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二.docx
- 文档编号:26677155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09KB
中考语文 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二.docx
《中考语文 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二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学案
(二)
——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一、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指出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方法总结
1.指出代词的指代内容。
从代词前面的文字中找答案。
大多数情况,“这”“那”等代词指代的内容都是它前面的某个句子或某个短语。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首先,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一般来说,句子的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其次,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这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再次,理解句子的句外意义,也即“言外之意”,这也是中考常考的内容。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①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②从句子的结构入手。
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
哪是枝叶?
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
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通过确定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句子的含义。
③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如果是总领句,必须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
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含义。
④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比如,有些句子打破常规,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法。
对以上这些句子,要从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分析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才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3.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从句式入手。
掌握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
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
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式:
运用……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词的角度入手。
答题模式:
“……”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
散文常用
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4.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答题时常用的词语:
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
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
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3、真题典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红叶
凸 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
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
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
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
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
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
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
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
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
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
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
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
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蓦地就生出一丝羞耻。
我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
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
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
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
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
“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
”
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都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
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着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
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
②惆怅:
伤感,失意。
③踅(xué):
中途折回。
④雄自酿:
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要在一、二两段中写“香山红叶”?
(3分)
参考答案:
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的特点,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4分)(★)
(1)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2)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重点在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然后作答。
第
(1)句的上文说的是此时正是故乡的农忙季节,大家都忙于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叶,结合此句中城里人的表现,可以揣摩出作者的“惆怅”是因为故乡的红叶被遗忘;第
(2)句的上文提到作者要赏景还是帮父亲做农活的矛盾心理,提到自己终究“不忍”,再联系本句中父亲“弯曲的身影”,可以感受到作者为父亲的辛苦劳作和衰老而感伤。
参考答案:
(1)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壮美的故乡红叶,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
(2)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
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象征意义:
“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
结构上的作用:
“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象征意义:
“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
结构上的作用:
“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父亲”形象:
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我”的情感:
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
4、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摇曳的光影里。
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
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
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
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
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
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
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
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
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
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
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
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
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
“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
”“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
”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
“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
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
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
”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
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
如果说我的生
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通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两件事。
(每件事的概括不超过30字)(4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要注意两点:
一是所选事件要体现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二是概括每件事的字数不能超过30字。
参考答案:
示例:
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②“我”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添新棉絮;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④“我”双目失明,母亲细心照顾“我”,安慰“我”好好地活着。
(答出两点即可)
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段结尾一处。
请分析“我”当时流泪的原因。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母亲“流泪”的原因是多样的,而“我”流泪源自于母爱。
参考答案:
示例:
①“我”的不幸给母亲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为不理解母亲的付出而愧疚流泪;②为母亲默默照顾“我”,独自承担一切痛苦而感激流泪;③为“我”曾经的迷茫和自私而懊悔流泪;④“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而激动地流泪。
3.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
(6分)(★)
(1)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
(品析加点词)(3分)
(2)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两个小题,一个从词语角度,一个从修辞角度。
分析
(1)句中表动作的词和
(2)句中的比喻修辞,不难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母爱。
参考答案:
(1)踉跄”“扑”“抱”,三个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获悉孩子病重后焦急、牵挂、心疼的样子,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2)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母亲的生命比作点燃的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我”奉献,为“我”愁苦的一生,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文章通过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把母爱衬托得更加伟大。
参考答案:
示例:
一方面写出母亲的泪水伴随“我”的成长,“我”给母亲带来不尽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每当“我”遭遇挫折、磨难,母亲总是坚定地守护“我”,安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表达了“我”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5.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感悟人物形象的能力。
只要结合相关句子或事例,即可知道母亲是一个执着、坚强、慈爱、无私、细心的人。
参考答案:
示例:
①“我”每次患重病,母亲都绝不放弃,不被“我”的病灾击垮,可见母亲的执着和坚强。
②考上大学时,母亲连夜为“我”的棉被添新棉絮;大学毕业后“我”患重病,母亲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给“我”生活的信心,可见母亲的慈爱。
③每次重病,母亲细心照顾,从不要求“我”为她做任何事,可见母亲的无私。
④“我”失明后想抽烟,“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还找来火柴,可见母亲的细心。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
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
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
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
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
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
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
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
透光、通风。
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
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
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
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
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
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
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流连忘返。
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
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
”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
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
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
我有这样的感觉:
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6.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4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要抓住篱笆的显著特征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①就地取材(随处可见);②透光通风;③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④朴素高雅。
7.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4分)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我们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段首的作用,内容上突出了乡土篱笆之静;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参考答案:
开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闲恬静;引起下文,为下文作者赞美乡土篱笆作
铺垫(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
8.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4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
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2)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别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赏析,我们只要把握基本格式即可。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谧、祥和、温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融化”原意指冰、雪等变成水,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9.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按题干要求“联系实际”,但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主旨来分析。
参考答案:
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了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在生活中,我们要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态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 散文专题复习学案二 中考 语文 散文 专题 复习 学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