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建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6689075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94
- 大小:490.48KB
学校新建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学校新建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新建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新建楼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1、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本工程设计图、招标文件及其他相关资料,按国家颁布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和有关工艺标准进行编制的。
1.2、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大石桥市周家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3223平方米,为四层框架结构。
建设地点:
大石桥市周家镇中心小学校址东侧。
施工工期:
321日历天。
质量标准:
以现行的国家施工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设计图纸等技术文件为质量评定依据,工程竣工时达到合格工程标准。
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和火灾事故。
文明施工目标:
达到标准化安全文明工地要求,让业主放心满意。
1.3、项目部组织机构及目标管理
1.3.1、项目组织保证体系
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始终坚持强化质量意识,运用科学管理,以业主为关注焦点,用户至上,工程及服务质量全面优质的原则,所做的一切质量管理工作将全力满足业主的要求。
1.3.2、项目部组织管理体系:
我把本工程作为公司的重点工程项目,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运用全面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模式,全面履行投标书中的各项承诺,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方案和各项措施。
为了使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特别是让各职能部门职责分明,责权利与管理职责挂钩,我司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块一一进行分配,使职能部门之间既分工又合作。
为保证该工程优质、快速、安全、低耗的完成,我司拟成立项目部管理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框架图
1.3.3、施工管理目标:
充分考虑整个工程特点,认真领会业主对工程的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竣工资料目标。
1.3.3.1、工期管理目标:
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公司的综合实力及在多个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我公司的工期目标确定为:
321日历日。
待现场施工准备就绪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阶段形象进度。
1.3.3.2、质量管理目标:
坚持施工中以雕琢艺术品的理念对待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严格做好材料选择、细心做好过程控制、精心做好成品保护,实现以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等级保证达到合格工程标准,争创省优工程。
其中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并确保基础、主体、屋面、装饰、电气安装、给排水等分部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
1.3.3.3、文明、安全生产目标:
我公司在本工程的安全生产目标确定为:
确保省、市“安全文明工地”。
以整齐的场容、场貌赢得社会声誉及有关部门和业主的赞许和支持。
杜绝发生因工死亡、重伤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避免火灾事故。
施工过程中,因我方责任发生的一切事故,均由我公司负全部责任。
1.3.3.4、环境保护目标:
实现噪声、水、气、渣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施工中严格按《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执行。
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杜绝火灾事故。
1.4、施工部署:
1.4.1、总体施工顺序:
根据“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土建、后安装”的施工顺序原则,重点抓好施工过程中专业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搭接与配合,及土建施工中的设备安装要求预留与预埋工作。
其中水、电安装工程、消防工程与以上各土建施工阶段同步施工。
主体结构完成后,其他分部工程存在有搭接与穿插。
1.4.2基础工程施工
1.4.2.1、土石方开挖:
本工程为满足进度要求并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土方开挖拟采用1台PC200型液压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挖掘机开挖土方,机械开挖时基底预留300mm厚土层不挖,用人工开挖,以免扰动基底土质。
