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讲义.docx
- 文档编号:26664338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06
- 大小:81.02KB
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讲义.docx
《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讲义.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讲义
2014年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讲义
第一章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一、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
(一)中央银行PBC
1984年以前,央行同时承担着央行、金融机构监管、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的职能。
1984年1月1日:
专门行使央行职能,所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职能移交至新设立的中国工商银行
1995年3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
2003年:
银监会行使银行业监管职能
职能: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职责:
·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反洗钱
·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二)监管机构:
银监会成立于2003年4月
监管理念:
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
监管目标:
·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
·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
·努力减少金融犯罪。
监管标准:
·能够促进金融的稳定,同时又促进金融的创新;
·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能力;
·对各类监管权限做到科学合理,监管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
·为金融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创造环境和条件,并且维护这种有序的竞争,反对无序竞争;
·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两方面都应当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
·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监管措施:
①市场准入:
机构、业务、高管②非现场监管;
③现场检查;④监管谈话;⑤信息披露监管。
监管法正式施行时间:
2003年12月27日通过,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修正时间:
2006年10月31日
监管范围:
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机构:
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政策性银行
非银行机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三)自律组织:
中国银行业协会CBA
成立时间:
2000年
性质:
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主管单位:
银监会
协会宗旨:
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
会员单位:
(1)会员:
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外资银行
(2)准会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银行业协会
组织机构:
最高权力机构:
会员大会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
理事会
6个专业委员会:
法律工作委员会、自律工作委员会、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外资银行工作委员会
日常办事机构:
秘书处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
(一)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
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
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
对政策性业务要施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
银行名称成立时间经营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1994.3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融资
中国进出口银行1994.4支持进出口贸易融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11农业政策性贷款的任务
(二)大型商业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
时间事件
1984.1.1工商信贷、个人储蓄
2005.10.28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6.10.27在上交所、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步上市
2.中国农业银行
时间事件
1979专门负责农村金融业务
1996与农信社分离,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
2009.1.5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0.7.157.16在上交所上市、在香港联交上市
3.中国银行
时间事件
1912成立
1979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2004.8.26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6.6.1在香港联交上市
2006.7.5在上交所上市
4.中国建设银行
时间事件
1954.10.1成立
1979成为独立的经营长期信用业务的专业银行
2004.9.17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5.10.27在香港联交上市
5.交通银行
时间事件
1987.4.1重新组建,是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6.23在香港联交上市
2007.5.15在上交所上市
(三)中小商业银行
1.股份制商业银行
(1)组成12家商业银行:
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2)作用:
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满足了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储蓄业务需求;促进了银行体系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竞争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推动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2.城市商业银行
(1)基础:
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2)发展历程:
1979年,第一家在河南驻马店市成立,为小企业、工商户、居民服务;1986年,在大中城市正式推广,促进小企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繁荣;1994年成立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3)发展趋势:
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二是跨区域经营;三是联合重组。
(四)农村金融机构
1.组成:
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2.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20世纪70年代,信用社交给国家银行管理(人行-农行)
1984,恢复和加强三性:
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
1996,农信社与农行脱钩
2000年7月,江苏改革试点
2001年,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
2003年,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成立
3.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村镇银行: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农村资金互助社:
由乡镇、行政村村民、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的社区性银行机构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
社员存款、社会捐赠、融入资金
向社员发放贷款,也可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
不得向非社员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不得以该社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
(五)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批设时间:
2006年12月31日挂牌时间:
2007年3月20日
组建基础:
邮政储蓄
市场定位:
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
(六)外资银行
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
1979日本输出入银行北京代表处
外资银行分类: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营业性机构)、外国银行代表处
外资银行若以具有独立法人银行进行经营,则享受国民待遇。
(七)非银行金融机构
监管机构:
银监会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
组成:
信达、长城、东方、华融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主要业务:
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大行和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
经营目标:
以最大限额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改革方向:
探索股份制改造和商业化经营
2.信托公司
营利性企业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
1979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3.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业务禁止:
集团外吸收存款、为非成员单位提供服务
4.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施行时间:
2007年3月1日
融资租赁
5.汽车金融公司
经银监会批准,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
6.货币经纪公司
背景知识: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业务范围仅限于向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经济服务,不得从事任何金融产品的自营服务。
不能开展人民币存贷业务。
第二章银行经营环境
一、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运行
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四个,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能够和国际收支平衡。
(1)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
举例来说,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计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计入美国的GDP中,而计入日本的GDP中。
→经济增长(经济产出+居民收入的增长)衡量指标:
GDP,它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中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准。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充分就业衡量指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劳动力人口:
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
→物价稳定
常用的指标有三种:
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使用最多。
→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项目:
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面转移
资本项目:
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借款、企业信贷
贸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进出口额)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
(4)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二)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包括:
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技术结构、消费投资机构
1.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行业。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比低的重要原因。
2.消费投资结构
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
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
投资称为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其中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净出口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形成的差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费之中。
在中国,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投资,而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企业,业务结构是批发业务的结构。
(三)经济全球化
经济与金融全球化对银行的要求:
我国银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压力。
加快“走出去”战略,逐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二、金融环境
