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救生员资格证理论考试.docx
- 文档编号:26655614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52KB
初级救生员资格证理论考试.docx
《初级救生员资格证理论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救生员资格证理论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救生员资格证理论考试
初级游泳救生员理论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
(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水上救生工作的中心是(C)
A观察B判断C安全D救助
2.人在游泳时能体会到由于水有(C)力而产生上浮力。
A阻力B压力C升力D反作用力
3.最早成立水上救生组织的国家是(B)
A澳大利亚B英国C美国D比利时
4.解放后,我国最早成立水上救生组织的省市是(C)
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
5.踩水技术在救助溺者时,便于观察水面情况,也可做(D)方向的移动和拖带。
A左右、前后B左右、上下C前后、上下D其它方向
6.溺水事故的预防,是指发生事故(A)的防范工作。
A前B时C中D后
7.游泳池的中心工作应该是(A)
A安全B施救C日常管理D先进设备
8.直线切割法中,对岸救生岗位主责区(D)的水域为次责区。
A1/2B1/3C2/3D近旁主责区
9.在水中活动时,小腿后侧肌肉痉挛是多发的部位。
正确的自救方法是(D)
A沉底站直B呼叫C快速上岸D一手按膝一手抓脚底做勾脚动作
10.在水中大腿后侧肌肉痉挛时,自救方法采用(异侧)手按住膝盖,然后(同)手抓住脚趾尽量往上抬起。
(D)
A同侧、同侧B异侧、异侧C同侧、异侧D异侧、同侧
11.不规则的游泳场所每一救生员观察的主责区最大面积不得超过(C)平方米。
A508200C250D300
12.救生圈一般抛离距离为与溺水者(B)米左右的扇角范围。
A.0-4米B5-8米C9-12米D12-15米
13.当溺水者尚未下沉,特别两手还在挥舞挣扎时可用(C)。
A正面接近B侧面接近C背面接近D潜水接近
14.救生员在施救时,单手被溺水者抓住时应采用(B)
A反(扭)关节B推击C下压D转腕
15.腰部背面被抱解脱法(A)
A扳手指法B转腕法C推击法D托颌法
16.救生员在施救时,腰部背面被溺水时抱持时应用(A)法解脱。
A弓身帛手扳指B上推双肘C跨步式或蛙腿式D探索滑行式
17.救生员距离溺者较近时入水用(C)
A直立式B团身式C跨步式或蛙腿式D探索滑行式
18.救生员正面接近溺者,应游至离溺者(C)米处左右,下潜至溺者髋部以
下,然后双手扶溺者髋部,转体180度。
A1B2C3D4
19.侧面接近是指救生员游至溺者(C)米处,有意识地转向溺者侧面游进。
A小于1.5B1.5-2C3D3-3.5
20.交叉手被抓的解脱方法是(A)
A推击法B反关节法C托颌法D托颈法
21.在夹胸拖带时,溺者下肢下沉的主要原因为(C)。
A溺者太重B溺者背部松散C没有应用正确技术D其他原因
22.在拖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溺者的(C)不可没在水下。
A鼻B口C口、鼻D头颈部
23.做现场心肺复苏术前,一般首先检查溺者有无意识。
检查必须要在(D)秒内完成。
A2B3C4D5
24.对成人溺者做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深度一般为(C)厘米。
A2-3B3-4C4-5D5-6
25.单人做成人溺者心肺复苏时,吹气的频率应该是(D)次/分。
A20816C15D12
26.职业道德是维护职业活动生存和发展的必要(A)。
A.条件B.内容C.措施D.要求
