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3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二化学黄金30题教师版.docx
- 文档编号:26682006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31MB
专题03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3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二化学黄金30题教师版.docx
《专题03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3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二化学黄金30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3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二化学黄金30题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3小题好拿分提升版3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二化学黄金30题教师版
1.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化学方面的记载。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格物粗谈》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文中的“气”是指氧气
B
《本草经集注》
孔雀石(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
该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鸽林玉露》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无化学变化
D
《开宝本草》
硝石(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性质
【答案】B
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B.人体缺乏铁元素,可以补充硫酸亚铁,且多多益善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纹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D
【解析】分析:
能用作食品添加剂的物质一般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但任何物质都要有个量的限制,既不能一概否定,更不能多多益善,即可确定A、B的正误,要理解文中“渍”字的含义即可明确青蒿素提取时的变化,根据胶体的性质可确定D选项。
详解:
A、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食物,更有利于人类的食用和人体的需要,例如食盐、糖等,都是无害的,所以A错误;
B、常用硫酸亚铁口服液补充人体缺铁引起的疾病,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多则有害,故B错误;
C、青蒿一握,用二升水浸泡,纹火加热后取汁,这是浸取的过程,纹火加热是为了加速溶解,所以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也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D。
3.下列物质加工或应用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选项
A
B
C
D
加工或应用
纯金制金饰品
玉米酿酒
油脂制肥皂
氯气对自来水消毒
【答案】A
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I
叙述II
A
SO2具有漂白性
SO2可用于食品的漂白
B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用可见光束照射可区别胶体和溶液
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硫酸可用于CO2、Cl2的干燥
D
SiO2具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硫可使溴水褪色体现了还原性,故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是溶液没有,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故B正确;C.浓硫酸可用于干燥CO2、Cl2,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C错误;D.SiO2不导电,SiO2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是因为二氧化硅具有导光性,故D错误;故选B。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物质
物质
物质
A
Cl2
Al
NaOH(aq)
B
NH3
O2
H2SO3(aq)
C
SO2
(NH4)2SO3(aq)
Ca(OH)2
D
Cu
FeCl3(aq)
HNO3
【答案】D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涉及反应转化关系,易错点为选项D,注意氯化铁与硝酸不反应,氯化亚铁与硝酸可反应,硝酸将亚铁离子氧化。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
B.次氯酸的电子式:
C.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D.绿矾的化学式:
CuSO4·5H2O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使用。
详解:
A不正确,应该是
;B不正确,应该是
;D不正确,应该是FeSO4·7H2O,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7.设N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数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圧下,7.0g由丁烯与丙烯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向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6gNO2气体、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为NA
C.6.4g铜与足量的硫单质混合加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0.1NA个SO3分子
【答案】A
点睛:
金属铁、铜分别与氯气加热反应均生成高价化合物氯化铁、氯化铜;金属铁、铜分别与硫蒸气反应均生成低价化合物硫化亚铁、硫化亚铜;这是因为氯气的氧化性大于单质硫的氧化性。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8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A
B.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
C.取50mL14.0mol·L-1浓硝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生成气体分子的数目为0.35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有的分子数目小于NA
【答案】B
【解析】分析:
A.1.8gH218O的量与1.8gD2O的量均为0.09mol,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9NA;B.精炼铜过程,阴极极反应为:
Cu2++2e-=Cu,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阳极失电子数目等于阴极的电子数目,可以计算出阴极增重质量;C.取50mL14.0mol·L-1浓硝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生成0.35mol二氧化氮,随着反应的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生成0.175mol一氧化氮,因此生成气体的量在0.35mol与0.175mol之间;D.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详解:
1.8gH218O水的量为0.09mol,所含质子数为10×0.09×NA=0.9NA,电子数10×0.09×NA=0.9NA,1.8gD2O所含质子数为10×0.09×NA=0.9NA,电子数10×0.09×NA=0.9NA,所以1.8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9NA,A错误;精炼铜,阴极极反应为:
Cu2++2e-=Cu,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规律,若阳极失去0.1mol电子,则阴极增重0,05×64=3.2g,B正确;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7mol,0.7mol浓硝酸完全反应生成0.35mol二氧化氮,0.7mol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0.175mol一氧化氮,所以0.7mol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35mol,生成的气体分子数小于0.35NA,C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错误;正确选项B。
9.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KI溶液:
Na+、K+、ClO−、OH−
B.0.1mol·L−1Fe2(SO4)3溶液:
Cu2+、NH4+、NO3−、SO42−
C.0.1mol·L−1HCl溶液:
Ba2+、K+、CH3COO−、NO3−
D.0.1mol·L−1NaOH溶液:
Mg2+、Na+、SO42−、HCO3−
【答案】B
【解析】分析:
A项,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在Fe2(SO4)3溶液中离子相互间不反应;C项,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掌握离子的性质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
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③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将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SO2+2ClO﹣+H2O=SO32﹣+2HClO
B.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2Fe2++H2O2===2Fe3++O2↑+2H+
C.向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
2H++SO42﹣+Ba2++2OH﹣=BaSO4↓+2H2O
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NH4++OH﹣=NH3↑+H2O
【答案】C
【解析】A.SO2气体具有还原性,NaClO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和Cl−,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SO2+ClO−+H2O=SO42−+Cl−+2H+,故A错误;B.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
2Fe2++2H++H2O2=2Fe3++2H2O故B错误;C.向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时,硫酸氢钾与氢氧化钡以2:
1的物质的量比来反应,过量SO42−离子实际不参加反应,故C正确;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时,HCO3−与OH−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HCO3−+2OH−=NH3⋅H2O+CO32−+H2O,故D错误。
本题选C。
11.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会污染大气。
采用NaClO、Ca(C1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税硫、脱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SO2(g)+2OH-(aq)
SO32-(aq)+H2O(l)ΔH1=aKJ/mol
②ClO-(aq)+SO32-(aq)
SO42-(aq)+Cl-(aq)ΔH2=bKJ/mol
③CaSO4(s)
Ca2+(aq)+SO42-(aq)ΔH3=cKJ/mol
④SO2(g)+Ca2+(aq)+ClO-(aq)+2OH-(aq)
CaSO4(s)+H2O(l)+Cl-(aq)ΔH4=dKJ/mol
A.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反应①、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Ca(OH)2(aq)+H2SO4(aq)=CaSO4(s)+2H2O
(1)的ΔH=-ckJ/mol
D.d=a+b+c
【答案】A
12.将镁铝合金溶于100mL稀硝酸中,产生1.12LNO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能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B.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mol/L
C.可以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D.可以求出沉淀的最大质量
【答案】A
点睛:
解此题时,要用好守恒关系,镁铝和稀硝酸反应生成0.05molNO,转移电子0.15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求出金属镁铝的物质的量均是
=0.03mol。
沉淀达到最大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钠,根据钠离子守恒和硝酸根守恒能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3.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B.生成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I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过程中O2作催化剂
【答案】A
【解析】A、丙烯转化成甲醛和乙醛,是丙烯中的双键发生断裂,此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正确;B、根据示意图,O2→O3,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生成O3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反应I中NO转化成NO2,化合价升高,即反应I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有O2参与反应,但后面没有O2的生成,因此O2不作催化剂,故D错误。
14.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
B.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速率和HI的平衡转化率
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H2O+I2=H2+2H2SO4+2HI
【答案】C
【解析】分析:
反应器中的反应为SO2+I2+2H2O
H2SO4+2HI。
A项,H2SO4和HI互溶,不能用过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2(g)
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molH2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答案】C
【解析】分析:
A项,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理论上能量转化率高达85%~90%;B项,反应4Fe(s)+3O2(g)=2Fe2O3(s)的ΔS
0,该反应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3molH2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数小于6mol;D项,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是:
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效催化作用,温度越高酶会发生变性,催化活性降低。
详解:
A项,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理论上能量转化率高达85%~90%,A项错误;B项,反应4Fe(s)+3O2(g)=2Fe2O3(s)的ΔS
0,该反应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C项,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3molH2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数小于6mol,转移电子数小于6
6.02
1023,C项正确;D项,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是:
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效催化作用,温度越高酶会发生变性,催化活性降低,淀粉水解速率减慢,D项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燃料电池中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蛋白质的变性和酶的催化特点。
弄清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可逆反应的特点、蛋白质的性质和酶催化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分析:
A项,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
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的课程理念。
1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B.聚合物
可由单体CH3CH=CH2和CH2=CH2加聚制得。
C.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某烷烃,一氯代物有4种。
D.植物油氢化、塑料和橡胶的老化过程中均发生了加成反应
【答案】B
18.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轮烷是一种分子机器的“轮子”,轮烷的一种合成原料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名称为乙酸乙酯
B.1mol该化合物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C.该化合物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
D.该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的只有2种
【答案】C
【解析】分析:
轮烷的一种合成原料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球棍模型和价键规则,该有机物的结
19.作为“血迹检测小王子”,鲁米诺反应在刑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一种合成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鲁米诺的化学式为C8H6N3O2
B.1molA分子最多可以与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B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有9个
D.