人工修整边坡,余土用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指定点。
石方开挖主要采用炮击凿除。
开挖后的施工面标高应符合图纸要求,防止超挖和欠挖。
对于高出部分以人工凿平,超挖部分则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回填并碾压密实稳固。
开挖的土石方,对于符合填筑要求的,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用于填筑。
各基坑、基槽土方开挖根据地质情况和基础特点,按规定要求放坡和预留工作面,各基坑、基槽底机械开挖应预留150~300mm厚土层人工修整,以确保天然地基完好。
1.4.2.2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层地面的施工质量,影响地面是否开裂、下沉。
所以土方回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把关:
(1)回填前,会同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质监方对基础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作好隐蔽工程记录。
(2)基槽两边同时回填。
其土质的碎块和有机质含量应小于8%。
(3)分层进行压实:
每层回填上的厚度为300mm,分层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压实,严禁采取水夯。
1.4.3、砌体及钢筋砼施工顺序:
砌体施工:
清理→放线→做好墙体、墙内埋管→砌体砌筑。
钢筋砼结构:
施工缝处理→柱绑扎钢筋→验收→柱浇捣→梁、板封模→梁、板绑扎钢筋→验收→砼浇筑→养护。
1.4.4、室内装饰施工顺序:
结构处理→放线→贴灰饼冲筋→立门窗框→各类管道水平支管安装→墙面抹灰→管道试压→楼面装修→墙面及顶棚面层装修→安门、窗扇→油漆→灯具、洁具安装→调试→清理→交工。
1.4.5、外墙及室外装饰施工顺序:
结构处理→弹线→贴灰饼→抹灰→外墙保温层→面层→清理→拆外架→室外工程(台阶、散水等)→清理及场地复原→交工。
1.5、施工段的划分:
1.5.1、基础及主体结构: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程量大致相等的原则,我司拟以横向轴线⑥轴和⑦轴之间的变形缝为界分两个施工段进行同时施工,即①轴至⑥轴为第Ⅰ施工段,⑦轴至⑾轴为第Ⅱ施工段。
1.5.2、内装饰:
内装饰各层平行施工,各工种交叉作业。
1.5.3、外装饰:
待主体完成后,外装饰配备多个班组,由上而下进行平行作业。
2、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不仅要在开工前集中进行,而且要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有针对性地进行,为整个工程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3.1、测量方案
3.1、施工测量
3.1.1、平面控制
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坐标控制点,通过测设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以作为本工程平面定位依据。
为确保定位准确,对形成的平面控制网必须进行严格复核,确认无误后才能作为施工依据。
平面控制网严格按测量规程进行测设。
测量仪器采用经检验合格经纬仪,水平量距采用50m标准钢尺。
3.1.2、高程控制
以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基准点为依据,建立本工程施工所需高程控制基准点。
3.1.3、平面定位
平面定位以建立的场区平面控制网为依据,采用经纬仪应用交汇法测设、闭合后定出单位工程平面控制定位桩,据此定位桩即可实施各轴线的测定和施工放线。
3.1.4、建筑物基线制平面控制
本工程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基线制,以确保各层轴线吻合一致。
基础完工后将地面控制桩各轴线投测到对应的基础面,第二层结构施工时即据此采用经纬仪投测轴线到所需之施工层平面,其它各层可参照上述操作程序进行轴线投测。
3.1.5、标高控制
首层或地下部分结构施工均据已设置的高程控制基准点进行标高引测控制。
楼层施工可先将地面水准点转换投测到合适的角柱(或相应结构)上标记,然后随楼层施工以此标高为依据采用标准钢尺丈量逐层往上传递,并用水准仪测设进行施工层的抄平和标高控制工作。
3.1.6、沉降观测
3.1.6.1、观测点设置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国家及部颁规范标准设置。
3.1.6.2、观测程序
沉降观测是建筑施工重要环节和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工程观察点设在一层墙+0.5标高处,并在建筑物外合适的位置设五个永久性观测点,并加以保护。
3.1.6.3、观察时间
基础竣工时观察一次。
施工中每施工完一层测一次,主体竣工时观察一次,装饰期间每月观察一次,并同时作好沉降观察纪录,交工时办理好移交手续,观察时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处理。
3.1.6.4、确保观测准确的措施
观测时自始至终使用同一精密水准仪。
观测人员保持固定不变,观测参照点以场内设置的永久性基准点为依据。
3.1.7、测量施工要点
3.1.7.1、埋点
严格按规程设置测量点,采用砼围固,作好明显标记,加强保护,防止扰动。
3.1.7.2、复核:
坚持每测必核的操作程序。
3.1.7.3、仪器、工具检定:
施测有关仪器、工具务必经检定调校到标准状态,方能使用。
3.1.8、测量成果整理
建筑物的定位测设、各楼层的控制轴线引测及高程控制测设等施工测量均应分别记录测量成果,并经监理单位代表现场复核。
主轴线及每楼层标高控制点施测后,须经项目工程师组织进行复核;细部尺寸由各施工段、各专业队人员负责施测,测量员进行复核。
