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主干知识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6628312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9.89KB
政治生活》主干知识总结.docx
《政治生活》主干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生活》主干知识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生活》主干知识总结
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主干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1、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观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
A、新型的民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①广泛性: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②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B、新型的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区别:
①民主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对被统治阶级来说是专政)“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②专政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联系:
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要求,课本第7页)
(二)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
②政治自由权利(重要性: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怎么做:
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国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为了保卫祖国)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含义:
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
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表现:
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关系:
统一,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要求:
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关系:
二者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具体问题上具有矛盾性。
——要求:
国家要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公民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详见第二课)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1)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如何有序的政治参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反之,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3)意义: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可以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可以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社区;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态度——积极参与,重在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增强政治参与能力。
导学:
重点掌握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围绕生态环保、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等话题,回答公民怎么做。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四种途径和方式)
(一)民主选举
1、民主选举方式有哪些?
其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见“金版新学案”132页)
2、我国的选举方式
(1)是什么: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2)为什么
①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3、公民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和能力。
(2)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的参与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认真行使选举权。
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理性判断,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1、是什么: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间接和直接两种途径
(1)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直接参与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
④社会听证会制度。
(听证于民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
2、意义
决策者角度:
有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公民角度: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
1、基层民主管理的形式——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村民自治
(1)村民自治的机构:
村委会
(2)村民自治的形式:
①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参加村民会议③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居民自治(理解思路同村民自治)
2、意义:
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四)民主监督:
(坚持实事求事原则,必须依法)
1、是什么谁监督:
公民
(1)含义
监督谁: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2)内容:
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或诉讼权;检举、控告权。
2、怎样民主监督
(1)渠道或方式: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
(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④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要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①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②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3、意义:
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导学: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选择题要注意区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方式。
围绕网络问政话题,要注意为什么和怎么办两个角度的主观题。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我国政府的性质
1、是什么: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职权性质)。
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阶级性质)。
2、为什么:
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3、怎样体现:
(1)职能;
(2)责任(宗旨和原则);(3)权力行使。
(二)我国政府的职能:
管理与服务
1、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包括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扩大就业;促进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生优育;保护环境等。
)
体现
决定
决定
2、决定因素
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工作的宗旨与原则
反映
3、政府作用(便民利民)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我国正在建设什么样的政府?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我国政府的责任
1、宗旨和原则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具体表现在: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途径
(1)途径:
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推行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意义:
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导学:
政府职能是常考知识点,要识记经济职能的“十六字”,用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分析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措施,区分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选择题),主观题常考怎么办类。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依法行政)
1、是什么
(1)含义:
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依法行政≠依法执政)
(2)实质: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为什么
(1)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律授予的。
(2)必要性: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意义:
公民角度: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角度: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社会角度: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怎么办
(1)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意义:
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
做法:
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
(二)权力的行使:
需要监督
1、为什么
(1)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2)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3)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A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高效政府);
B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廉洁政府);
C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民意政府);
D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权威政府)。
2、如何监督
(1)关键是: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①外部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
②内部监督:
上级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和法制部门。
(三)实施“阳光工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做法:
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阳光工程),一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是保障人民的权益。
2、原因:
(1)必要性: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2)意义:
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导学:
以政务公开为话题,掌握为什么和怎么办类主观题。
还要注意从哲学角度说明如何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
1、根本决定因素和根本标志:
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2、表现
(1)职能:
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有促进作用,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2)责任: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在群众中有声望。
(3)权力:
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廉洁、高效、团结合作,维护人民利益。
(4)诚信:
讲信誉,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3、怎样树立政府权威:
树立政府权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职能及其效果上: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有良好的业绩。
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服务型政府
(2)责任和道德形象上: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为民政府
(3)权力运用上: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阳光法治政府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大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大和人大代表
1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1)性质和构成:
国家权力机关。
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全国人大的性质、职权、地位
性质: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构成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
职权:
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地位:
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
其它国家机关(一府两院)
监督和被监督
领导和被领导
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3)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职权、地位
性质:
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地位:
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中居最高地位,同级的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人大与人民的关系:
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大代表
(1)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权利:
①审议权②表决权③提案权④质询权
(3)义务:
①遵守并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②保守国家机密。
③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4)产生方式和任期:
民主选举产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各级人大任期均为五年。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导学:
熟记全国人大的性质、职权、地位、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注意:
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同,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3、组织和活动(原则)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1)含义:
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2)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地位: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5、宗旨:
人民当家作主。
6、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导学:
重点掌握人代制的组织活动原则,注意在选择题中区分人大和人代制。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
1、性质、宗旨: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地位、作用:
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①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性质和宗旨决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党自身的性质宗旨决定。
②意义: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执政方式:
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科学执政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
4、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执政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导学:
注意以中国共产党为话题的“为什么”和“怎么办”类主观题。
(二)民主党派
1、地位:
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
参加……参与……课本70页)
2、性质:
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3、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政治上:
执政与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相互监督
组织上:
相互独立
法律上:
地位平等
事业上:
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关系
导学:
注意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以及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的误区选择题。
(三)政协
1、性质
(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机构);
(2)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构成广泛:
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等);
(3)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与人大的相同点之一)。
2、职能(或者说作用,但不能说履行国家职能)
(1)政治协商(就大政方针及其他重要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通过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协商)
(2)民主监督(无法律效力,不同于人大监督)
(3)参政议政(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研,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等形式,向国家机关提意见和建议。
)
3、主题:
团结和民主
导学:
注意人大与政协(或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区别、也不能把政协与民主党派混同。
(四)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
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3、优越性(作用):
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①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导学:
政党制度的内容常出现误区选择题,也要注意主观题,例:
中国共产党就…问题召开党内外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意见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一)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
(表现:
各族人民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注意:
我国宪法规定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
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
【民族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生活 主干 知识 总结