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docx
- 文档编号:26636416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2.22KB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docx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公桥高级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
课
程
体
系
框
架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一、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落实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培养计算机及其相关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坚持注重基础、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和优化素质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实施职业化教学改革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毕业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增强社会适应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了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学生在校的三年学习时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具体计算机职业培养方案设计为:
第一阶段:
专业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占用第一学期大部分时间和第二学期的部分时间,主要开设素质课程为。
该阶段结束后,应通过基本素质综合考试,这一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学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建立学习自信心和打好一定的基础。
第二阶段:
专业技术能力培养阶段。
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占用第二、三、四学期主要学习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按照能力方向选择专业方向,职业能力方向大致分为:
①计算机应用技术②计算机发展技术③计算机网络管理④网页设计及图像处理。
该阶段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关键课程要做课程设计。
本阶段的专业能力培养可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认证考试相结合。
第三阶段:
专业综合素质培养阶段。
即校内综合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分项目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再配合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完成2-3个项目,学生必须学会项目或方案的论证、设计、实施、总结等过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素养、人品的培养。
该阶段更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和开发,本阶段一般通过专业综合素质进行学习总结。
第四阶段:
专业技能实习训练阶段。
即校外综合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社会适应能力,占用第五、六两个个学期。
根据第三个阶段的能力培养,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实际锻炼以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学校可通过学生综合实习报告进行考核。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技术特长。
3、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架构设想
传统课程理论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面面俱到),逻辑性(由低级到高级、由原理到应用)和稳定性(不传授有竞争和挑战性的知识),课程相对更新缓慢。
计算机是一门发展奇快的技术,它发展速度快,更新换代快,两年不换教材就会陈旧,三年不改课程就遭淘汰。
我们正处在课程设置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脱节时期”,我国大学课程设置偏重“学术理论型课程”的倾向无形中影响到了中职课程的设置与建设。
国内的企业培训和社会就业培训,其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与行业发展所同步的,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中等职业教育本身也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相关专业的课程框架,我们就要立足能力培养,放眼素质养成。
(1)加强素养:
加强素质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让学生有更广的知识面,更高的素养,更深的基础。
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课程结构体系,将语文、数学、英语纳入“加强素养”的素养课程行列。
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一些“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比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其素养课可以是:
语文、数学、英语、想象构成、图案设计、书法、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音乐基础等。
以上这些课程的开设,显然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养”、试想,如果我们在设置“电脑艺术创作”课程时,只安排Photoshop、Dreamweaver等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而废弃上述的“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那么,学生还能获得多少艺术素养呢?
学生所设计的“作品”会有多少“艺术”含量?
所以,更宽泛的基础、更深厚的素养是促成学生可持续、终身发展的源源不断的泉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之外,中职学校还要加设“专业修养课”!
(2)灵活模块:
“计算机”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看,一个普通人是不可能掌握计算机的全部技术的。
素养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灵活模块”课程旨在“专才教育”,它是灵活的,可选的,是与学生个性相吻合的。
我们根据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情况,把中职计算机专业技术教育切分割成专业模块方向。
当然,每个模块都相对独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模块。
每个模块均有一些共有的“素养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和职业修养课程)”、“知识课程(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程(活模块技能实践课程)”等三部分组成。
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观念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向岗位能力为基础转变,从学科型教育向技术应用型教育转变。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而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
这里的“能力”不仅是指操作技能,而是以适应社会需要的、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
其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具有职业定向性的同时,还应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自觉与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具有包括工具性知识、专业性知识、相关性知识的复合知识结构,具有包括职业核心能力、技术相关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的综合能力结构,从而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具有自身的职业特色。
中职的培养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学生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因此,应深入到社会和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摸清不同职业技术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分为若干个能力因素,制定职业能力分析表,确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再根据每一项能力的目标与要求设计教学单元,若干个相关教学单元组成一门课程,若干门相关课程组成一个课程模块,将这些课程模块连同必需的基础课程及国民素质教育课程合理排列组合,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组织设计体系,如图一所示。
就业市场分析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职业技能教学分析
文化知识
技术水平
专业技能
实践能力
专业方案、教学计划
课程说明、教材选用
教学设施、实训场地
教学安排、教学实施
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框图(图一)
实践中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几个的基本原则
(1)课程设置决策的联合性原则
中职课程开发与决策的关键是必须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特别要注意将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转化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中职课程的设计要有多方参与,研究和制订专业发展计划、教学大纲和落实课程设置。