每次测量均须有完整详细的测量记录,并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归档保管。
所有测量仪器使用前均应经过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并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检,检测结果均应整理归档。
测量工程应设专职测量员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应更换,测量仪器设专人保管,检测质量落实到人。
3.1.9、结构施工测量:
3.1.9.1、结构竖向投测:
工程采用激光经纬仪天顶内控法进行竖向投测。
在每个流水段内设四个内控点,控制点设在首层楼面上,采用200×200×10预埋铁板做控制点(加活动盖板保护)。
二层以上结构施工时,均在控制点上方预留200×200方孔,设有机玻璃十字丝接收靶。
激光经纬仪设在首层控制点上对准接收靶,照准部进行水平向360度回转,当回转圆心同接收靶某圆心轨道重合时即确定了轴线投测点位置,并采用正倒镜法校核。
3.1.9.2、施工层放线:
放线前应在平面上校核轴线,闭合后测设细部轴线,后以此为准测量墙、柱、梁、洞口的边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为:
项目
精度
主轴线
±10mm
细部轴线
±2mm
墙、柱边线
+3mm
门窗洞口线
+3mm
3.1.9.3、高程的竖向传递:
⑴、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保证传递到施工楼层的标高点不少于3个,以便进行互相校核。
⑵、标高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目
精度
层间
±3mm
总高
±10mm
⑶、各层标高的传递起始点均以首层+50cm控制线为准,以防止层间误差的积累,标高传递时采用钢尺沿铅直方向(经纬仪配合)向上量至施工层。
钢尺丈量时应考虑各项改正数。
⑷、钢筋混凝土墙体、柱施工测量:
①、墙、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竖向主筋上测设标高点,用油漆标注,作为支模和浇筑混凝土的依据。
测法是以首层+50mm线为准向上传递三个标高控制点,当校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水准仪一次精平,水平线允许误差为±3mm。
②、柱支模后,用经纬仪校核模板垂直度,校核时用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轴线上同时测量当观测面为不等截面时,经纬仪必须安置在轴线上,当观测面为等截面时,经纬仪中心与轴线间的水平夹角不大于15度。
3.1.10、装修工程施工测量:
3.1.10.1、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
⑴、标高的传递方式采用在楼梯间和窗口处进行传递。
⑵、测设+50cm水平控制线:
+50cm水平控制线的测设允许误差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
室内的+50cm水平线是控制地面标高、门窗安装等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1mm。
防止误差扩大。
测表1:
项目
精度要求
水平线
(室内、室外)
1每3m两端高差小于±1mm。
2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重垂线
室内
经纬仪两次投测校差小于2mm
室外
高于1/3000
⑶、用水准仪检测地面面层的平整度和标高时,水准仪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大厅(如教室)应小于5m、房间应小于2m。
3.1.10.2、门窗安装施工测量:
⑴、从建筑最顶层找出外窗口的边线,用线坠将边线向下引测,并采用经纬仪进行校核以保证精度。
其精度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
⑵、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50cm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
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其精度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
3.1.11、屋面施工测量:
根据图纸要求的排水坡度,在女儿墙上弹出找坡层的控制线;
根据防水卷材卷上立面的高度,在女儿墙上弹出卷材上口位置控制线,以保证卷材上口平齐。
3.2、土石方及基础工程:
3.2.1、土石方施工
3.2.1.1、挖土方法
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的方法进行。
⑴、资料收集:
土方开挖之前需收集的资料主要有:
地质勘探报告、地下管线资料,根据上述资料查明工程地质水文、地上管线、等实际情况,编制确定开挖路线、开挖方法等详细的土方施工方案。
⑵、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建筑物的位置和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挖土主要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人工配合,计划投入WY-100型反铲挖土机1台,12吨自卸汽车3辆,同时人工配合挖土,土方直接装车外运。
采用坑槽内反铲开挖。
土方开挖时必须密切配合测量放线,严格控制标高、几何尺寸,严防超挖、少挖现象,机械开挖时,坑壁、坑底、基坑边及地梁壁、底均应留出200-300mm土层由人工修整;基础梁等截面小的土方人工开挖修整。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基础开挖到设计深度,经核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再用人工清底,不得扰动基地。
在挖土时要密切配合测量放线,防止超挖,少挖现象。
基础清底完毕后,及时组织建设单位、设计院、质检等部门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砼垫层施工。
