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松鼠日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6628392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33KB
最新审定松鼠日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docx
《最新审定松鼠日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审定松鼠日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审定松鼠日记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
课题:
2.松鼠日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写好本课的4个字。
2.读懂课文,基本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
3.学生能初步认识日记的特点;学习写日记。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5.学生能从自然的变化中感受岁月的交替;建立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写好本课的4个生字;基本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写日记。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
2.理解日记内容。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学生日记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冬天到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松鼠日记》,从中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知识。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识记生字“鼠”,理解“日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认读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4.多种形式认读。
(出示课件1)
松鼠阴天困难扒开刮风
附近木牌打扰仍然估计
5.小组合作识字,探究识字方法。
6.出示小黑板巩固生字。
三、强调要点,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认读、组词。
2.学生边认读边观察每个字的字形及间架结构、笔画。
3.交流自己的发现。
4.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出示课件2)
困:
全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里面的“木”最后一笔是点。
阴:
左右结构,注意书写时左边小右边大。
难:
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不要写大太宽,要尽量紧凑一些。
忽:
上下结构,上面的“勿”不要写成“匆”。
5.学生练写。
6.写字展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鼠(shǔ sǔ) 牌(pái pài)
仍(réng rēng) 拜(bài pài)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ǔnbèi kùn nán hū rán sēn lín
三、照样子,写词语。
1.灰蒙蒙:
2.滴滴答答:
3.准备准备:
参考答案
一、shǔ pái réng bài
二、准备 困难 忽然 森林
三、示例:
白花花 绿油油 金灿灿 平平安安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整理整理 打扫打扫 收拾收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导学第一则日记,扶学第二则日记,自学第三则日记。
2.理解日记内容。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学生日记几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读文,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阴天困难忽然
2.指三名同学朗读三则日记,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导学日记,学习方法
1.自读第1则日记,思考这则日记写的事是哪个季节的事,从哪些地方
可以看出来。
(1)时间:
10月23日
(2)景物:
白杨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地上的草叶枯黄了,天冷起来了。
2.在这个季节里,刺猬和松鼠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
刺猬:
找来干草和树叶,塞进树底下的一个洞里去,做过冬的窝。
松鼠:
采来蘑菇,晒在松树枝上。
3.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日记中描写的情景。
三、扶学日记,指导思路
1.自读第2则日记,思考这则日记写的又是哪个季节的事,从哪儿可以
看出来。
2.交流,相机指导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暴风雪袭击大森林的景象,理解“袭击”一词
3.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刺猬和松鼠又是怎么过的呢?
刺猬:
冬眠(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松鼠:
睡在窝里,饿了就吃蘑菇干。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四、自学日记,交流反馈
1.学生自学,想想这则日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刺猬和松鼠分别在干什么。
2.交流反馈。
3.指导朗读。
五、学写日记
1.默读这3则日记,你发现从格式上看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3)第一行正中间写日期和天气,然后换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2.从这三则日记来看,日记的内容一般写什么呢?
(出示课件4)日记内容一般写当天所看到、听到或做过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心里所想到的。
3.鼓励学生写一篇日记。
(课堂可组织学生说一说要写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完成句子练习。
1.啊,暴风雪在袭击大森林!
(补全下面的句子)
啊, 在 !
2.林子里响起了一片滴滴答答的滴水声。
(缩写句子)
3.我把砸在窝顶上的雪扒开。
(改成“被”字句)
二、阅读短文。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用“____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判断对错。
(1)松鼠是一种十分凶狠的小动物。
()
(2)松鼠会捕捉鸟雀,是肉食动物。
()
(3)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
(4)松鼠吃东西的姿势像小狗一样。
()
三、你知道松鼠和刺猬怎么度过冬天呢?
课下可以从图书上查找答案或者上网搜索一下。
参考答案:
一、1.花儿 静静地开放2.林子里响起滴水声。
3.窝顶上的雪被我扒开。
二、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
(1)×
(2)×(3)√(4)√
【教学反思】
整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经过课改后学生的能力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飞扬,自主意识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在课堂上展示得非常丰满。
课堂上,我能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并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课堂上,有个别孩子在做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是授课内容不精彩?
还是老师讲课方式单调?
我意识到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与自己想象中的确实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课堂把握不足,因而未能及时组织课堂纪律。
更为要命的时,在当时气急败坏的情况下,连自己最为拿手的课堂评价环节也基本消失了。
总之,一堂课下来,给我留下了诸多的遗憾!
在各位老师的评价中,这是一节不错的课堂教学。
至于自己所上的课怎样呢,我一时也说不清,只是它没有我想象中的好。
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课,虽有许多因素组成,但有两大方面非常重要:
一是学生是否乐意上这堂课,是否乐意参与探索、交流等;二是学生得到了什么?
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只有做到这两点,课堂才会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场所,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
3.学生能初步认识日记的特点;学习写日记。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写好本课的4个生字;基本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
难点:
学习写日记。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学生日记几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松鼠也会写日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的读音。
3.认读课文里不认识的字,再读课文,想一想松鼠在日记里写了写什么内容?
4.选自己喜欢的一篇日记练习读。
5.展示读,读后师生评价。
三、学习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
1.你觉得哪一篇日记写的是冬天?