27.称职的游泳救生员除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外,还必须具备(A)
A.专业技能B.一般技术C.一般技能D.专业理论
28.游泳救生员可分为(C)和自然水域救生。
A.静水B.海浪C.游泳池D.人工水库
29.中国救生协会成立的时间是(D)
A.1999B.2000C.2004D.2005
30.踩水时,上体直立水中(B)露出水面。
A.稍后倾,头B.稍前倾,头C.稍前倾,肩部D.稍后倾,肩部
31.踩水时两臂向外摸水时掌心稍(D),向内摸水时掌心稍向内。
A.向后B.向前C.向内D.向外
32.反蛙泳配合动作,两臂前移的同时(A)
A.边收边分慢收腿B.先收后分慢收腿C.边收边分快收腿D.先收后
分快收腿
33.救生员应采取(A),接近距离较远的溺者。
A.抬头爬泳B.蛙泳C.侧泳D.反蛙泳
34.反蛙泳(D)拖带运送。
A.只适用于托枕B.只适用于托颌C.只适用托双腋D.适用托枕、托颌、双腋三种
35.爬式游泳只用双腿做(B)打水动作向前游进。
A.蛙泳B.爬泳C.蝶泳D.侧泳
36.蛙式长划臂蛙泳腿和臂配合动作(A)。
A.收腿与臂前伸的动作几乎同时开始B.先收腿然后臂前伸
C.臂前伸然后收腿D.臂前伸滑行然后收腿
37.在水中救助溺水者时,使用(A)能快速准确的潜行寻找打捞沉底的溺水者。
A.潜泳B.侧泳C.反蛙泳D.爬泳
38.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权、自由选择职
业权、按时足额取得劳动报酬权利和(B)等。
A.经营管理权B.休息休假权C.选举经理权D.工资决定权
39.游泳时(A),容易造成踩踏或撞伤意外事故发生。
A.水中嬉戏B.水中滑行C.呛水D.打腿
40.遇到自我突发意外危险时用醒目的(A)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A.肢体语言B.漂浮C.休息D.踩水
41.小腿前面肌肉痉挛,先用一只手抓住脚趾,然后用力尽量(B)按压。
A.往左B.往下C.往右D.往上
42.游泳池救生观察台的高度不应低于(D)米。
A.3B.2.5C.2D.1.5
43.(C)是游泳池所必须设置的标志牌。
A.广告牌B.泳道牌C警示牌D.宣传牌
44.观察是指救生员值岗时,不间断地扫视、环视自己所负责的责任区域,防止
造成溺水事故发生的一种专门的(A)
A.救生技术B.赴救技术c.游泳技术D.救生手段
45.(B)是在值岗时,救生员对自己责任区的左右、远近进行直线、不间断的观察。
A.环视法B.扫视法c.跟踪法D.眺望法
46.下列哪一类人群不是救生员的重点观察对象(D)。
A.老人B.妇女C.儿童D.在泳池旁休息者
47.在泳池施救过程中使用(C)是泳池间接救生的方法之一。
A.心肺复苏B.肩背运送C.救生圈D.入水
48.双入上岸方法需要(两名)救生员同时操作。
49.在游泳池实施手援技术时要注意在确保(B)的安全情况下,有效快速的进行施救。
A.溺水者B.自己C.教练员D.游泳池经理
50.救生员在距离游泳池边(A)的地方发现溺水者,使用救生浮标进行间接旅救是一种最简易的好方法。
A.3米以内B.5-10米C.15-20米D.20米以上
51.救生员在抛掷(D)时一定要准确到位。
A.救生杆B.经托C.急救板D.救生圈
52.直接赴救是由(C)等技术环节组成。
A.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
B.入水、解脱、拖带、肩背
C.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肩背运送
D.呼叫、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肩背
53.游泳救生入水技术分为(B)等。
A.跨步式、蛙腿式、鱼跃式B.跨步式、蛙腿式、鱼跃式、直立式
54.跨步式入水时救生员的眼睛应该始终不离赴救目标,救生员的(B)始终
保持在水面上。
A.上肢B.头部C.手脚D.肩部
