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心自宽.docx
- 文档编号:26654795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05KB
感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心自宽.docx
《感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心自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心自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心自宽
潤物細無聲
(一):
感動療法的基本概念
葉萬壽(2018年2月15校對版)
寫作有助自己清晰概念。
作為初學者,介紹感動療法,有點班門弄斧,執筆行文,頗見吃力。
動力來自這套學問,對這輔導服老兵的個人成長;輔導技巧及生命反思,起了深遠的影響,希望藉著這兩篇小文,幫助自己理解感動治療的同時,也鼓勵更多同道加入學習的行列。
2015年中初遇感動療法,或譯加速體驗動力治療(AcceleratedExperientialDynamicPsychotherapy),親睹研發者Dr.DianaFosha的真實個案錄影,有份相逢恨晚感覺!
及後的學習過程(完成AEDPI,II,III後,仍接受個別督導及小組督導),最深印象,乃其符合人性需要。
受導者透過被聆聽、被看見、與治療師一起體會被尊重、明白、肯定和接納。
加上發展迅速的神經科研的支持其理論及微觀技巧,看似緩慢卻細緻的歷程,收深入與長遠治療效果!
AEDP是以整合性(Integrative)為主幹的當代心理
治療模式。
在心理學科學理論層面,吸收了大腦神
經科學、依戀理論、情感理論及轉化現象等研究成果
。
在心理治療技術層面,融合了精神分析傳統的短程
動力學治療、聚焦治療,正念治療,以及其他以身體
體驗為核心的治療流派的技術。
AEDP強大的融合力,
是基於它闡述了一個普遍性的、以情感和人際關係為
本的心靈轉化現象的路線圖,呈現超越、提升及開闊
的心靈境界。
AEDP的研發者DianaFosha博士,受學於傳統心理分析,具堅實的心理分析基礎。
心理分析療法需時甚長,因而轉學短期心理動力,希望加速治療效果。
傳統短期心理動力學派,頗為對質性。
DianaFosha另闢蹊徑,選擇溫柔婉潤方式,以肯定(Affirming)、支持(Supportive)、孕育(Nuturing)態度進行治療,有如依索寓言的太陽與北風比拼,太陽的和暖,讓人自然地脫下防衛。
2000年Dr.DianaFosha出版了(TheTransformingPowerofAffect)[情感轉化的力量]一書,引起了心理輔導界的關注,她與團隊,成立了AEDP機構,系統地教授AEDP不同程度的理論、技巧與應用課程,也有導師,專注美國以外地區的傳授,香港區的入門課程,由楊兆前醫生教授,每年約於十一月由香港心理衛生會主辦。
筆者常推介此課程,希望更多社工及輔導同道,受惠學習而來的情趣與成長。
以下的基本概念分享,只是筆者一己之見,AEDP包含很多不同概念和技巧,因為篇幅及筆者能力所限,只分享部份的概念,期抛磚引玉,還望同道指正賜教。
基本概念一:
慢即是快──靜觀的妙用,以正念mindful貫切全程
近年正念與靜觀訓練(MindfulnessTraining)非常流行,大量的研究發現,正念靜觀的效用宏大,對學習、教育、醫療、心理治療等都具宏大效用。
AEDP善用正念與靜觀,貫穿整個流程。
慢下來,靜下來,不帶任何判斷,留意身心狀態,對整個人身心調適,非常有效。
正念靜觀讓人放下防衛,進入深度反省,接受新意念,對人對己開放,讓受壓的心靈迅速回彈。
慢是AEDP第一道功課,以靜觀態度和語氣,減慢輔導速度,緩慢下來尤如聽到自己和別人的脈搏。
如回到母腹,在溫柔暖和氣氛,孕育安全關係,時刻留意你我身心反應,如母親關心嬰孩的反應,多關注發生甚麼(Whathappen),少問為何(why)發生。
正念靜觀,促進治療師和當事人,一起全身對焦;追縱無間(momentbymomenttracking)。
讓當事人不單描述故事,幫助他/她細味身心反應,一個看似普通的描述,成為既獨特、又深入的生命故事。
這種追踪無間的操練,超越了由上(腦袋思維)而下(身心感覺與轉變)的進路,反而先由下而上,由身體感官(Sensing)出發,誘發感受(Feeling)的流動,靜觀不單增加自覺能力、敏銳能力,也增添對痛苦的承載力。
尤如緩慢推進的火車,讓旅客細意欣賞沿途風光,當細察內在情緒旅程,進入深層的心靈,增添對內心的敏銳,增進對自己的了解,繞過防衛,細味事情的真相,洗滌心靈污泥,恢復生命力與回彈力!
