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学学习重点.docx
- 文档编号:26642431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4.77KB
行政伦理学学习重点.docx
《行政伦理学学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伦理学学习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伦理学学习重点
行政伦理学学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学习重点:
1、伦理和道德的含义
2、伦理学和行政伦理学
3.行政伦理目标的确立
4.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
5.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6、行政伦理的基本层次
7、行政伦理的基本功能
8.行政伦理的基本作用
1.伦理和道德
伦理有两重含义:
其一,是指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二,是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
这种原则、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观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
2.伦理学和行政伦理学
伦理学是关于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西方,古希腊时就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行政伦理学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3.行政伦理目标的确立
公共行政领域从最初排斥伦理价值,到接受伦理规范作为行政活动的标准,实现了“事实”与“价值”的融合;
公共行政活动从最初崇尚“效率”,到追求“公正”的社会价值,形成完整的行政伦理目标。
伦理目标的确立,为行政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提供了价值导向。
4.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文化-----以德治本
中国古代行政伦理规范主要包括:
公忠、诚信、廉政、勤政、爱民、用贤、修身。
5.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行政领域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6.行政伦理的基本层次
从主体性来看,行政伦理包含两个层次,即行政人员个体层次和行政组织层次。
7.行政伦理的基本功能
行政伦理属于一种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是行政权力内在的一种约束机制。
这种机制体现了行政伦理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功能。
8.行政伦理的基本作用
行政伦理对于行政管理的公正、廉洁与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政伦理可以树立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获取较高的社会支持与服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众对于行政权力的认同感和支持程度。
第二章行政伦理观
学习重点:
•1.公共行政的效率观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2、片面效率观的不足
•3.法与道德的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
“重德轻法”——人治的国家。
•现代社会:
“重法轻德”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重新重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统一性
•4.行政权力的实质
•5.现代行政权力公共性的体现
•6.行政伦理观的实质、作用与功能行政伦理观实质上是关于公共行政功能和目标的价值观。
•7.行政伦理观的构成廉政、勤政与行政人格
•8.正义的含义和作用
•9.正义、公平与公正的关系
•10.正义观念的现实意义
•
(1)正义是社会的“平衡器”;
•
(2)正义是人的行为的“校正器”;
•(3)正义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11.公平观的目标指向
•
(1)公平、公正、公平观
•公共行政蕴含着公正的价值理念,而公正理念在实践上又必然落实到公平问题上。
没有公平,公正则失去了基础和依据。
•公共行政的公平观就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所要遵循的平等对待一切社会成员的原则和理念的总和。
•12.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
•第一,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三,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第四,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政府追求效率的前提。
•13、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
要求行政人员充分认识到:
(1)人格平等
(2)公众有参与监督权
(3)行政管理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
(4)摈除论资排辈
第三章行政理想、态度和作风
学习重点:
1、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
2、行政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确立行政理想的途径
4.行政理想的特征
5.行政理想与行政行为
6、行政态度的含义
7、行政态度中的障碍与转变
8.行政作风的本质
9、行政作风的养成
•1.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理想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行政理想就是行政管理职业的理想。
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职业岗位上和职业活动中追求和向往的职业价值目标,即希望通过行政管理职业活动实现的价值追求。
•2.行政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简答)
•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理想对于行政人员的意义主要是他通过行政管理活动去追求的理想人格。
追求高尚的行政道德品质或行政道德操守,表现为诚信、廉洁、创新、宽容等优秀品质。
“做人民公仆”和“执政为民”
•通过行政人员具体行政管理活动实现了自我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完美社会关系的建构实现社会理想。
•3.确立行政理想的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保先教育
•4、行政理想的特征
•廉政和勤政
•科学性实践性
•群众性层次性
制约性利益性
•5、行政理想与行政行为
•行政理想需要落实到行政行为上
•社会主义行政理想虽然来自于现实,但却不等于现实。
它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高于现实又对现实有着指导意义。
•实现行政理想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不懈努力的过程。
需要行政人员做出艰苦的努力。
•6、行政态度的含义
•行政态度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某些事物或工作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个人的知识和特性对其行政态度产生影响。
•行政态度的属性与特征
•其一,后天形成性
•其二,相对稳定性
