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魅力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6688065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58KB
文字的魅力教案.docx
《文字的魅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的魅力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字的魅力教案
文字的魅力
课题:
文字的魅力
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冀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背景简介:
《文字的魅力》要求上两课时,此是第一课时。
设立此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的关感,文字的文化性以及文字作为一种单纯的图形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启迪和视觉冲击;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使书写和欣赏文字的“技术意识”与“艺术意识”得到更合谐的交融与提高。
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30人,座位6排,每排5人。
不分组。
原因是本课以讲授为主,结合幻灯片展示,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具:
1.课本:
卡片、画架、画板(上钉有几张生宣纸);书法毛笔2-3支;墨汁;笔洗等。
2.多媒体教学仪器及教学幻灯片等。
学具:
课本
设计思路:
在讲授时,我立足于美术学习和美术文化研究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接触文字、感受文字、理解文字和欣赏文字。
首先,我以中国汉字的造法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想更多了解汉字的欲望。
之后,以“中国汉字的发展与演变”为线索,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理解和感受不同形式的字体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
通过介绍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了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我从考古的角度深化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的关感、文字的文化性以及文字作为一种单纯的图形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启迪和视觉冲击。
教学难点:
理解和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理解和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
2、愿意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文字,愿意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能够从文字形象中寻找灵感,创作具有文字韵味的美术作品。
(备注:
此实录是第一课时)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同学们请坐。
你们现在是初二的学生,与文字打交道得有十年了吧?
那么请教诸位一个小小的问题,中国大概有多少个汉字?
请举手。
生1(小心翼翼地):
八九千吧?
生2(肯定地):
两万多。
(老师笑而不语)
生3(犹豫再三,下定决心):
五万九千多字!
(老师摇摇头,仍面带微笑看着学生)
生4:
名师,您快说吧,急死我们了!
师:
好,我来告诉你们。
(模仿播音员的声音)据新华社报道:
中国共有汉字九万多个,其中常用字七千个左右。
生:
哇!
那么多,真没想到。
(一片惊叹声)
师:
怎么样,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了吧?
接下来,我再问你们,这些字是怎么来的?
生1(信口开河):
外星人造的呗。
(一片笑声)
生2:
不对!
传说是一个叫仓颉的人造的。
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想把当时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但是缺乏记录言辞的文字,记录工作难以进行,于是就有了造字的念头。
有一天,他看到鸟兽留在地上的脚印,触发了灵感。
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中国汉字。
师:
说得太好了!
我希望同学们向她学习,博识强记,厚积薄发,关键时刻显身手。
言归正传,请大家想想,仓颉一人造九万多字有多大可能性?
不言而喻。
通过学习历史咱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其实文字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文字的起源一般认为呈距今约五六千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
那么咱们的先民是怎样创造这些文字的呢?
(请同学们看黑板,最基本的造字方法是象形。
(老师把“象形”写在黑板上)象形即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也就是比着葫芦画瓢。
大家请看我手中的卡片。
(卡片上有象形文字),大家推测一下是什么字。
第一个字好像是草,又好像是手;第二个字跟眼睛有关:
第三个字是一个人立在地上;应该是“立”字;第四个字像一个人的张开嘴巴,应该是“口”;第五个看不出来是什么字?
师:
谁有不同意见?
生:
老师,从古代字与现代字的联系来看,我觉得第一个字像“手”,第二个字像是“目”。
师:
这两个同学分析得非常对!
由此看来象形文字是很帘易识别的。
第一个字是“手”;第二个字是“目”;第三个字是“立”;第四个字是“口”;第五个字是你们最熟悉的字“男”,男生的“男”——扶着农具在田野里劳作的人是男人。
生:
哈哈!
明白了,原来如此。
师:
既然这么简单,请大家想想一下“刃”的象形造法。
(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刃”)谁来试试?
生:
我来试试。
师:
好,请!
(学生在黑板上先用白色粉笔画了一把刀的适型。
然后用红色的粉笔描刀处)现在请人家看看,是“刀”还是“刃”?