作為治療師,追求快速療效,是可明白的,然而可以陷入未能根治的危機。
AEDP不單治療受導者的病情,更加注重當事人生命力的回彈與恢復。
相對於AEDP的緩慢與全然臨在,全神關注,在學習過程,筆者乍見自己的躁動多語,還以為是智慧之言,如是將青澀之果,強加當事人。
這種非由當事人孕育的智慧,對當事人來說,可以毫無幫助,變成說說道理,指三道四。
AEDP操練治療師忍耐、陪伴、細心、聆聽、等待功夫。
當當事人甘心情願的開放,才能看見傷害有多深,痛苦有多濃,治療師如陪伴者,協助當事人娓娓道來,治療之門,輕輕打開,個人反省與智慧,伴隨而來,潤物細無聲,就這樣開展。
不同當事人帶著不同需要與期望前來,態度應是開放的?
正如一切人際關係,建立深入關係前,都會存著疑惑、焦慮和防衛。
當事人心裡存著大量疑問:
治療師明白我嗎?
能感覺我的困難嗎?
會接納我的陰暗嗎?
能幫助我嗎?
這些疑惑,都是治療師需要小心解拆、溶解或繞過的挑戰。
緩慢,是一種真誠的款待(hospitality),與熱情招待有所不同。
是一種給予空間與接納的款侍,讓當事人自然地娓娓道來,不急於求成的款待。
筆者與東馬沙巴神學院頗有交往,曾每年前往教授課程,某年聖誕,身心俱疲,渴想休息,與神學院聯絡。
院長得悉筆者需要,安排一切,在機場接我到教員宿舍後,完全再沒有與我聯絡,讓我有一星期的完全休息,這次經驗,印象深刻,對院長這份細心又充滿空間的款待,銘記於心,多年未變!
這次經驗,對我作為治療師也有啟發,假如治療室是母腹般的和暖、接納、款待,作為治療師,需要學習緩慢地款侍來訪者。
一位來訪者對來港探望他的生母,非常抗拒,來訪者與生母曾失散多年,努力下,幾年前與生母聯絡上,當事人也每年返回生母居住地探望她,為何今次卻生抗拒之情?
而生母只來港一兩天,表面看來,這趟接待,並不困難吧!
筆者耐心地聽著。
。
。
聽著。
。
。
來訪者終於道出抗拒之心,乃多年來自己一直對身邊人,包括虐待自己的主要照顧者百般順從,這趟生母來港,內心也是一種順從,並不自願。
來訪者可以道出自己真正感受和意願,是一種成長的表現!
而不帶判斷地聆聽來訪者,有助來訪者碰觸心底感受。
這種慢即快,慢即深入的效率,不是觀念的更新,乃是一種境界的體驗,治療師必須親身體會!
近年靜觀訓練(mindfulnesstraining)非常流行,很多治療師有機會涉獵這方面的培育!
寧靜致遠,潤物細無聲,是一種需要親自體會的境界。
在忙碌都會,逆流而上,敢於不同,放慢生活節奏,實在需要堅持,我們明白這道理麼?
練習:
1.學習每天都做不短於12分鐘的靜觀專注練習,對察其果效與身心變化,並留下記錄;(參附頁用詞)
2.帶一位朋友做靜觀專注練習,留意自己身心狀態如何帶領過程,並邀請對方給予回饋,嘗試按對方意見,作出精進與改變;
3.刻意減慢自己說話的速度,尤以與人分享自己感受,或聆聽別人分享時,自己回應時,盡量緩慢;
4.每天選擇一段時間,可以慢活,例如:
慢吃、慢步、緩慢加深呼吸練習。
有些基督信仰的朋友,對靜觀存保留態度。
根據新近幾年的腦神學研究,靜觀並非宗教經驗,因為無論信奉甚麼宗教,或完全沒有宗教信仰,只要有恆地練習,對個人生命和態度,人際關係或處理深度傷害,都有很多裨益,筆者相信靜觀乃上帝透過創造,給予全人類的普及恩典(Commongrace)。
靜觀正念的練習,運用於學習或心理治療,都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非基督宗教信仰朋友,反而勤加操練,將其效用發揚,令人覺得是非基督信仰的操練。
很多基督信仰朋友,認為是佛教或東方宗教的操練,而生恐懼之情,避而不用,殊為可惜。
慢是一種尊重,等他/她情願,是AEDP的浪漫情懷!
