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企业库存控制.docx
- 文档编号:26666850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89.06KB
第五章企业库存控制.docx
《第五章企业库存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企业库存控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企业库存控制
第五章企业库存控制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企业库存的类型及ABC分析理论,掌握零库存系统的主要概念。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企业库存的重要性与类型
一、库存的分类
(一)按库存的用途进行分类
技库存的用途,企业库存可分为:
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护、维修、作业用品库存、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库存及产品成品库存。
1.原材料库存
原材料库存是指企业通过采购和其他方式取得的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物品,以及供生产耗用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燃料以及外购半成品等,是用于支持企业内制造或装配过程的库存。
2.在制品库存
在制品库存是指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但尚未全部完工、在销售以前还要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和正在加工中的产品。
3.维护/维修/作业用品库存
维护/维修/作业用品库存是指用于维护和维修设备而储存的配件、零件、材料等。
是因为维护和维修某些设备的需求和所花的时间有不确定性,必要的维护、维修和作业用品库存是维护计划的一个内容。
4.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库存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库存是指企业为了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和由于价值低、易损耗等原因而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劳动资料的储备。
5.产成品库存
产成品库存是已经制造完成并等待装运,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的库存。
产成品必须以存货的形式存在的原因是用户在某一特定时期的需求是未知的。
(二)按照库存的目的进行分类
1.周转库存
周转库存是指用于经常周转的货物储备,即在前后两批货物正常到达之间,提供生产经营需要的储备。
2.保险库存
保险库存又称安全库存,是指由于防止和减少因订货期间增长或到货期延误所引起的缺货而设置的储备。
保险储备对作业失误和发生随机事件起着预防和缓冲作用,它是一项以备一时之需的存货。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动用,一旦动用,必须在下批订货到达时进行补充。
3.季节性储备
季节性储备是指企业为减少原材料季节性生产和季节性销售的影响而储存的原材料或产成品。
二、库存的重要性
(1)原材料库存
原材料库存是用于支持企业内制造或装配过程的库存。
保持这种库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获得大量购买的价格折扣
2.大量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3.避免由于紧急情况而出现停产
4.防止涨价、政策的改变以及延迟交货等情况的发生
5.调整供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6.保持供应来源
(2)产成品库存
企业保持一定数量产成品库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节省运费
保持产成品库存的一个原因与前面提到的原材料库存原因类似,即运输的经济性。
2.获得生产的节约
长期连续生产会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但这意味着生产先于需求,产品不能马上全部销售出去,企业需要权衡考虑降低的生产成本与增加的库存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技术储量高,生命周期短的产品尤其要慎重考虑。
3.调整季节差异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根据季节性高低设计生产能力是没有效率的,而且风险极大,较好的方法是全年有规律地小规模生产,这也就形成在非高峰需求期间的产成品库存。
4.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由于市场竟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保持和提高竞争力。
许多企业采取的就是将产品库存靠近客户以利于及时交货,尤其对于可替代性很高的产品,这种策略更为重要。
5.保留技术工人
在非高峰时期,为了不使技术工人停工失业,就必须继续生产,从而产生库存,在一定时期可起到保留技术工人的作用。
三、库存管理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系列化、多样化、使得企业的库存水平上升。
(2)存货由零售商转向供应商,加大了企业库存管理的难度。
(3)库存被看成是一项投资,使企业库存管理更加重要。
(4)总成本最小的目标可使企业有时需要加大库存。