55.鱼跃式入水技术是救生员迅速接近(B)溺水者的最好方法之一。
A.近距离B.远距离C岸边D.浅水区
56.接近时,要尽量避免与溺水者(B)接触。
A.背面B.正面C.身体D.头部
57.救生员正面接近溺水者游至(C)处急停,保持安全位置后并下潜至溺水
者髋部以下,做一下技术动作。
A.1米左右B.2米左右C.3米左右D.4米左右
58.救生员采用背面接近技术时,应迅速紧贴溺水者(C),用双手加以控制。
A.腰部B.腿部C.背后D.头部
59.接近时救生员可以直接潜入池底,双手(D),脚蹬池底,将溺水者拖出水面。
A.抱头B.扶腰C.托颈D.托腋
60.直接赴救包括入水、接近、(D)拖带、上岸、运送六个环节。
A.反关节B.心肺复苏C.手援D.解脱
61.溺水者持续闭气时间一般最长约(B)秒左右。
A.30B.60C.90D.120
62.溺水时窒息缺氧的干溺类型占整个溺水者的比例约为(A)
A.10%-15%B.15%-25%C.25%-35%D.35%-45%
63.溺水后人体的生理变化(C)分钟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A.l-3B.3-5C.4-6D.6-7
64.溺水后轻度的(C)表现为神志清醒,仅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A.物理B.生理C.临床D.心理
65.现场急救的原则之一就是加强途中(B)
A.运送与救治B.监护与救治C.包扎与固定D.止血与复苏
66.基本生命支持阶段,应该包括畅通气道、人工呼吸、(A)3个步骤,以维持有效的呼吸和循环。
A.建立循环B.体外除颤C.药物治疗D.脑复苏
67.如瞳孔(A)、固定、角膜混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A.由小变大B.由大变小c.变黄D.不变
68.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通过(D)观察判断溺水患者有无呼吸活动。
A.看B.听c.感觉D.看、听、感觉
69.有些型号的口罩上附加有供氧接头,在向溺水者吹气的同时加入部分(D)提高吹入氧气的浓度。
A.酒精B.药物C.水分D.气体
70.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入气量范围在(B)内。
A.500ml-700mlB.700ml-l000mlC.800ml-1200mlD.l00ml-1400ml
71.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生员要用(C)捏住溺水者鼻翼而封闭其鼻腔,
以免吹入气从此溢出。
A.拇指与无名指B.拇指与中指C.拇指与食指D.无名指、中指与拇指
72.胸外心脏按压时双手采用两手手指(C)抬起的方法。
A.平行B.重叠C.交叉D.不清楚
73.救生员在胸外按压时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C)
A.下压快,放松慢B.下压慢,放松快C.相等D.有停顿
74.救生员在按压时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溺水者(A),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A.胸骨上方正中B.剑突C.胸骨柄D.肩胛骨
75.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其决定因素有四:
按压部位、按压频率、按压力度以及(D)
A.按压深度B.按压节奏C.接压位置D.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
76.国际救生协会成立于(C)年。
A1891B1910C1993D1998
77.解放后夕我国第一代救生员产生于(C)。
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