基本概念二:
治療者全神關注(Totallyfocused),全然臨在(Fullypresence),善用依戀關係
當我們可以慢下來,以正念靜觀作為貫穿治療旅程的基調,治療師氣定神閒,全神關注,全然臨在與當事人同行。
身為治療者,一般都認同全神關注,全心聚焦,與受導者同行的重要,然而AEDP的Fullypresence,不僅是身軀和思想上,還包括精神狀態、感受及身體反應等。
正如母親在眾多嬰兒的哭聲裡,分辨到自己孩子孫的聲音一樣。
全身聚焦,就是放下一切,放鬆又集中地與當事人同行。
不單思想上分析當事人,感受上認同當事人,身體方面,能同步感覺當事人種種感官反應(sensation)!
這才真正的感同身受(Empathy)!
這正是AEDP與其他治療相異之處。
不限於一時一刻,乃全程感受。
治療者本身,也要進入正念和靜觀狀態,達至感同身受的狀態,相對不同學派的治療,治療者在精神能量上的付出,需要更大的專注。
這種身心一致的觸動,需要治療師慢下來,以默觀態度,置身於當事人的處境,與當事人一起呼吸、感受,感覺各種感官經驗(看到、聽到、碰觸、嗅覺、行動反應等。
。
。
)。
唯有這樣,我們方能與當事人同步同行,分嘗當事人的情感世界,一同體驗心靈深淵或黑洞(筆者好幾位受導者不約而同的用詞),達到感同身受。
這種細緻身受的境界,需要勤加操練,在經驗的督導幫助下,方能進步。
作為有經驗的治療師,更加要放下自己身段,輕騎出擊,謙卑學習,逐步精進。
感動治療另一理論基礎及照顧者與嬰孩之間的依戀理論(AttachmentTheory),治療師透過全然的臨在,敏銳於當事人種種細微情感與身心轉變,對當事人提供悉心的照顧,同時也善用依戀理論,對當事人善加鼓勵與肯定,讓治療師與受導者之間,自然地建立安全的合作關係,也讓當事人,親身體會這份安全感,治療師需要重覆強調願意陪伴當事人,尤以當事人真情流露,澎湃的情感流動,或處於脆弱中,治療師成為專業陪伴者,無需多言,讓當事人知道治療師在身旁,默默同行,不單解去當事人的防衛盔甲,更提供適時鼓勵。
當事人與治療師之間的深入對話,彼此間有份深厚的情懷,坦白與真情流動的分享,可能是人生第一次能與非親非故,建立如斯親密的合作關係,這份關係帶來的體驗,能幫助當事人他日與其他人,也有同樣的交流。
只要一次能有這種體會,已足夠勇氣繼續前行。
例子:
當事人邊講邊哭:
自從母親在我三歲時。
。
。
過身後。
。
。
我的人生仿如一隻漂
零燕。
。
。
,住在。
。
。
。
寄居在不同親人家裡。
。
。
父親忙
於工作。
。
。
沒有多時間來看我。
。
。
後來父親再婚,索性讓
我入讀住宿學校,就是放假。
。
。
。
我也一人住在學校裡。
。
。
。
治療師邊聽也邊被感動,帶點淚光回應:
唔。
。
。
唔,那是非常孤單啊!
對嗎?
當事人邊流淚邊回應:
唔。
。
。
我好孤單,我就是這。
。
。
樣。
。
。
長大,仿如
一片浮萍。
。
。
不知飄浮到那裡。
。
。
治療師:
當你感覺這份孤單感時,。
。
。
你可以容許我陪伴。
。
。
在你身旁。
。
。
和你一起感覺下這。
。
。
。
份孤單麼?
當事人(猶疑一陣):
可以。
。
。
謝謝你(邊流起眼淚來。
。
。
)
治療師:
唔。
。
。
不容易啊!