四、库存控制系统目标
(一)库存成本最低的目标
库存成本最低的目标往往是企业需要通过降低库存成本以降低产品成本、增加赢利和增加竞争能力所选择的目标。
(二)库存保证程度最高的目标
企业选择库存保证程度最高的目标,往往是因为产品畅销,这就特别强调库存对其经营、生产活动的保证,绝对不能因为缺货而影响生产。
在企业增加生产、扩大经营时,往往选择这种库存的控制目标。
(三)不允许缺货的目标
企业的技术、工艺连续、自动的生产方式下,没有中间库存的缓冲保障,一旦缺货,全线停产,而且会造成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如果想再继续生产会十分困难,因此绝对不允许停产。
注:
这种类型的企业,必须以不缺货为控制目标。
(四)限定资金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追求最大的效益,必须对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在限定资金前提下实现供应,这就需要以此为前提决定采购数量及采购批次,进行库存的一系列控制。
(五)快速的目标
在一个大的系统中,库存控制往往不依其本身的经济性来确定目标,而是依大系统的要求确定目标,如果大系统要求实现快速的周转,那么库存系统就需要以最快速度实现进出货为目标来控制库存。
五、库存控制系统的制约因素
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1)需求的不确定性。
(2)订货周期。
(3)运输。
(4)资金制约。
(5)管理水平的制约。
(6)价格和成本的制约等。
第二节ABC分析及重点管理
一、ABC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的社会规律
ABC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这样一种社会规律。
“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归纳,在一个系统中,少数事物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相反,多数事物对系统却没有太大的影响。
ABC分析便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对复杂事物分类处之,尤其是将“关键的少数”找出来,并确定与之适应的管理方法,使我们能够以“一倍的努力取得七八倍的效果”。
(二)投入的有限性
投入的有限性也是一种客观规律。
因为投入的有限性,所以我们对于投入也必须进行适当的分配。
很明显,如果将有限的力量主要(重点)用于解决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少数事物上,这和将有限的力量平均分摊在全部事物上,两相比较,当然是前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而后者成效较差。
二、ABC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
(二)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本例以平均库存乘以单价,求算各种物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
(三)制订ABC分析表
构成如下:
第一栏为物品名称;
第二栏为产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产品目数,产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
第三栏为产品目数的累计百分数,即累计产品目数对总产品目数的百分比;
第四栏为物品单价;
第五栏为平均库存;
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
第七栏为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
第八栏为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
第九栏为分类结果。
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
将第二步己求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小顺序排队,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
以此栏为准,将相应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
在第二栏中按1,2,3,4,……编号,则为产品目累计。
此后,计算产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人第八栏。
见表5-l。
(四)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
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产品目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产品目百分数为5%~1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产品百分数为20%~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30%的物品确定为B类;其余为C类。
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8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5%。
(五)绘ABC分析图
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本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连接各点曲线,绘ABC曲线(如图5-l)。