生1:
应该是“刀”。
虽然刀刃处是红色,但是整个形象看起来还是刀的造型。
生2:
应该是“刃”。
因为我一眼就看到红色的刀刃了。
师:
首先,我要肯定造“刃”字这个同学的大胆创意。
但是请大家回忆一下,字典上的字有没有用其它颜色去刻意点明笔画的?
生:
嘿嘿!
没有。
(学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师:
看来你这种造字方法还有待研究。
现在大家是不是发现用简单的象形造字法有点力不从心?
现在咱们用第二种造字方法——指事(老师把“指事”写在黑板上)。
指事通常表示某种局部的或相对的概念。
具体的办法是在象形文字的相应部位加个抽象的标点符号,以此造字法还有“本”、“末”、“甘”等等。
(展示写有象形文字卡片本、末、甘)
生:
哦,明了白!
下面我再介绍一种造字法——会意(老师把“会意”写在黑板上)。
会意就是会合成意,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例如:
“冰”(板书),人斜靠在树上称之为“休”。
生:
老师,真有意思!
再举几个例子。
师:
好,再举两个例子。
“歪”由“不正”会合成的;“尖”由上“小”下“大”会合成的。
生:
老师,再说一个例子,最后一个!
师:
不说了!
如果大家真感兴趣,就去字典里挖挖宝,感受一下中国文字的魅力吧。
其实中国文字的造字方法不只这三种。
还有形声、转注利假借,它们都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想了解详情的同学可以来找我。
通过学习中国文字的造字方法,大家发现了一个事实:
中国文字属于象形文字,带有鲜明的图画痕迹。
文字是在象形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
文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是记录希望、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文字具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
或坚强刚毅、或修长秀美、或憨直敦厚、或苍劲瘦硬、或丰腆润畅、或端庄华贵、或灵动跳跃,向我们昭示着它画一般的艺术魅力。
来吧,咱们一起追溯中国文字的发展与演变,感受中国文字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与审美价值。
先请同学说说历史书上所学过的中国文字字体有哪些?
生:
有甲骨文、金文、小篆,还有隶和楷书。
师:
谁来补充?
生:
老师,我说。
还有草书和行书。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同时板书“甲骨文、金问、小篆、隶书、楷书、早书、行书”纵向排列)
师:
(展示幻灯片)——这是“马”字的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
今天咱们就顺着这条线索来探讨。
(图略)
甲骨文主耍指殷墟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距今最早而且较为成熟的象形文字。
甲骨文在商代后期主要用于王室的占卜记事。
大家请看课本第八页的插图《祭祀狩猎涂朱骨刻辞》即是商代甲骨文。
请哪位同学阅读一下文字介绍部分?
好,请。
生:
甲骨文主要指……(略)
师:
声音很宏亮。
请坐。
从以上资料看出甲骨文可以称作“汉字之祖”,同意吗?
生:
同意!
(老师在“甲骨文”后面板书“汉字之祖”)
师:
大家请看幻灯片,这是一块甲骨文。
这些象形文字大小错落有致,纯朴可爱。
线条有曲有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进退有序,塑造了抽象的空间美与线条美。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大篆的一种。
在殷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被贵族垄断,所以有一种说法称金文为“豪门贵族”的文字。
(老师在“金文”后面板书“豪门贵族”)
请看幻灯片。
这是金文《大盂鼎》的局部。
金文的美是甲骨文美的升华,因制作过程的制约,使其气势磅礴,线条圆润饱满,反映出西周人敦厚、质朴的风度。
金文的字型结构己相当成熟,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图略)
下面说说小篆,那位同学能结合历史书说说小篆的由来?
生:
历史上是这么说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政局混乱,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杂乱不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问,车同轨”,统一了文字就是小篆。
(与此同时,老师在《“小篆”后面板书“伟大的统一”》
师:
嗯,同答得非常好!
请大家看幻灯片。
这是课本中《秦诏板》的放大图片。
它天真烂漫,情趣盎然。
装饰性是秦代书法的真正面貌。
小篆应用广泛,比如课本上秦代的《阳陵虎符》、汉代瓦当《汉并天下》、清代《皇帝之宝》都是小篆字体。
大家请看画板,我在宣纸上书写一个小篆字体“相”(相),请计时。
生:
56秒!