计算机专业应该广泛吸取计算机市场发展、硬件生产、软件设计、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来制定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
(2)课程目标综合化与具体化原则
一切课程编制都要以目标为中心来展开,切忌脱离目标的要求与摆花架子,做形式。
当然,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目标本身必须是合理的,是经过反复研究而定出来的,在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岗位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方面,课程教学内容一定要避免重叠和极力实现教学过程上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课程理论以够用为度的原则
课程以理论为度就是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要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精”要以实用为度,即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课程内容要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重点介绍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例和应用方法有利于指导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原则
为培养目标服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选用等各个环节都会处于动态之中。
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且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尤其是这样,课程的组织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应用为主向适用、实用方向发展,课程内容也不再是完全确定、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根据客观需要和新的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修正。
同时,课程内容要突出一个“新”字,要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补充和更新课程内容。
(5)课程结构力求模块化的原则
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要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
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模拟单元。
如信息技术、常用软件、图形图像制作、动态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等。
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专业方向使用,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做增减,这同时也有利于学分制的推行。
按照以上基本原则在制订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针对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构建素质课和专业课与技能课三组课程模块,推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体系。
素质课具有基础性和为专门课服务的两大功能,遵循“必需、够用为度”原则,专业课应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应用性,它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但又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而是突出知识形态的技术应用,以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技能课旨在成就职业竞争力。
(2)要考虑实现当前专业教育目标与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岗位职能将由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发展。
中职毕业生仅有一项或几项计算机专业技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跨岗位的职业能力、积极主动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上进的综合职业能力。
(3)要科学的构建课程模块。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依据人才培养规格所制订的专业能力要素,层层分解而成逐个能力子要素,筛选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按课程规律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构建成课程模块。
构建课程模块时,应认真考虑如下诸因素:
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的选择与组合;教学要求的深浅、繁简、知识面的宽窄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等问题。
模块课程更要体现专项能力要素的独立性和具有实现多项能力要素的综合性。
(4)要安排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突出实践性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特色。
要充分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基本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的要求,积极开展教学。
(5)要科学的组织课程教学。
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首要内容。
在教材建设中,即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相对稳定和体现教材建设的“求新、应变”,同时也要注意和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教材的配套建设。
教师不但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是职业实践的示范者,即“双师型”教师。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利于现场教学、模拟实训等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设定考核内容与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方式,使教学考核真正成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检验学生能力形成与素质提高与否的有效手段。
四、基于职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框架研究
我们首先以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总框架为对象进行以下初步研究:
(一)培养目标
1、年限:
3年。
2、学生对象:
初中毕业学生或同等学历青年。
3、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培养使学生成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和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当代知识型职业工人;同时,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以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成为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职业工具、身心健康和具备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员;
(二)职业取向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按照不同的专业模块分别可以从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网页制作及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成为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人员。
(三)教学平台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结合专业特点,主要以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职业技能培养的辅助教学平台,在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鉴定或相关专业方向认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历教育与从业资格的“双证书”。
(四)职业能力
1、计算机使用能力
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方向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最低要求。
包括信息的获取、表达、处理、交流和信息安全问题。
2、应用发展能力
应用计算机达成任务目标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按照专业应用、职业岗位和工作领域对学生所提出的一项主要能力,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基本工具,使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般可分为程序开发与应用、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交流和发布,以及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专业应用软件把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工作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挑战,善于在学习和工作中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完成任务的方案与途径。
(五)技术能力
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是与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应用不同方向和职业取向有关的,这就需要我们按照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及图像处理等不同的职业方向进行分析,这也是我们进行模块化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