按ABC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按ABC分析表确定A,B,C三个类别的方法,在图上标明A,B,C三类,就制成了ABC分析图。
在管理时,如果认为ABC分析图直观性仍不强,也可绘成如图5-2所示的直方图。
三、确定重点管理
ABC分析的结果,只是搞清了复杂事物各个局部的地位,明确了重点。
但是,ABC分析的主要目的更在于解决困难。
因此,在分析的基础上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算真正达到ABC分析的目的。
按ABC分析结果,对三类库存物品进行有区别的管理,表12-2是为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采用压缩库存方式进行重点管理所制定的管理标准,可供参考。
四、多重ABC分析
(一)分层的ABC分析
在物品种类较多的情况下,例如,有几百种、几千种,要把它们排列成大表,这对于手工操作的ABC分析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但是采用计算机来处理,就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计算机操作,都可以采取分层的办法。
尤其是手工操作,在品种多无法全部排列于表中时,或在虽然可以排成大表,但必要性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先进行品目的分层,以减少项数,再根据分层结果将A类品目逐一列出,进行个别的、重点的管理。
以某仓库库存品目3439种的ABC分析为例,用分层方法进行分层排列的ABC分析表,如表5-3所示。
(二)多种分类方法
除了按计算结果分成ABC三类外。
在实际运用中也常根据对象事物的特点,采取分成两或三类以上的方法。
例如,分成五类、十类等等。
以上方法都是一般ABC分析方法的简单延伸,实际上,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更为复杂的情况。
例如,分类要满足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多个目标,只按库存金额这一个目标进行单重分类并不能解决其他管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多标准分析,在品目数太多时也可进行多重标准的ABC分析。
(三)多重ABC分析
多重ABC分析是在第一次ABC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ABC分析。
仍以表5-3的分析为例,分层的ABC分析中A类的品目种类有40种,对于管理工作来讲,这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这401种物品的集合中,仍然会遵循“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的规律,可以对这一集合群再作一次ABC分析(二重分析)。
其结果,原A类中又划分出A,B,C三类,分别冠以A-A,A-B,A-C,以使管理者了解A-A为重中之重,在管理上确定对应的有效管理方法。
同样,在B类中如果也需进行区分的话,可按同样道理,划分出B-A,B-B,B-C三类。
C类本来属于“一般多数”,在管理上往往不需细化,所以一般而言,C类不再进行二重分析。
但是,如果管理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这一分析,则也可分成C-A,C-B,C-C三类。
于是,按二重ABC分析,实际上形成了七类或九类的分类:
七类分类:
A-A,A-B,A-C,B-A,B-B,B-C,C。
九类分类:
A-A,A-B,A-C,B-A,B-B,B-C,C-A,C-B,C-C。
在品目种类非常多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第三重、第四重分类。
五、多标准ABC分类
(一)双标准ABC分析
多标准ABC分类的基本原理可以双标准ABC分类为依据,其具体做法是:
1.数列排列法。
以表5-1所举36种物品分类为例,由于这一数列圈套,在本书中不易表达,所以,此处将其缩合,即减少一半数量,序号1,2合为一种,3,4合为一种,依此类推,数列元素由36个缩减为18个,并分别以l~18编号。
根据表5-1以价值为标准的分类结果,形成以下数列及相应的分类(见表5-4)。
再按另一个标准对这18种物品进行ABC分析。
例如,以供应保证程度为标准进行分类,并比较两个目标的轻重,以确定两个标准的优先序。
此处假定价值分类较重要,把它作为主要的标准。
仍以数列形式排列如表5-5。
双标准分类结果使物品重要性程度的组合结果出现新情况,需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
其中编号9~18的物品分类位置没有变化,皆为CC类;编号1~8的物品中,1,2两序号为AB类,仍居最重要地位;3~8编号中,第3号BA的地位为冠,也确认为原序号。
在4~8五种物品中比较,CB(第8号)显然位置最低,排于8位;其次是BC(第4,6号),组合后的重要程度显然要低于第5号BB;第7号CA,因而其排序后降至第7位。
最后只剩下BB及CA的比较(第5号及第7号),两者的组合相近,关键要通过判断两个目标轻重,特别强调根据哪一个目标来最终确认其位置。
假如价值目标重要性很高,则BB居于CA之前,假如保证程度标准与价值目标相差无几,也可将CA居于BB之前。
调整后的组合分类前八种物品排序如表5-6。
2.坐标法。
将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表示不同标准的分类,其中,纵坐标与横坐标比较重要,其分类写于前,横坐标分类写于后,形成图5-3的坐标图。
将表5-5的分类结果填于坐标图中,便可清晰地看出组合分类的结果。
用三向坐标体系,根据上述原理也可做出三标准分类。
用数列方式也可以做出三标准以上的多标准分类。
多标准分类会出现很复杂数的分类情况,管理的人工操作难度过大,因此,多标准分类结果可以形成物品的分类编码,采用光电识别技术配合计算机方式进行更精细的管理。