82.游泳池的中心工作应该是(A)
A安全B施救C日常管理D先进设备
96.托双腋拖带时,一般救生员采用(C)的方法较适宜。
A爬泳B侧蛙泳C反蛙泳D仰泳
102.(A),尽职尽责是与游泳救生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有直接联系的道德要求。
A.遵纪守法B.热情服务C.钻研业务D.团结协作
104.踩水技术的缺点是(D)
A.简单B.方便C.省力D.移动速度慢
105.反蛙泳蹬腿时两膝约宽于肩,脚和(A)向后对准蹬水方向。
A.小腿内恻B.大腿外侧C.小腿外侧D.大腿内侧
106.侧泳时头的下半部没在水中,下面的臂(前伸)上面的臂置于(体侧)。
(B)
A.前屈,体侧B.前伸,体侧C.垂直,体侧D.前伸,胸前
108.蛙式潜泳在潜远时,头的位置应稍低于(蛙泳头)的位置,头与(躯干)成一直线。
A.仰泳头、躯干B.爬泳头、躯干C.蛙泳头、躯干D.蛙泳头、胸部
109.蛙式长划臂潜远划臂时,手掌和前臂(内旋),稍勾手腕,两手(向前下方)做抓水动作。
A.外旋、向前上方B.内旋、向前上方C.外旋、向前下方D.内旋、向前下方
110.抬头爬泳腿部动作主要起到(A),保持身体流线型。
A.维持身体平衡作用B.保持身体水平C.推进身体D.控制方向
111.(B)技术的特点是速度快、准确捕捉目标。
A.蛙泳B.抬头爬泳C.侧泳D.仰泳
112.根据法律是否对合同赋予特定的名称,将合同分为有名合同与(D)。
A.双务合同B.要式合同C.有偿合同D.无名合同
113.遇到自我突发意外危险时,首先要有紧急(B)意识。
A.下潜B.呼救C.赴救D.休息
114.腹部肌肉痉挛时,人体浮在水面仰卧,腿和头部尽量(D)腰腹拉长,并用双手配合按摩腹部。
A.弯屈B.往下C.往右D.延伸
115.饱餐后即刻游泳(B)负担过重,容易引起呕吐和昏迷。
A.身体B.胃与心脏C.头部D.肾脏
116.下列属于救生器材的是(C)
A.急救板B.人工复苏器C.救生圈D.警示牌
117.仰卧漂浮休息,身体(C)水面,向上伸展双臂,两腿向外分开。
A.俯卧B.侧卧C.仰卧.D.倾斜
118.跟踪法是救生员在值岗时,对(B)内游泳技术不佳者应进行重点跟踪观察的一种方法。
A.游泳场所B.自己负责区C.深水区D.浅水区
119.游泳者在溺水初期呼吸方式表现为(B)
A.正常呼吸B.争取呼吸C.间歇呼吸D.没有呼吸
120.疲劳溺水者在溺水时身体姿势方面表现为(D)
A.身体垂直B.俯卧在水面(或水中、池底)C.仰卧在水面(或水中、池底)D.身体接近水平姿势
121.观察区域划分的原则为:
便于救生员观察,以及互相(C)观察和补漏。
A.轮岗B.穿插C.交叉D.间接
123.游泳池开放时救生杆要始终放在(D)附近。
A.保安室B.救生员值班室C.急救室D.救生员观察台
125.直接赴救是在不能采用(B)技术的情况下,所采用的赴救技术。
A.直接赴救B.间接赴救C.拖带赴救D.心肺复苏
126.鱼跃式入水技术是(C)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
A.现场急救B.间接赴救C.直接赴救D.心肺复苏
127.跨步式入水时两腿(C)作跨步式动作,上体稍向前倾。
A.左右分开B.并拢C.前后分开D.伸直
129.接近时,应采用速度较快的(D),以便观察溺水者。
A.反蛙泳B.侧泳C.蛙泳D.抬头爬泳
131.获得初级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在(D)担任救生员工作。
A.上海市B.华东地区C.沿海地区D.全国各地
133.救生员距离溺水者较近时入水用(C)
A.直立式B.团身式C.跨步式或蛙腿式D.鱼跃浅跳式
136.观察是指救生员在自己的责任岗位上,采用(D)来管理自己的责任区域。
A.扫视法B.环视法C.跟踪法D.A.B.C三种方法
138.弧形切割法是以每一救生岗位为圆心,以小池(15)M,大池(25)M为半径切割水域,其水域为各救生岗位的责任区。
(A)
A.15、25B.25、10C.10、15D.20、15