當你容許我陪伴你時。
。
。
。
我內心也感覺這份莫
名的孤單感。
。
。
。
作為一位基督信仰的治療師,想起了耶穌的道成了肉身,充充滿滿的住在我們中間,基督為我們受盡諸般痛苦,被藐視、被傷害。
為的是向我們痛苦人類認同,感動療法,帶點道成肉身的味道,同行偕隨,謙遜親和,與受苦者同行。
足踏塵世路,肩擔古今愁。
練習:
與一位朋友或受導者傾談;
(1)嘗試全心全意地聆聽;
(2)不單留意對方分享的內容,也留意對方身體的一切微細反應;
(3)留意這些身體微細反應,反映了甚麼?
(4)留意自己身體微細反應,內心有何攪動?
(5)覺察這種聆聽帶來的效果,並享受之;
基本概念三:
尋找創生力與鼓勵創生力的發揮
AEDP相信每個人都擁有一份追求成長,突破困難,轉化與改變生命的力量。
這股創生力量(Transformance)讓我們面向生命實況,推動成長。
創生力可以被焦慮恐懼壓抑,失去活力,失去方向。
創生力需要鼓勵,透過真情交流,創生力出現回彈能力。
假如自少慣於焦慮與恐懼,創生力無法得到培育,破壞創生力,因而走向崩潰、失衡與失控。
創生力尤如造物主的力量,讓人類滿有創造力,追求美好明天,讓身心充滿期盼和活力,以滿滿的探索力量,面對當下和未來。
相反來說,抗拒力讓人劃地為牢,恐懼壓抑了想像力,生命裹足不前,委縮淍謝。
AEDP治療師,不單處理當事人的病癥問題,反而會刻意尋找創生力量,肯定之!
鼓勵之!
放大之,成為生命前進的力量。
從創造神學來看,筆者相信這股創生力由造物者所賜,無論你相信甚麼宗教,或你對造物者採取甚麼態度,人人生而平等,每人都有這份創生力。
新近神經科學研究,當人安靜下來,有恆地操正念靜觀,無論你有沒有信仰,透過正念靜觀,腦袋和身心能自我修復,身心狀態得以提升。
創生力的發掘,往往需要安靜獨處,或在深入的人際分享中出現,當加以鼓勵和肯定,擴充放大,讓人可以在寒冷逆境,活出夏日玫瑰。
練習:
1.花十秒時間,回想某次生命充滿盼望、力量,生意盈盈的經驗。
。
。
。
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態。
。
。
。
2.重覆上列回憶,花最少30秒或一分鐘以上時間,慢慢回味某次生命充滿盼望、力量、生意盈盈的經驗。
。
。
。
。
留意自己身心狀態。
。
。
。
。
並留意對當下和未來有何期待?
3.比較上列兩次經驗的分別,擴大創生力,最少要停留半分鐘時間,不同腦神經科學研究,超過半分鐘的正面經驗,方能留下轉化效果!
基本概念四:
情Affect是改變的弓──以真情治療情感傷害
AEDP以情感為主軸,以感情的流動治療感情的傷痕。
我們帶著感情原因,作出大小決定。
感情是生活的推動力,努力工作,源於愛妻愛家的推力;盡心服侍社群,背後有一道使命感,人際互相扶持,來自彼此情誼力量,凡始種種,都離不開一個情字。
情必須發生在兩個人之間,情便是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個人與家庭,父母與子女之情,人與天地之情。
。
。
。
一切的不快樂和傷痛,都與情感有關。
情感受傷:
不被尊重;不被聆聽;不被接納;被忽略或踐踏;於是作出回應!
有快速回應,有放在心裡,有自行化解;有尋求幫助!
無論如何回應,皆因情感被傷害。
完全不回應,或壓抑下去,可能付出沉重代價,例如焦慮抑鬱!
能自行化解的,每每是有能力和空間,可以自我輔導!
有朋友傾訴,不給你火上加油的,已是人生的幸運兒!
有智者帶著反省,添加消解力量,增添人生智慧,甚至他朝成為生命的擺渡人!
但幸運兒並不多,否則廿一世紀也不會被稱為抑鬱世紀!
我們缺少的是對自己一份憐憫和心靈空間,主動尋找有愛心、耐性的聆聽者、陪伴者是非常重要的!
Peopledisconnectfromemotionalexperience,afraidofbeing
over-whelmed,humiliated,orrevealedasinadequatebythe
forceoffeelings,onlytopaythepricelaterindepression,isolationandanxiety.
