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docx
- 文档编号:26640655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88KB
党课.docx
《党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课
守纪律讲规矩尽责任作奉献
做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党课讲稿
刘永睿
一、守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议上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主动适应和推动形成从严治党的新常态。
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的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与核心,只有政治纪律严明,才能使全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靠什么治?
就要靠严明纪律。
严明二字要害在执行,要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再好的制度不执行、形同虚设,就一定会形成"破窗效应"。
首先,严格遵守党章。
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其次,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必须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确保党规党纪刚性约束,决不能成为"稻草人",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第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
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第四,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
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
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
第五,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二、守规矩
守规矩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
规矩的产生和存续,标示着与其相关的特定人群都必须共同遵守,任何人都不得例外。
借用我国法律制度上的一个重要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来讲,就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
比如:
交通规则必须对一切人适用,红灯要停车,没有人可以例外,这就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
能不能做到“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也很能反映文明程度的高低。
守规矩重在行动。
一是要增强守规矩的意识。
二是营造守规矩的氛围。
三是落实守规矩的行动。
守规矩,关键在于见行动。
光有“规矩”,并不等于就能成“方圆”;“规矩”加上“行动”,才可能成“方圆”。
在“规矩”与“方圆”之间,“行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把规矩落实在行动上,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要求,而是对管理对象的普遍要求。
规矩定好之后,管理范围内没有“局外人”,不管是官还是民,不论是领导还是群众,对所有人都有共同约束力。
守规矩,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守规矩都是起码的要求。
由于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的不同,一个人的能力可能有大小之分、高下之别,但对于守规矩而言,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任何例外。
否则,规矩就不可能落实。
在守规矩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我为人人,从我做起”的觉悟。
我们要共建讲规矩的社会风尚,营造守规矩的良好风气,那就必须人人行动起来,从我做起。
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
对别人、对社会,要大造舆论,形成共识,并付诸行动;对自己,要又说又做,说到做到,从我做起,让知和行主动统一。
三、尽责任
(一)尽责任是做人的神圣义务
首先,我们应当坚守做人的基本良知。
这是我们要承担的是作为人的基本责任。
简而言之,我们的人生应当是富于人性的,富于爱心的,我们应首先从思想、良心、行动上确立自已做人的基本信念、尊严和良知。
责任心就是为人的一种基本良知,此外还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雄心、恒心、事业心、孝心、关心、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善心等等,都可以说是为人的良知。
而责任心与它们相比,可谓是灿烂“群心”之中的核心。
其次,我们应当尽到人伦的责任。
作为父母,我们应对子女尽培养、教育、关爱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对父母尽到孝敬、报恩、赡养的责任;作为兄弟、姐妹、朋友,我们应当尽到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责任。
这种责任虽然平实,但却不易。
因为平实所以要持久,要终生承担。
这种责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人人不可回避。
这种责任没有代价,无法恒量其价值,但是最为难能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第三,我们应当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除了与家庭、朋友发生联系外,还要与社会的其他许多方面发生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为社会尽责。
这种联系的主要形式就是工作(职业)。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职业,都有着相应的社会职责。
有的人是工人,从事产品的加工制造,或提供某种社会服务;有的人是农民,为社会提供粮食等农作物;有的人是商人、企业家为社会提供商品生产与交换;有的人是教师,为人类提供知识,塑造灵魂;有的人是医生,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为人类解除身心的痛苦;有的人是士兵、警察,维护社会的安宁与和平;有的人是艺术家、学者、思想家,他们为人类创造美、发现真、寻找善,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为人类的发展指明方向;还有一部分人,如我们这些机关干部,是国家的公务人员,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社会大众。
总之,不管我们从事的是哪一种职业、那一样工作,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只要是为社会正义所需,那么我们在从事这些职业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尽责。
当然,为社会尽责,并不仅限于这些。
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公共环境,遵守社会公德,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为社会尽责的方式。
(二)尽责任是成事的基本前提
有责任就会有动力。
成就事业,需要以责任为支撑。
高度的责任感,是推动成就事业的根本动力。
(三)执政为民是最大的责任
执政为民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职责。
我们党的执政主题就是执政兴国、执政为民。
它决定了我们担负的一切责任都是为了人民,我们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群众。
身为机关干部,我们的一切执政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尽一份应尽的责任。
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为民的目的才能达到,为民的责任才能尽到。
任何与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相背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任何庸碌无为和不守规矩的行为,都是淡忘责任的行为,都是为人不耻的行为。
是否做到了执政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尽责与否的根本尺度。
执政为民是党员干部的莫大荣耀。
人的一生,除去幼年、老年和求学等时间,真正能够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时间不是很多。