142.救生杆是游泳池内常用的间接救生的专门器材之一。
它的长度一般3-4M在
右长的竿,用周长约(D)厘米的圈固定在竿的一端。
A.60B.70C.80D.90
143.抓头发解脱法(D)
A.推吉法B.托颌法C.转腕法D.反关节法
144.肩背运送时,救生员一只手保护溺者头部,主要是(B)。
A.颈椎受伤B.以免碰伤C.保持倒水姿势D.其他作用
147.浅水马蹬式上岸法是指(C)
A.溺者自行上岸B.岸上救生帮着上岸C.岸下救生员协助上岸
149.人处于昏迷状态时,胸廓相对来说较为(B)。
A.坚硬B.松软C.一般D.不清楚
二、是非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同心同德,拯溺救难”是游泳救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X)
2.游泳救生员当值时,穿着统一服装,不但有助于塑造专业形象,更便于执行救生任务。
(√)
3.救生是指人们在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X)
4.救生员在交接班时,接班救生员一边耳听交班救生员的情况介绍,一边上岗接班。
(X)
5.人在溺水时,肺部或胃部都充满了水,无法进行呼吸导致缺氧而死亡。
(X)
6.救生专门技术是指在水上用最快的速度和合理方法将溺水者救出水域的一项专门技术。
(√)
7.心脏病人,不论有什么保护措施都不能下水游泳。
(√)
8.遇到事故时,救生员可以对外随意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X)
9.踩水的腿有两种技术,一种是两腿交替蹬夹水,另一种是两腿同时蹬夹水。
(√)
10.反蛙泳的臂和腿的配合为:
手划水或臂划水与腿的蹬夹水交替进行。
(√)
11.侧泳时下侧臂的动作可分为准备姿势、滑下、划水和臂前移四个阶段。
(√)
12.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情况,如不小心从池边、岸边等处滑入水中或在水中滑倒后站不起。
(√)
13.游泳场所游泳人员平均有效水面积可达3平万米。
(X)
14.池岸赴救是指救生员在岸边利用水域现场的救生器材,对无意识的溺者进行施救的一种技术。
(X)
15.在施救时尽可能靠近溺者,便于成功救起。
(X)
16.救生员距离溺水者较远时,可采用蛙腿式入水。
(X)
17.鱼跃浅跳入水后,要在水中滑行一定的距离后,方可头露出水面。
(X)
18.侧面接近时,救生员靠近溺者看准并果断、利索地用同侧手抓握住挣扎中的溺者近侧手腕部。
(√)
19.救生员接近溺者成功后一定要控制住溺者。
(√)
20.在一般的情况下,救生员应尽可能地采用背面接近溺者,保护自身安全。
(√)
21.在未能控制住溺者时,救生员应放开溺者的手腕,重新组织再次施救。
(X)
22.解脱的方法主要有:
转腕、扳手指、反(扭)关节、推击等。
(√)
23.救生员在进行双人解脱时,应先确认两个人中谁是溺者。
(√)
24.上岸的目的是要尽快地将溺者送到岸上进一步抢救。
(X)
25.心脏位居两肺之间,胸骨的正后方。
(X)
26.珍惜生命,乐于奉献是游泳救生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
27.游泳救生工作的宗旨是齐心协力,拯救生命。
(X)
28.中国救生协会于2005年成立。
(√)
29.蛙泳划臂时,两臂自然伸直经水中在肩前入水。
(√)
30.反蛙泳技术是各级救生员必须掌握的技术。
(√)
31.侧泳技术动作特点是自如省力。
(√)
32.蛙式长划臂潜远,腿蹬水向正后方,以免身体上浮。
(√)
33.潜泳技术主要用于寻找接近溺水者。
(√)
34.抬头爬泳由于头部要露在水面上,手臂入水点就远些,划水路线也就长些。
(X)
35.采用交替蹬水技术入水时,腿的蹬水路线及回收路线,基本是直线。
(X)
36.只有交付标的物才表示合同已成立。
(√)
37.大腿后面肌肉痉挛,先伸直患腿,一手按住膝盖,踝关节屈,双手抓住大腿用力向后拉并蹬直患腿。
