞成A:
A的合作范围广,一体化程度高,而B合作范围窄,合作松散,与全球化较远。
赞成B:
B合作相对松散,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全球化,而A一体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排外性,不利于全球化。
【解析】第一问只要知道两大组织一为欧盟、一为亚太经合组织即可。
第二问把握材料二的“经济和货币联盟”、“一体化”、“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等关键词和材料三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不具强制性”等归纳即可。
第三问是开放性试题,欧盟的合作方式优势在于合作范围广,一体化程度高,有利于全球化,但易出现排外性;亚太经合组织的方式优势在于开放性但范围较窄,合作化程度低。
28.【答案】
(1)观点: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依据:
因为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之间的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封建制度加速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其它原因:
跨国公司是推动者;各种国际组织(世贸组织)提供平台;两极格局解体扫除障碍;交通的发展;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原动力。
(3)主要问题:
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不利地位。
如:
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加大;主权安全面临威胁;生存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等。
(4)加入区域性经济集团;加入世贸;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第
(1)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即可明确是新航路开辟,答出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即可。
第
(2)问考查知识再现能力。
第(3)准确理解材料二所述的是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以致于出现材料三的现象,指出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第(4)问在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可抗拒的基础上,指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河口县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 河口 县民 中学 年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