人們不能或未能暢所欲言,流露真感情,可能情緒過於澎湃,也許其他原因,卻在事後或多年後,付出精神健康的代價,受困於情緒病,包括焦慮和抑鬱。
情感(Affect)乃上天賦予所有人的自療良方,只有善加運用,便能走出困局。
Emotionisfundamentallylinkedwithchange.Ourpsychological
responsetoconditionthatviolateexpectations,emotionsarethestuffthattellsusaboutusinrelationtothatchange……Emotionistheexperientialarcbetweentheproblemanditssolution:
Betweenthedangerandtheescapeliesfear.Betweennoveltyanditsexplorationliesjoyfulcuriosity.Betweenthelossandtiseventualacceptanceliesthegriefanditscompletion.(情緒與改變連結一塊,遇到事與願違,情緒告訴我們與改變的關係。
。
。
。
。
情緒是改變問題的經驗弓,在危險與逃跑中有驚恐的經驗,在追求新知與探索間有愉悅的好奇,在失去與最終接納間,經歷哀傷的完成。
)
情緒就是力量,Emotion即energy加motion,是帶動情緒的箭,應對事與願違,射向解決或逃避,尋找出路,Motion可以指行動,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行動傾向。
善用情緒帶來的動力,作出改變,滿足期望,推動人們走向健康或病態的路。
當你孤單,可以推動找朋友傾訴,也可以推向自憐的懸崖!
憤怒可以推動尋求公義,也可以落入報仇的陷阱,可以助人發憤圖強,或走上自暴自棄的路!
在靈修指導裡,我們指這種動力為內在動態(innermovement),要留心感應與分辨。
在心理輔導上,我們稱為情緒與行動傾向(affectandactiontendency),每種情緒都會帶動行動傾向。
在認知行為治療法裡,我們還有信念在中間,同樣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情緒與行為結果,為的是因為每個人背後,有不同的信念或情感經驗,影響人們作出不同情緒反應和行動。
無論我們賦予怎樣描述,情緒與行動有著不可分割關係,作為治療師,需要明白受傷者背後的感覺和行動原因,一些看來頗為愚蠢的行動,背後卻有值得尊重的渴求。
練習:
1.留意最近發生的一次事件,
(1)帶動自己內心情感,賦予形容詞,是甚麼感覺?
(2)與甚麼人有關?
(3)反映自己對這人有何期望?
2.自覺輪的練習:
分拆你對某件事情的
(1)觀察;
(2)詮釋;(3)感受;(4)意圖;(5)行動;
3.每種情感,都有拉力或推動力,
(1)留意某次事件帶來的甚麼感受,
(2)拉扯或推動你走向甚麼方向?
(3)這方向走向光明或黑暗?
選擇生命或死亡?
練習:
1.感同身受的練習:
(1)聆聽對方的心情,以頭腦理解其經驗,說出對方的感受;
(2)代入對方的處境,留意自己的感受Feeling,並分享自己感受到甚麼;(3)代入對方的處境,留意身體的感官反應sensing,並分享自己感官的感覺。
2.無聲勝有聲練習:
對方無聲地感受一件難受的事,在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你自己也無聲地聆聽,無言地陪伴對方5分鐘,然後一起分享歷程的經驗和反省。
情感與身心關係的科研基礎
近年神經科學的研究非常發達,由以往運用腦電波圖(EEG)改為運用fMRI。
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在一九九五研發出來後,
它馬上變成研究大腦功能的最佳利器。
fMRI除了比EEG
有更好的空間解析度之外,還可以測量皮質下區域,例
如杏仁核的功能(EEG只能收集皮質表面訊號,無法深入
皮質層下)。
fMRI與傳統MRI沒有多大分別,只是軟體不同,我們一般用的MRI多用作磁力共振造影,探測身體器官有沒有長瘤,或大腦血管有否破損等,而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是把大腦裡,血液流動和帶氧的差別,透過電腦軟件,轉換成為腦功能圖,讓研究者得悉大腦工作時,需要較多的血液流量,看看那個大腦區域帶氧的血紅素和去氧血紅素的分別,就可以得悉大腦的工作和活動情況了。
這種新技術發展,透過血液流動方向及新陳代謝的研究,發現了很多以往不為人知的資料,例如在情緒、記憶、學習和行為反應用的資料,實在不勝枚舉。
我們知道杏仁體處理情緒和恐懼,杏仁體較為肥大的小朋友,傾向害羞,容易驚嚇。
海馬體處理記憶,特別長期記憶。
為何我們沒有嬰孩時間的記憶?