(√)
38.游泳池救生观察台侧面必须与游泳池边沿垂直。
(X)
39.警示牌是游泳场所惟一设置的标识牌。
(X)
40.游泳场所应在明显位置上放置急救箱等急救器材。
(√)
41.预案的内容包括确定现场指挥者和实施抢救人员的分工。
(√)
42.扫视法是在值岗时,救生员对自己责任区的左右、远近进行直线、不间断的观察。
(√)
43.救生员在值岗时对所有游泳者都需进行严密观察,不分主次。
(√)
44.游泳者应受伤造成溺水时在移动能力方面表现为原位停滞。
(√)
45.判断是指救生员在值岗时,对观察的情况做出的快速呼救。
(X)
46.对丧失意识溺水者可通过检查溺水者肢体,了解其受伤的情况。
(√)
47.救生员浮漂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救生器材之一。
(√)
48.对于只有50公分深的对外开放的小型游泳池不需要配备救生圈。
(X)
49.手援施救是救生员徒手进行施救的一种复杂方法。
(X)
50.接近是指救生员采用入水动作靠近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
(X)
51.正面接近是救生员入水后,游至离溺水者‘1米处序右急停,下潜至溺水者腰部以下,接下一技术动作进行施救。
(X)
52.救生员用单手虎口推击溺水者手腕部时,撞击时要迅速、有力。
(√)
53.当溺水者从背面抱紧救生员颈部时,应采用压腕上推单肘解脱法。
(√)
54.救生员腰部被正面抱持后,救生员应采用扳手指方法解脱。
(X)
55.“抓发”解脱后,应及时将溺水者转体至背贴救生员前胸,夹胸控制住。
(√)
56.救生员单手前臂被溺水者抓住时常用扳手指法解脱。
(X)
57.当救生员右手被溺水者的左手抓住时应采用“推击法”。
(√)
58.拖带是指救生员采用侧泳、反蛙泳等各种不同技术,将溺水者拖带到池边的
一种技术。
(√)
59.夹胸拖带时,救生员手臂着力点应在溺者头和额下部位上。
(X)
60.上岸是指救生员将溺水者从水中送上池岸的一种救助方式。
(√)
61.在确定溺水者无脊柱受伤的情况下,肩背运送是一顼比较实用的运送技术方法。
(√)
62.肺内有大量水或异物,肌肉松弛,舌肌和会厌松弛后坠,阻塞咽部称之湿溺。
(√)
63.脑组织的耗氧占全身耗氧量的5%(X)
64.现场急救的原则之一是先轻伤后重伤,先救伤后救命。
(X)
65.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
(√)
66.救生员平时对模拟人进行口对口吹气训练时如果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不可能通过唾液传染给其他救生员。
(X)
67.复苏的首要环节是打开气道。
(√)
68.胸外心脏按压时手指压在胸壁上操作。
(X)
69.胸外心脏每按压胸部30次后,吹气2口,即30:
2的比例。
(√)
70.游泳者事发前曾有不恰当的入水姿势,应怀疑脊柱有损伤。
(√)
71.斜方肌挤压法时。
应先固定救生员的双手肘关节。
(√)
72.脊椎损伤水中处理时,救生员应将溺水者放在急救板上,运送上岸。
(√)
73.救生员用手钳固定方法时,先用肘关节固定溺水者身体,然后用手掌和手指固定其头颈部。
(√)
74.救生员在使用手臂固定法时,溺水者身体翻转后应将颈部保持呈一直线。
(√)
75.救生员用手钳固定方法时,先用肘关节固定溺水者身体,然后用手掌和手指固定其头部。
(√)
76.游泳救生工作的中心是安全。
(√)
77.2008年5月,我国在杭州举办第一批游泳救生员考评员培训班。
(√)
78.踩水配合时一般两腿各蹬夹两次,或两腿同时蹬夹两次,两手做一次摸水动作。
(X)
79.反蛙泳身体仰卧水中,自然伸直。
(√)
80.蛙泳划臂时,两臂自然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级 救生员 资格证 理论 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