开挖出来的土方应作及时清理。
先做好土方平衡计算,征求建设单位意见,需回填部分尽量不外运,等按要求回填后,才把多余的土方运到建设单位指定的弃土点,以节约投资。
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土方工程不宜在雨天进行。
3.3、钢筋砼工程
本工程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该分项工程是整个结构的核心,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物安全度及耐久性,必须把好质量关。
其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模板、钢筋、砼三大主要分项工程。
3.3.1、模板工程:
3.3.1.1、施工工艺:
3.3.1.2、施工准备:
熟悉图纸:
工程开工前,先熟悉图纸,及时编制技术交底。
严把原材料关:
所有模板原材料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做到规格一致,方正,木枋有强度、刚度、顺直、不翘曲变形。
将模板分组编号:
按轴线制作好的模板分组进行编号,模板按编号进行就位,对各种模板严格进行管理,防止混合使用。
为保证施工进度,柱、梁侧模及梁底模均安排二层。
3.3.1.3、模板安装:
⑴、模板支撑固定可靠:
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是保证砼质量的前提。
模板支撑主要为钢管支撑,辅以螺栓定位固定。
模板支撑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侧压力及施工中产生的荷载。
模板的组装:
模板在安装时要求表面平整光洁、拼缝严密,安装前涂刷隔离剂。
⑵、柱模:
搭设安装→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片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
采用企口定形模板组装,柱模采用木枋与胶合板组合定形模板,采用扣件、短钢管做柱箍,四根一组,间距600mm,编号定位连续周转使用。
在柱模的根部开设100×200清扫口,以便在砼浇筑前检查模板内是否有杂物,确认无杂物、无积水后,方可封闭模板。
柱子支模时注意留置与墙体的拉结筋。
模板安装完毕,待复核轴线及标高无误后,拧紧扣件的螺栓,经建设方、监理单位验收后进行砼施工。
柱箍的安全可靠性是保证柱子砼质量的前提,为了保证柱质量,柱箍的间距均通过验算。
以柱截面最大的柱(600×600)为例。
模板中部用φ14的螺栓加固。
l1=300+60=360,l2=300+60=360。
计算高度为3.0m,施工气温为20℃,砼浇筑量以每小时15m3进行计算,则浇筑600×600柱的浇筑速度:
V=15/(0.75×0.75)=41.7m/h,采用组合定型模板,用φ51×3.5钢管作柱箍,计算柱箍的间距:
计算砼最大侧压力:
按V=41.7m/h,T=20℃,计算砼最大侧压力:
t0=200/(T+15)=5.71
F=0.22γt0β1β2(V)1/2=0.22×24×5.71×1.0×1.15×(41.7)1/2=223.9KN/m2
F=24H=24×3.0=72KN/m2
取以上两式小值:
F=72.0KN/m2。
按抗弯强度计算柱箍间距:
选用φ51×3.5钢管作柱箍:
查表得A(截面积)=522mm2;
I(截面惯性矩)=14.81×104mm4;W(截面最小抵抗矩)=5.81×103mm3;E(弹性模量)=2.1×105N/mm2;[ω]=3mm;f=215N/mm2。
L1=8fWA/[F(l12A+4l2W)]=8×215×5.81×103×522/[72.0×10-3(3602×522+4×360×5.81×103)]=953.1mm
按挠度计算柱箍间距:
L1≤384[ω]EI/5FL24=384×3×2.1×105×14.81×104/5×72.0×10-3×3604=5925.4mm
按以上计算,柱箍取φ51×3.5钢管,间距900mm安全可靠。
⑶、梁、板模板
梁模板安装施工工艺: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搭设梁模板支架→安装梁底楞→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上下锁品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
梁底模、侧模采用木枋与胶合板组合定形模板,50×100mm木枋作龙骨,间距800mm。
斜撑、侧楞、底楞均为10×10木枋,支撑间距900mm。
楼板安装施工工艺:
搭设支架→安装主次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板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操作工艺
楼板模板采用18mm厚1220×2440mm竹胶板,50×100mm木方作次龙骨,间距500mm,100×100木方作主龙骨,间距1200mm。
支撑系统为碗扣架子,间距900×900、1200×1200。
利用U形托可上下调节。
主次龙骨用木方上侧均需刨光。
具体安装大样见下图。
支撑部位安装在基土上时,加设垫块,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采用多层式支架支模时,立杆必须垂直,上下层立杆在同一条竖向中心线上。
采用定形模板组装,梁底模需在挂线对中调直后,才能固定,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再进行梁侧模的安装及加固;设计规定当梁跨度>6m时,悬臂跨度≥2m模板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0.1-0.3%。
跨度≥4m的板,板跨中起拱L/400。
楼面模板铺完后,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清扫干净。
梁柱接槎处是梁柱截面尺寸难以准确保证的部位,根据我司以往的施工经验,采取下列工艺进行控制。
⑷、楼梯模板:
现浇楼梯模板采用竹胶板作为楼梯模板,楼梯底模平铺在支模基层上,楼梯板侧面制作异形木模板。
踏步采用木模,一头固定在侧模上,另外用二道梯基加三角撑定位。
