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docx
- 文档编号:26663631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33.52KB
一年级音乐.docx
《一年级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音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音乐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
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
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学会了唱《大雨和小雨》。
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提问:
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
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
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学唱《大鼓和小鼓》。
2.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反思:
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一)。
教学目标: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二)。
教学目标: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过程: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
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
并且能够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团结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
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
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
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反思:
一年级新生刚刚入学,活泼好动,课上引导学生安静地听音乐。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音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
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位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
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
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教学反思:
教学这一课,主要从学生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几个方面来判断孩子们是否真的学会了,掌握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能正确地使用打击乐器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舞表演。
能够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演唱、演奏、歌表演、音乐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较为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教学难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由于字多腔少,吐字不易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好朋友》
2、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认识乐器。
2、发乐器,让生仔细观察,探索各种不同的奏法、产生的不同声音,例如三角铁由于敲击的部位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还可以用棒在三角铁内转圆圈(滚奏),击出振音的效果等。
3、个组汇报各自的探索成果。
4、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好朋友》的教学,先听两遍录音。
5、师分句唱歌词,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把节奏打出来。
6、在听唱法教唱歌曲时。
在小过门处拍手。
7、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分组伴奏和演唱。
9、小过门除了边唱边拍手外,作些变化。
10、引导学生编写第二、第三段歌词(只变动第一、二句歌词),如“一起上学乐陶陶,一起学习静悄悄”等,可不要押韵。
11、将原歌词和新编的歌词连起来唱,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1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物体(如碟、罐、杯等)作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下节课带来。
教学反思:
课堂上,同学们学习气氛活跃,学习情绪高涨比如边唱“啦”边两两相对点头、握手、拍肩或做一个舞蹈动作等,这都由学生来设计,教师不作统一规定,甚至允许每组做出各不相同的动作,课堂气愤就更热烈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过程
1、介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校、同村、同乡、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的心胸就宽广了,唱歌时的感情才能更加真挚。
通过讨论,学生将更加深对这首歌曲主题思想的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
2、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3、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4、教师可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反思
1、全体学生兴趣盎然的随老师一起边唱边表演,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心情。
2、一年级的孩子还有许多搞不清民族的概念,通过学唱这首歌,学生们首先知道了自己是那个民族的人,认识了更多的民族。
从学生的谈话中可以知道他们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不但把同班、同年级、同校的同学看作是好朋友,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他们的好朋友。
3、歌曲中出现了五次休止符,个别学生唱起来常常忘记表现休止符,我在这里提醒学生加上拍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
1、跟着录音和教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上一节课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第一三乐句的伴奏。
3、师生共同为歌曲的第二四乐句和结束句设计伴奏,教师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为歌曲伴奏。
4、请几个小组同时表演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然后随着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伴奏边奏边演,尽量不要雷同,师生共同予以评价。
5、综合歌声、伴奏、、与表演,做到人人参与,各个投入。
6、用四张图片引入〈快乐小舞曲〉的教学。
7、按节奏朗读歌词,咬字准确,吐字清晰。
8、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快乐小舞曲〉。
9、用听唱法学会歌谱,要求背唱。
10课外作业是选择几种打击乐器为〈快乐小舞曲〉伴奏谱。
教学反思
同学们在歌表演〈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时,他们的动作各个不一,但都有丰富的寓意,创新意识很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表演、唱、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1、随录音学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2、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教师用铃鼓奏出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
4、将四张节奏卡片分配给不同打击乐器的学生,,为《快乐的小舞曲》伴奏,学生自由选择节奏型。
5、分组练习:
一组演唱,另外的伴奏。
然后交换进行数遍。
教学反思
1、有个别男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的同学全身心的投入,将歌曲表演的惟妙惟肖。
2、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情绪不高。
3、对节奏卡片上的节奏有的班级反映灵敏,但有个别班级稍慢。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形式复习第一、第二、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有友好和谐的气氛。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仔细观看课本,初步了解游戏的内容。
2、设问:
游戏的进行方式,分组还是集体?
其次是如何向前走,一次可走几步?
抽签还是掷股子?
谁当评委?
3、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归纳几点:
(1)集体做或分组竞争
(2)抽签
(3)集体做时教师当评委,分组做时各组轮流当。
4、集体:
班长抽签,看往前走几步,由2说出乐器名字,3和6分别请两个小组的学生用打击乐器及几种非常规音源和人声来模仿;4由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说出歌名。
5、对全过程进行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分组(略)
教学反思
我们通过音乐游戏形式复习第一、第二、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通过音乐探宝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1、欣赏:
《荫中鸟》、《鸭子拌嘴》
2、活动:
声音的长短
3、欣赏:
《两只小象》
4、唱歌:
《在动物园里》
5、欣赏:
狮子、大象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2.进一步熟悉“×-”和“×”,感受声音的长短。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本单元的难点:
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
在多声部节奏练习中,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三声部的和谐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1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写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生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
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名称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
小狗:
小鸡:
×-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
按节奏朗读歌词:
× × × × |× × × 0 |× × × | × × × |
狮子睁眼看我们,真好玩真好玩,
狮子跳舞多起劲,真好玩真好玩,
五色小鸟吹口哨,真好玩真好玩,
动物园里动物多真好玩真好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
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反思:
教学中,同学们全员参与,学习热情很高,所以孩子们歌曲学得很快,掌握的很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
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
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
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
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
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
兽中之王——狮子。
12.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反思
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全员参与。
课堂上注意聆听音乐,能够随音乐表现狮子威严走路的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
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
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
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
《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
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反思:
同学们课堂上对比欣赏《大象》与《狮子》,能够区分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威严和活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
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
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初听乐曲:
小鸟怎么叫?
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现在很多鸟的家怎么了?
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6.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
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7.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反思:
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所以学得很快。
学习这一课,同学们同时受到了思想教育。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书中的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
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
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
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