•其三,内在倾向性
•行政态度具有多样性特征。
•行政态度对行政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态度一旦形成便成为个人带有习惯性的反应,使人具有某种不变的固定看法,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知觉、感情与判断;
•第二,行政态度对于行政人员的成长发生重大影响。
•7.行政态度中的障碍与转变
•行政态度障碍主要指行政人员形成了不正确的态度或消极态度。
常见的行政态度障碍是:
一主观武断的偏执己见;二轻视而塞责;三敌视而不满。
•行政态度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二是强度的转变。
•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
输送新知识,传递新信息。
•8.行政作风的本质
•行政作风指的是行政人员总体上的行政管理作风,是把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个职业来看时所观察体验到的行政行为作风。
本质上,它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指的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现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特征、行政道德要求和行政文化理念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
•9、行政作风的养成
•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
•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
•养成行政作风的目的
•提倡社会主义行政作风,并要求行政人员养成这种作风的目的就是发行政人员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是解决行政人员心理上的道德矛盾,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第四章行政良心
学习重点:
1、行政良心的含义
2、行政人员德性与行政良心的关系
3.行政良心的内容
4.行政良知的含义
5.行政良知的基本内容
6、行政良能的定义
7、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
•1、行政良心的含义
•行政良心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良心,实际上也就是指行政人员在履行其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特点:
第一,行政良心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第二,行政良心有相对独立性;第三,行政良心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2.行政人员德性与行政良心的关系
•德性与良心是一体的和重合的,德性的实质是良心,而良心的外在显现就是德性。
行政人员有良心,不但表现在他对自己的行政责任有道德感,对自己的失职有负罪感更表现在他还必须把这种道德感和负罪感转化为认真履行行政责任的行为。
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称这个行政人员是有良心和有德性的。
•3.行政良心的内容
•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与其德性是统一的重合的,并有着复杂的形式及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行政人员在自己违反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明确禁止的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犯罪感,自觉接受所应受到的惩罚,及时矫正这种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责任;第二,行政人员不能有效准确地贯彻执行宪法、法律和组织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时应自觉对其后果负责;第三,行政人员不仅仅应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政,而且也要遵从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即为公共利益服务。
•4、行政良知的含义
•行政良知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总和,是行政人员形成、认识和把握行政良心的主观意识活动及其过程。
•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5.行政良知的基本内容
•“诚信”与“忠恕”是行政良知的两个方面和两种境界,构成了行政良知的完整内容。
•6.行政良能的定义
•行政良能实质上是指行政人员运用行政道德的技能,是行政人员把自己的道德良心和道德良知运用到行政管理活动之中使其发挥作用的技能,属于道德能力的范畴。
•行政良能具有两重含义:
其一,是指行政道德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提供支持;其二,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知识和智慧的技能不能背离道德的要求。
•7.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
内化机制:
行政人员自觉的学习
•外化机制:
对行政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三者的关系
•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主观存在形态,
•行政良知是认识和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
•行政良能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良心和行政良知指向行政管理活动并发挥作用的现实过程。
第五章行政责任
学习重点
1、行政责任的含义
2、行政责任的特点
3.行政责任的作用
4.行政责任体系中的道德责任
5.我国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的内容
6、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
7、行政责任意识的含义与内容
8.行政责任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1、行政责任的含义
•行政责任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行政人员在一定的岗位和职务上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这也就是职责;二是指由于行政人员在没有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而受到的追究,批评、惩罚和制裁。
完整的行政责任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或总和。
•2.行政责任的特点
•
(1)行政责任具有政治性
•
(2)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
•(3)行政责任具有具体性
•(4)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
(5)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统一
•3.行政责任的作用
•
(1)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
(2)行政责任的具体性,使行政人员与公共职业完全融合。
(3)完整的行政责任体系,赋予了社会和谐治理的可能性
•4.行政责任体系中的道德责任
•行政责任体系中的道德责任是渗透于权力和法律作用范围之中的主观意识到的责任。
•行政责任结构体系是将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三者耦合起来的总体性责任体系,它改变了在以往的行政责任体系中,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被条块分割作为独立考察对象的缺陷,凸现了道德责任的重要性。