有指嬰孩期的海馬體未發展有關。
傳統上,為了容易明白腦部不同部位的功能,我們會稱主管思想的為大腦皮質層或新腦,主管感受和記憶的為中腦,主管吞嚥、呼吸、排汗、消化等功能為低腦。
長期處身於嘈吵環境,或杏仁體和海馬體受刺激,引致肥大現象,影響行為和性格,失去處事和學習的耐性。
一般對海馬迴的了解大都在處理記憶上所扮演的角色:
它似乎可當短期記憶的暫留,使訊息能順利轉入長期記
憶中。
但是最近卡林恆河猴的實驗發現海馬迴的前端,
很接近杏仁核那裡,同時也演了在不同情境調節抑制行
為的角色。
大腦中自我覺識最重要的地方在腦島(insula)……………
…….腦島在葉和額葉之間,它有著我們稱之為身體五臟六
腑的地圖,這表示內臟器官:
心、肝、大腸、性器官、肺
、胃、腎都在腦島上有它特定位置。
。
。
。
腦島。
。
接受
了內臟器官所送來的訊息,形成一幅地圖,即腦島的某一
特定地區接受某個特定器的輸入,所以它變成大腦的監控
站,從頸子以下,身體的每個地方都歸它管,腦島同時也
送訊號到器官去。
。
。
最近研究發現,除了腦島,身體感
覺皮質層也跟接受內在感覺有關係。
。
。
高的腦島活動力
不但跟身體感覺有關的自我覺識有關,也跟情緒有關。
。
。
越不知道自的感覺是甚麼的人,腦島的活動力也越低。
。
。
有著高程度自我覺識的人腦島的活動力越強,那些不自
覺的人腦島動力低,特別高腦島活化程度的人有著特別強
的身體意識線索覺識,有時甚至導至驚恐症(panicattack)
和恐病症(hypochondrias)。
腦島與感覺皮質層對AEDP裡的適應性行為傾向(Adaptivebehavioraltendencies)有莫大關係,當人類受刺激,可能作出非適性行為,包括攻擊等行為,假如當事人有機會放鬆下來,內心不快情緒被了解、被聆聽,無論怎樣的負面情緒,都可能引伸出適應性行為傾向。
腦島除了和一部份與身體感受和感官有關,與自我意識和自我形像感有關。
腦島的功能與思覺失調;上癮行為亦拉上關係。
這些問題,在現代研究指出,都可以以靜觀默觀放鬆,得到醫治和復原。
我們讓腦部工作,也當讓腦部有適當的休息。
短暫電玩打機有助腦反應,長時間電玩打機,或活在嘈雜環境,是傷害大腦的致命傷,導至學習能力降低,脾氣暴躁,難以集中精神。
中醫理論或黃帝內經都相信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這裡的所指的情緒,都是長期和大量的,而所指的器官關係到整個系統,例如肺指整個呼吸系統,腎指整個排泄系統。
這些理論和看法,得到了現代生物科技的發現,得到證明。
人類大腦可以用放鬆身心,心靈的動力和意念來調控,產生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積極正面的思想,心態和意念,如欣賞別人的優點,感恩,謙卑心,仁慈心,大腦便分泌內啡肽,能提高身體的自愈能力,活躍我們的快感神經,使我們心情愉悅。
當我們活在壓力下,緊張、生氣、思想負面。
。
。
則會分泌去甲腎上線素(Norepinephrine),使血壓上升,身體產生更多氧自由基,破壞遺傳基因,加速人體老化。
同樣來說,近年神經科學的發展,也證明了,身心互相影響的真實性。
當情感波動,身體必有反應。
正面又良好反應,我們可以將之擴大和浸淫在其中,有研究指出,這種美好反應,最少要維持30秒,方能影響身心和腦部反應,做成較為持久的治療效果!
在感動治療歷程,發現創生力(Transformance)的同時,需要加以擴大、延展、停留和細味。
AEDP運用大量研究結果,運用腦神經學的科研結果,運用於治療當事人的心靈世界,讓受導者享受長深入與長遠治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动 疗法 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