楼梯模板施工前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及基础梁模板,再装木板及楼梯底模板,然后安装楼梯侧板,侧板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位置线,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档木。
梯步的高度均匀一致,特别注意最下一步与最上一步的高度,必须考虑到楼地面层粉刷厚度,防止由于粉面层厚度不同而形成梯步高度不协调。
⑸、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⑹、模板的检查:
模板拼装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带领木工班长、架工班长、泥工班长全面进行自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⑺、模板的拆除:
所有模板必须在技术负责人开具拆模通知后方可拆除。
柱侧模:
柱模在砼强度能保证砼表面及砼构件棱角不会受损时拆除。
梁底模:
≤8m时,在砼强度能达到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75%后方可拆除。
>8m时,达到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100%后方可拆除。
板底模:
≤2m时,在砼强度能达到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50%后方可拆除。
>2m,≤8m时在砼强度能达到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75%后方可拆除。
>8m时,在砼强度能达到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100%后方可拆除。
悬臂构件:
在达到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100%后即可拆除。
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等级标准值时,方可拆模。
关键部位如挑梁等应在试件试压确定试验报告合格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拆模。
操作工艺:
柱模板首先拆除钢管扣件,然后用撬棒轻敲木龙骨,待定型组合板模板面与砼表面脱离后,方可轻轻撬动模板,以免造成模板变形或边缘破坏。
梁、现浇板:
先拆除剪刀撑,然后拆除扫地杆和斜撑。
沿长度方向逐一下木龙骨,用撬棒轻敲竹胶合板模板,待其与砼表面脱离后方可撬动模板。
⑻、成品保护:
施工中应按规范要求做好模板成品保护。
3.3.2、钢筋工程:
3.3.2.1、施工工艺:
3.3.2.2、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每批钢筋进场前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
进场时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每一批钢筋进场后,由试验室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及试验规范的要求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如不合格则有见证退场,严禁使用。
钢筋按批检查验收,每验收批由同一炉罐号、同一加工方法、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
每批钢筋取两根,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钢筋上切筋,并将试样送试验室复检。
经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作各项试验。
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并有见证退场。
3.3.2.3、钢筋的加工、标识:
钢筋施工队在下料前仔细看透图纸,保证钢筋下料尺寸的准确无误,特别是一些特殊部位的处理。
钢筋加工成品的保护和标识:
为防止钢筋半成品在工地上乱堆乱放,引起钢筋混用和钢筋受污染,施工时必须对半成品进行规范堆放并具体标识,做法是用架管扎一个250高的架子,将加工后的半成品钢筋按层次、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在架上,并挂牌编号,避免材料混用。
3.3.2.4、钢筋接头形式:
受力钢筋应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接头,当采用搭接接头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梁、板构件不宜大于25%;柱不宜大于50%。
本工程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其施工要点:
3.3.2.4.1、施工工艺:
安放焊接夹具→引弧、电弧、电渣→挤压→清渣
3.3.2.4.2、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应夹紧于上下钢筋上,不得晃动;
3.3.2.4.3、引弧宜采用铁丝球或焊条头引弧法,亦可采用直接引弧法。
铁丝球引弧法是将铁丝球放在上下钢筋端头之间,电流通过铁丝球与上下钢筋端面的接触点形成短路引弧。
铁丝球采用直径O.5-1.Omm退火铁丝球,球径不小于1Omm。
当焊接电流较小,钢筋端面较平整或引弧距离不易控制时,宜采用此法。
直接引弧法是在通电后迅速将上钢筋提起,使两端头之间的距离为2-4mm引弧。
这种过程很短。
当钢筋端头夹杂不导电物质或端头过于平滑造成引弧困难时,可以多次把上钢筋移下与下钢筋短接后再提起,达到引弧目的。
3.3.2.4.4、引燃电弧后,靠电弧的高温作用,将钢筋端头凸出部分不断烧化,同时将接口周围的焊剂充分熔化,形成一定深度的渣池。
3.3.2.4.5、渣池形成一定深度后,将上钢筋缓缓插入渣池中。
由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新建 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