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法一.ppt
- 文档编号:266406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PPT
- 页数:93
- 大小:12.03MB
小学语文教学法一.ppt
《小学语文教学法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法一.ppt(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法,主讲:
黄香媛2014年2月,绪论: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简介,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教学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教学设计:
制定教学计划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教学实施落实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检测评价学生的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研究:
听课评课对教学现象与规律进行初步的研究,规划专业成长。
学会会学喜欢学,教学理论,教学能力,课程内容,课程论:
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教材论:
小学语文教材与课程资源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论: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价,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指导,课程资源,注重平时学习的情意、过程与方法,做到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综合评价相结合。
除了教材,网络、图书馆、小学语文教学一线都蕴涵丰富的小语教课程学习资源。
推介几位小学语文教学的名家:
于永正、王崧舟、支玉恒、窦桂梅、张万化、李吉林、贾志敏、斯霞、薛法根、管建刚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山西)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学科教学资料目录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课程课外阅读书目、网站与杂志推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11年版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杨九俊吴永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彭钢蔡守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小学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王厥轩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课外阅读书目、网站与杂志推荐: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杨颖,关文信,赵晶红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5构建生活的课堂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杨金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我们怎样学语文王丽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精品录周一贯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课程课外阅读书目、网站与杂志推荐,教海漫记中国矿业出版社,于永正著,2004年版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严育洪编首都师大出版社2004年5月版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海南出版社,2002年9月版语文教学优课论周一贯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课程课外阅读书目、网站与杂志推荐,欣赏与评析,支玉恒着,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王崧舟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窦桂梅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课堂情趣与智慧,支玉恒着,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年版。
我的语文教学观张庆,江苏教育出版社,课程课外阅读书目、网站与杂志推荐,学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叶圣陶教育文集李吉林与情境教学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小学语文电子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
http:
/,课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自学阅读、备课试教、实践反思,在加强理论储备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理论与实践并举知识与能力共进,12,课程教学方式,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法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满足社会对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实践环节,努力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知识与能力共进的教学境界。
录像观摩片断试讲教材分析听课评课,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设计课堂模拟读书笔记课外网站读写,课程评价,注重平时学习的情意、过程与方法做到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综合评价相结合课外积累、书面练习、课堂参与各以15计入总成绩阶段性综合考查或考试,成绩以55计入总成绩,布置作业,注重平时学习的情意、过程与方法,做到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综合评价相结合。
一、观察或联系身边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向他们征询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建议。
二、选择观摩一节名家的小学语文课堂视频课,记录教学过程,撰写观后感,提出问题。
三、购买或复印一册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讲:
课程论,小学语文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性质,一、“语文”辨析语口头言语文书面言语(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课程”涵义及演变1、“课程”与“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2、“国文”“国语”“语文”“新语文”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小学语文课程理念,注重平时学习的情意、过程与方法,做到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综合评价相结合。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语文素养”具有时间性、综合性,是长期修习的结果2、“全面提高”包含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动态三方面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人文性2、实践性3、汉语独特性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提倡有个性地学习2、鼓励有创意的学习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2、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素养,新课程第一次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具有时间性,是长期修习、终身培育的结果。
不以入学之时为起点,也不以毕业之日为终点。
素养这一概念还具有综合性,是态度习惯、思想情感、语文能力、习惯方法、思维审美、个性人格等要素的有机融合。
有论者认为,语文素养更多呈现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一种语感。
可从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准度、敏度、深度、广度与美度几个角度来考察一个人的语感。
思考:
区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几个概念。
语文知识可以听懂,语文能力只能练会,而语文素养则是一种养成。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人文性,包含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两个层面:
1.语言材料与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学生对语言材料与内容的多元反应。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真、善、美的过程。
尊重学生对语言材料多元反应,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
2.充满情意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形式,也会对学生的精神产生影响。
不能无视这种影响而只把语文课当作是知识技能训练的场所。
实践性,语文素养从操作层面来看,是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这种能力只能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除此别无他途。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只能通过学生主体的感悟与体验,通过学生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得以实现。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语文教学中宜提倡三少与三多:
少理性分析,多感性诵读;精教师讲解,多学生实践;淡知识体系,多能力发展。
汉语文的独特性,汉字是一种表义文字,形义联系非常紧密。
认识了汉字,对词义的理解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初学汉字,构形复杂,是一大难点。
但高频使用的汉字数量不大,汉字构成汉语,其再造能力极其强大。
这就提示我们要十分重视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从语法的角度看,汉语较英语语法约束相对宽松。
词与词的组合相对灵活,没有人称与格的变化。
语序与虚词的作用则较为重要。
汉语语意比较经不起理性的分析,而长于整体的意会和感悟。
对汉语语言规律的把握,更多借助于整体诵读积累感悟中形成语感。
这种语感呈现一种直觉感性、整体混沌的特点。
汉语的独特性要求教学形式多感性积累,多整体诵读,多意会感悟。
2012年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师招考简答题:
简述汉字的特点(区别于拼音文字)(6分),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布置作业,注重平时学习的情意、过程与方法,做到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综合评价相结合。
一、阅读思考:
1、阅读小池教学实录,结合案例理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教学理念。
http:
/,结合案例理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
http: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注重平时学习的情意、过程与方法,做到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综合评价相结合。
一、课程目标体系1、十个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目标2、三个维度、四个学段和五个领域二、三个维度有机融合、四个学段螺旋上升、五个领域协调一致1、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2、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在实际的操作中,三维目标应有所侧重三、教学目标的确立1、行为指向:
指向三个维度。
可以融合,也可分列。
2、行为主体:
是学生,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表述。
3、行为动词:
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可评价的行为动词4、行为条件:
达成结果的过程方法或辅助手段。
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义务教育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教育的具体规格与质量要求。
总目标共十条。
与以往的课程目标相比,比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语文课程实践的特点。
分阶段目标把总目标的要求纵向具体到四个学段。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总目标。
总目标与分学段目标,在教学中细化成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
横向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
参见教材相关阐述。
语文课程目标表述的三个维度。
课程目标分知识与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