并且不同方向的技术能力是与相关方面的教学与培养目标相联系的。
(六)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
按照市场需求状况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FLASH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PS图像处理、网络布线与小型局域网搭建等专业课。
其基本架构如图二所示:
职业方向
课程安排
另外,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学生培养规格、教学培养框架以及课程设置也是与专业侧重方向有关系的,同时,教学的组织一定是要按照职业方向而不是专业方向,因为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专业教育的特点,我们也只有按照职业方向进行教学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完美结合,现结合我校教学特点与学校专业配置情况以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为例进行探讨。
五、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框架
按照上述基于职业方向的课程教学组织思想,我们以外设与维修职业方向为例进行一下研究:
1、学生培养规格
中等职业计算机及专业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的公共素质如政治理论素质、身体素质、基本职业素质;常用计算机及外设维护与修理的能力和计算机组网与网络维护能力;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维护常用的工具软件和熟悉计算机元器件、配件的检测方法以及计算机外设维修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技术,熟悉计算机市场以及网络应用等的岗位关键能力。
具体在于发展学生以下主要能力:
(一)素质要求
⑴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吃苦耐劳;
⑵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发展能力;
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⑷借助字典阅读一般的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⑸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⑹能及时了解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发展与相关前沿技术,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
⑺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交流;
⑻具有自觉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专业能力要求
⑴具有较强的检测和选用常用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能力
⑵具有较强的检测与诊断计算机及外设故障能力;
⑶具有较强的微机组装与调试能力;
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及外设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能力;
⑸具有一定的主板、外存储器、显示器、打印机及笔记本的维修能力;
⑹具有一定网络基本维护和小型局域网组网与维护能力;
⑺具有较强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能力;
⑻具有利用网络收集专业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技能要求
⑴具有高素质劳动者必备的数学、外语及其它科技文化知识;
⑵熟练掌握检测和选用常用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的相关知识;
⑶掌握计算机及外设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⑷掌握使用和维护常见电子仪器、仪表的知识;
⑸掌握微机主要部件及扩充部件知识;
⑹掌握微机检测的知识;
⑺掌握主板、外存储器、显示器、打印机及笔记本的维修相关知识;
⑻熟练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知识;
⑼熟练掌握利用Internet搜集专业资料的方法。
2、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组织框架
针对专业与职业特点我们按照素质课程、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三大块进行设计,全年两学期每学期18周(含1周考试和1周黄金周)每周5天教学时间进行课程教学设置。
在整个教学框架中,我们按照教学改革新思路对课程进行适当整合,开发新的课程教学方案,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原理结构基础等课程的整合对教学实施方案的推行起了一定有利作用。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相关的考试、认证或鉴定平台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与学生取证充分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核心课程
针对专业特点和职业定位,按照教学组织框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计算机电学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综合维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原理结构基础》、《电工电子电路集中实训练习》作为核心课程进行设置,同时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将实训环节与考试、鉴定、认证全面配套起来。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建议课时
教学建议与说明
计算机原理结构基础
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知识、编程基础知识及其基本理论。
90课时
课程整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及其实训
主要以学习微机硬件基础知识和微机的组装技术,主要包括:
1)主机内部各种配件的常见类型、基本结构、技术参数和产品:
2)微机各种外设类型、基本结构和技术参加和产品;3)便携式电脑和数码产品类型和技术参数;4)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
课程实训要使学生具有计算机软件的安装、硬件的组装及维护能力,能够完成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的采购、装配及使用。
对计算机的故障能够进行初步诊断。
练习主机系统、显示系统、存储系统、多媒体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机箱电源及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的分析与判断:
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学会病毒防范与网络安全技术。
配合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鉴定。
90课时+1周装配实训
职业技能教学主线
计算机综合维修实训
通过该实践课程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主板的元器件的组成、结构、集成电路芯片焊接、各种电容电阻等元件的焊接,学会进行故障的设置与检测,通过学习能较熟练地处理主板方面的各种故障;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学会进行故障的检测,通过学习能较熟练地处理显示器的各种常见故障;使学生掌握市场主要品牌及型号的笔记本电脑的组成、结构,学会进行故障的检测,通过学习能较熟练地处理的各种常见故障。
4周实训
综合性实践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要以Windows和Office的学习和应用为主,加强Windows知识学习为网络管理打基础,Office学习时将计算机作为一个使用工具进行学习,配合国家有关考试或微软认证工作进行教学安排,完成学生获证。
90课时
应用技能考证或鉴定
4、教材与教师
基于以上研究,中等职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按照职业方向在安排教学的时候,无疑会出现教材和师资上的不适应,尤其是课程整合后,课程需要按照项目教学的特点进行安排和设计,对于教师的要求相应的提高了许多,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需要触类旁通,在指导学生专业学习、技能实践上要深刻反思和因材施教,强烈的求知欲、不断的进取心、敏锐的市场捕捉能力和虚心勤学的实践能力不仅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我们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
5、教学组织与实践
在教学安排上没,新的教学框架需要我们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研究要不断深入和广泛,要研究春秋季学生特点、计算机软硬件市场、学校计算机教学设施、专业教学资源、学生就业实践形势等条件,对于专业教师的团队协作、学生自觉自律能力的培养、讲学计划的安排与调整要不断生应新的变化。
一个完整的中等职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架构就是基于职业方向的教学框架和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整合与研究是实践上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校也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改进,结合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研究力度,配合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不同职业方向进行针对性课程开发,以完全解决计算机专业职业方向教育教学问题,同时也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带动其他专业的研究和改进工作,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加适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需要和就业市场发展形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专业 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