2.学习写冬天的日记。
(1)自己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再读课文。
(4)认读生字。
(5)小结学习方法。
3.小组学习第一、三篇日记。
(1)小组自主选择喜欢的一篇日记,读一读,并由记录员负责填写表格。
(2)展示交流。
(3)再读一、三篇日记。
认读生字。
4.通读全篇课文,回归整体。
再读全文,不成自己的发现。
5.扩展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精彩片段】
片段一
师:
你们看,当小松鼠睡得正香的时候,一场暴风雪来临了。
(演示动画:
暴风雪的画面)
师:
谁来说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情不自禁地站起来。
)
生:
我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上落下来。
生:
我看到树上、地上都是厚厚的雪,大地一片白茫茫。
师:
你还能用上“白茫茫”这个词,真棒!
生:
我听到风呼呼地刮着,真可怕!
松树被吹得东倒西歪的。
师:
是呀,风刮得很紧,雪下得很大。
这就是1月20日这一天。
小松鼠是怎么度过的呢?
我们一起学习《松鼠日记》第二则。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片段二
师:
谁来告诉大家,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
我知道冬天,暴风雪会袭击松树林。
师:
你能把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读文。
)
生:
我觉得他这个“很”字应该读得重一些。
生:
我觉得他这个“啊”读得很好,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暴风雪。
生:
老师,我想读一遍,行吗?
(生读,其他学生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
)
师:
可见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大家一起读吧。
(齐读)
生:
老师,我知道松鼠吃秋天晒在松树上的蘑菇干。
师:
那些蘑菇干好吃吗?
生:
我想应该是不太好吃。
因为都晒干了,没有一点水分,不新鲜了。
生:
我还知道刺猬在冬天要冬眠,他要等到明年春天才出来活动。
师:
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
我从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知道的:
只见刺猬住的洞前面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他的启事:
“我正在冬眠,打算一直睡到明年春天,请勿打扰。
”
师:
(微笑地点点头)你能边读边考虑,这是读书的好方法。
(几个学生迫不和待地举起手来。
)
生: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什么叫“启事”?
师:
你们读一读就会明白的。
(生读启事)
生:
我知道,启事就是把自身要说的话写下来告诉他人。
师:
你真聪明。
片段三
师:
通过松鼠的日记,我们了解到松鼠和他的朋友刺猬是怎么过冬的。
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
生:
老师我知道,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
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
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像死去一样。
师:
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
我是看《动物世界》知道的。
师:
你的知识面真广。
生:
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
生物学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捉来,放入温水中,浸上半小时,才见到它苏醒。
(学生们哈哈大笑。
)
生:
老师,昆虫也要冬眠,
师:
哦,(很惊讶,神秘的样子)那它是怎么冬眠的呢?
生:
昆虫主要是靠降低体内液体的冰点,从而提高抗寒能力,方法就是发生大量的“防冻液”。
我是通过上网了解的。
师:
这是个获取知识的好方法。
生:
老师,我知道大黑熊到了严冬季节,都躲进了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用舌头舔舔那富有营养的熊掌。
师:
真有意思。
……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动物是怎么冬眠的。
动物的生活多姿多彩,虚心好学的同学就能去发现它,获取知识上的快乐。
备课素材
【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篇以第一人称松鼠写的过冬日记,以拟人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松鼠在秋、冬、春季节是怎样生活的。
【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资料简介】
1.可爱的小动物
松鼠,哺乳动物。
尾巴蓬松而且特别长,善跳跃。
多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昆虫和鸟蛋。
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以防变质霉烂。
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刺猬,一种长不过25厘米的小型哺乳动物,嘴尖,耳小,四肢短。
虽然身单力薄,行动迟缓,却有一套保护自己的好本领。
刺猬身上长着短而密的棘刺,连短小的尾巴也藏在棘刺中。
当遇到敌人袭击时,它的头朝腹面弯曲,身体蜷缩成一团,包住头和四肢,浑身竖起棘刺,宛如古战场上的“铁蒺藜”,使袭击者无从下手。
2.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
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
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
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白熊的冬眠最有意思,它们一家只有雌熊才冬眠。
一到冬天,雌熊就把自己埋在雪中,一直睡到来年春天才苏醒过来。
醒时,已在梦中生下了小熊仔。
白熊在冬眠期间,偶尔醒过来舔一舔自己的脚掌,算吃过东西了。
蝙蝠一到冬天,就躲到岩洞和树洞里去睡觉了。
它用爪子钩住物体,倒挂着头,一动也不动。
这时,心脏跳动每分钟从四百多次减少到五六次。
爱尔兰的冰蛇,入冬后就把身子全部冻在冰里,直躺时像一根硬邦邦的棍子;盘卧时像一朵白色的花。
当地人就把它当手杖或串编成门帘来挡风。
天气转暖了,这些多余的“手杖”和“门帘”,在人们还未抛弃它之前,便知趣地爬走了。
课后作业
一、词语接龙。
准备→()→()→()
困难→()→()→()
拜访→()→()→()
二、我会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
描写秋天景物:
----------------------------
描写冬天景物:
---------------------------
描写春天景物:
---------------------------
三、你知道下列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松鼠:
-----------------------
刺猬:
-----------------------
燕子:
-----------------------
参考答案:
一、备战战斗斗争难受受罪罪人访问问题题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审定 松鼠 日记 教案 反思 作业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