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6633615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126.79KB
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docx
《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南京育英二外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安禄山将三道兵①六万以讨契丹,以奚②骑二千为向导。
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③,遇雨。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④。
大将何思德言于禄山曰:
“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降。
”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
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
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
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
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解)①三道兵:
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
②奚:
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
③土护真水: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
④弓驽筋胶皆弛:
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 (将:
率领)
B. 独与麾下二十骑走 (独:
仅)
C. 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 (会:
正赶上、适逢)
D. 吾兵虽多 (虽:
即使)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B.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C.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D.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3)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 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
B. 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
C. 奚族骑兵临阵倒戈。
D. 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
②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
【答案】
(1)D
(2)B
(3)D
(4)①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
②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
【解析】【分析】
(1)D项的解释有误,“虽”的意思是“虽然”。
故选D。
(2)这句话的意思是:
安禄山率兵昼夜兼程行军三百余里,来到契丹的大本营,契丹十分惊骇。
当时因为大雨连绵,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以使用。
正确的停顿应为: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故选B。
(3)D项正确。
通观全文可知,安禄山没有听从何思德正确的意见,急躁冒进,结果导致了失败。
故选D。
(4)“欲”“请”“类”“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
⑴D;⑵B;⑶D;
⑷①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
②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⑷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附参考译文】
安禄山亲自率领范阳、河东、卢平三镇兵马六万去讨伐契丹,用奚族骑兵两千人作为向导。
过了平卢一千余里,到了土护真水,遇到大雨。
安禄山率兵昼夜兼程行军三百余里,来到契丹的大本营,契丹十分惊骇。
当时因为大雨连绵,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以使用。
大将何思德对安禄山说:
“我们虽然兵多,但长途奔袭,士卒疲劳,战斗力不强,不如暂时休兵不要交战,只与敌人对阵,这样不过三天,敌人必定投降。
”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
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
这时奚族也背叛了唐军,与契丹合兵,前后夹击,唐军死伤殆尽。
安禄山的马鞍也被射中,还折断了帽簪,丢掉了鞋子,仅与部下二十个骑兵逃走。
因为天黑,追击的骑兵松懈下来,安禄山才得以逃往师州城。
安禄山把战败的罪过归咎于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并杀了他们。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
“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曰:
“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节选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
末代。
②弭:
平息,消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牺牲玉帛________
②齐师败绩________
③夙夜筹谋________
④乃自刎以死国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屠乃奔倚其下
B. 何以战 许以三城
C. 公问其故 巴国葬其身
D. 小大之狱 封姬姓于巴,爵之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5)【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
【答案】
(1)祭祀用的牛、羊、猪等;大败;早晚,日日夜夜;为国而死
(2)A
(3)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①他们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②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什么!
(5)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国家的完整,使楚王非常敬佩。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牺牲”“死国”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A于是,就。
B凭;用。
C代词,那样;代词,他的。
D的;代词。
(3)这句话的大意是:
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
。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克:
战胜。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他们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②使:
假使,如果。
若:
像;何为:
干什么。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什么!
(5)结合巴蔓子的作为及语言进行分析,当巴国发生叛乱的时候,巴蔓子日夜想办法平乱,并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
然后巴蔓子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
当战乱平息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巴蔓子说:
“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
于是就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
据此可知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国家的完整,使楚王非常敬佩。
因此楚王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
故答案为:
⑴祭祀用的牛、羊、猪等;大败;早晚,日日夜夜;为国而死
⑵A
⑶A
⑷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⑸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国家的完整,使楚王非常敬佩。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
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方法:
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⑷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⑸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人物形象明确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
【参考译文】
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
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
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
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
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
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
蔓子说:
“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是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
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
”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
楚王感叹说:
“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什么!
”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
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①,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②,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③,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造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然亮才,于治戎⑤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⑥,攻守异体⑦,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⑧,大义不及邪?
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殊量:
非凡的器量、才能。
②解带写诚:
解开衣带表示诚意。
③委质:
呈献礼物,表示臣服、归附。
④建:
提出。
⑤治戎:
作战,治军。
⑥侔(mòu):
等,与……相等。
⑦攻守异体:
攻守的形势不同。
意思是说,攻者难,守者易。
⑧陵迟:
衰落、衰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而备失势众寡________
②大义不及邪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3处。
昔萧何荐韩信管伸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3)文中认为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的原因有哪些?
