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683111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6.56KB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含答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专题复习阅读理解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书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
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shì)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zuì)___________于其中。
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
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
我们为此忧心忡忡。
这时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
父亲还(专、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
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剪)药,又作针灸治疗。
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
奇迹终于(jiànglín)__________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突然、忽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
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他享受到(gǔxī)_______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文中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 )里选择正确的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别无嗜好:
________
②忧心忡忡:
________
(4)用横线选择文中[________]里恰当的词语。
这个词表示________的意思,也表现了全家人________的心情。
(5)读"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一句话,填空:
"秉承"指________"父亲的精神"指________
(6)读"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
为什么"苦"字加引号?
这个词意思是什么?
【答案】
(1)陶醉;降临;古稀
(2)钻;煎
(3)没有其他爱好;忧愁的样子
(4)竟然;出乎意料之外;也表现了全家人高兴、兴奋的心情
(5)“秉承”指承受、接受;“父亲的精神”指持家劳累之余,父亲研读医书,为卧床数年的母亲治疗。
(6)因为这苦是父亲用辛苦所换来的成功喜悦。
“‘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词义注意比较。
(3)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5)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6)考查引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故答案为:
(1)陶醉;降临;古稀
(2)钻;煎
(3)①没有其他爱好
②忧愁的样子
(4)竟然;出乎意料之外;也表现了全家人高兴、兴奋的心情
(5)“秉承”指承受、接受。
;“父亲的精神”指持家劳累之余,父亲研读医书,为卧床数年的母亲治疗。
(6)因为这苦是父亲用辛苦所换来的成功喜悦。
“‘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点评】
(1)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4)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运用。
2.课外阅读我能行。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仰头看天(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
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油標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
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
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
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工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碗口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二百到四百年。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
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人文中的括号内。
只要……就……只有……才……
(2)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写在下面。
(3)读第2、3自然段,填空。
①西双版纳奇异的树很多,有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________,有粗壮高大的________,有重量惊人的________,有钢铁一样硬的________,有能分泌毒液的________,也有能供应淀粉的________。
②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③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填序号)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①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二百到四百年。
________
②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
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________
③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
________
(5)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答案】
(1)只有;才;只要;就
(2)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望天树;古椿树;黑黄檀;铁力木;箭毒木;西米树;“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不怕砍、不怕伐;寿命特别长;“木材仓库”
(4)B;A;C
(5)绿色宝石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②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要……就……”;
(2)考查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
(1)只有;才;只要;就
(2)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望天树;古椿树;黑黄檀;铁力木;箭毒木;西米树;“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不怕砍、不怕伐;寿命特别长;“木材仓库”
(4)①B;②A;③C
(5)绿色宝石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轻看一小步
8岁那年,伯森·汉姆不小心从( )树上掉了下来,从此,伯森·汉姆患上了恐高症。
伯森·汉姆的曾祖母——94岁的格瑞斯听说了孙子的情况后,一着急,竟然从一百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了过来。
格瑞斯的这一举动无意间创造了( )近百岁的老人徒步百里的吉尼斯纪录。
一位记者问格瑞斯:
当你徒步而来的时候,你是否因年龄关系而动摇过?
老太太笑着说:
“小伙子,( )气跑一百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的。
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
格瑞斯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伯森·汉姆幼小的心。
他开始给自己制订了( )训练计划,决定一步一步挑战曾经不敢逾越的高度。
伯森·汉姆先是在附近的楼房训练,第一天,他爬了10个台阶,第二天,他爬了11个台阶,半年后,他就已经能够轻松地爬上四楼的阳台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伯森·汉姆在爬楼梯锻炼中,竟然喜欢上了攀爬这种运动。
1983年,他徒手登上纽约帝国大厦,在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称号。
有人问伯森·汉姆,成功的诀窍是什么?
伯森·汉姆微笑着说:
“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
所以,我战胜的只是无数个一步而已。
”
(1)将下面表示数量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一棵 一口 一个 一位
(2)画线句子中的“这句话”具体指的是什么?
(3)对作者在本文中述说得出的道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说自己患有恐高症,再说自己制订攀爬计划,最后说自己成功了。
B. 先由曾祖母的“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在伯森·汉姆身上发挥作用,最后得出“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
(4)在你身上有过“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的经历吗?
请结合实际的例子简要地说一说。
【答案】
(1)一棵;一位;一口;一个
(2)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3)B
(4)我在爬山下的一处陡峭岩坡时,开始很害怕,在同学的鼓励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终于一步步走了下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谈自己的看法,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一棵;一位;一口;一个
(2)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3)B
(4)我在爬山下的一处陡峭岩坡时,开始很害怕,在同学的鼓励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终于一步步走了下来。
【点评】
(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
“滚!
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
”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
“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
”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文中部分语句描写得十分生动,请找出一个比喻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
“模糊”说明了什么?
(5)文中写道: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请写出你对“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一句含义的理解。
【答案】
(1)小乞丐;小乞丐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2)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燥热。
(3)有沉重、有难过、更有对母亲的敬重和怀念。
(4)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
“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5)“菊花迎着风雨忍放着”象征着小乞丐对母亲的爱在风雨中绽放。
再次赞美小乞丐对母亲最纯洁、伟大的思念与祝福。
【解析】【分析】
(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小乞丐;小乞丐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2)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燥热。
(3)有沉重、有难过、更有对母亲的敬重和怀念。
(4)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
“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5)“菊花迎着风雨忍放着”象征着小乞丐对母亲的爱在风雨中绽放。
再次赞美小乞丐对母亲最纯洁、伟大的思念与祝福。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本题考查鉴赏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
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
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
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
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
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
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
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
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
”?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
”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
”“不,我不退。
”“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
”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
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
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②“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③“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3)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而流泪。
第二次因为________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
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礼物,却不被母亲接受(理解),雕像破碎,女儿伤心难过的故事。
(2)①表现女儿厩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表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②“小山似的”这个词语突出了1万元的来之不易,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③认为女儿乱花钱买没用的东西而失望:
认为女儿买的礼物很丢人,女儿的思想不健康而愠怒。
(3)感激;委屈
(4)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
【解析】【分析】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①、②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③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谈自己的理解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礼物,却不被母亲接受(理解),雕像破碎,女儿伤心难过的故事。
(2)①表现女儿厩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表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②“小山似的”这个词语突出了1万元的来之不易,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③认为女儿乱花钱买没用的东西而失望:
认为女儿买的礼物很丢人,女儿的思想不健康而愠怒。
(3)感激、委屈
(4)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①、②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③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拓展阅读厅。
弱种子也要发芽
文/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理解含答案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专题 复习 阅读 理解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