•行政责任体系是一个客观见之于主观、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责任体系。
•5.我国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的内容(10条)
•6、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
•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人员个体上
•在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中,不仅行政权力引起行政责任,反过来,行政责任对行政权力具有制约作用。
“责权一致”
•7、行政责任意识的含义与内容
•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具体内容包括
(1)仁爱意识
(2)公正意识
•(3)求实意识(4)宽容意识(5)节制意识
•8.行政责任制度与责任监督制
•无限责任制、无责任制和有限责任制。
•9.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容
•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
•10.行政责任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服务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
第六章行政纪律
学习重点
1、行政纪律的含义
2、行政纪律的内容
3.行政纪律的特征
4.行政纪律的意义
5.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差别
6、行政纪律的运行机制
7、行政纪律的运行机制
8、行政人员的“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纪律的含义
•行政纪律是行政组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一种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范。
行政纪律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2、行政纪律的内容
•我国政府中的行政纪律包括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保密安全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社会管理秩序和公共道德纪律等六个方面。
重点记住政治纪律和廉政纪律的禁止性要求。
•3.行政纪律的特征
•第一,具体性和灵活性的特征;第二,强制性的特征;第三,公共性的特征;第四,社会性的特征。
•4.行政纪律的意义
•第一,行政纪律有利于形成一支优化、廉洁、稳定、高效的国家公务人员队伍;
•第二,行政纪律有利于实现行政人员管理的规范化;
•第三,行政纪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
•5.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差别
•第一,产生方式与调整对象不同;
•第二,内容和层次不同;
•第三,责任后果不同(注意把握行政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问题。
)
•6、行政纪律的运行机制
•行政纪律的运行机制揭示了各种社会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总体阶级利益目标的前提下,各种社会权力主体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
而各种权力主体之间利益的相互消长所构成的权力关系便成为行政纪律运行的根基。
•7、行政人员的“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自律是道德的基本法则,也是道德的最高准则。
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
•第二,制度的主体首先必须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才能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
因此,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
•第三,实现行政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是行政伦理他律机制的最终目的。
•8.行政“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行政“自律”与“他律”二者之间,“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内在根据,“他律”机制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行政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
因而,“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的根据和目的,“他律”则是手段。
第七章行政荣誉
学习重点
1、行政荣誉的含义
2、行政荣誉的作用
3、荣誉与利益
4、授予荣誉的主体
5、我国对公务员的奖励原则
6、获得荣誉的不当路径
7、荣誉与耻辱
•1、行政荣誉的含义
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肯定性的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行政荣誉按照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团体荣誉和个人荣誉。
•行政荣誉按照内容和产生的原因来分,可以分为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
•2、行政荣誉的作用
•对行政人员个体的作用:
•第一,道德评价作用;第二,道德激励和利益激励作用;第三,内外监督作用。
•对社会的作用:
•第一,导向与示范;第二,惠及社会。
•3、荣誉与利益
•荣誉与利益、责任是三位一体的,任何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都有自身的立场、利益、职权和责任,但是对荣誉的追求是一致的,利益、责任统一于对行政荣誉的追求之中。
•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应有的权利。
•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综合利益。
•4、授予荣誉的主体:
国家机关、社会公众和行政人员自身,其中,国家机关是授予行政荣誉的最重要、最权威的主体,行政组织是授予行政荣誉的主要主体之
•5、我国对公务员的奖励原则
•一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二是公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三是激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6、获得荣誉的不当路径
•荣誉是优秀的工作表现和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结果
•权力不能成为获得荣誉的基础
•金钱不应该成为获得荣誉的基础,
•荣誉本身也不应该成为获得荣誉的基础
•知名度不能等同于荣誉
•7、荣誉与耻辱
第八章行政人格
学习重点
1、行政人格的内涵和特征
2、行政人格的本质及表现
3、行政人格的构成
4、行政人格的作用
5、独立人格的构成要素(3个方面)
6、对独立人格形成有价值导向的因素
7、人生修养
8、独立人格形成的制度保证
•1、行政人格的内涵和特征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通过连续和持久的道德行为选择所表现出来的自我道德完整性,是行政人员道德意义上的整体性存在形态。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个体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存在的一种方式,是以个体的现实生命存在为载体的。
•行政人格由不同层次的行政理性、行政情感、行政意志、行政信念、行政习惯这五种要素所构成。