师:
将近一分钟的时间才写一个字,而且这个“相”字还不是笔画最多的。
大家想想,如果用小篆字体让你写一篇文章是不是很费时费力?
在秦汉,一些办理公文案牍的小文书,当时称“徒隶”,他们也发现篆体极费时间。
为适应当时文件繁多,创造并使用了隶书。
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老师在“隶书”的后面板书“来自民间”)
请看幻灯片,这是隶书《曹全碑》的。
甲骨问、金文、秦篆间架结构趋向于长,而隶书则以扁结构独鳖头。
隶书方笔直书,笔画夸张,结构简炼,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
咱们班那位同学练过隶书?
请举手。
我这里有书法毛笔,请上来在宣纸上写一个字,怎么样?
(学生有点不好意思)同学们给她鼓鼓劲!
(掌声)
生:
老师,写什么字都行吗?
师:
对,你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
生:
那我就写长城的“城”。
(大家认真看)
师:
好,写得不惜!
很有功底。
谢谢!
请回。
楷书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字体,楷书兴于魏晋,盛于隋唐。
在字势上,隶书向外扩散,楷书字心向内集中,“永”字八法是著名的楷书理论。
请看幻灯片。
(展示“永”八法)楷书使汉字的结构,基本笔画、书写顺序、偏旁部首都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咱们班练过楷书的同学请举手。
(十余人举手)呵!
这么多。
说说你们都练的是什么字帖?
生1:
我练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
生2:
我练的是颜真卿的《勤礼碑》。
生3:
我练的是《九成宫》碑,欧阳询的。
生4:
我练的是魏碑。
……
师:
还真不少!
看来楷书不愧为“书法的楷模”,有时间我一定要欣赏欣赏诸位的大作。
下面请看草书的幻灯片(展示怀索的《自叙帖》)。
什么感觉?
(图略)
生1:
爽!
(笑声)
生2:
龙飞风舞!
生3:
太乱了!
一个字也不认识。
师:
草书是楷书的快写体,它有自己的书写规律,是有法可循的。
在此就不多说了,课下再探讨。
从美术的角度来看草书,笔势犹如行云流水,狂风骤雨,形式感极强,是线条的艺术。
不过,刚才有个同学说草书不好辨认,不易阅读,也确是实情。
有没有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
有,那就是行书。
大家请看幻灯片,这是王曦之的《兰亭序》,怎么样,看得出来是什么字吗?
(图略)
生:
这次差不多。
师:
行书集楷早于一体,字型俊美飘逸,便于书写,易于辨认,一直沿用至今天。
中国文字的演变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问世后,于之相应的印刷体也随之出现。
黑体字、宋体字等都属于印刷体,这些字体的写法咱们在小学时都学过,在次就不再讲述。
到此为止,中国文字的演变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与审美简直已略知一二。
生:
老师,课本上有关东巴往文的字资料您怎么没讲?
师: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别着急,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插图把有关东巴文的小资料阅读一下。
(小结)东巴文从文字形态发展来看,它比甲骨文还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至今纳西族仍在使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生:
我有个问题,您不是说过甲骨文是中国汉字之祖吗?
东巴文怎么会比甲骨文还原始呢?
师: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这个同学很动脑筋。
请坐。
东巴文客观存在比甲骨文早,但被后人发现却晚于甲骨文。
说“甲骨文是汉字之祖”是以前的定论。
老师:
这么说“东巴文是汉字之祖”了?
师:
这么说有点早。
据最新考古消息:
在宁夏中卫人麦地发现了大量的独立岩画群,研究证明有1500多个图画文字,距今约1.6万-1万年之间,比东巴文可能还要原始。
生:
老师,按您“这么说,我们学的历史就不再是真实客观的历史了?
(学生的问题有点“节外生枝”)
师:
这个问题一会儿再同答。
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谁来说说纣王与商朝灭亡的故事?
生:
老师,我说,我们历史课上讲过。
纣王宠信妲己,荒淫无度,陷害忠良,残害百姓,很多人起来反抗纣王的暴虐,最后周王灭了商朝。
师:
历史学的不惜!