当一名公务员,做一名领导干部,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执政,肩负责任,承受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光荣,是人民赋予的一种信任、是人民给予一种机会,同时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机遇。
把执政为民落实到本职工作上。
凡事,远的要从近的做起,大的要从小的做起。
落实执政为民的责任,也要从具体的工作做起。
我们每位党员、每位干部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有自己的分工。
做好自己的工作,把责任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体现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细节中,就是对人民的负责。
人们都熟悉的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她的伟大来自平凡。
她把护理工作看成是一种关乎人的尊严乃至人类文明的神圣事业,而这些恰恰都是通过诸如采光、通风、消毒、伙食、卧具等等细致周到的关爱体现出来的。
人们从事的工作不同,能力和作用不同,但无论是统管全局的领导者,还是平凡岗位上的一般工作人员,系于责任就是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
四、作奉献
奉献是传统的美德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以公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美德。
奉献是价值的体现
奉献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
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喧嚣中,甘于奉献的人淡泊的是名利。
他们的价值观是在帮助别人获得幸福中得到满足,而他们自己却少有索求。
就像慈悲的佛祖舍身饲虎时一样,救得了众生,虽死也心情愉快。
因此,奉献总是和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助人为乐、谦逊礼让等等优良品德联系在一起。
乐于奉献的人表里如一,心境澄明,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名利一个样。
他们从不追名逐利,但对于失误、不足却又不推诿、不塞责。
所以我讲,奉献是一种情怀,拥有奉献会令人心胸开阔,一生快乐;奉献更是一种享受,它会使奉献者心情舒畅,感受它的微妙,感悟它的真谛;奉献更是一曲美丽的乐章,每个音符都是一颗颗跳动着的爱心,而奏出的则是全世界的新声。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都应以向社会做出奉献为荣。
奉献反映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从人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可能从自身得到说明,而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
爱迪生说: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是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
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说明他是把个人为社会造福作为他的价值追求的,并且他认为这种方式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方式。
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
人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因而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奉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即索取。
奉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东西,又会激起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
爱因斯坦说: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奉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德国诗人歌德有说过:
“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这就是说,一个人需要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事业中表现出价值。
因此,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该看他对于社会的奉献。
一名教师通过自己的耕耘,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一个艺术家以其优秀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们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因而为社会作奉献,就是他们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我们要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该乐于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
在平凡中作出奉献
“人生在世,奉献二字。
”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需要我们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怎么奉献?
首先,要在敬业上落实。
有人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从事的都是平凡的工作,不可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这是错误的观念。
奉献,大量的、经常的是岗位奉献。
每个人,不论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国家和人民做奉献。
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勤业是奉献的根本。
荀子说:
“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有这样的一副对联: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它写出一位普通理发师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审美追求和自尊自信。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以这种精神从事理发工作的人,一定会给顾客做出俊美的发型,为美化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想对社会有所奉献,敬重自己的工作,毕生与之,百折不挠,孜孜以求。
如此,才能有益于人民。
再次,要在互助中体现。
在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犹如大家都乘坐在同一艘驶向彼岸的船上,需要上下齐心,互助协作,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慧,信者效其忠,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准确走向理想的彼岸。
第三,要在日常工作中践行。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奉献除了要在体现岗位上,还应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这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个人利益的一种合理取舍。
能不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自觉地放弃一些个人的利益,对于我们来讲,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责任使然。
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利益划分不可能使社会各个群体都得到完全满足的条件下,要保持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秩序,必定要求有个人利益的舍弃。
这种舍弃,对我们个人可能是不很公平的要求,但却是一种非常现实的要求。
守纪律、讲规矩、尽责任、作奉献,这四者是紧密联系的。
守纪律是前提条件,是党员干部的本分,守规矩,也可以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尽责任,也可以说是作奉献;而作奉献,同样可以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大的规矩,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这个社会作出奉献。
四个方面,都是我们做人的一些基本要求,是我们为人应尽的本分,更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本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