•行政人格的特征包括五个方面。
其中,行政人格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行政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2、行政人格的本质及表现
•行政人格在行政行为中生成,其本质就是行政人员持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过程,既表现为行政价值观与行政伦理观在行政人员个体及职业群体上长期稳定的具体体现与境界升华,也表现为行政人员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的整合,是行政人员社会本质生成的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3、行政人格的构成
•行政人格由不同层次的行政理性、行政情感、行政意志、行政信念、行政习惯这五种要素所构成。
•4、行政人格的作用
•行政人格对于社会有一种示范和教育作用,而对行政人员自身则有一种人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具体表现在:
•首先,高尚的行政人格会给相对人以良好印象,有助于双方实现良好的情感沟通。
•其次,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高尚的行政人格会对行政相对人起到行为示范的作用。
•再次,行政人格具有对真理与正义的形象化作用。
•最后,行政人格作为一种现实的伦理存在,会对社会的道德环境产生净化作用。
•5、独立人格的构成要
•
(1)完整的人格意识
(2)独立的行为能力
(3)自由的社会关系
6、对独立人格形成有价值导向的因素
现代化的效率观念、协调意识、服务精神和法治信念。
7、人生修养
行政人员的人生修养是指行政人员个体基于行政实践活动在职业道德和品质等方面的自我教育、锻炼和改造过程以及由此达到的境界。
行政人员人生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学习。
二是内省。
三是践行。
四是慎独。
人生修养的内容
第一,政治修养;第二,道德修养;第三,作风修养。
8、独立人格形成的制度保证
A制度的必要性
•行政人员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理想人格不是在封闭的自我环境里形成的,社会大环境对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其中,制度因素起关键作用。
•一个社会制度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行政人员人格的优劣。
•B制度保证机制及作用
•后工业社会要求制度走向道德化,重视行政人员个体的生命属性,实现个体存在之道德性。
•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二者有机统一,在行为者个体那里就达到了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制度起着既保证个体真正的自由活动,又保证个体社会本质的实现,最后促使行政人员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形成独立人格的作用。
第九章行政伦理规范
学习重点:
1、行政伦理规范的定义
2、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
3、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4、简述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
1、行政伦理规范的定义
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2、行政伦理的社会历史本质
行政伦理规范是国家或政府有意识制定的。
行政伦理规范属于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并反映了特定社会物质生产状况的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行政道德生成的社会历史本质表明行政伦理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产物,是从人的社会本质中引申出来处理公共行政领域中人际关系的准则。
•3、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行政伦理规范在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
行政伦理规范体现了人类对行政伦理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自觉规范,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创造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4、简述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
•第一,对行政人员行为的导向作用。
第二,对行政人员行为的规范作用。
第三,对行政人员行为的调整作用。
•农业社会:
以“忠”为核心的行政伦理规范。
•后工业社会:
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伦理规范
第十章政府信任关系
学习重点
1、政府信任关系的含义
2、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
3、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
4、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5、以政府形象为表现形式的政府信任关系
6、我国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政府作为
7、政府信任关系的基本原则
•1.政府信任关系的含义(解释)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2.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
一是内隐性。
二是稳定性。
•3.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
•(1)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
•(2)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3)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4)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
•(5)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4.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论述)
•5、以政府形象为表现形式的政府信任关系
•6、我国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政府作为以德用权
•7、政府信任关系的基本原则:
•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化原则,整体性原则
•8、政府信任关系中的制度安排
•A.制度建设的方向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最终还是要依靠制度。
因为,对于公众来说,所能信任的只能是制度。
制度能够保证政府官员讲真话、秉公行事和对公众负责。
•道德与法律是制度构成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任何正式规则的设计都不可能离开特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
必须加强道德“制度化”建设,增强道德约束力。
•B.政府信任关系中的制度安排
•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建构和保障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安排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 伦理学 学习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