(1)、
(2)两步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和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图示,分析各个物质的官能团,判断反应的断键和成键情况,再逐个选项分析即可。
详解:
A.鲁米诺的化学式为C8H7N3O2,所以选项A错误。
B.1molA分子中最多可以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羧基是不与氢气加成的,所以选项B错误。
C.只要分子中有一个苯环,就至少保证有12个原子共平面,选项C错误。
D.反应
(1)是A脱去羟基,N2H4脱去氢,生成B和2个水分子的取代反应;反应
(2)是用亚硫酸钠将分子中的硝基还原为氨基,所以选项D正确。
点睛:
本题的反应
(1)可以理解为是两步取代,第一步是A与N2H4取代,脱去1分子水得到:
,该分子再进行分子内的取代,得到
。
2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E均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单质,C是酸性氧化物,A的水溶液和C均具有漂白性,B是自然界最常见的液体,E是三元化台物,物质之间存在如右下图所示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X2遇到蓝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B.离子半径大小关系:
Y>Z>X>W
C.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Y>ZD.Y与Z属于同一周期,与X属于同一主族
【答案】A
【解析】分析:
A单质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说明A为Cl2,C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也具有漂白性,即
点睛:
本题以物质的性质为条件,推导出物质后,再确定含有哪些元素,然后对元素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给人的感觉很新颖;SO2的选择性漂白是易错点。
21.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Y的单质经常作为保护气;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W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B.在同周期元素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C.含W的盐溶液可能呈碱性
D.简单离子半径:
X 【答案】C 【解析】分析: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由Z、W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与X、 2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乙丙丁 A.用装置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B.用装置乙制取CO2气体 C.用装置丙蒸发CH3COONa溶液得CH3COONa晶体 D.用装置丁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 【答案】C 【解析】分析: A.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B.纯碱易溶于水; C.醋酸钠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钠难挥发; D.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详解: A.装置甲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进行中和热的测定,A错误; B.纯碱易溶于水,不是块状固体,不能用装置乙制取CO2气体,B错误; C.醋酸钠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醋酸,但氢氧化钠难挥发,因此醋酸又转化为醋酸钠,所以可用装置丙蒸发CH3COONa溶液得CH3COONa晶体,C正确; D.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氨气是碱性气体,因此不能用装置丁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D错误。 答案选C。 23.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操作 目的 A 称取5.0gCuSO4·5H2O加入27.0g水中,搅拌溶解 配制10%CuSO4溶液 B 先用稀盐酸洗涤,再用水清洗 洗涤分解KMnO4制O2的试管 C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片刻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并读数 测定0.05mol.L-1NaClO溶液的pH D 将粗碘放入烧杯中,烧杯口放一盛满冷水的烧瓶,隔石棉网对烧杯加热,然后收集烧瓶外壁的固体 提纯混有NH4Cl的粗碘 【答案】A 【解析】A.5.0gCuSO4·5H2O中含CuSO43.2g,加入27.0g水中,搅拌溶解得到32gCuSO4溶液,溶质的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主要仪器(铁架台等忽略) 部分操作 A 用浓硫酸配制480mL0.1mol/L硫酸溶液 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将量取好的浓硫酸放入容量瓶中,加水溶解至刻度线 B 从食盐水中得到NaCI晶体 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三角架 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加热 C 分离甲醇和甘油的混合物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直形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 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混合液液面以下 D 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Br2 分液漏斗、烧杯 分离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D 25.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E B.A、B、C、D、E五种微粒中C最稳定 C.C→B+D,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ClO—(aq)==ClO3—(aq)+2Cl—(aq)△H=-116kJ•mol-1 【答案】D 【解析】分析: 从图示变化看,A为Cl-,B为ClO-,C为ClO2-,D为ClO3—,E为ClO4-;能量越低越稳定,-1价的Cl-能量最低,也最稳定,+3价的ClO2-能量最高,最不稳定;酸性越弱的酸,越容易结合 点睛: 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 26.H2O2(l)在有MnO2条件下和无MnO2条件下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是 A.有MnO2条件下的反应曲线是a曲线 B.该反应能量变化类型与CaCO3分解反应相同 C.加催化剂后,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小 D.b曲线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O2(l)=H2O(l)+1/2O2(g)ΔH=(E1-E2)KJ•mol-1 【答案】D 【解析】A.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则焓变不变,所以有MnO2条件下的反应曲线是b曲线,故A错误;B.该反应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为放热反应,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加催化剂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故C错误;D.该反应的焓变为△H=(E1−E2)KJ⋅mol−1或△H=−(E2−E1)KJ⋅mol−1,故D正确;本题选D。 27.利用电化学原理还原CO2制取ZnC2O4的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液不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H2SO4溶液作电解液 B.阳离子交換膜的主要作用是増強导电性 C.P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CO2-2e-==C2O42- D.工作电路中毎流过0.02mol电子,Zn电极质量减重0.65g 【答案】D 【解析】分析: 锌在阳极失电子,发生Zn-2e-==Zn2+;Pb电极上二氧化碳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8.硼化钒(VB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高的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的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电池负极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连续反应过程中,选择性透过膜采用阳离子选择性膜 D.VB2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VB2+22OH−-22e−=V2O5+2B2O3+11H2O 【答案】D 【解析】分析: 硼化钒-空气燃料电池中,VB2在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 29.已知: pOH=-lgc(OH-)。 常温下,某弱酸的钠盐(Na2XO3)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加水稀释, 先增大后不变 B.在NaH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3 小题好拿分提升版30题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二化学黄金30题教师版 专题 03 小题好拿分 提升 30 年下 学期 期末 复习 备考 化学 黄金 教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