请坐。
但最近在殷墟中出土了一块甲骨文,上面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纣王的:
纣王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君王,具有安邦治国的才能。
纣王为了一统天下,不断东征,忽视了西周的兴起与发展。
周王趁纣王不备联合其他诸侯大举进攻殷商,纣王战死。
同学们听到这明白了吗?
真实的历史有时需要文字的佐证,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考古学家孜孜追求的原因所在。
同学们,咱们一起总结一下目前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中国文字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表意文字,甲骨文字是目前所能看到的公认的古文字,但不是世界上唯一的。
现在能看到的古老文字还有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老师展示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的幻灯片)(图略)
师:
楔形文字是英国人取得的名字,来源于拉丁语是“楔子”与“形状”两个单词的复合词。
大家请看课本第11页《楔形文字解读》部分,就明白英国人为什么叫它楔形文字了吧?
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现象,楔形文字也是在图画基础上演变而来。
不仅如此,大家再看课本的第10页《埃及文字解读》,古埃及文字更像图画。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类文字之祖是图画,文字和图画的作用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人类创造出来并用于交流的“图像”。
苏美尔人的文字最早是印刻在泥板上,因此只适合书写较短的直线笔画。
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乌鲁克泥板》,它是一块词汇课本,一行行压印出来的字符如同跳跃的音符,简洁有力,充满节奏感。
师:
课本第10页的《罗塞塔碑》的发现与研究还有一个故事呢。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的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
碑文是三种文字刻印的。
罗塞塔碑发现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
他们试图解释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和当时通俗体文字很快被解读并被确认。
但古埃及象形文字却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
当时法国11岁少年商博良决心揭开这个谜,经过21年的努力,埃及象形文字终于被揭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裴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
现在该石碑被英国博物馆收藏。
生1:
老师,商博良是怎样揭开这个谜的?
用的什么方法?
师:
你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是吗?
这样吧,你课下先自己从网上查找一下,我这里有一些相关的资料,有时间咱们再一起研究研究,怎么样?
生1:
好!
生2:
老师,我想问个问题,我们现在学的英文是怎么演变来的?
您怎么一直不提呢?
师:
呵呵!
着急了是吧?
好,我来告诉你们,世界上的所有拼音字母都是在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样吧,我给大家留一个课外探究题“拼音字母的形成与演变”,你们可以分组合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字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物象的描摹,古老文字具有强烈的象形意味,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字风格和体系。
希望下节课大家能够从文字形象中寻找灵感,创作出具有文字韵味的美术作品。
师:
现在我布置课下作业,l.复习小学时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写法及相关知识。
2.搜集你喜欢的书法作品。
3.搜集你喜欢的带有文字的广告招牌或商标等。
4.搜集民间剪纸、窗花或年画中的福字符。
下节课需要携带的美术用具:
1.想制作泥板画的同学:
带彩泥或胶泥巴;尖的硬物如小刀、牙签、刻刀等。
2.想制作吹塑纸板画的同学:
可带16开吹塑纸一张,同等大小的作业纸一张;尖硬物,以不出水的油笔为好;水粉颜料及其相关用具。
3.想创作装饰画的同学:
可带16开白纸或彩纸一张及等相关的彩笔、彩钳、油画棒等
4.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携带美术用具。
师:
记清楚了吗?
生:
记清楚了!
(齐声)
师:
好,下课。
生:
老师再见!
师:
学生们再见!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传统美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课程,该课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它不仅涉及到了闻名于世的中国的甲骨文、东巴文、各种书体的中国字;也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还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民族文化,要想在短短的45分钟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字中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审美价值,实属不易。
为了避免形成“单纯的文字角度去了解文字”的课程面貌,我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具有鲜明象形图画感的古代文明的象形文字,以及凝聚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字书写艺术和审美观。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我尽力避免枯燥的说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并把疑问与探索延伸到课外。
为了下节课的创作,我布置了课下作业,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文字,从美术角度了解文字、欣赏文字,从全文所蕴涵的美中寻找更丰富的美术创作灵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字 魅力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