(一)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
(1)货币资金融通功能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2)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3)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
(4)经济调节功能
金融市场的经济调节功能既表现在借助货币资金供应总量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又表现在借助货币资金的流动和配置可以影响经济结构和布局,还表现在借助利率、汇率、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5)定价功能
2.金融市场的种类
①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因为其偿还期短、流动性强、风险小。
我国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
②资本市场:
是指以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金融市场)
按期限划分: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按具体的交易工具类型划分:
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
按交易的阶段划分:
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按交割时间划分:
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按交易场所划分:
场内交易市场(有形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3.我国的金融市场
(1)货币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从1984年同业拆借市场开始的。
1996年1月,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形成。
(2)资本市场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形成。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并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债券市场。
(构成)
货币市场: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984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1997年)、票据市场
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1990年底)、债券市场(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
其他市场:
1994年4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
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
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已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3家期货交易所。
2006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4.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影响
(1)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促进作用
首先,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货币市场是银行流动性管理,尤其是实现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平衡的重要基础。
其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
再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度量提供了参考标准。
最后,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银行创造和培养良好的优质客户。
(2)金融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第一,随着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会不断加大,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第二,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
第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储蓄者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会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大量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会减少在银行的贷款,造成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二)金融工具
1.基本概念
金融工具是用来证明融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条约。
按期限的长短划分→短期:
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
长期:
股票、企业债券、长期国债
按融资方式划分→直接:
政府、企业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债券、商业票据、公司股票
间接:
银行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存单、人寿保险单
按投资人所拥有的权力划→债权:
债券
股权:
股票
混合:
可转债、证券投资基金
按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投资和筹资的工具,如股票、债券
支付、便于商品流通的金融工具,主要指各种票据
保值、投机等目的的工具,如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三)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息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媒介。
货币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1.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的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
(1)最终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这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要同时实现这四大目标是不可能。
我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币值稳定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稳定(即国内物价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即汇率稳定)两个方面。
(2)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实质。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
我国基础货币由三个部分构成:
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
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其它存款
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
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由于M2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因此,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
2.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
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
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贴现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总导致货币总量的多倍增加。
同时,中央银行买入证券还可导致证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下降。
)
(2)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金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为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
1984年,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200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会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从而提高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性。
(3)再贷款与再贴现
①再贷款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分为三类:
一是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
二是为处置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②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贴现的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票据的行为。
一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
作用机制: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
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
我国于1986年正式开展对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
4)利率政策
①利率及其种类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收入同本金之间的比率。
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指无息债券当前的到期收益率。
远期利率是从未来的某个时点开始到更远的时点的利率,也就是未来的即期利率。
②我国的利率政策工具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
(5)汇率政策
①汇率及其种类
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远期外汇的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是有差额的。
这种差额叫远期差价,有升水、贴水、平价三种情况,升水时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平价表示两者相等。
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②汇率政策
一是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二是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三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选择汇率制度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又一次改革。
改革的内容是: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应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使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通报金融形势,说明中央银行意图,劝其采取某些相应措施,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以限制贷款增减为主要特征的窗口指导。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财政政策可以运用的工具主要有税收、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券。
财政政策的一般做法是,在经济高涨时,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增加税收,这样可以抑制总需求,使经济不致出现过热而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税并扩大政府开支,以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
财政政策工具:
税收、政府支出、它包括公共支出和政府投资两部分。
第三章银行主要业务
3.1负债业务
3.1.1存款业务
存款是存款人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将资金存入银行,并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行为。
存款是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存款业务的分类
按客户类型,可分为个人存款和对公存款。
按存款期限,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按存款币种,可分为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存款业务人民币存款个人存款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定活两便存款、个人通知存款、教育储蓄存款
单位存款单位活期存款(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
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单位协定存款、保证金存款
同业存款
外币存款按客户类型分类(外汇储蓄存款、单位外汇存款)
按存期分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按账户种类分类(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资本项目外汇账户)
1.个人存款业务
个人存款又叫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将闲置不用的货币资金存入银行,并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行为,是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
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1999年11月1日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应当缴纳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利息税税率为20%,由存款银行代扣代缴。
自2007年8月15日起,利息税税率调整为5%。
活期存款
①活期存款通常1元起存,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角分不计利息。
利息金额算至分位,分以下尾数四舍五入。
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业 初级 资格考试 公共 基础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