(二)多标准的模糊分类
采用专家介入的办法,对分类不明晰的物品按多标准(如表5-5中前8种)进行一对一的强制胜对比,排出重要性顺序,再根据A,B,C三类所占的比例关系圈写出A,B,C三类。
这种办法可以解决标准多、分类难度大、类别过多的弊病,将复杂的问题简化。
表5-7为按多标准强制对比方法确定组合分类的简化了的例子。
在强制对比时,专家们必须根据多标准,在两个对比元素中比较出一个较另一个重要,并以重要的计1分,次要一方计0分的计分方法计入对比表中,按统计的计分值大小排列出重要性顺序,再按比例数决定A,B,C三类。
第三节存货数量控制
一、储备定额
(一)经常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定额的计算方法为:
经常储备定额=物资平均日耗量╳合理储备天数
日耗量及合理储备天数都可以用计算方法、统计分析方法、预测方法、估算方法求出。
(二)保险储备定额
保险储备定额的计算方法为:
保险储备定额=物资平均日耗╳保险天数
同样,日耗量及保险天数也可以用各种方法求得。
显然,保险储备,一旦确定,即为一不变量。
实际上是经常储备的控制下限,经常储备以保险储备定额数为其控制下限,以经常储备定额为其控制上限,实际的储备量在两者之间变动。
二、补充库存的方式
为了能对库存有效地进行控制,需要采取科学的补充库存的方式。
如图12-5所示。
(a)(b)
图5-5补充库存的滞后效应和提前量
(a)到达控制线再发通知,由于滞后效应,补充日和停止日皆越出控制线。
(b)通知日有一个提前量,则实际补充和停止日可控制在上下限内。
(一)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是储存量下降到一定水准(即所确定的订货点),就发出一定数量订货或进货通知的方法。
(二)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预告确定一个订货间隔(订货周期),每到这个周期就进行订货或通知进货的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但到达此时间时,原有的储存量是不同的。
所以,每次发出订货通知时都需要确定本次的进货量,每次的进货量是变化的。
进货量一般为最高储存量(储备定额)与预计到达日储存量之差,也可根据消耗速度灵活确定,以使平均储存量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
(三)双仓法
双仓法是订货点法的一种具体的。
简便的形式。
对被储存物准备两个库位(或货位),每个库位的储存量是根据计算确定的经济批量,用这两个库位储存物资。
当一个库位的货发完之后,由另一库位发货,与此同时补充第一个库位,如此反复进行。
这种方法的订货点以库位为标志,库位中储存物耗尽,则到达订货点。
这种对订货点的标志方法非常直观,比其他方法来得简单、清晰,便于检查和管理。
三、经济批量
库存控制涉及订货的经济批量问题,即一次订货最优的批量大小。
经济批量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费用
总费用最低时,对应的订货批量称之为经济批量,总费用的构成取决于存货控制系统以下几种费用:
①订货采购费用。
它包括采购人员签约费、差旅费、工资及进货、验收等费用等。
②保管费用。
它是发生仓库中的全部费用,如仓租费、搬运装卸费、保险费、维护费、损失丢失费、占用资金利息等因订货批量不同的变动费用等。
③存货单价。
(二)数量
①年存货量。
②一次采购订货批量。
(三)费用关系
①年采购费用。
年采购费用取决于采购次数,采购批量越小则采购次数就必然越多;相反,采购批量大,采购次数则少。
而采购订货次数越少,即采购订货批量越大,则费用越低。
②年存货费用。
年存货费用取决于平均存货数量。
平均存货数量越大则反映采批量越大(如图5-6所示),年存货需支付的费用必然高。
为降低年存货费用,应尽量减少采购批量而增加采购次数。
③年存货总费用。
年存货总费用是1,2两项费用之和,在存货系统中,l,2,两个要素存在交替损益现象,所以,年存货总费用不是两项费用的简单加和,而是交替损益的最优结果。
对应最低总费用的订货批量则为经济批量。
如图5-7所示。
上述经济批量是在基本影响因素作用下的理想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情况,都会影响经济批量的大小,因此需要在确定经济批量时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有:
最低储存量不是零,而是可以允许缺货,则平均库存量会相应降低,同时还要考虑缺货损失这一系统要素;如果采购订货单价随订货量增大而可以折扣时,则需考虑经济批量中未考虑到的材料成本因素。
第四节零库存系统
一、零库存的概念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的一个概念,甚至可以为“零”即完全不保有库存。
零库存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依靠新的生产力,以技术手段实现零库存
采用新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例如,把“岛式”生产方式改为连续生产方式,采用轮动式的生产线,可以在整个生产流程的过程中,实现环节之间,车间之间的零库存。
(二)依靠调整生产关系,以管理手段实现零库存
采用诸如物流联盟、供应链等企业协作的方式,采用配送的方式,采用看板管理方式等等,依托于信息技术,依靠准确的计划衔接,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社会流通系统某些环节的零库存。
二、不同领域的零库存
(一)销售领域的销售零库存
实现销售领域的销售零库存,需要依靠求大于供的市场环境,这种市场环境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形成:
①计划经济时期的卖方市场环境。
由于短缺经济的主导作用,处于物资短缺的状况下,企业可以不保持销售库存。
②对于稀缺资源采取控制的办法创造短缺的环境。