(4)文中提到的“三顾草庐”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请你联系故事情节,品读孔明所吟的诗,回答问题。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诗的末句中“迟迟”两字,有两种不同理解:
①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②徐徐、缓慢的样子。
你认为哪种理解更恰当?
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案】
(1)众人;至,到
(2)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付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3)一是诸葛亮的“奇谋”不足;二是诸葛亮的对手都是厉害角色;三是蜀国是小国,兵力少,而且诸葛亮采取攻势,就更难取胜了。
(4)示例一:
①更恰当。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是说春日正好,春睡正美,描述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把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隐居者的形象活现出来了。
示例二:
②更恰当。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是说春天到了,窗外的日光缓缓移动,“我”在草堂里也睡足了觉,该是“我”出山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时候了,把诸葛亮在刘备一再真诚相邀下准备出山辅佐他的微妙心态表现得细致入微。
【解析】【分析】⑴解答文言词语的意思,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而备失势众寡”意思为:
因而刘备失去了优势,部队也变少了。
众:
众人。
“大义不及邪”意为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
及:
到、至。
(2)文言语句的短句要建立在对句子优势的理解基础上,本句的意思是:
从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长处,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缘故。
根据句意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抓住“奇谋为短”“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众寡不侔”等语句进行概括:
一是诸葛亮的“奇谋”不足;二是诸葛亮的对手都是厉害角色;三是蜀国是小国,兵力少,而且诸葛亮采取攻势,就更难取胜了。
(4)本题无国定答案,考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人物特点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①更恰当。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是说春日正好,春睡正美,描述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把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隐居者的形象活现出来了。
示例二:
②更恰当。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是说春天到了,窗外的日光缓缓移动,“我”在草堂里也睡足了觉,该是“我”出山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时候了,把诸葛亮在刘备一再真诚相邀下准备出山辅佐他的微妙心态表现得细致入微。
故答案为:
⑴众人;至,到
⑵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付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⑶一是诸葛亮的“奇谋”不足;二是诸葛亮的对手都是厉害角色;三是蜀国是小国,兵力少,而且诸葛亮采取攻势,就更难取胜了。
⑷示例一:
①更恰当。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是说春日正好,春睡正美,描述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把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隐居者的形象活现出来了。
示例二:
②更恰当。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是说春天到了,窗外的日光缓缓移动,“我”在草堂里也睡足了觉,该是“我”出山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时候了,把诸葛亮在刘备一再真诚相邀下准备出山辅佐他的微妙心态表现得细致入微。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要想了解句意子的意思,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准答题的区域,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要言之有理。
【附参考译文】
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非凡的器量、才能,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
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以诚相待,双方因此结交深厚。
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
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提出妙计,亲自作为使者到孙权那里,向吴国求援。
孙权一向佩服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
刘备得以和魏武帝展开战斗,大败曹军,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
但是诸葛亮的才能,长于作战、治军,在出奇制胜方面则有不足,管理人民的才干,超过他当将领的才能。
而与他敌对的人里面,有的是人中英杰,再加上兵力不足,攻守双方的形势不同,所以虽然年年发动战争,还是没能攻克。
过去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考虑到自己的长处,不可能样样都有的缘故。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或许可以匹敌管伸、萧何,但是当时没有王子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所以功业衰落,统一全国的大志不能实现吧?
大概是天数已经注定,人是不可能用计谋去谋划争取的。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去过怀乡 去:
离开
B. 一碧万顷 万顷:
极言广阔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追求
D. 吾谁与归 归:
归依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 则有心旷神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
D. 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文: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B.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译文:
商人旅客都不行了,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
那些忧国忧民之士,当他在朝廷做官时心里想的是黎民百姓,而当他流落于民间时则为想着如何为君主效力。
D.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文: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情感。
【答案】
(1)C
(2)C
(3)B
(4)D
【解析】【分析】
(1)C.求:
探求。
故选C。
(2)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指桃花源。
B.就/如果。
C.都是“因为”。
D.表顺接/表转折。
故选C。
(3)根据词语的意思,樯,桅杆。
楫,船桨。
倾,倒下。
摧,折断。
句子翻译为:
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
故B项错误。
(4)D.“寄情山水、乐以忘忧”错误,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C;⑵C;⑶B;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⑶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
如果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育英二外 外国语学校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详细 答案 模拟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