使用这种方式,即使在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条件下,也可以依靠管理来实现销售的零库存。
(二)供应领域的供应零库存
在买方市场环境下,由于产品供大于求,买方有主导权,就可以设计出各个领域的供应的零库存。
这个零库存的前期条件是有充足的社会供应保障。
当然,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是不可缺的。
(三)生产领域的生产零库存
生产零库存的前提条件,也是应当有一个外部供应的保障。
在这种环境下,生产过程中才可以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实现零库存。
(四)社会流通领域的流通零库存
作为具有供、销双重职能的社会流通,是实现零库存难度较大的一个领域,也是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等先进流通方式的奋斗目标。
(五)储备领域的储备零库存
一般认为,储备领域是不可能实现零库存的领域,除非出现了异常的储备枯竭。
但是,如果采用无库存储备等方法也可以实现零库存。
三、零库存的主要形式
具体实现零库存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委托保管方式
接受用户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物资,受托方收取一定数量的代管费用,从而使用户不再保有库存,甚至可不再保有保险储备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这种零库存形式的优势在于:
受托方利用其专业的优势,可以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用户不再设库,同时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集中力量于生产经营。
但是,这种零库存方式主要是靠库存转移实现的,并不一定能使库存总量降低。
所以,从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讲,实现了零库存,但是从系统角度来讲,这并不是真正的零库存。
(二)协作分包方式
协作分包方式其来源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以若干分包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三)轮动方式
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的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取消甚至是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零储备形式。
这种方式是在传送带式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延伸形成的一种使生产与材料供应同步进行,通过传送系统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
(四)准时供应系统
在生产工位之间或在供应与生产之间完全做到轮动,这不仅是一件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而且需要很大的投资,同时,有一些产业也不适合采用轮动方式。
因而,比轮动方式有更多灵活性、较容易实现的准时方式被广泛采用。
准时方式不是采用类似传送带的轮动系统,而是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
(五)看板方式
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是日本丰田公司首选采用的。
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以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个环节传递卡片,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
采用看板方式,有可能使供应库存实现零库存。
(六)“水龙头”方式
“水龙头”方式是一种像拧开自来水管的水龙头就可以取水而无需自己保有库存的零库存形式。
这是日本索尼公司首选采用的。
这种方式经过一定时间的演进,已发展成即时供应制度,用户可以随时提出购入要求,采取需要多少就购入多少的方式,供货者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承担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使用户实现零库存。
适于这种供应形式实现零库存的物资,主要是工具及标准件。
(七)无库存储备
国家战略储备的物资,往往是重要物资,战略储备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有各种名义的战略储备。
由于战略储备的重要,一般这种储备都保存在条件良好的仓库中,以防止其损失,延长其保存年限。
因而,实现零库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无库存的储备,是仍然保持储备,但不采取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
例如,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略物资做成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务万一,而在仓库中不再保有这类物资就是一例。
(八)配送方式
配送方式是综合运用上述若干方式采取配送制度保证供应,从而使用户实现零库存的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企业 库存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